漫长的季节难道不是在消费女性的苦难
-
猫猫的奇幻漂流 2024-02-26 23:53:28 美国
哦,这样吗?那同理可得,你有骂烂片烂书烂歌的资格吗?没有,因为你不是这些作品的受众,人家创作者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你不懂,你更没有评价的品味。同理,你也没资格回复我,因为我的回复有我的“受众”(指具有一定理解和审美能力的网友),很显然你不属于这个群体😌😌😌
-
阿普 (立足现实,指向不可能。) 2024-02-27 07:55:14 广东
拜托,能别混淆文艺作品的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好吗?太祖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没认真学习过吗?烂书烂片烂歌之所以烂是因为故事情节烂演员演技烂旋律歌词烂,涉及到的是一部作品的艺术水平,属于“基本功”方面的问题。基本功不达标,还说不得了? 至于政治标准,那涉及到划分“我群”和“他群”的问题,你看了这部剧感到不舒服,无非就是说明你不属于导演和制作团队的“我群”,你不能因为自己觉得不舒服,就要求导演牺牲自己的创作自主性来迎合你眼中的“政治正确”。 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每个群体的思想和三观都不同,女性主义只是众多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之一,远远没有重要到可以对一部作品的价值一票否决的地步。今天你以“三观不正”为理由攻击一部作品,明天你自己喜欢的作品也同样有可能面对这样的攻击。如果你认为尊重女性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就别忘了几年前三观党是如何给《大鱼海棠》的女主泼脏水的。
-
阿普 (立足现实,指向不可能。) 2024-02-27 09:12:37 广东
王响不是典型的大男主,大男主叙事不会让自己的主要角色活得这么憋屈的。而这部剧的97-98线单独拎出来就是一部以沈墨为中心的大女主,(就像前面有豆友说的那样)高能戏份全部集中在沈墨身上,沈墨表现出来能动性和主体意识恰恰说明三观党给这部剧扣上的“消费女性苦难”的帽子纯属无稽之谈。
-
束 2024-02-27 16:16:04 河北
拜托,能别混淆文艺作品的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好吗?太祖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没认真学习过吗?烂 拜托,能别混淆文艺作品的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好吗?太祖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没认真学习过吗?烂书烂片烂歌之所以烂是因为故事情节烂演员演技烂旋律歌词烂,涉及到的是一部作品的艺术水平,属于“基本功”方面的问题。基本功不达标,还说不得了? 至于政治标准,那涉及到划分“我群”和“他群”的问题,你看了这部剧感到不舒服,无非就是说明你不属于导演和制作团队的“我群”,你不能因为自己觉得不舒服,就要求导演牺牲自己的创作自主性来迎合你眼中的“政治正确”。 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每个群体的思想和三观都不同,女性主义只是众多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之一,远远没有重要到可以对一部作品的价值一票否决的地步。今天你以“三观不正”为理由攻击一部作品,明天你自己喜欢的作品也同样有可能面对这样的攻击。如果你认为尊重女性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就别忘了几年前三观党是如何给《大鱼海棠》的女主泼脏水的。 ... 阿普说出了我想说的,我大概明白楼主的意思了,就是对于编剧和导演对于女性角色工具人属性、边缘性和“干脏活儿”功能的不满。这能说什么呢,导演和编剧不改这么创作嘛? 时代发展太快了,审美不符合也不是什么大事,换题材看吧,看自己喜欢的。这部片子不适合楼主
-
阿普 (立足现实,指向不可能。) 2024-02-28 06:28:25 广东
如果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观感,把王响换成罗美素,那么对本剧试图表达的“世代和解”这一主题会造成严重破坏:首先,从编剧的角度看,父子关系相较于母子关系更容易编排戏剧冲突;其次,“世代和解”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通过旧世代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来消解新旧世代之间的权威感与阶级感,可对儿子来说,母亲通常被看作是养育的象征而不是权威的象征,老一辈的代表人物如果设定为女性,会导致反思性和批判性被大幅削弱,让世代和解的故事无法自圆其说;最后,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除非王阳的性别改为女性,但能够熟练驾驭母女关系题材的男性作者,屈指可数。因此对于男性作者来说,如果要描写“代沟”主题的故事,父子故事一定是最稳妥最不容易出错的。
-
和安吉尔同居中 2024-02-28 13:40:32 天津
你也坦白“父亲是权威的象征”,证明是男本位思想的背景。尽管这是所谓“传统”,但是传统不代表正确。基调定在这里,我不会否认这个剧不好,剧情和演技都很丰满,但是我作为女性感到不适也是很正常的。 父权社会、男导演不是能够解释这部剧为何合理的理由,而是恰恰体现了不足,社会的不足,和女性力量的不足。这么久了,这么多行业都被男性垄断,我不认为是女性力量不如导致的。而且,我也觉得把“父亲=权威”,“母亲=教育”的模式一定要改。
如果有对剧情对思想有不一样的观点,欢迎继续交流。
-
阿普 (立足现实,指向不可能。) 2024-03-06 05:48:47 广东
首先,“父亲是权威”是实然,“父亲不该是权威”是应然,就算你想表达“父亲不该是权威””这种思想(《漫长的季节》要表达的恰恰是这种思想),但你在写故事的时候总得客观描述“父亲是权威”这一事实吧?如果连客观描述事实都成“消费女性苦难”了,又怎么可能写好一个故事?
其次,你说作为女性感觉到不适很正常,但导演为了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拒绝讨好女性群体也很正常,如果为了照顾女性的观感而违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选择一种并不适合表现自己创作意图的表达方式(例如像你说的那样把王响替换成罗美素),那何尝不是对创作自由的一种伤害?
