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关于亦舒的八卦
来自:思思
前言:一直喜欢亦舒,看她的书,包括小说散文,多年来。偶尔手捧一卷亦舒的小说,那仿似身处其中的生活场面描写,感情细腻真实,仿佛就发生在眼前,于是总会忍不住猜测:一个人女人有着那样睿智的眼光与处世态度,塑造出了那么多让人喜爱的角色,她本人又曾经历过怎样的一些故事呢?大概是出于粉丝对偶像天生的八卦心理。不过,我们喜欢的是她的文字,她的睿智,她的清醒,她的真实,无论什么,都不能妨碍我们对师太的膜拜,都不能阻止我们一如既往的脚步。而且,我们也明白,许多时候清醒的人并不一定能够控制自己,我们都是这样拿着解药中毒的。 倪震评的亦舒: 姑姑亦舒,曾在随笔集《寒武纪》中提到我的童年,说我是“典型香港幸福新生代”。 我童年愉不愉快,且不说它;但记忆中的姑姑,却从来不快乐。 某年,我念小学,爸妈过了台湾探祖父母,长途电话回来,著亦舒来家找个印章盖支票汇款。找不到,“绝顶聪明”的姑姑就自然想起“绝顶顽皮”的震侄;印章,自然唯我是问。 案情简单,不认,用点刑便成,藤条没头没脑打了一顿,臭小子却还口硬。 我其实没充好汉,不知多想招认免打,可惜没动过那印章,供得了人,交不了赃;一场毒打,延续著遥遥无期的夜。 火了的姑姑,像著了魔,愈打愈歇斯底里,渐渐,“绝顶聪明”的震侄在哀号中领悟到,原来失控的姑姑打的己不是自己。姑姑眼中,只燃烧著对世界的不满;自少家贫、少年反叛、早婚产子、离婚反目、怀才未遇,种种不如意,都随著满天藤影狠狠发泄出来,化作侄子的一身血痕。从那刻起,我才知道姑姑是如此的不快乐;“走荆棘路的长辈”,是如此的不平衡,如此的愤世嫉俗。 那可真是一场轰烈的鞭打,几小时总有吧。哭著的佣人虽老,也看得出这刻的亦舒惹不得。最後,还是赶来的姨母捱了几藤,好歹抱开。两姑侄一个做打、一个做捱,竟然痛得无分轩轾。後来父母回港,找到印章;姑姑没事人般,只字不提,事情也不了了之。 祖父母盲婚哑嫁,性格迥异,却能厮守终老;姑姑亦舒,十多岁便出走结婚,生下小朋友;可惜,几年便离婚收场。“凡事必须付出代价”,姑姑多年来都有“阴影”,人怕出名猪怕肥,怕小表弟有天会上门要钱。 除了怕儿子,姑姑又恨母亲。 祖母笃信基督,脾气好得不得了,就是单眼皮、厚嘴唇,样子没祖父精致。一群子女,祖母最疼姑姑,操心之余,深以女儿为傲。可惜,姑姑一直恨自己像祖母,不像祖父。後来亦舒突然漂亮起来,就颇有削肉还母,划清界线的意味,也看得出她就是不要像祖母的决心。 人面全非,脾气依旧。有次姑姑在二叔家发疯,把全屋东西扔到地上,厮打著不还手的哥哥时,我又看见了毒打我的亦舒。我的伤早愈了,她的心可还淌著血。样子变了,人,仍是不开心。 姑姑开心,还是这几年的事。四十多岁时,她人工受孕,用命搏了个女儿回来。老蚌生珠,疼惜得不得了,为了女儿,更移民去温哥华。 有次和小表妹打保龄,小朋友晦气,不断把球抛起,任它轰然落地。我见途人侧目,劝她停手,慈母亦舒却笑著骂我bully (欺凌)她女儿。我望著样子和祖母一模一样的小表妹,又看看从心底满足出来的姑姑,刹那间感动起来。 “绝顶聪明的孩子多数绝顶顽皮,多吃几顿板子,理所当然”?俱往矣。要说“幸福新生代”,还看今朝。我和音讯全无的表弟,算是老几? (注:引号内的文字,都摘自<<寒武纪>>中《童年》一文。) 亦舒评价倪震 凡事都有导火索,起因是姑姑亦舒随笔集《寒武纪》中的短文《童年》—— 某文说,倪震事业成功,应对童年不愉快记忆淡忘云云。 震侄的事业不去说它,他的童年,在我的目光看出去,怎么好算不愉快! 绝顶聪明的孩子多数绝顶顽皮,多吃几顿板子,理所当然,凡事必须付出代价,并不算是阴影。 