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分享一下,《长安三万里》repo,有少量剧透
来自:闲逛(熊熊冲鸭
虽然现在的黄鹤楼很有现代感,但它其实挺有历史意义的。黄鹤楼每经历一次朝代更迭,都会经历一次烧毁及重建
小书童推开窗让李白看黄鹤楼的废墟及江面漂浮的焦木,我突然很有朝代更迭百姓流离的实感,一个王朝自此衰败。李白看了这满目疮痍,对他的妻子喊“等我回庐山”,这个天真浪漫的诗人终于回到了人间,才有后面大赦时,“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通透与释然(将进酒时虽然是浪漫的,但其实内心还是愤懑与不得志的,后面才会再次入世,投了永王)。
另外,我觉得黄鹤楼这个意象很好,诗在,黄鹤楼就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战火纷飞,黄鹤楼一次又一次地烧毁,但只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还在,黄鹤楼就会被一次又一次地重建起来,而不是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虽然近现代黄鹤楼被战火毁坏,只剩一片废墟,又因为长江大桥又被占用了遗址,只得南迁一公里,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还记得诗句,它的生命力就还在。现在的黄鹤楼所在的区是武昌,但江对岸就是汉阳;唐朝的鹦鹉洲已沉入江底,但黄鹤楼所在一带还是沿袭了鹦鹉洲的名字;旁边是晴川阁与晴川大桥,充满现代感的黄鹤楼正在凝望它所在的又一个盛世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黄鹤楼与诗词又何尝不是历史的明月呢?

看到某“李白fen”开帖说:《将进酒》有特殊的使用场景,必须是纵情宴饮,高朋满座的情况下使用;环境必须奢华,而非深山老林;意气必须飞扬,而非落魄文人。简直可笑。下面是一个李白生平的科普视频,内含《将进酒》的创作背景,当时李白出蜀已十余年,感蹉跎半生一事无成,在嵩山写的这首诗。另,央视也制作过李白的纪录片,一共四集,也有讲《将进酒》创作背景。不想看视频也可以去百度,信息时代,这些很容易查。“陈王昔时宴平乐”,而非此时李白正在“宴平乐”,但凡去了解一点写作背景,都不至于如此自以为是。
【大唐反贼?一个视频,看懂李白被嫌弃的一生-哔哩哔哩】
很多人说,那不是李白,或者毁了李白,而在我看来,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李白。文学是他的天分,现实也是他的追求。他纵使是诗仙,却也是在凡尘挣扎的“谪仙人”,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人格完美的“神仙”。他在现实里困顿,就转而求道,求道让他的浪漫诗歌更加缥缈奇幻,也为他带来了尘世的名望,尘世的名望让他回到世间却也给他带来了危险,于是又困顿回了求道,一次又一次地找高适,恰好也是他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转折点。天真造就了他的诗歌浪漫雄奇,却也是他悲剧的根源。另外,沉迷美酒歌舞,何尝不是诗人们的逃避呢?与魏晋时名士们沉迷清谈,视国事为俗务是一个道理。那一段《将进酒》,念的我很心痛。困顿、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不是我们诗词赏析的一个简单概括,而是当时的他们所面临的真实人生
最后,可能发完帖我就卸载了,现生很忙,但很喜欢追光和长安,上来发个repo而已,所以来留言的各位,我可能不会回你们,不好意思哈。但反过来想,你们畅所欲言,我也不会给你们强加我的想法,对吧?不过不要在我的帖子里说些侮辱人的话哈,我的帖子还想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女演员2亿票房的含金量是不是和男演员5亿票房含金量差不多。 (炸微波炉)
- 水饺皇后搞笑的情节多吗 (赤道上)
- 李小璐挺让人惋惜的吧,好歹曾经也是影后,哪怕回归生活拍拍... (奥斯卡挑货谅谷)
- 《人.鱼》怎么又被拖出场了?两家上市公司财报都堵不住造谣的... (内娱修罗场)
- 奖项的作用是什么?看看黄晓明就知道了 (乐子看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