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恐惧症
zj
错失恐惧症 - 简介 转自互动百科 http://www.hudong.com/wiki/错失恐惧症 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特指那种总在担心失去什么的焦虑心情,也称“局外人困境”。此词最早由作家安妮·斯塔梅尔使用,后美国《商业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它,广为传播。错失恐惧症像一种传染病,染此病者不惜代价,无法拒绝任何邀约,担心错过任何与有助人际关系的活动。 2011年年底,“FOMO”一词曾入选由美国方言协会主办的“全美2011年度热词候选名单”,最终以微弱票差落选美国2011年度热词。 错失恐惧症 - 心理分析 社交网络是引发FOMO的根源 在铺天盖地的社交网络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情绪及情感极易受其影响,尤其是当浏览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时,那些不断闪烁的信息提示,忠实地反馈着好友们的最新动向,潜伏于心底的惶恐与焦虑开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恶性膨胀。 人们总是怀疑自己错过了什么,害怕自己就时间安排作出了错误的决定。此刻,平静的心很容易变为犹豫,既而转变成恐惧、焦虑、刺激、茫然、患得患失、烦躁不安、不合时宜等诸多复杂情绪。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尔克勒(Sherry Turkle)认为,“随着技术不断渗入我们的生活,人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后者被赋予更多权利,从而得以影响我们的决策、情绪及情感。” 错失恐惧症 - 现象解读 照片共享服务应用Flickr及推荐引擎Hunch的联合创始人卡特里纳·费科(Caterina Fake)认为,错失恐惧症是一种“周期性”现象。 社交网络总是致力于提高用户的回头率,根据其发布内容的新颖度、创造力或受欢迎程度予以奖励,并允许其他用户对照片等发表评论,因为“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结果导致成千上万的用户对社交网站上了瘾,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觉自己正沦为他人幸福时光的旁观者或者“总是迟到一步的”局外人。互联网提供的“24小时在线”服务使得人类的活动空间大为开阔,个体之间的距离似乎也在瞬间消弭于无形。人类要限制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避免出现反客为主的局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网络时代的局外人困境 (zj)
- 错失恐惧症 (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