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组承诺| 一战410分上岸北京电影学院经验贴
来自:六千里

好。。今天窝来履行承诺。。教哥哥们如何上岸北京电影学院。。自己来当ylq人脉。。。后面为了观看方便就不吐泡泡。。

⭕️首先如果想要考研(包括但不限于北京电影学院),在正式备考之前需要
1.登录学校研究生网站,不管考什么学校第一步一定是找到招生简章、招生要求和招生计划。招生简章:每个专业的介绍;招生要求:以北电为例,部分专业需要推荐信或作品集;招生计划:每年计划招录多少人,其中会标出推免生的人数,大家报考时可以斟酌。
2.在官网找到推荐书目,北电考两门专业课,专业一是艺术基础理论,全学校无论专硕学硕,都是同一套卷子。专业二则每个专业不尽相同,我考的专业叫做国际电影文化传播,属于北电电影史论四系中的其中一个,史论四系分别为:国传、电影学、文化传播、理论与批评,四个专业都对跨考很友好,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外电影史,我的本科与电影毫无关系,但北电这些学术专业非常欢迎跨考生。
3.北电目前有一部分专业在海淀西土城本校和本科生一起上课,有一部分专业已经迁到怀柔新校区,对地理位置有要求的哥哥在报考时可以查阅之前的入学须知。
4.熟知考研时间顺序,每年9月左右,北京电影学院发布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10月一些专业需要提供报名资料(推荐信、译文等),12月打印准考证、考试,次年2月发布国家线、复试线,3月左右进行复试,4月发布拟录取,7月寄送录取通知书。
⭕️接下来正式开始经验分享
⭕️政治:北京地区72分
我每天给政治的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左右。我是从七月正式开始复习政治的,先跟着徐涛听了一遍基础课,除此之外就没有听过别的课了。书用的是徐涛考案和肖秀荣1000题,每听完一课就做对应的选择题,用铅笔,后期方便擦掉再二刷,过完一轮大概到了九月份,就开始二轮,仍然是看书、看背诵手册和刷选择题,到肖八和肖四出来的时候,开始精刷选择题,每天一套,有错题就立即去书上回看相关的知识,再把对应单元的1000题重刷了。政治大题不用开始太早,考试中大家的主观题分差其实并不多,我从十月底才开始大题准备,背诵内容是腿姐的小册子上所有原理方法论和肖四的所有大题,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原理方法论这部分不同老师给的模板不一样,大家最好不要串着来,背一个老师的就够用。ps,等真正进入大题训练的时候往往已经进入了考前的最后关头,模考一份政治卷子、写一道大题是非常浪费时间的,有可能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占用了专业课的时间,我的方法是用电脑进行大题写作。大家不必每一道题都去手写,可以利用起来电子设备,我是在word上把市面上一些老师的押题卷中的大题和答案先用扫描app转移到word里,先熟读后,用色块把答案部分涂黑,自己构思打字写出一份答案,再和原答案进行对比。慢慢大家就会发现,有的老师给的答案也逻辑混乱,考研老师不是神,也有可能写出没有踩点、很拖拉的答案,大家在写题的时候就可以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答题逻辑,优化自己的“大题文档”,对写字速度很担忧的同学模考一到两次就可以了,没必要执着于手写,花费太多时间。
⭕️英语一:北京地区80分
英语准备最重要的就是单词,红宝书的单词我手抄过了两遍,在“不背单词”app上过了三遍,遇到不会的词就收藏加入生词本,把一些太简单的词汇第一遍就直接过滤掉免得浪费时间,从第二遍开始就直接过生词本里的词,为了避免挤占专业课时间,我一般是早饭、午饭、休息散步、坐车和晚上睡前这些碎片时间去背单词。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图像记忆:就是你记住的其实是那个单词在app上的样子和背景图颜色,一放在卷面上就又和它两两相望、大眼瞪小眼互相认不出,所以手抄、手打单词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其次关于各种市面上的阅读技巧课,我通通没有听,但是看了一些总结出来的笔记,其实所谓“技巧课”大多数是教你在看不太懂文章的情况下如何选对答案,但如果单词你认识、能够看懂文章,在绝对的实力之前,这些技巧课非常之浪费时间,不建议大家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去听,多过几次单词比什么都强。但是有一些技巧确实比较实用,例如阅读态度题的“小墓碑词”真的很神,不详细解释了,大家可以善用搜索,这种有效经验可以看别人总结的课程笔记学习一下;第三是大小作文,我跟的是石雷鹏小作文和黄皮书加王江涛的大作文,没什么好说的,提一句想要在北京地区得高分大作文套模板还不够,想冲高分的同学可以看下黄皮书的每一篇例文,写的内容非常丰富;最后是关于真题,我的建议是没有背两遍单词之前可以先不写真题,免得浪费了最好的练手卷,可以先从零几年的写起慢慢试试水,把最后几套留作后期模考用,真题的阅读每一道的错误都要搞懂,不能错的稀里糊涂。
⭕️北电专业一备考:132分
北电专业一是通卷,范围很大,题型是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学起来很杂乱,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在一开始就要有框架意识,明确专业一学习共分几个部分:
①中国美学(包括各朝代美学思想、重要人物、各朝代文学、绘画、戏剧特征和名作)
②西方美学(各时期美学思想、重要人物及学说、重要哲学流派、各时期文学、绘画、戏剧特征及名作)
③中外电影史重要艺术运动和影片
