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讨论|论剪辑架构如何做到调度观众情绪以及定版海报全面分析(篇幅较长,慎入!)
来自:好多momo

如题,先说调度观众情绪,后面分析定版海报
关于调度观众情绪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狂飙》倒叙时间线改成先给到观众高启强被抓了,再慢慢往前抽丝剥茧给到观众高启强做的恶,再往前给到高启强发家史,最后给到原来是安欣和李响对高启强的善意被高启强所利用了,所以安欣才如此煎熬。这样剪辑观众肯定会对安欣和李响有所改观,那这剧就变得非常“一般”,甚至没什么看头。但现在的狂飙看着就非常过瘾,因为观众可以“随着”高启强惊心动魄一步步靠着狐假虎威走向人生巅峰!剧也直接火出圈了!但这样剪出来了这剧的重心也变成了高启强,变成了“草根逆袭,就怕流氓有文化”等等,但它如果剪辑把重心放在安欣身上更多的人就会看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善意会被“坏人”利用。再想想剧大火那一阵的某个演员的一些舆论,收。我们回到这部剧
调度观众情绪并不是简单的剧情给到观众的心理暗示,而是观众随着剧情的推进中观众在面对不确定剧情所进行的预测,也就是心理预期,只要剪出来的内容促使观众产生了这种心理预期,剪辑时再适当加点心理暗示的镜头,也就达到了让观众对自己的心理预期得出结论的效果,也就成功做到了调度观众情绪,让观众跟着它的节奏走的目的,(我是小白,内行的朋友可以更正一下)
再看《漫长的季节》是如何调动观众情绪的,本剧主要采用三条时间线交叉叙事由四个章节构成,我们先剖析下第一集的内容,以下全部简化

第一章2016年,重要信息:王响的儿子死在了过去,被撞的人与此有关,王响展开追查

第二章1998碎尸案发后,重要信息:一个人抛碎尸,尸体年轻女性,特征一根四道纹小指,王响帮助了警方初步调查

第三章1997碎尸案发前,重要信息:王阳对沈默一见钟情
第一集下来观众除了这些重要信息其实更直观的感受是时间线交叉前后角色的变化,因为王响和彪子变化非常大,也让观众有了心理预期,那就是过去和现在的因果关系,过去改变了现在。但第一集结尾还有个重要的高级转场镜头,王阳看着沈默的背影转到湿身的王阳雨中看着发现碎尸的方向最后转到王响的桌子上

如上图,估计大家都知道桌子上的王阳是王响的想象或是一个梦,所以这个镜头也只是一个想象,因为它正是王响追寻的两个问题,一个就是王阳杀没杀人,一个就是王阳是怎么死的。因为在王响的视角里他只知道碎尸案死了个人,而且还是王阳的女朋友,所以才想象出了这个镜头。
但这个转场镜头它直接让刚刚才觉得碎尸好像是沈默的观众直接得出了碎尸就是沈默的结论。这就是我说的心理预期加心理暗示达到的效果。因为小指四道纹的特征在后面第六集才提到,但部分观众已经在第一集基本确定就是沈默了,就等着看沈默的手指几道纹了实锤了。这时观众心里装着一个可怕的凶手同时又同情死状惨烈的沈默、王阳和追寻真相的王响。接下来简单分析部分观众看剧的心路历程。以下简化只分析沈默带给观众的情绪反馈

第二集:沈默啊!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去这种地方打工!你会死的!

第三集:王阳真是个小太阳,哎!可惜了一对亡命鸳鸯!!!

第四集:这悲催的世界对这两个人不公平!打个响指吧!吹个小喇叭!我靠!怎么有这么个大爷!

第五集:我尼玛这大爷真该死!可怜的沈默!

第六集:四道纹!哎!!!这大爷真可恶!!!大爷到底什么时候死!!!

第七集:哇哦!!!可怜沈辉这娃了,但你活该!沈默干的漂亮!!!大爷跑喽!沈默开心哟!!!

第八集:大爷真tn该死!!!王阳你是真不争气!!!不要啊!殷红真的够j的!!殷红什么时候死!

第九集:哇靠!!!殷红怎么还不死!!!哇哦!!!沈默要干嘛?碎尸不会是殷红吧???

