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依恋的进阶之路——【从“我无”到“无我”之境】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2023-07-09 10:15:06 已编辑 山东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5:32 山东

    ①第一层:我无之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在他的代表作《焦虑的意义》里是这样形容焦虑的:

    如果你正在穿过一条马路,并看到一辆汽车高速向你驶来,你的心跳会加速,两眼会集中在汽车与你的距离上,于是你快速穿了过去,这时候你感觉到了恐惧;当你开始快速横穿马路,你吃惊的看到许多汽车正从相反方向较远的车道上向你驶来,你突然被困在马路中央,不知道该转向哪个方向,你的心跳加快,这时你会感到恐慌;而此时你的视线变得模糊,你有一种想盲目地冲向任何一个方向的冲动,当你终于努力控制住自己的冲动,这时汽车从你身边驶过,你可能会感觉到一种轻微的眩晕,心底有一种空洞感,这就是焦虑。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5:46 山东

    一句话总结:

    焦虑就是一种被困住的体验,一种模糊说不清的心理和精神的斗争。

    因为内心有空洞,所以不断向外寻找。

    焦虑痛苦的地方也在于他们找自己的过程。

    让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生命本源之中,每一个人从一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求归属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过程,以此来构建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而人际关系部分又分为哺乳关系、权威关系、兄弟关系、和亲密关系。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6:00 山东

    如果一个人在出生或者童年时期没能得到认可,被赋予身份和被爱,就会有一部分存在感丧失的感觉,那么这种没能获得认可的不被爱的痛苦将会像一个永远不会愈合的创口伴随着自己一生。

    无论我们跟谁进入亲密关系,创口永远都在那里。当我们进入最接近原生家庭模式的亲密关系时,也就是在重新体验和触摸那些一直都存在的创口,也可以说它们被重新看见了。

    焦虑和回避相处的过程中,在找“自己”的修行中,他的那些深深的伤口重现了。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6:15 山东

    这个阶段的焦虑们,自我的认知是这样的:

    你和我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便意味着,你必须满足我的需求,这些需求比如: 重要感 归属感 安全感 还有个人的 力量感。

    你有我需要的东西,你要对我的快乐和情绪负责。我需要你看到我裸露的创口,弥补我的创伤,对我的创口负责,这就是我进入亲密关系的全部意义。 很多的时候,对方因为爱可能也想努力去弥补你的创口,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因为他们自己也带着创伤,潜意识还指望着你呢。做不到怎么办?对方就会觉得愧疚、压力山大,萌生退意。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6:31 山东

    这个时候,焦虑型感觉到对方对关系好像不是那么的上心了,害怕对方会真的离自己而去,下意识会拼命抓住对方不松手,越是这样,对方越觉得愧疚害怕想要更快的逃离。 于是,一段亲密关系在焦虑型的不自知中陷入到了毁灭的局面,而他们会认为是这个人不对,寄希望于下一个对的到来,然后又陷入同样的循环。

    面对回避型伴侣,焦虑型像面对一片“黑洞”,投射出去的一切情感需求和攻击性都被回避化绵掌于无形了。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6:47 山东

    事实上回避内心也没有表现出的那么稳定。

    恰恰相反,他心里藏着一个台风的漩涡,有摧毁一切的黑暗力量。当焦虑做不到自己的承诺的样子,回避不会去解决问题,他会一边假装不需要关注,一边在心里讨厌焦虑。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7:00 山东

    这时候,焦虑仿佛回到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的那种深刻的恐惧和无助。

    感觉到威胁、找不到突破口、迷失了自己

    这三个加起来,你心跳加速又内心空洞,这就是焦虑。

    这种情绪会让回避觉得压力山大,逃离是自然的。

    这个阶段的焦虑活在别人的世界,渴望被外界认可,仿佛被情绪裹挟一般,身不由己。遗憾的是往往并没有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尤其是回避的认可。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7:25 山东

    在亲密关系里,由于自我人格相对不够完整,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总想要借助外力来达到自己的期待,在关系里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于是越是希望自己在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就越会把自己的所有关注点都放到了对方身上,完全以对方为中心,彻底失去主动,并且在这样的循环中越陷越深,导致自我迷失。

    实际上,焦虑型要意识到没有人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人可以给我们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没有人可以带给我们满足,除了我们自己。

    “我”才是所有的来源。就是佛家所说的:你本自具足 !