自幼读华仁书院,私家车出入,独立卧室,零用钱花之不尽,家务助理几乎没少叫他B少,谁为他补习升中试?请来大名鼎鼎的西西。 父亲收入甚丰,母亲长驻家中,均有求必应,大学往美国佛罗里达这种度假胜地,整个北美洲跑匀,读书观光,不亦乐乎。 小时做手术,住的是法国医院,祖母外婆莫不紧张得要命,均我亲眼目睹,这样的童年及少年期实在是一流等级。他那些漂亮女朋友的童年才真的不怎么样呢,以致有“他叫我升学,可是我们家庭背景不一样,他不了解,我要赚钱”等语。 到了前两年,他母亲还到出版社为他处理堆积如山的读者信,不孝顺,行吗。 外人总以专家自居加油加醋,震侄是典型香港幸福新生代,与我们走荆棘路的长辈比,堪称风调雨顺。 亦舒与倪震 亦舒和倪震这对姑侄,结怨其实由来已久,两人第一次在媒体上交恶早在十几年前。倪震起初的恋人是李嘉欣,李嘉欣1989年参加“香港小姐”选美大赛并如愿夺冠,身为评委之一的倪震被李嘉欣的美貌所惊诧而后发起猛烈攻势,可亦舒却并不看好这段情缘。李嘉欣夺冠之后赴倪震太平山顶之约,不久,直率的亦舒已在专栏中看“掰”,“两个人之间有了问题及距离,断非持续现时关系可予减少及缩短,与其再走上10年而问题犹在,不如分手。”李嘉欣看到这篇文章不多久,自尊心强的她就和倪震分手了,离别时亦像亦舒一样感叹,“再过10年,还是如此”。 后来,亦舒写过一篇短文《印度墨》,讲一个出身贫寒的女演员的故事。这个女演员刚出道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贵公子,两个人谈了一段非常美妙的初恋,但美人最后还是经历了演艺圈的潜规则,投奔了富豪。这本当年最有名的八卦小说,众人纷纷猜测写的是张柏芝,亦舒自己否认了,称女主角是比张柏芝还要美十倍的女人。后来人们才慢慢了解,这本小说是亦舒看倪震伤心欲绝,写来劝诫他的,多年后再回望这本小说,不得不感叹亦舒一语成谶。 对于李嘉欣颇有微词,亦舒对倪震后来的正牌女友周慧敏却一直青睐有加,她曾为周慧敏写了一篇《智慧》的短文,称赞周慧敏“外型秀丽一如日本漫画中的美少女,又似迪士尼长篇动画片主角睡公主。太好看的人都不像真人,可是她性格随和,不拘小节,又使人乐意亲近她。长得好,又聪明,懂得在一个虚荣的行业里脚踏实地,真不容易”。虽然后来倪震和亦舒交恶,周慧敏和亦舒却一直保持着不错的私人关系,以至于这次周慧敏的分手声明写得如此入情入理,不少香港记者都猜测“不会是找亦舒润色过了吧”。 画家蔡浩泉(亦舒前夫) 做为亦舒的前夫,网上已了无踪影,只看到了素叶文集里一片小小照片,至于蔡是什么样的人?在他的朋友许迪锵笔下是这么一个人物, "人称阿蔡、蔡头、大头蔡,或「pei」蔡。广东话的这个pei字,不容易翻译作普通话,其中有玩世不恭、不为已甚、吊儿郎当、与俗相遗等种种涵义。到了极端,就是连性命也不管了。" 想象一下,就是那种,典型的文艺青年,哪个女人年轻时,爱的不是文艺青年,桀凹不逊浪荡不究不会赚钱到处流浪脾气还很大,当然,亦舒也不例外. "在“中国学生周报”写过稿,是模范的文艺青年,出于志同道合吧!她爱上了青年画家蔡浩泉,两人结了婚,在小房子里孵豆芽,那时她夫妇俩常常来往的有蔡炎培、冯兆荣、张翼飞、周石。后来亦舒跟蔡浩泉闹翻了,一班人便很少往来。" 蔡炎培自认追求过亦舒 ,但好友蔡浩泉跟他说 :「你真正的情敌是我!」据他描述 ,当年亦舒追蔡浩泉之痴,如乌蝇见蜜糖,甚至以自杀威胁。 有关这场婚姻,从前有个著名的贴子,忘记是谁写的掌故,"亦舒跟蔡浩泉的离婚,倪匡很表可惜:“我不怪蔡浩泉,这个人顶有艺术气质,直至现在还不停大哥前大哥后的叫着我,亦舒的脾气不好,男人受不了,乃人之常情。” 