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INFP如何看待同一句话不同人说,应不应该区别对待?
来自:球球
我在太多小说还有影视作品里看到过类似这样的话:“同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來,效果当然不一样。”或者“有些话,别人可以说,但你就没资格说!”
我来展示一下正反方各自的理。
正方:应该区别对待,原因很简单,我们不光要听说话的内容,更要看说这话的人是谁。如果对方有身份有地位,那么话的分量就不一样!例如,如果对方是某领域的专家或大师,他所讲的话是以其渊博学识和学术成就背书的。
反方:不应该区别对待。因为说了什么才是决定对与错,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和说话的人是谁没关系。呵呵,正方同学很狡猾地拿学术权威举例,可在实际生活中,“同一句话从不同人嘴里讲出来”,更多地是社会地位与权势的差异吧,而但凡认为应该区别对待的人,不外乎是那些精通事故人情、善于逢迎谄媚的家伙。其实别人到底说了什么,你们压根就不在意,你们唯独只看说话的人是谁。一个无名之辈发表一番高论,没人搭理他,若是某成功人士放个屁,立刻就会被出版成书,无数喜爱成功学的人引用这句屁装点门面。一个音乐大师拿着他的琴跑到街头去演奏,只会收获很少的打赏,但若是大师在金色大厅中演奏,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花高价买票。
正方:谁说我不关心真理的?是你对语言的理解太片面了。对语言的解读可不是只包含言语,而是完整的语境,语境要求结合前后文,在现实中即具体的交谈场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物背景和社会关系。我给你举个例子,加缪说:自sha是唯一值得严肃对待的哲学问题。那么对于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加缪是一位文学家,在小说中探索了人的生存状态,深度刻画了一种独特的在世感觉,把加缪这句话放到他的作品语境中,能够写出一篇精彩的论文!加缪熟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这句话的理解甚至可以回潮到 《群魔》里那个叫基里洛夫的家伙!可是,同样这句话换成一个nobody来讲,人家只会觉得他是个有自sha倾向并且读哲学读得神神叨叨的家伙!人们这样想有错吗?没有!因为人们对这位nobody一无所知,只有一句孤立的话悬在那里,对它的任何深度解读都可能是过度阐释。
反方:正方同学,你的逻辑看似强大有力,其实仍旧是在诡辨!你从一个作家浩如烟海的文字中拿出一句话,去和一个与小透明般的“nobody”做对比,这种极端对比从一开始就给人挖了陷阱,因为你真正对比的不是两个不同的人,是一套著述和一句话!为了让你心服口福,我还用你这个例子,只不过稍微变换一下场景:进行对比的两方,一边是加缪全集这套书,另一边则是一个活着的加缪,他可以为自己的话提供说明和解释,但是假设听者井不知道他是加缪或者压根不认识加缪。那么,你认为结果如何?若是能从活着的加缪所说的话中发现思想的闪光,这证明此人不在意任何外在光环,而只根据话语本身判断其价值。若是对这位活着的加缪充满不屑,另一边又购买了加缪全集并且宣称自己喜爱加缪,这说明什么?你若读过《卡拉马佐夫兄弟》,就会知道,这人真正追求的不是耶稣的道,而是奇迹、秘密和权威!
正方:不好意思,我没读过《卡拉马佐夫兄弟》。换个很日常的例子。比如你妈妈和你说:“孩砸,你咋还不结婚呢?”,你会感受到来自母亲满满的母爱关怀,感到温暖是不是?假如这话是某个和你半生不熟的同事或朋友问,(略去“孩砸”那句),你是不是就会觉得这人真讨厌,我的生活轮得到你操心吗?
反方:那我们换个更日常的例子。在公司里你主管和你聊天说:哎小谁,这个酒文化呀,那是博大精深,你能从酒桌上看到不同人的品行好坏。你会说:“X总,您说的太对了!我一直有这种朦胧感觉,不知道咋说,还是您一语中的,深刻!”假如你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说,你会说:“你说的太对了,强者用逼人喝酒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控制,弱者用自虐式主动喝酒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服从,深刻!”正方同学,你看,一点也没有区别对待不是吗?
正方:你小子这是在骂我装孙子呗?我如果否认对领导那样回复,鬼都不信,就算反方同学自己也只会那样说,而我如果否认在网上那样回复,这等于是坐实了自己是真孙子。哼!我看你小子欠揍!(撸起袖子气势汹汹走过去)
反方:大哥,咱有话好好说嘛,我就是一个认死理、爱钻牛角尖的书呆子,您和我一般见识干嘛。(吓得直缩脖子,讨好地笑着)
正方:咦,你不是反方嘛?不是说不该区别对待嘛?怎么这会儿区别对待了?(把反方同学像抓小鸡仔那样抓在怀里)
反方: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嘛,嘻嘻。
最新讨论 ( 更多 )
- infp都会喜欢北欧吗?特别冰岛,想要留在那边或者定期去那里玩 (trekcho)
- 情绪觉察|本人intj男,请问大家infp要怎么追啊 (尔东)
- 爱分享|如何开启新的生活 (INFP|努力新生)
- 情绪觉察|想问问infp (y)
- 爱分享|爱的拥抱 (J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