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约写作】简评《富爸爸穷爸爸》——为什么致富很简单却很少人拥有?
小温书书
简评《富爸爸穷爸爸》
——为什么致富很简单却很少人富有?
怎样才能致富?
“爸爸,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变得富有吗?”,这是9岁的小罗伯特对爸爸发起的提问。
我们绝大多数人也在追逐这个问题的答案。然而,学校只培养打工人,只关注教学生如何为钱工作,而不是掌握金钱(注:没有说读书没有用,读书恰恰是获取知识和唤醒智慧的重要途径。)。钱主宰了他们的生活,钱控制了他们的情感和灵魂,像患有精神疾病一样。大多数人都被贪婪和恐惧控制着,陷入了工作挣钱——生活开支——工作挣钱一种死循环。
穷爸爸,穷在哪里?
穷爸爸是一名职业教师,有着高薪收入。他有车有房,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中产,但为什么最后他会破产呢?穷爸爸究竟穷在哪里?
一是金钱观念:穷爸爸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本。他总是说“我对钱不感兴趣”、“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别冒险,找份稳定的工作”、“房子是资产”,每当家里讨论钱的话题,总会大吵一场。
二是财务知识:穷爸爸从未想过去接受财务教育、了解金钱的语言和力量、学习投资的知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且事业有成的人,同时也可能是财务上的文盲。
三是依赖雇主:穷爸爸高度依赖工作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没有建立其他收入来源。他认为工作是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而不是通过资产创造 passsive income(被动收入)。
四是消费习惯:穷爸爸倾向于将收入用于消费,而不是投资或资产积累。他更关注即时的享受,没有意识到积累资产和投资的重要性。穷爸爸落入了“老鼠赛跑”的陷阱,即总是量入为出,收入越高时开支越高。
富爸爸,富在哪里?
富爸爸是一名八年级都没读完的差等生,没有固定收入,但他却成功经营着多家公司。他在社会底层一直拼搏,不断积累资产,最后摇身一变成为富人。富爸爸为什么最终会富有?富爸爸究竟富在哪里?
一是金钱观念:富爸爸认为金钱就是力量。言语是观念的外在表达,他从不说“我付不起”,而是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要不断学习”、“要敢于冒险”。他告诉我们,资产是把钱放进我口袋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我口袋取走的东西。
二是财务知识:富爸爸不断学习财务知识。他从不为钱工作,而是学习让钱为他工作,身边总是能召集到经纪人、银行家、会计师、律师等各领域人才。他认为,只有学会财务知识才能玩转金钱游戏、实现财务自由。
三是敢于冒险:富爸爸从不害怕犯错或创业失败。学校教育我们不要犯错,犯错是羞耻的,相反他总是在错误中学习,在失败中成长。他认为,大多数穷人和中产不能致富是因为他们采用的财务策略过于保守。贫穷和破产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而贫穷是永久的。
四是消费习惯:富爸爸总是先支付自己。他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延迟享受,将盈余的钱投资资产,不断增加被动收入。当所拥有的资产带来的被动收入大于支出时,他才考虑购买奢侈品。
作者概述
作者罗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是一位美国的成功商人、投资者、作家和教育家,以其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而闻名于世。以下是他的主要人生经历:
1947年:罗伯特·清崎于1947年4月8日出生在美国夏威夷州的一个日裔家庭中。
1965年:清崎在高中时期表现出对商业的兴趣,并在夏威夷的一家报纸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1973年:清崎进入美国海军学院学习,并在那里接受了海军军官的训练。
1974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后,清崎成为美国海军的直升机飞行员,并在越南战争期间服役了六年。
1977年:清崎离开海军后,他开始投身于创业和商业领域。他创办了一家受欢迎的运动鞋公司,并在几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85年:由于各种原因,清崎的运动鞋公司最终破产,他失去了他曾经积累的巨大财富。这次失败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决心学习并理解更多关于投资和金融的知识。
1986年:开始和他的妻子金·淸崎一起构建资产,利用杠杆不断投资房地产创造被动收入,直至到1994年退休,届时罗伯特·清崎47岁,妻子金·淸崎37岁。
1997年:罗伯特·清崎与合作伙伴创办了一家教育公司,致力于教育人们关于财务知识和投资的重要性。
2002年:《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成为全球畅销书,并为清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本书六大核心课程
第一课:为什么富人从不为钱工作。
·学会不为钱工作,才能让我们学会让钱为我们工作。
·不受金钱支配、不受贪婪和恐惧的情绪控制,才能发现身边的致富机会。
·生活是一门课程,但这门课程不会用语言来教你,它只是推着你转。不要抱怨生活,而是从中学会成长。
第二课:为什么要教授财务知识。
·想要致富,就必须要有扎实的财务知识。不要总想着在只有15公分厚的地基上建造摩天大楼。
·必须要学会区分资产和负债,并且不断购买资产构建被动现金流收入,这是致富的第一条法则,也是为唯一一条法则。
·富人获得资产,而穷人和中产获得负债,只不过他们认为那些负债就是资产。现在还觉得房子是你的资产吗?