    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并且努力去完善那个本自具足的自我,任何对于外力的寻求和依赖,都只会是徒劳。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7:36 山东

    焦虑型的独特之处在于:

    往往是一群敏感、有才华和自由的人。

    敏感才能感觉到变化、有才华才会有得选择,而追求自由的人倾向于把握自己的生活。

    这种人就是爱折腾,爱作的人。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7:50 山东

    而焦虑型的可悲之处就在于:

    我们太容易自我否定 太缺乏安全感了 太害怕被抛弃了。 我们验证对方的爱一直在的情绪太强烈了 也许,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一个 热情明亮且坚定的人 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给我及时/热切/激烈的回应。 才能时刻安抚我们内心焦灼、敏感的心。 我们要的是一个比自己内在更强大 更自信的伴侣。 一个和我们坚定的站在一起 时刻给我回应、不会抛弃和背叛我的人。 我们自己无法自给自足

    所以寄希望于从伴侣那里寻找。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8:04 山东

    进入亲密关系中,回避型会死死的捂住创口,绝对不让它们暴露在任何人面前

    而我们焦虑型则将这陈年老伤捧到对方面前

    这是我的一部分,你连它们一起爱了吧,让它们痊愈吧,这样我就彻底完整了。

    寄全部希望于对方来弥补自己这个多年的创口。

    这个时候,可想而知对方的心理阴影面积。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18:21 山东

    这时候的焦虑处于第一个阶段:我无之境。

    这一阶段的焦虑内在是极其不稳定的,缺乏安全感和力量感的。内在虚弱不安,缺乏框架,期待表扬,或者叫做存在感的缺失。

    内心极其渴望别人来满足。过渡依赖外界认可。

    在亲密关系中,心理层面上知道自己的某些举动也许是不当的,但是精神层面依然会依附于对方,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成熟独立的自我人格体系,个体身上还保留着一部分母婴关系的残留,要求对方无条件去弥补自己的创口,就像嗷嗷待哺的婴儿,需要母亲的无私喂养,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密关系里去找内在的父亲或者母亲。 焦虑,只是当对方没有做到像自己想象的内在父母那样的行为和表现时,一个内在小孩的真实表现。

    只有那个内在小孩真真正正的长大了、独立了,有独立成熟的自我人格体系,才能抵制和战胜这种焦虑。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0:28 山东

    同样,他们在看似安宁、理性、冷静的回避身上,感受到力量。

    焦虑们,你要知道,当你能量越高,内在的力量才越强大平稳,才越能照耀别人。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1:06 山东

    焦虑缺乏内在能量的根源在我看来是以下两点:

    1. 自我批判/自我攻击。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都是如何削弱自己的能量的吧。

    批判是最有效的削弱内在力量的方式。无论这份批判是对自己的或是对他人的,本质上其实并没有区别,因为当你在批判时,相应的感受已经有了。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1:20 山东

    批判就是在自我攻击。想想你每天有大量的能量用在攻击上,同时内在同时还要生成防御性能量,自我辩解或自我隔离,那么你的能量难免削弱。

    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 找不到生命的意义! 从来没有思考过人生! 觉得自己渺小,不自信,总想通过种种行为证明自己! 不配得到 太多太多了。每个人都会被外在环境影响到内在自己。种种内心的不安驱使我们去做某些行动。往往越是想证明自己,受到的挫败也就越大。 这种自我攻击与焦虑童年时期的相处模式有关。 焦虑小时候也被忽视,他们选择用讨好的策略引起关注,所以他会在看似安宁、理性、冷静的回避身上,感受到力量。 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回避是个比起其他焦虑,都更让他感到"稳定"的人,一个让他感到安全的人。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1:34 山东

    2.通过控制来让自己强大。

    思维是这样的:如果我能控制,那么就能证明我的强大。 如果我们控制不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很可能是愤怒。 “为什么不管我怎么和他沟通,他都完全不改变,一直这样伤害我?!” “为什么我的父母一点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我的领导颠倒黑白,明明我没错还说我错了?!” “为什么我都这么努力了,还是没有办法达到那个小目标?!”

    这些都是掌控感被打破后的愤怒。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1:53 山东

    当一个人发现我努力了也改变不了现实,我不再是无所不能的时候,如果他的心智,其实还停留在婴儿般的阶段里,那么他当然就会出现,婴儿般抓狂的愤怒。

    好像我们看到的婴幼儿的发火:砸东西、头撞墙、咬人、在地上滚来滚去拳打脚踢、嘶吼、爆哭。

    但是,婴儿般的偏执幻想,不只是掌控当下,而是要掌控全部。掌控未知。

    为什么婴儿的偏执幻想必须是无所不能,是掌控所有呢?

