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讨论|若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
来自:谜底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报怨”这种断章取义的倡议不知道是哪个加害者的杰作,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相濡以沫”、“无后为大”……
人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辈子,不幸的童年需要一辈子去治愈。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如果不幸遭遇加害,必须面临的两种选择。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遭遇过伤害,像女主这样的例子属于比较极端的,但其实反派妍珍在挑选加害对象时也是有所考虑的,必须是成绩不好(老师不需要用来冲业绩),性格懦弱(没有勇气拼死一搏),家庭条件糟糕(没有父母支持引导),自卑内向(没有伙伴帮助严重内耗),这样的一类人没有外部帮助自身又不够强大,欺负起来最是有恃无恐,加上妍珍自己看似强大的家庭背景、校园势力,一切就这样顺理成章得发生了。


在不幸遭遇伤害后,无非是两种选择,原谅或者复仇。
先说原谅,这其实是比较轻松愉悦的一种方式,不会给人带来多少负担,事实上也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但要真正做到原谅,条件其实是极为苛刻的:首先加害方必须真正是无意造成的伤害,不然原谅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其次伤害已经造成,就不再是不痛不痒的,而是几乎不会消失的,只会被掩盖,既然是伤害就会留下永远的伤疤,在人生的某时某刻某个场景屡屡唤起痛苦的回忆,因此彻底的原谅应该做到与伤害相关的人、事、物彻底永久的隔离。再次原谅的善意必须得到回报,必须唤起他人对原谅者的同情和赞许,必须让加害者站到被大众批判的聚光灯下,而不是私下和解,暗箱操作。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条件,应该来说已经很苛刻了,忽视的地方还请大家补充。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复仇了,也就是女主通篇都在谋划的事情。剧中反复提到了一个灵魂之问:复仇会毁了复仇者的一生吗?以往很多的作品都给出来肯定的答案和合家欢的结局。《黑暗荣耀》系列给出了不一样的似乎更接近本质的答案:会不会毁掉复仇者的一生暂且不论,因为被害人的人生在没有得到支持和疗愈的那一刻已经停止了。
带着沉重的伤痕只能过出残废的人生,与其如此,为什么不复仇,相信女主只有在复仇的谋划、实施和应变当中,才能真正感觉到身体和心灵是完整的,是属于自己的自由自觉的,当复仇完成之后,人生才能继续往前走,正如腿骨折以后,必须长好了以后才有可能继续行走,却已然不复从前,拖着伤腿强行奔跑只有性命之忧。至于复仇完成以后,是继续复仇还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其实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做出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毕竟每个人都只活一次,弄清楚这个问题以后,就再也没有理由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了。

对于加害者来说,没有成本和代价的加害无疑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放大他们的伤害范围,增加伤害者的人数和程度。“要是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和监狱做什么?”当剧中的警察,班主任都被加害者妍珍收买,3748号(不知道有否记错)囚犯在监狱里都继续写信作恶,那么传统惩戒手段的真空地带就出现了,可以依靠的就只有被害者自己了。

曾经有一个谣传很久的故事:兵仙韩信曾被一个孩子从树上撒尿淋到,韩信没有责怪孩子反而给他糖鼓励他。孩子非常高兴,洋洋自得,后来他在对一个强盗做了同样的事情以后被杀了。
这个故事似乎给了人们一个逃避复仇的理由,然而事实却是增加了全世界恶的生长,就结果来看韩信无疑选择了复仇,然而他的方法也无疑扩大了受害者,强盗是一个,孩子也是一个,还不知道韩信之后、强盗之前有多少个,这些本来可以因为韩信的一次有效的惩戒而避免,然而韩信却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让更多无辜的人受害,选择了让孩子走向死路。所以,亲爱的读者们,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吗?
对比之下,我更欣赏另外一句话:“我从不记仇,如果有仇当场就报了。”当场报仇并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不应该作恶,但也不能忍让恶的生长蔓延,更不能没有威慑恶的獠牙。毕竟,“坏人得胜的唯一条件是好人的袖手旁观”,“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看完剧荒了,求求大家推荐点类似的复仇电影/电视剧看吧 (momo)
- 剧情讨论|为什么组里都说男二河道英? (由此可见)
- 角色研究|这年头的变态演员不好当~~朴成勋(全在俊)才是官... (猫妈就素猫妈)
- 角色研究|说河道英不够爱妍珍的,你对象很爱你吗? (momo)
- 吐槽杂谈|如果中国版的黑暗荣耀 演员你该怎么选? (Ovs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