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天武:创始天皇号、选定伊势神宫为祖先神的祭祀神宫;而且还制定历法、设立天文台;取日本国名;681 年开始编纂《日本书纪》
Da Yong
书写历史的天武天皇
说起日本天皇,能给国人留下印象的,大概除了云山雾罩的神武天皇和女巫卑弥乎,也就是明治天皇和昭和天皇了。或许今日之平成天皇,国人多多少少也能有些印象。其实,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也就是在日本历史上被誉为最大内乱的“壬申之乱”后,使日本国家面貌得以焕然一新、皇权得到从未有过的最大发展的天武朝之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幼称大海人皇子,是日本第四十代天皇,在位十四年(673—686)。他是舒明天皇第三子,天智天皇(大化改新之主角中大兄皇子)之胞弟,参加大化改新时开始崭露头角。公元 663 年,日本在朝鲜对抗大唐和新罗联军的白村江海战中惨败,中大兄皇子因此引责虚位,大海人皇子开始走上前台,并逐渐成为朝廷首席大臣。668 年中大兄皇子即位,是为天智天皇,为第三十八代天皇,居功至伟的大海人皇子理所当然地被立为皇位继承人。但是,到了 671年,天智天皇病中却改立亲子大友皇子为皇太子。大海人皇子为避祸,断然在天智天皇驾前请辞皇太子位,随后出家为僧,隐居吉野(今奈良)。有诗“吉野开我怜,雨雾则不住。前途多险阻,行行复行行”存世为证,可见其当时心境。同年,大友皇子即位,是为日本第三十九代弘文天皇。672 年,弘文天皇借口为给天智天皇修陵,征发美浓(岐阜)、尾张(爱知)人夫,并向被征发者发放武器。大海人(125页)皇子不甘坐以待毙,暗赴美浓组织军队,发起了日本历史上历时一个月之久的、也是最大的“壬申之乱”,并最终击破朝廷军,迫弘文天皇自杀。取得胜利的大海人皇子,在飞鸟(今奈良)建净御原宫,并于翌年,即 673 年,在飞鸟净御原宫正式登基,即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即位后,首先废除了天智天皇任命的太政大臣、左右大臣等重要官职。从此,其在位的十四年间,天武天皇再未任命过一个大臣,只由皇后、皇太子辅佐其政务,成了名副其实的皇亲政治,也正因此,日本天皇的权威在其手上得到从未有过的提高。而把活着的天皇视为“神”,据说也是从这时开始的。这一时期,也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几个皇权集中时期之一。天武天皇还以其强劲的指导力,使得日本自白村江败战以来,停顿的律令、国家建设,加速了进程,在位十四年,制定了《飞鸟净御原律令》;废止了部曲食封;重定了八色大姓及氏族阶级;使“践祚大尝祭”(即位仪式)制度化;并创始天皇号、选定伊势神宫为祖先神的祭祀神宫;而且还制定历法、设立天文台等等。以如此业绩,可以说天武天皇足以名垂“日”史了。 除此之外,在天武朝,天皇称号和日本国名的诞生,也值得別笔另述。5 世纪的倭国时代,五倭王争先恐后地跑到尚处于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求封,并以拿到中国的封号为荣,那时,倭王们并不知“倭”之贬义。到了天武朝,野心勃勃的大海人皇子,已不甘心为“王”了。于是,他把自己最信服的神教最高神“天皇大帝”的“天皇”拿来,用在了自己的头上,据说是为了与支配地上的地皇们相区别而取用的。而据日本历史读本编辑部编撰的《日本史》记载:天武天皇并不满足于在日本列岛模仿出一个“小中华帝国”来与中国皇帝对等,而是有着胜过地皇(指中国皇帝)并居于地皇上位的野心,因而采用“天皇”称呼。天武朝时,日(126页)本也已经理解了“倭”字的真意,故此,当时根据“日之本之大和”乃日出之处的地理特征,取其“日”和“本”二字,从此就有了“日本”这个正式国名。 天武天皇还有一大功绩留世,那就是他在位期间,为了说明天皇家族乃太阳神之后,具有优越于其他大氏族的血脉和历史。从而进一步提升天皇权威,而主持编纂了国史。他明确提出了编纂历史是“邦家之经纬,王化之鸿基”。命川岛皇子为首的十二人,于 681 年开始编纂《日本书纪》,为编纂此书,耗时四十年,于养老四年(720年)而大成。只可惜,在位仅十四年的天武天皇并没能等到这部巨作史书的面世。一般来讲,以当时日本国之规模,国史有一本也就足够了,可天武天皇又命舍人裨田阿礼负责,对《帝纪》《旧事》等书“消伪定实”,整理出对天皇家有利的史料。由此,712 年,《古事记》又被呈上了当时的元明天皇驾前。而据《日本史》记载:《日本书纪》和《古事记》之最大的区别在于文体,《日本书纪》大量引用中国书籍,属中国人一见之下也能理解的汉文体。而《古事记》虽然也是汉文体,但基本是以日本人一见之下就能理解的日本文法写就的。因此,日本学者们认为,天武天皇骨子里是用《日本书纪》向中国炫耀日本文化水平和日本天皇之正统性的。而《古事记》是用来震唬当时的日本各大豪族,以使他们安于“龙生龙,凤生凤”这一神示天规的。 不管怎么说,纵观天武天皇在位十四年之作为,他确也算得上是一代风流人物了。从倭五王始至天武朝止的短短二三百年日本史,日本民族的那种从愚昧到觉醒,再到形成进步的律令社会,以致最后公然叫嚣,甚至要超越当时人类盛世的中华,骨子里那种不安分,从那时就可见其一斑了。由此来看,这不仅仅是一段日本史,同样也是今天提醒我们时不时要照一照的一面镜子。(127页)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李敖|什么时候,鲁迅骂过日本人?请你们告诉我;鲁迅从来不... (Da Yong)
- 侵略主义理论家福泽谕吉|可以说道德是一种不管外界事物如何... (Da Yong)
- 鲁迅(周樟寿)、秋瑾、章太炎(炳麟)、蒋介石(蒋瑞元)、... (Da Yong)
- 1901年6月30日孙文偕其妾 浅田春 由横滨乘车赴神户,投宿于荣... (Da Yong)
- 其时我逃亡日本真所谓沦落于天涯之孤客,加以所到之处必有日... (Da 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