    因为婴儿的思维是偏执的,而不是整合的。

    “在我要求的事情上,一定要这样!”——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完全按我所想的被我所掌控,那么婴儿马上就会陷入失控感中。

    要么,偏执地觉得我是一个全能的婴儿,我是一个一百分的宝宝,我有一个完美的好妈妈;

    要么,就跌入另一端,我是一个极度糟糕的存在,一个被人抛弃的孩子,我有一个坏妈妈。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2:13 山东

    所以当一个人体验到一种“事情和我所想要控制的不一样,完全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感觉时,如果这个人随之体验到了一种失控感、强烈的自我否定、极度的愤怒感,那么可以说,他的心智程度,仍然是婴儿般的。

    焦虑们,扪心自问一下,这个婴儿是不是很像自己,自己是否是在心智化的过程当中呢?

    我想告诉你的是:

    世界怎么能受你控制呢?

    你们要知道:

    真正的强大其实是看到世界本来就无所掌控,所以不去掌控,当你不去掌控他的时候,你不会因为他没按照你的意思而失措,也就会心里有数,心里有数时也就多了几分淡定和策略。才能进一步的去试探性的找到出路,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这种不控制,就是允许,就是接纳,就是以柔克刚,就像水一样:

    道德经里面说过: 天下柔者莫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随圆就方,顺其自然,明白此理,方有出路。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2:41 山东

    ②第二层——我有之境

    初步探寻内心的焦虑,开始觉知自己的情绪,慢慢地重塑自己的认知,内在的能量慢慢有了些滋养,进入了我有之境。

    开始察觉到表面情绪背后的真实情绪,觉察到自己的焦虑/愤怒/无力感。

    当焦虑因为对方的一些行为感到愤怒时,开始慢慢思考自己是因为什么而生气?

    这个情绪背后,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焦虑开始以观察者的角色,反思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所作所为。

    过往的自己满嘴是爱,其实是偏执,是以爱之名控制对方,伤害对方,似乎过去做的一切都是在“道德绑架”和“强求”。

    由于自己对于情绪捕捉的极其敏感,但是却往往会草木皆兵,陷入焦虑和猜疑的情绪中,伤人伤己。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3:05 山东

    这个与焦虑型依恋者的激活策略相关

    激活策略是指: “激活策略”即为一种主观感觉,在思想上强烈渴望靠近依恋对象,知晓对方。在这种刺激之下,他们很可能无法全神贯注的做其他的事情。

    在“激活策略”之下,焦虑这些举动:

    如果他们的渴望得到了回应,情绪会很快安抚下来,进入正常状态。比如说,你直接挂断了他的电话,然后主动给他回电话解释清楚原因,并安抚了他的情绪,事情就得到了解决;

    如果你并没有及时的安抚他的情绪,事情可能会很糟糕。当你挂断他电话之后,对方会想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他,是不是不再那么爱他······各种胡思乱想之后对你的思念更深,更加想要联系你!

    焦虑于是开始悔恨,想要成长改变,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且充分相信自己,强大自己的内心。

    这个阶段,焦虑需要无数次的克服自己被抛下、被伤害的恐惧,开始解除对伴侣的过度依赖,提升自我价值感。把重点放在自己的身上。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3:21 山东

    从现在开始就学着进行自主调节,每次情绪发作的时候,就提醒自己:

    “Ta不是唯一能够解决我情绪的人,我自己才是。”

    焦虑慢慢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自心中本来就具足一切法。一切都是本来具足的,本来圆满的,无须向外追求。

    也正是王阳明说的: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3:46 山东

    ③第三层—我执之境

    这时候焦虑通常面临两个选择:

    拯救或者放弃

    赞同拯救的正方会有下面的声音:

    回避太可怜了,他们的疼痛不比自己的的少,这种痛苦是成年累月,反反复复压抑的痛苦,只是他们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

    因为对待疼痛,回避有种钝感,往往受伤的时候自己也并不知道。

    终于感到疼,想哭的时候,身边已经空无一人。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4:34 山东

    回避的疼痛不显山不露水,像风平浪静的海面,直到很久以后,浪潮积蓄足够的力量从而冲上礁石,最后铺天盖地吞没一切。

    此时,共情能力强大的焦虑,开始想像自己是一个救世主一般,有强大的超能力可以把对方深渊中拉出来。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4:48 山东

    赞同放弃的的反方会有下面的声音:

    回避真是自己这辈子的命中克星,自己也摆脱不了相爱相杀的孽缘。

    开始觉得亲密关系都是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的。 这种状态真的会让人感到非常痛苦。

