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58-2氓注释2
刘小羽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4.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6.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附注:由于本诗太长,不再重复标注韵脚。上一节分析了本诗框架和最重要的难点。这里接下来分析一些关键词:
1、蚩蚩,=哼哧哼哧,为拟声词,喘气声。描绘的是男方的劳累,因为他是一个外地人,距离诗人(女方)所居住的城市有50公里或更远。跑这么远做买卖,而且是徒手抱着,没有用车子,是会气喘吁吁的。有的人也许怀疑:抱着那么多布匹和丝绸,真的可以走上百里远吗?是的,别说布匹了,旧社会很多农民为了把粮食卖得贵一些,需要担着粮食,一两百斤,走上百里路,跑到其他城市,换取差价,因为本地的价格相对较低。赚的也是辛苦钱,本地价格与外地价格的差价,本质上也是运输成本,也即,赚的是脚力钱。
2、丝,=丝绸,而非丝线。因为古代妇女本身懂纺织,会纺一些布拿出去卖,用来换柴米油盐,如果丝=蚕丝。丝线,则这是原始的生产资料,妇女作为本地居民大概会有,不需要买。如果把抱布贸丝=从农户手里买布,再把好的丝线卖给农户呢?也不合理,因为布匹作为成品价格高于原材料丝线,商人只会把便宜的东西买来,把贵的东西卖出去,以此赚取差价,也就是说,如果丝=丝线,那么布匹价值高于丝线,男方作为商人不可能卖丝线而买布匹,再说,就算他真的干这种亏钱买卖,那丝线比较分散,布匹比较集中,那他必然要带大量丝线才能换取一点点布匹,那么多的丝线,他是无法带来的。
反之,假如丝=丝线,那么男方是否可以卖布匹而买丝线呢?因为布匹价格较高,丝线价格较低,这个买卖能挣钱。但由于丝线比较蓬松,即使一比一的重量,丝线体积太大,男方不可能轻松离去。所以,本诗的丝=丝绸,布=麻布(上古并没有棉花),他是来卖布匹+丝绸的,都是卖成品,价格较高,有利可图。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判断,抱-贸都是卖义,不含买义。类似于旧时候农民挑着粮食到外地卖,能卖个好价钱,赚点脚力钱。
同时,可以看出,男方来到女方家里,向女方推荐丝绸,而非麻布,可见女方是青年美女,适合俏丽的衣服,丝绸自然是优于麻布了。
3、匪=非,我谋=谋我,谋=谋求。后面诗人送男方过河,一直送到对岸的高地,可谓情深意切,那么,回想到前面的谋字,就意味深长了。这绝不是口头攀谈那么简单,可能两人在女方家中已经好上了,谋=阴谋得逞,谋得。
4、愆,=变更。愆期=改变主意,改变约定,反悔。这就说明诗人送男方过河,在男方眼里看来,是诗人已经答应跟着男方走,不通过婚礼迎娶。但一过河,在路口,诗人不走了,在男方看来,诗人怕是要反悔,变卦。所以诗人马上狡辩:你没有明媒正娶,求你别生气,我们约定秋天办婚礼吧!
将=迁就,迎合,这里指的是恳求、请求。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当初打算与男方私奔,但过河了反而后悔,于是约定秋天明媒正娶。以前经学家,比如毛氏,就认为本诗为淫奔,民风不纯,也是有道理的。结合下文所述男方婚后不忠,更加验证了先贤的论述,的确民心不纯。不过,这种男尊女卑的现象,是私有制本身的弊端,自古皆然,诗人不可能在婚前料不到,只是她无可奈何而已。与民风不纯没关系,这种民风在诗人之前已经存在好久了,鸿蒙时代所谓的母系社会,男女平等或女性主导的历史,早已经过去了,商代都不一定是,何况是周朝,何况是春秋时代?
所以,诗人才感慨:鸟儿不要吃桑葚!但是,鸟儿怎么可能不吃桑葚?桑叶怎么可能不会凋落?桑葚怎么可能不结果?女人怎么可能不结婚生子?男人怎么可能婚后不拈花惹草?
一切都是无奈。所以,诗人引出了千古绝唱: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5、耽,=爱,沉迷。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哎呀女人啊,千万不要爱(沉迷于)男人。男人爱女人,天经地义,不丢人。女人爱男人,太丢人了!
当然,诗人有思想的局限性,但表达这种在爱情上男女有别的情愫,还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男人爱女人,可以大胆说出来。女人爱男人,说不出口。、
回到第一阕,当初诗人答应跟男方走,是男方主动挑逗,以卖丝绸为借口,前来诗人家里勾搭。诗人是被动的,男方是主动的。这样理解,就容易分析后面这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因为在爱情和性方面,男方处于主动,即使爱恋女方或想与女方发生关系,他大可以说出来,提出要求,然后女方配合。但女子处于被动,即使爱恋男方或想发生关系,她羞于启齿,不会主动示意男方。久而久之,男方一旦失去了新鲜感,就会到外面找其他女人。
这种女性被动的局面,至今仍然没有大的改观。
6、诗人嫁过去早起晚睡,忙忙碌碌,忙的是什么工作?肯定不是种地,猜对了,就是织布。别忘了,男方当初就是抱布贸丝的商贾,买卖布匹和丝绸,那么,诗人嫁过去肯定干的是织布工作。这个是不是像杀猪盘?
男方当初抱着丝绸来勾引诗人,看,姑娘穿上这绫罗绸缎多漂亮!结果呢?骗到手后,可怜的姑娘沦为纺织女工,没日没夜地干活,吃食却很差,白天也见不到老公,因为男方就是个跑买卖的商人,女子负责在家织布,男子负责外出卖布匹。真是白赚了一个女工啊!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同理,诗人在家里辛苦织布,织丝绸,自己肯定是不穿这些精品的。衣食堪忧。一个纺织女工,整天与织布机为伍,你让她穿绫罗绸缎?这种反差,突出了诗人的悲剧,说好的只有丝绸才配得上的美女呢?到手后无非是一个廉价的纺织女工,吃的不好,穿的不好,没日没夜工作,还被家暴。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公还在外面找小三。
这种口吻,是不是很熟悉?对了,两三千年前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