亦舒后来跟岳华也有过一段情,凶终隙末,分了手。原因何在,自然是由于亦舒的脾气。亦舒不发脾气,很令人喜爱,一发脾气,便不收拾,据说,有一回她跟岳华吵架,竟把岳华的西装全剪烂了。 " 反过来一想,与艺术家生活,又岂是一般城市女性所能完成的任务,何况是亦舒这样挑剔敏感的人,分开自在情理当中,蔡"从台湾师范大学学成回来,做过的工作繁多,教过一阵子书、给报章杂志画插图、在报社供免费美术,还写文章,"也做书封设计,且纵情烟酒,这样的人,想想看,真的确是蛮难顶的. 蔡一辈子并无大名,但"喝了别人三辈子才可能喝得完的酒","上天下定狠心,突然叫停,就此不让他再喝下去。". 蔡后来有无讨妻,无从知道,应该是有的,亦舒在专栏里隐约提过这么一笔,但是他肯定有一个儿子,他儿子在他患病的时候,还把父亲的样子素描下来. 另外的八卦 亦舒很早的时候就晓得自己的文章可以养活自己,而且还能过得比较舒服。整天码字自然是辛苦的,却也给了自己更多的底气。 中学毕业,她就有了工作,也跟着有能力反叛,十几岁恋爱结婚生子,早得不得了。第一位老公是个建筑师,姓庄,这个姓在她的小说中被不断赐予男主角们。据说两人争吵时,“丈夫回家,房间凌乱不见人,地上插把匕首”。离婚后亦舒就到英读酒店管理。 因为可以不靠男人自己安排生活,所以恋爱也谈得畅快。婚姻结束后,亦舒交过几个男友,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女作家配男明星。 1971年5月《明报》的封面,是还穿着戏装的武打电影明星岳华,以及生活装长相普通的亦舒。大标题乃是“亦舒为什么爱岳华?”彼时,亦舒不过25岁,岳华演过《大醉侠》等邵氏电影名作,早年上过上海音乐学院,会弹钢琴、击剑。亦舒说“一个男人,肯说‘我一生负你,我负你一生’,倒还是好的,被负了也还算值得”。这句话在电影《舞衣》由她最喜欢的女星何莉莉说给岳华听。 两人分手,各自粉丝都有相帮。爱亦舒的就说“好在师太没嫁他,他打老婆的”“他那个样子,怎么配得起师太呢?一定是师太当时年轻糊涂”。并且搬出亦舒书中形容前男友:“不知道当初自己的眼光怎么到如此,别人家的男友分手都还能好模好样做朋友,偏偏自己的龌龊愚蠢惨不可言……” 但也有早年的评论说:“亦舒跟岳华的确有过一段情,凶终隙末,分了手。原因何在,自然是由于亦舒的脾气。亦舒不发脾气,很令人喜爱,一发脾气,便不可收拾,据说,有一回她跟岳华吵架,竟把岳华的西装全剪烂了。” 亦舒的脾气看来不会是很好,这点从侄子对其毒打他们的“血泪控诉”可以看出满腔的怨毒和剽悍来。不过年到四十,遇见现在的老公,她变了。 她现在的老公姓梁,大学教授,懂得欣赏文艺,更懂得欣赏她,颇有粉丝底子。1986年的香港杂志说他们第一次约会,约在尖沙咀码头海运大厦外第三支旗杆。他第一次见她就赞她气质出众。 关于亦舒再婚后的情况,她那“绝顶顽皮”的侄子倪震言语刻薄:“四十多岁时,她人工受孕,用命搏了个女儿回来。老蚌生珠,疼惜得不得了,为了女儿,更移民去温哥华。” 还是小女生时就在《明报》写稿,几十年后《明报》依旧连载着亦舒的小说和衣莎贝专栏。她还兼职在温哥华电台作节目,电台总监就是岳华,他的太太乃曾经的尤物、恬妞姐姐恬妮。 旁人眼中一出八卦,而对于她,却是平常生活。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师太亦舒笔下的张国荣 (淼淼)
- 外遇 (思思)
- 变心 (思思)
- 亦舒有一篇小说的一个情节是这样的“教室,灯突然亮了,女孩... (Octobertea)
- 蓝这个颜色 (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