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三 齐纪九
Trovatore(我思我想我怕我会心意变灰)
四四五九页:裴叔业因帝数诛大臣而心不安,遣人问萧衍以自安之计,衍劝其“唯应送家还都以安慰之”——此非真心语,盖萧衍亦不自安,欲以裴叔业障于前也。叔业又遣信诣魏豫州刺史薛真度,“问以入魏可不之宜。真度劝其早降,曰:‘若事迫而来,则功微赏薄矣。’”——真度事魏,自然劝叔业早降,以邀其劝降之功而已。普天之下,问计于人者,人多以一己之得失以劝问者,真心无私之策罕矣。
四四六〇页:“魏人遣大将军李丑、杨大眼将二千骑入寿阳,又遣奚康生将羽林一千驰赴之。大眼,难当之孙也。”——前文中已一见杨大眼,而未注其来历,此处方言其为氐王杨难敌之孙,史官遗漏之耶?
四四六三页:“崔觉、崔恭祖将前锋,皆荒伧善战。”——南齐军与北魏交战则屡屡失地败军,此言“善战”者,是所谓“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者耶?
四四六五页:崔慧景复军败身死。东昏侯虽残暴酷虐,然而在位二年之间,始安王遥光、陈显达、崔慧景三叛皆平,亦是奇事。
四四六七页:“宝玄初至建康,军于东城,士民多往投集。慧景败,收得朝野投宝玄及慧景人名,帝令烧之,曰:‘江夏尚尔,岂可复罪馀人!’”——此语难得,昏君亦有一得之时。胡三省注亦同此意。
四四六八页:“先是,崔慧景既平,诏赦其党。而嬖幸用事,不依诏书,无罪而家富者,皆诬为贼党,杀而籍其赀;实附贼而盆者皆不问。”——呜呼,是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者也,多金之家辄为人所觊觎。天下人所共逐者,唯权与钱耳,然而有钱无权者,终钱权两失;有权无钱者,钱自聚来。
四四七二页:萧懿之入援也,萧衍驰使所亲虞安福说懿曰:“诛贼之后,则有不赏之功。当明君贤主,尚或难立;况于乱朝,何以自免!若贼灭之后,仍勒兵入宫,行伊、霍故事,此万世一时。若不欲尔,便放表还历阳,托以外拒为事,则威振内外,谁敢不从!一朝放兵,受其厚爵,高而无民,必生后悔。”——萧懿是萧衍亲兄,同族连枝,荣辱一体,故萧衍此番所言为真心矣,较之前番劝裴叔业之言可知。所谓“拥兵自重”者,萧衍之所言也,惜乎萧懿愚忠而不从,后竟死。又:“懿为尚书令。有弟九人:敷、衍、畅、融、宏、伟、秀、憺、恢。”——畅、融、宏、伟、秀......等等,皆佳字,而“敷、衍”二名,岂非太敷衍耶?一笑。
四四七五页:“衍谓张弘策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近遣天虎往荆州,人皆有书。今段乘驿甚急,止有两函与行事兄弟,云‘天虎口具’;及问天虎而口无所说,天虎是行事心膂,彼间必谓行事与天虎共隐其事,则人人生疑。山阳惑于众口,判相嫌贰,则行事进退无以自明,必入吾谋内。是驰两空函定一州矣。’”——此是曹操与韩遂修书以间马超之故智也。
四四七六页:萧颖胄得空函大惧,“计无所出,夜遣呼西中郎城局参军安定席阐文、咨议参军柳忱,闭斋定议。阐文曰:‘......山阳持疑不进,是不信我。今斩送天虎,则彼疑可释。至而图之,罔不济矣。’......诘旦,颖胄谓天虎曰:‘卿与刘辅国相识,今不得不借卿头!’乃斩天虎送示山阳。”——噫,天虎何辜哉?既为颖胄兄弟心膂,又与刘山阳相识,竟因而失其头矣。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资治通鉴》打卡群 (十五月)
- 【原创】我的十个资治通鉴版本及阅读建议汇编 (虽千万人吾往矣)
- 李德裕名言:正人&邪人 (勤臻粱丰)
- 世界读书日献礼之《资治通鉴》 (船长)
- 历时五年终于读完了《资治通鉴》 (南宫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