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想通藏书家和书贩子的区别了,以及介绍一个对付不看书亲戚的方法。
来自:Vevono(Vi Veri Veniversum Vivus Vici)
最近和英国一个同学聊天,他说那里一个很薄的哲学书小册子,40磅,也就差不多400rmb左右,让我忽然想起,世界梦幻图书馆里的藏书,以及英国各种藏书家的故事。
设想一下,就按找小组藏书量,按低的算,大概500本就是40*500=20000磅也就十几万rmb,而英文书如果各位有深究,也不乏动辄几百磅的,一个英国大几百本的藏书家,对应着就是小几十w rmb。那种几千本书的,一个书房就是百万rmb。这么一算各位能理解书友在国内外所受待遇的差别了,虽然很可能不是书籍带来的。也是为什么国外的图书馆大部分靠捐赠,而不是购买,因为可能真的买不起。
我们只不过比较幸运,种种原因享受的到低价的图书,但也可能滋生不了创作的土壤。这是个现象,不评论好坏对错。所以现象也导致了,图书价格与价值有异,就像《国富论》说的一样,作为读书人,我们理解书的价值,作为不读书的人,他们的首要判断是书的价格,比如不看书的父母们。
这时候,遇到不理解的亲朋好友,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给他们说明书的价格,让他们把价格与价值等同,所以偶尔也频繁的要给他们洗脑:“这一屋子书,就是好几w rmb”。“你看这书,绝版了,价格x10;你看这一套,一版一印,溢价一倍”。“你看这本,全网下架,可遇不可求,有市无价”。这样至少在他们心里价格和价值等同。倘若还能遇到读书无用论的人们,可以告诉他们时间的沉淀:“你还记得我以前如何,我们以前关系僵硬,后面怎么变化的吗?这本书你要有兴趣看看……”,“你还记得我怎么赚钱的吗,有次和这书上说的一样……”。
大概啰嗦这么多,上书组不多,出去大部分买卖问价之外的帖子,偶尔看到几个书友长文谈心,也会让人睹字知人,感受更多的是,书籍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怎么沦落为小众爱好还被嫌弃。书籍本应给予人力量,去理解他者、了悟红尘、幸福生活,怎么却变成了纷争的开端。
国外的藏书家受人敬仰,国内的藏书家被称书贩子,那天忽然想到了区别,以此为念,若各位书友恰好有疑惑,琢磨一下,没有需要,权当一闲文略过就是。我目前过了读书发奋图强的阶段,也明白为什么尽信书,不如无书,看过很多人不读书却通达四方,对他们啧啧称赞。仍然热爱,书里有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怎么无法在多某🐟,下单 (绿烟琐窗)
- 晒书/房|吹爆朋友送的《战争与和平》 (追梦)
- 求购转让|出一些签名本 (转换)
- 请问有人和我一样爱到西西弗买书吗? (先空着)
- 【🐶东作业】芥川龙之介全集套装5册到手33块多 (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