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巨星:关于大卫·鲍伊的一切|《大卫·鲍伊访谈录》线上共读会
快闪楼
已结束
明室Lucida(照亮阅读的人)
大家好,这里是明室Lucida出版社·豆瓣Club,我们邀请到了译者蔡哲轩老师为我们领读《大卫·鲍伊访谈录》,一起开启为期14天的阅读之旅。
豆瓣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次的领读人、《大卫·鲍伊访谈录》译者蔡哲轩,笔名“墨墨”,也是一名自由撰稿人、项目策划人,同时也是流行音乐产业、演出产业及流行音乐文化现象研究者。这次很高兴能带领大家一起共读《大卫·鲍伊访谈录》。
大家也可以通过我的豆瓣主页与我保持联系:译者蔡哲轩的主页
为什么要共读《大卫·鲍伊访谈录》?
大卫·鲍伊一直以“摇滚变色龙”的形象为人熟知:他是“齐吉·星尘”,是“阿拉丁·萨恩”,也是“瘦白公爵”、新浪漫主义音乐的教父……多变的艺术风格让他成为了流行音乐史上的“天外来客”,一颗熠熠生辉的来自外太空的巨星。

与他天马行空的音乐现场一样,鲍伊参加的访谈从不无聊。他以坦诚到无畏的程度,与大众一起直面(甚至利用)自己的野心。当如此华丽的采访被定格于纸面,就构成了这本被称为“最接近真正的鲍伊自传”(《金矿杂志》)的《大卫·鲍伊访谈录》。

鲍伊的每一个形象、每一个艺术阶段都是那样地具有高辨识度。他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了不同的气质,这些气质也在相应的采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英国经济走在下坡路上的时候,他和《滚石》记者走过赫顿街,时过境迁,《齐吉·星尘》封底上的红色电话亭已经消失了:

……这里的一切都变了,比如,专辑的封底照片上关住鲍伊的那个红色的高大电话亭,已经成了历史。
一个正往办公室走的女士经过此处,带着和蔼的微笑向鲍伊打招呼:“他们把你的电话亭搬走了,是不是很可怕?”虽然鲍伊戴着眼镜、低着头,但他那张脸还是会被人一下子就认出来。
——《每一站》(大卫·辛克莱尔1993年6月10日,《滚石》杂志)
走在时代前面的艺术家常常是孤独的,而大卫·鲍伊却是亲切的。昏暗的伦敦街头,走过的路人与他攀谈就如多年老友。鲍伊从《太空异事》开始,就和那个时代的风雨产生了碰撞,然后历经30余年,作为亲历者和先行者,从旧时代的废墟上走过。
在翻译《大卫·鲍伊访谈录》的过程中,鲍伊的形象在我眼前逐渐丰满,他对于音乐、电影、时尚,乃至神秘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思考都堪称深刻。作为译者,我很想和大家一起,通过共读由明室出品的《大卫·鲍伊访谈录》,重返大卫·鲍伊的采访现场,去聆听他的妙语、他的狡黠,去观看他的哲思、他的绚丽。
托马斯:你觉得最严重的犯罪是什么?哪种罪恶最冒犯你?
鲍伊:(又一次长时间的停顿)一个人明明很有能力却卑微地为别人打工,并理所当然地接受这一切。
——《面孔》杂志访谈
当然,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曾对鲍伊其人怀揣好奇和疑问:
他为何会大胆地在媒体面前“申明”同性取向?他的“摇滚变色龙”魅力何来?他如何能成为超越时代的“Hero”,千万人的偶像与目标?
这一次,请和我一起,在《大卫·鲍伊访谈录》中探索答案。
如何参与本次共读会?
共读说明:
共读书目:《大卫·鲍伊访谈录》
共读时间:7月24日—8月6日
领读人:蔡哲轩(《大卫·鲍伊访谈录》译者)
答疑&主题讨论时间:7月26日 & 8月5日 当天晚上 7:00 - 8:00
参与方式:
本次共读包含打卡&自由交流、两次主题讨论&答疑
打卡&自由交流:
共读开始后,大家可以每天来评论区进行打卡,同步自己的打卡时间、阅读进度等等;
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读后感、书摘,或者和其他读者一起交流讨论。
主题讨论&答疑:
共读期间,除了自由交流之外,大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并在提问时加上【提问】的前缀,方便我们更快看到问题;
同时,本次共读还会在评论区发布2次主题讨论,并注明【主题讨论】的前缀,你可以就你感兴趣的主题和大家一起进行更为聚焦的讨论;
我会在7月26日 & 8月5日 当天晚上 7:00 - 8:00 回答大家的提问并参与主题讨论。
7月26日主题讨论:第一次听鲍伊的音乐,我_____;
8月5日主题讨论:我最爱的《大卫·鲍伊访谈录》采访。
活动奖励: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从打卡留言并坚持到最后的读者以及分享精彩读后感的读者中,评选5位朋友送出《大卫·鲍伊访谈录》限量版海报各1份。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