第十集:哇哦!该死的港商!沈默干的漂亮!可恶的殷红!哇哦!!!哎!哎!哎!怎么还砍下自己手指,何必呢???啊!原来是为了骗过警察!!!这就是第一集那个手指!都对上了!
但这根手指(结尾分析)其实是骗过了观众,因为碎尸不一定必须是全尸,而且这根手指对碎尸指向性来说更是画蛇添足。再就是过去与现在的因果关系,导致观众的重心始终都在沈默身上多一些,即使第一章多么风趣幽默,观众只能看到压抑和无奈,导致第二章直接放弃了思考,用来合理化第一章的内容。观众迫切的希望王响和彪子知道真相,也是许多观众认为沈默割裂的主要原因,因为观众已经在被调度了情绪的情况下选择了沈默黑化的路线,所以才会觉得非常别扭。同时观众心里不仅装了可怜的沈默还有可怜的王阳王响,但现在观众原本内心的答案被颠覆了,原本认为可怜的沈默正是这可怕的凶手,而且王阳最后还死了,所以观众在同情沈默还是憎恨沈默的路线选择中左右摇摆,继而在剧中走不出来。。。
但如果观众带着可能会被诱导的警惕性看剧,那就会不被这些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所控制,也就会看到不一样的沈默,不一样的结局。如果看剧的时候你真的理性客观你会发现沈默的这条线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结局,这剧别有洞天,属于一种客观视角下讲述的,剪辑非常懂心理学,诱导了观众
调度观众情绪暂告一段落,下面分析海报会解答你所有的疑问

这张海报是错乱时空下的角色。以下直接说观点,再延伸分析 海报上的十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也就是人无完人,这片池塘代表的就是人心中那些自私的恶念,傅卫军站在最远处,因为他为了活,除了杀人几乎能做的都做,其次马队因为他身为警察却鲁莽的对嫌疑人直接处以私行,丽茹光脚不做分析,再看巧云,沈默,王阳,彪子这四个人裤腿是湿的,属于趟过这片池塘的人,但是“上岸”了。巧云的问题是曾同流合污的给倒卖的人过称,王阳是融了港商的尸体,沈默是杀人(下面分析),彪子是轻信了舆论(下面分析),王北王响罗美素没露腿,王北因为他不是真实的(下面分析),王响和罗美素因为他们俩死在了1998年(下面分析)。
先说闭眼的王响,王响闭眼是因为他在1998年死不瞑目,而困在这个秋天的人其实是彪子。编剧用了整个第一章的黑色幽默来隐藏这沉重的真相,第一章很多都是是彪子的想象,他脑补了和丽茹的婚后生活,脑补出了王北救活了王响,让王响知道这一切真相,包括第四章的往前看别回头也是彪子想对死去的王响说的话,直译就是“死了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该好好活着”“死去的人不希望看到活着的人这个样子”之类的意思,其实就是彪子当年在王阳死后没和王响站在一起。而且下岗潮也是为了王响和彪子而铺垫的,因为它和其他人几乎无关,但是直接关联了王响和彪子,在彪子的视角就是王响为了彪子直接上去锤了厂长,但彪子却没有像2016那样在1998力挺王响,不然王响不会最后黯然的选择卧轨。所以整部剧是一个人经历了一场悲剧之后知道了真相再客观讲述的故事,也就是在彪子的视角展开的剧情,所以1997-1998才会缺失许多剧情,因为彪子并不确定他得知的是否为真相,因为他得知的真相很多是从沈默嘴里听来的,所以从殷红开始剧情就变得割裂。彪子想从这个秋天走出来但因为一些原因(下面分析),彪子对王响有深深的愧疚,所以当真相摆在他面前他也不敢坚信这就是真相,他才会想在自己脑补的世界中死去,把得知真相的机会留给王响。也留给了观众一次当“法官”的体验。
再说这把椅子,这把椅子不难理解就是我们看剧的每个观众,但这设定是却是点题的设定,因为对面坐的就是罗美素,而罗美素对于剧情来说其实没有到必须死的地步,但编剧还是让她死了。最后巧云找罗美素要椅子,说少了一把椅子,而海报上却多了一把椅子,这剧有一个隐晦的设定就是东北那个年代在民间封建迷信依然盛行时所存在的信鬼神乱象,这个设定转变成了舆论效应,而且是针对一个死去的人(王阳)的舆论攻击。因为罗美素曾经找来大仙给王阳算过,所以王阳死后外人认为王阳是被女鬼索命后才自杀的,第十二集王响的同事也在说把王阳的照片放在有“阳气”的地方,热闹的地方。但因为看到了那张约王阳的纸条,所以罗美素和王响知道王阳不会自杀,更可能是被害,但是那张纸条当时王响为了王阳考虑被他直接烧了,第十二集随后王响不经意间又附和这帮人说把王阳的照片放在朝阳的地方,罗美素才会看王响不顺眼,因为她觉得王响妥协了,所以罗美素才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上吊自杀。大家可以回到第一集看看王响是如何介绍这个钢厂家属楼的,多少栋,一共有多少人,骗子大仙还是厂门口卖早餐的,根本不可想象,外人一度传谣,王响和罗美素也没有任何办法,知情的彪子也不在出现,这也是我认为他该愧疚的原因。马队也没做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1998与2016的衔接是多么割裂,我不懂,为什么观众还一度沉迷在2016,这剧讲的就是一个悲剧。