·三张现金流图表,分别对应了穷人、中产和富人处理金钱的方式。三张图道出了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越富。
第三课:关注自己的事业。
·职业和事业两者有很大的差别。你在银行上班,这是你的职业;你拥有一家银行,这是你的事业。
·关注自己的事业并不意味着要开一家公司,虽然有些人会这样做。
·你的事业中心应该是构建你的资产项,而不是你的收入项。
·资产分4大类:公司企业股权;房地产、土地等硬资产;股票债券等软资产;版权、专利等无形资产。
第四课:税收的历史和公司的力量。
·税收政策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因为它们最初只是针对富人。然而现实是税收不但没有惩罚富人,反而波及了穷人和中产。
·利用公司的力量——是富人最大的秘密。富人懂得利用公司和法律合理避税,公司的某些支出可以用税前收入支付。
·财商部由4部分组成:会计,即解读数字的能力以及评估一项生意的优劣势;投资,即钱生钱的科学;了解市场,即供需关系与市场条件;法律,合理避税和诉讼保护。
第五课:富人的投资。
·财商越高,风险越低。要敢于冒险,因为风险无处不在,要学会驾驭风险,别总想着回避风险。
·成为理财专家。学习财商知识,让才华把恐惧转变为力量和智慧,大脑是你最重要的资产。学会找到别人错失的机会、学会筹集资金、学会把精明的人组织起来并一起工作。
·播下资产项的种子。开始的时候种子很小,然后看着它慢慢长大。
第六课:学会不为钱工作。
·不断学习才是一切。穷爸爸:工作稳定就是一切,富爸爸:不断学习才是一切,工作只比破产强一点儿。在选择某种职业或陷入“老鼠赛跑”的陷阱之前,要仔细看看脚下的路,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获得什么技能。
·成功所必须的管理技能:对现金流的管理;对商业/投资系统的管理;对人员的管理。
·销售=收入。再怎么强调销售能力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比如写作+销售=畅销书。
·金钱的重要法则——先给予后获得。
个人感受
能让你想采取行动的书才是好书。这是我追逐财富自由的第一本启蒙书,让我对资产和负债有了全新的认识。本书告诉我学习财务知识和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普通人也可以投资或创业致富。
最大的改变是致富观念的改变,它让我埋下种子,然后慢慢看着它长大。在此过程中,你只管专注浇灌和培养。投资哲学是: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观念、真知;浇灌和培养,就是行动;只有知行合一,才能享受参天大树带来的阴凉。
从道法术器层面解读本书的致富体系就是:
·道:控制现金流,买入资产卖出负债。
·法:学会区分资产和负债。
·术:比如作者是通过买入房地产走向致富的,那相对应的术就是甄别好的房产,怎么买怎么转手,还是采取长期持有。
·器:继续是作者的例子,具体相对应的器就是买卖具体标的,买房子还是买公寓,买民宿还是买商铺等等。
思考与总结
诚然,这是本必读的好书,然而也有一些批评声音。有人认为书中的观点过于极端,并不适用于每个人的情况。此外,一些人认为书中缺乏具体的实施步骤和策略,只给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可能不够具体和实际。可以注意到的是,这些批评声音大多在停留在术和器的层面,就是说作者利用杠杆购买房产出租致富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当下。批评方法过时不适用没有问题,但没必要过于执着。
我想说的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抽离出来学习到:如果你想写一本穿越时间的好书,那最好只提及道和法的层面,术和器的层面少提或不提。查理·芒格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再转换角色,当我们作为读者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学习到:掌握道和法层面的知识为主,真知指导行动,并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找到适用于当下的致富之术和器。三十年前的房地产确实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地产,那现在呢?
知识是用来唤醒智慧的,而非用来生搬硬套的。单纯的拿来主义并不能让我们取得优势,要学会独立思考。推荐你看这本书,是警示,也是邀请。
最后分享书里的一句话结束本篇书评——金钱是一种观念,改变即可拥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皮囊》读后感 (欲言又止)
- 【赠书约评】美术史家巫鸿“中国绘画”收官之作《中国绘画:... (空空)
- 书评展示|政商关系的制度性解构之作——评袁灿兴著《政商现... (过河卒)
- 小众田园生活散文集约评(目前还有几个名额2025.5) (rose feng)
- 【赠书约评】《漫长陪伴》一部聚焦“双相情感障碍”人群的现... (Co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