最后,“男本位”叙事比《漫长的季节》严重的剧多了去了,远的不说了,同一年大热的《狂飙》,女性角色的工具化和边缘化比《漫长的季节》有过之而无不及,却并没有遭到“消费女性”的指控(“大嫂”陈书婷反而吸粉无数,而《漫长的季节》中随便拉一个女性角色出来都吊打她),如今让《漫长的季节》背锅,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公平。
-
阿普 (立足现实,指向不可能。) 2024-03-13 15:36:17 广东
世纪之交的时候很多的,比如《大明宫词》、《少年天子》、《玉观音》等等,那时候还没有三观党这种玩意儿,导演和编剧的创作自主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所以能够塑造出很多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近几年极端女权冒起,可骨子里玩的其实也是三观党的那一套,只不过它们的三观从“封建礼教”换成了“政治正确”而已。在这种环境下别说非脸谱化女性了,就连创作出非脸谱化的人都困难。
-
阿普 (立足现实,指向不可能。) 2024-03-13 15:49:20 广东
今年唯二看过的国产剧就是狂飙和漫长的季节,我觉得楼主说的问题在前者那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与 今年唯二看过的国产剧就是狂飙和漫长的季节,我觉得楼主说的问题在前者那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与其说是消费,不如说漫长的季节花了大篇幅刻画了女性的苦难,也非常贴近现实女性的苦难,但刻画苦难不等于消费苦难,在我看来粉饰太平制造一个完美和谐背离现实的无菌世界才是真正的背刺。反观狂飙则是基本削弱了女性的存在感,完完全全使她们沦为美化男性角色人设的工具人,不过若非要讨论国产剧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那至少90%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在我看来漫长的季节并不应该首当其冲,至少里面的所有女性角色我看完都非常能共情。 ... 无货商店对啊,被骂“消费女性”的不是《狂飙》而是《漫长的季节》就很诡异,明显有人在故意带节奏。
-
阿普 (立足现实,指向不可能。) 2024-03-13 16:17:15 广东
毕竟是个男导演,而且此剧主角就是男性,(据说小说沈默才是主角),反正9分➕确实我觉得有点 毕竟是个男导演,而且此剧主角就是男性,(据说小说沈默才是主角),反正9分➕确实我觉得有点多,前段都是男性为主的视角,虽然有猪脚光环,但我观影过程一直不适,爹味太重,男性角色只觉得那个老警察没啥人设问题,可期待到后半段,沈默杀人只用了一集,额😓,本来觉得后半段比前半段好看,但是最喜欢的段落只有一集就。。。只能说最后一集有个好底吧,完美结束。就好像一对经常有矛盾的夫妻一直没离,老了两人合葬寿终正寝,后世子孙称颂其金婚数十年,一样。咋说呢,还好结局,算是,好的吧。(感觉王响人设不如范伟之前那部东北旧事立功) ... 可爱你可以觉得不适,但“爹味”是本剧所反映的那个时代客观存在的印记,不会因为你的不适而消失,导演和编剧也没有义务为了迎合你的感受而违背基本的艺术创作规律,在剧中掩盖“爹味”存在的客观事实。你如果想要看女性为主的作品,可以去找找世纪初的国产剧,那个时候没有三观党也没有政治正确(包括性别方面的),反而产生了大量的精品,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其中有不少还是出自男性作者的手笔。
-
嘟噜噜 2024-03-13 22:15:03 河南
秦昊大学生,下岗开出租; 王响没了老婆,没了儿子; 邢三得了尿毒症,倒卖车牌生活; 邢队中风了,口歪眼斜流口水; 殷红丧母,去干皮肉生意,最后被分尸; 罗美素心脏病,上吊死了; 丽茹好点,开了美容店; 大娘死在医院; 巧云下岗,去干皮肉生意,后来和丈夫一起开推拿店。 照你的说法,我也可以说他在消费男性的苦难。 可是这样说有用吗? 问题的解决不是靠转移矛盾达成的,是找到根,拔除掉才能解决的。 女性主义没错,但是叙事的角度都不单单只有女性主义。 这部剧里,我能共情女性的遭遇,哪怕她是糟糕的人,是溺爱孩子的人,是杀人的人,我是可以理解她为什么的。 女性主义是好的,但是一味强调女性主义,可能会把人都变成了女性主义的符号,而非具象化的复杂个体。 任何主义,不管是好的坏的,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才能看出点真章。
-
momo 2024-03-14 13:01:08 广东
漫长的季节的故事用的悬疑类常用套路,少年的你和白夜行都用过,感觉都是从男性视角来看想去拯救女性的那种感觉,黑暗荣耀就不是这样,女主从头到尾都很强势,自己拯救自己,就算不复仇都可以过得很好,后面不仅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复了仇,还逃脱了法律制裁
-
一二三 2024-08-05 15:14:00 黑龙江
谁觉得这男的真可怜了,你说拍的轻描淡写,那不还是要拍,下岗潮和夜场卖身不是主线,这也不是主要内容,难道还要大拍特拍了,这种轻描淡写才让人觉得女人更可怜,下岗潮给大家带来的灾难是灭顶的,你为啥觉得大家看了之后是男的更可怜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淮水竹亭难看gc,热门杨幂粉,gc唐嫣粉,评论区翻车了,到底... (Metro)
- 无忧渡,从无忧境出来的妖怪不回家吗?比如那个蛇精和蝴蝶,... (豆瓣酱Diva)
- 好奇为什么8️⃣粉都想让她离嘉 (响亮的名字)
- 刘学义啥都不缺,缺好剧本。 (咕噜咕噜猫)
- 年轻时候明明还不是盲人眼神的 (龙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