其实这扇门打开后走进去的不是马队,而是每个观众,而罗美素也在等待着马队告诉她王阳死的真相。这剧牛就牛在马队其实更像是一部分观众,这部分观众不懂得克制情绪,总是能代入进去想暴揍大爷,想动私刑,但我更想把案子破了,摧毁外人对王阳的攻击,阻止这场悲剧。
如果不从2016跳出来你将看不到任何内容,看到的只有这一切都是命,我们活的好悲催,我该如何和父母孩子沟通,离沈默这种人远点
这剧想讲的内容其实是现今的一种病态网络现象——人人皆法官。并不是简单的一部爽剧,或者是让你看好自己的孩子,因为当罗美素自杀那一刻编剧就在追求它想要的更多的东西,因为罗美素死或不死关联着王响卧不卧轨,同时关联着彪子,也关联着第一章。但一个母亲在知道儿子死的非常蹊跷的时候直接选择自杀就已经严重割裂了,这部剧重心没有把握好,它最后没有拉回观众,不应该也选择这种相同的隐晦表达方式,应该给一个王阳死后外人讨论的镜头,就像钢厂开会之前外人讨论彪子和丽茹那样,让外人念道一下王阳怎么被女鬼索命勾死的这剧的重心就落在了罗美素的身上,这剧就彻底的走向巅峰了。
虽然给了邢三说王响家里破事的镜头,但是对这设定没概念的观众来说实在太难理解了,很多人已经理解为王阳被李群判了畏罪自杀了。。。
关于沈默是否上岸我真的摸不准,但从演技来说她在乎王阳那就不可能故意杀死港商,砍下手指也更可能是自我惩罚和与王阳做切割,而这根手指我分析应该是被傅卫军换进去的,之后扔在王阳家附近又给王阳留下纸条,因为沈默如果在海报中的位置在水里并且没过腰我觉得她就是黑化了,但现在她在岸上。下面关于沈默的分析
在我看来沈墨应该改名叫沉默
下面是关于大仙这个设定的科普分析和我之前的⭐
单纯的讨论下大家对剧中“算命”的设定有概念...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204783/?dt_dapp=1
最后说点啥呢,到底什么算好剧呢?随着有些剧总是夹杂着一些思想强硬的给到看剧的观众,导致观众不想被说教,但是我们也不该放宽我们的包容性,难道我们看个脱离现实的爽剧就有意义了吗?难道我们得像韩剧看齐了吗?我觉得并不是,我们该继续要求我们的编剧和制作团队,制作出更好的东西来,也不是拿来当做和其他作品比较的作品,我们应该希望看到有意义并且精彩绝伦的剧集或电影。
————————————————
昨天我在一个帖子中突然联想到一个有趣的剧情,马队在第一章刚出镜的时候,在抢夺去比赛跳舞的机会,但是因为他不顾队友一顿独舞所以痛失机会,还非常自然的贬低他的对手,随后又请这个对手帮忙设计邢三。其实第一章刚出镜的马队还是当年的那个马队,这个对手与李群是何其的相似,难道在束缚下做事是错的?李群该学安欣?对所有人都保留善意?多多的被坏人利用?
其实我觉得也不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善意容易被坏人利用,因为与它相对照的就是如果所有人都有这个思想觉悟那么坏人就没了。但这种境界太理想化了,所以我们该保持警惕,特别是公权力部门的工作人员。
换位思考,理解多少算多少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这是一部只值6分的剧 (朝9晚6族)
- 看完漫长的季节,严重过誉了,有种被骗的感觉 (Hayson_Young)
- 沈默是和收养她的大爷是旁系亲属吗? (叮咚)
- 李群做马队的狗都不配 (老太太抹口红)
- 沈默是和收养她的大爷是旁系亲属吗? (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