    久而久之,就再也不敢去爱人,也不敢相信爱情。

    对于回避,敬而远之。

    此时,焦虑开始过度的自我关注,从而只能局限与一个狭隘的、矛盾的自我概念之中,无法意识到现实与存在的真相。

    过于看重,反而不能接纳更多的可能性也失去了更好的可能性。这就是“我执”所带来的负效。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5:08 山东

    不论做出哪个选择,对于此时的焦虑而言,都是重大的转折点。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看到这里的焦虑,我想和你们说的是:

    其实,能折磨你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你心存幻想和期待。你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折磨你,期待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这个痛苦的根源也就是我执。

    佛语中讲“我执”,小乘佛法认为,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我执是说人执着于一个“自我”的假象,过度的自我关注,从而只能局限与一个狭隘的、矛盾的自我概念之中,无法意识到现实与存在的真相。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5:30 山东

    简单的说,可以这样理解——

    一个婴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我还没哭,妈妈就自动来喂奶了,送上了自己的乳房,于是我是可以操控这世界的,我是无所不能的,因此我体验到,我是一个百分百的好婴儿,妈妈也是一个百分百的好妈妈。

    不得不说,这是婴儿的“偏执幻想”。

    焦虑往往就是陷入到偏执的幻想中,无法自拔。

    梁文道很早在《我执》里写道: 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5:53 山东

    老父亲老母亲的日常打卡拷问,是一种我执。执意要知道自己孩子安全不安全、有没有被骗、有没有走丢、吃饭了没有?吃饱营养了没有?结婚了托付的人安不安全?未婚的一个人安全不安全?会不会临时昏倒无人应答错过最佳时机……

    看看,像不像焦虑对待回避的方式。

    而回避很多时候反馈的、就是一种无声的对抗,对抗这种监视搬的枷锁。你越想知道我在干什么、我越不回。越不回,老母亲越急,两个人都是剑拔弩张,用我执对抗我执,这种倔强、大抵是遗传。

    我们再回到上面的选择中:

    你越想拯救对方,或者你越想忘记对方,都会陷入到我执的偏执中。

    因为你永远也不可能改变别人。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6:09 山东

    就像嗔怒,就像掌中点火,想扔给别人,却会先烧了自己。其实很多时候别人做了让你生气的事情,不是他做了那个事,而是因为你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才让你困住这个情绪里,如果你误以为是那件事影响你的时候,那就无解了。

    但如果你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掌握在你手里,就可以一瞬间换个角度来看,那个时候情绪才会消解。

    所以尝试换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如果你有足够大的勇气去接受这个世界的虚妄不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那你一定活得更自在。

    你不一定非要拯救对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法。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6:39 山东

    之前看过SCI上的论文数据,如果把轻度偏执也算作偏执,四种依恋类型的偏执率分别为: 安全型 26% 恐惧型 66% 焦虑型 66% 疏离型 63% 如果只算正儿八经的偏执,四种依恋类型的偏执率分别为: 安全型 2% 恐惧型 18% 焦虑型 16% 疏离型 11% 前两名:一恐惧,二焦虑。

    然后,就变成了日常生活中,你觉得TA有病得治,TA觉得你无中生有。最后说多了逼急了,就散伙了。

    越想拯救,对方越对抗;越想逃离,越放不下。

    这就是“我执”所带来的负效。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7:05 山东

    你过于看重能不能改变对方,过于自我关注,都是我执。

    现代心理学里有许多的观念和疗法都与我执这个概念密切相关并且效果显著。

    比如森田疗法强调的从情绪本位转向目标和行动本位、认知行为疗法中和来访者那些不合理的核心信念辩驳,本质上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来访者的我执,这个我执是在认知层面上的扭曲和偏差,认知扭转再加上一些正念力量的转入,令到TA能够不陷入执着不浸入于自己的问题之中,比如说回避凡事一想先坚信负面想法的黑洞,比如说焦虑容易产生共生缺乏边界的信念。

    焦虑的破除我执的方式其实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只有破了“这个执”才能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我执去了,“有问题的自己”也就自然而然的慢慢找到些出路了。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7:20 山东

    ④第四层—无我

    破除了我执的业障,焦虑型进入到了最后一个阶段——无我。

    无我并不是指消失不存在了,而是你变成了一个通道,你联通了一切,你接纳了一切,你的内在无障,不会无妄拒绝,也不会非要强留,顺其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寻求平衡之道。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7:32 山东

    焦虑开始明白:

    万事皆因自己而起,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认清自己的角色,让爱生根,才可获得自由,自由并非来自答案或结果,而是来自问题来自障碍,心无所住才可得自由真心!

