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经学习小组
吴聊活动实验室
活动名称:非正经学习沙龙
活动时间:非工作时间
活动地点:包河区荔枝公馆2栋(有可能场地会根据活动形式变化,具体群内通知)
费用:0-30元(线上加群免费、线下包含激励、资料打印等费用)
参与人数:线上50人、线下10人(!建议群内确定主题之后再报名线下)
活动宗旨:
终生学习(只要20个小时,你可以学会任何你想学的)&终生社交(让学习快乐起来)
区别于培训、课堂、报班等方式,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缺学习资料,我们缺学习的乐趣和目的。
参与方式:前期建群(加wuliaohuodong微信拉群)、入群前准备一个自我介绍,包含自己擅长的内容和想学的内容,不限学科,任何你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想学。大家在群里确定学习内容和方式,需要前期准备的内容到时候在群里通知,学习周期在1-4周甚至更久、不限于此次活动,线上线下大家共创。
活动内容:
1、自我介绍&破冰游戏;
2、学习计划制定:根据参与者的基础和想学习的深度,制定学习周期和内容,1-4周的学习计划安排和奖励惩罚机制,让自己能够坚持学下去、哪怕三分钟热情也有三分钟的收获。
3、领队对学科/内容介绍&教学视频或资料学习;
具体学习方式和内容(活动前群里确定),这里可以开脑洞,地点、工具与环境人物等等,能否有更加娱乐有效的方式;
4、学后总结交流和下一次计划安排
参考学习小组类型:《探索心理学》、《哲学实验室》、《脑洞与行动》、《认识社会学》、《实践的金融学》……一切内容欢迎各行各业的小伙伴们一起共创。
为什么要终生社交?和终生学习有什么联系?
社交是个太大的话题,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心理学有些实验、在剥离了人对人的互动,受实验者很短时间内都出现了病态心理,诸如注意力涣散、出现幻觉、知觉受到损失、产生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此我就不谈社交的重要性了,我只谈社交和学习的关系,提一个点:
信息茧房
因为我们对信息是有选择性的接触、吸收和记忆的,信息领域会受到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的引导,从而反复循环不断强化,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像我的b站就会总是给我推送鸡血、精神氮泵等,有时候也会思考是不是另一种精神需求裹挟和过剩,像追求物质被消费主义裹挟一样。我会反思自己,我真的需要学那么多东西吗?我的思维是不是太过固话甚至带有很强的偏见甚至盲目自信,我在上海参加三伙伴的一些社交活动让我收获很大,通过与他人深度交流让我时常脱离那个焦虑的自己,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要学的东西,是不是我真实的需求,而不是仅仅是被焦虑裹挟的一种逃避。而这种能力是需要借助社交和他人的帮助才能脱离的信息茧房。
为什么叫非正经学习小组?
这个时代我们被灌输了太多目的性,学习是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增加就业机会,提升认知水平。我也正经学过,毕业后考了建筑师行业内的证书、还有其他的签约插画师、摄影师、心理咨询师、经济师、证券从业、日语N2等等乱七八糟的一堆证书,还有有很多培训机构自导自演的一些无用包过证书,但精神欲望的滋长也是无尽的,我甚至透支到生了一场大病,我觉得自己依然过得不好,这是时代大背景的枷锁,而社会却向你灌输一种你需要内归因的思想,这又增加了大家的焦虑值,人群中的广泛性焦虑障碍已经达到20%。
基于此,我希望这里是一个没有那么强功利性的快乐的学习场域,不带有功利性不代表不能提升自己,我们有来自各行各业、各种领域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像我的心理剧系列活动一样,注重当下的感受和体会,不批评、不建议、不指责,但是你可以说我的观点和你不一样。
希望我们一起共创答案:
1.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能否有更加娱乐的方式;
2.我们应该学什么?是否过往的学习总是在强化自己的信息茧房;
3.如何让自己能够坚持学下去?哪怕三分钟热情也有三分钟的收获。
注意事项:
不说教、不批评、不建议、不指责,开放与包容、注重当下的体验,可以分享观点和经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 (不吃香菜)
- 合肥找工作好难啊,有没有内推啊 ([ w~ 执念s° )
- 找个随缘的 (曦苒)
- 卖合肥地铁学区房,78平55万,建于2015年。毛坯房,没有住过... (heal)
- hook up (嘴平伊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