    原来回避和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再好也不同,不能总想在对方身上找出路。

    拼命光靠对方修正,换来的都是怨气。

    要修也得一起修,还得坚持。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7:44 山东

    回避伴侣说,“我可以呀,TA就是不想修,怎么办?”不要强扭。不要动不动就甩篇小作文讲大道理。想实现要有技巧。

    也不要动不动就来讲公平论凭啥,没有什么凭,只因为你想给自己一份倾尽全力的爱。只为自己,没有别的。

    这时候,拯不拯救,离不离开,对焦虑而言,意义都不大了,因为你已经破除了共生的状态,真正具备了爱的能力。

    此时的你,能放下对结果的控制欲,把得失放在一边,把当下之事安心做好,一旦亲密关系到了允许的程度,那么无论是感情生活还是人生境界,都以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了,这也是感情最好的结局!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09 10:27:56 山东

    最后,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了,给焦虑们几点小tips:

    ①人是要先感受过「我有」才能感受「无我」的。先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再把自我放下。否则你会被空虚感吞没。 ②冥想练习,锻炼专注力和像陌生人一样观察自己的感觉,看清那个「我」。 ③经常提醒自己要接纳。尤其在不舒服的情绪冒出来的时候,允许自己有负面的感受,告诉自己接纳这种负面的感受。 ④找到共通人性(自己是世界上千万个普通人之一)的感觉,找到自己很渺小的感觉,明白这样渺小的自己,没有能力控制很多事,有助于放手和放下。 ⑤永远投入于此时此刻在做的那件事,让自己能快速集中注意力,并让自己能够产生心流的感觉。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7-27 16:45:13 山东

    1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08-17 19:39:02 山东

    1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3-11-15 09:37:18 山东

    受益良多,还是要内视和接纳自我,把关注点放在自我的出路上,不要抱着对方拯救自己的态度,看完 受益良多,还是要内视和接纳自我,把关注点放在自我的出路上,不要抱着对方拯救自己的态度,看完很有能量,感谢楼主分享 ... 百世可爱

    谢谢您的认可,人生就是一次状况不断的体验,专注自己,尽情发挥吧~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5 18:33:07 山东

    有情感问题可豆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5 18:33:41 山东

    咨询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5 18:33:59 山东

    ➕♈️:yxqg1010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5 20:49:28 山东

    有情感问题可豆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6 18:39:57 山东

    有情感问题可豆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6 23:03:22 山东

    咨询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6 23:03:30 山东

    ➕♈️:yxqg1010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6 23:59:23 山东

    有问题可以留言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7 09:59:04 山东

    有问题可以留言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7 09:59:15 山东

    ➕♈️:yxqg1010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7 18:55:18 山东

    有问题可以留言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19 12:58:25 山东

    看完了觉得豁然开朗但是有一句①人是要先感受过「我有」才能感受「无我」的。先去找到自己的存在 看完了觉得豁然开朗但是有一句①人是要先感受过「我有」才能感受「无我」的。先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再把自我放下。否则你会被空虚感吞没。不知如何破 我男朋友是爱我的,我们现在在异地恋,然后他比我忙一点,每天几乎没有有效聊天联络的时间,但是他也有休息的时候(一天)。他休息一般都会跟朋友在外面一起玩,所以我们进入了基本没有或者一周就1-2次有效联络感情的时间。我对他需求感更多有空就想打电话聊聊天所以他去找朋友不陪我我会觉得他不在意我,看楼主的帖子我开朗了他只是也想在休息的时候玩然后他喜欢跟朋友玩,所以我理解他。但是我的那些需求感怎么办,我一闲下来就去健身房锻炼,或者打打游戏打球看电视有积极的不让自己闲下了,但是我有失眠的习惯,晚上睡不着特别想找人聊天(我觉得是我的情感在对象这没获得满足一直处于一种空虚感)我现在已经第三次在网络跟其他异性打电话了但是我觉得如果还爱男友还想处这样是不对的,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 舒坦至上

    你的那些需要实际上你自己是能够满足的,这个就是向内求。这个世界上其他人都是你的陪练。你才是你人生的主角。所谓的伴侣,配偶也是我们的修行对象。你当下的问题,其实是你自身的情绪解决不了。我建议你豆我,找我好好聊下/

  • 八老师的树洞

    八老师的树洞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楼主 2024-10-26 12:24:05 山东

    ➕♈️:yxqg1010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62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