④艺术概论(彭吉象本为主,王宏建本赵斌本为辅)艺术概论又分为六论,作为整个专业一的大框架,其实专业一学习的逻辑就是把前三个部分融汇进艺术概论的大框架中进行答题,只是每年考题的细度有所区别。在学习的时候要大概对重点心里有数,比如艺术概论中“舞蹈艺术”北电就很少考到,更多选择去考与绘画有关的内容。
专业一除了读书学习之外,我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整理名词解释册、读书、简答论述册、答题训练。
我在六月就完成了第一遍专业一基础内容的学习,在第二遍过知识的时候,我就动手把所有容易考到的名词解释整了出来,和自己手中的资料汇编,最终变成自己的名词解释册,并且在此后的学习里不断添补。我们在整理的时候,体量可以比正规的名词解释(350字左右)稍微长一点,以免在考场上一紧张就无话可说。在十月份,我的册子最终成型后,我就打印出来,这样不管是在路上还是在车上,自己没事就看看,就不会在后期学习里分给名词解释太多时间。
在读书的时候,时刻牢记自己是在备考,做功利性的应试准备不丢人,九月之后就不要在看拓展书上花费太多时间了,四个字,考啥看啥。但是这么多美学的书籍,非常容易看了就忘,所以看书还不能光看,必须记笔记,在看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梳理一个属于自己的例证库了,把书上你觉得有意思的、独特的例子记下来,试想在一道考典型人物的题目中,别人举的例子都是阿Q,你举的是克里斯朵夫,就会显得更有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模板。
简答论述的整理可以后期再开始,在这一年里脑子里的知识真是月月都在更新,如果太早整理大题的话,到了十月份回头看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几个月前的自己写的太幼稚,自己用不上,这样会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艺术概论书本的课后大题,其次就是中国美学一些重要概念的梳理,比如“形神”“意象”、西方美学一些常考的学派和概念,如“法兰克福学派”“接受美学”、中外电影史的重要运动等等,我们可以在结束一天学习之后打开电脑,把这些东西慢慢整成册子,方便阅读背诵。
此外北电专业一除了必读书目(官网有)之外,我推荐《谈美》、《现代艺术150年》和《美学原理》,这三本的阅读对于脉络梳理和一些美学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
⭕️北电专业二备考(史论方向):126分
我的专业国传下属文学系,全名国际电影文化传播,老师有梅峰老师这样的创作派(娄烨的编剧)…也有潘老师这样的学术派…
我的本科是小语种专业,好像天然就和“国际”一词有所联系,因此我在做决定的时候很草率,甚至连真题都没看过一眼,直到进入学习之后第一次看到往年题目,我直接就是大蒙圈:这些导演这些运动我一个都不认识、根本就没听说过!所以很想给跨考的大家安安心,在开始的阶段发现真题自己无从下手,或者发现研友们知识渊博口若悬河,因此自己感到十分焦虑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在这件事上太过纠结了,往年真题我也是到了八月以后才稍微有了明白如何答题的眉目,不要理会任何显摆炫耀自己知识渊博的人,因为知识就放在那里,它是没有门槛的,任何人都可以去学,只有学到早晚的分别而已。
北电国传报考需要准备推荐信、译文与论文一篇,都不会用这个卡人,大家正常准备就好。
史论,顾名思义,就是影史和理论,影史参考波德维尔本的世界电影史、王宜文的世界电影发展史,李少白、北电灰皮两个版本的中国电影史,就几乎涵盖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会考到的内容,接下来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要求进行精读,如一些电影文化研究类的书籍。理论部分陈晓云的《电影理论基础》以及杨远婴大红皮的电影理论读本就基本足够了,在此之外还推荐苏珊海沃德的《电影研究关键词》。
备考北电的史论专业,首先第一,需要了解真题,在wx搜一搜中善用搜索就能找到真题,因为都是史论专业,搞清每个专业喜欢考什么、不会考什么,对于复习时间分配很有参考意义。比如刘别谦、卓别林、经典好莱坞、中国第四代导演等,都是国传老师不止一次考到的知识,这些内容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更下功夫。而去年铺天盖地推送的影游融合、温暖现实主义、元宇宙等概念,国传这种偏经典的院系考到的几率就不算太高,但电影学、理论批评却很有可能考到。
第二,准备自己的资料册。在结束一轮系统的电影史和理论学习后,我就开始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比如电影史部分包括影史梳理、重要导演、重要公司。影史梳理部分参照波德维尔本的世界电影史,大家可以选择按时间梳理,也可以选择分国别梳理,每一个运动除去美学特征和贡献之外,也要明白同时期整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这有利于我们的理解,例如外国电影史梳理中,在五十年代电视媒介的出现冲击了电影,那么六十年代出现的各国新电影就都带着夺回被挤占市场的初衷,此外对于一些偏难的概念,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准备成名词解释的体量,如伊林喜剧、铅黄电影等等。重要导演部分我给每一个导演都准备了简答题的体量,总结出了可答题的逻辑框架,在这里提醒大家经典好莱坞时期的导演需要重要梳理,包括当时十分著名的剧作家也要略有了解,但哪些需要准备出简答题的字数,哪些只需要名词解释寥寥百字,大家也要有自己的分辨。影史各公司部分则是因为国传在名词解释中常会涉及一个电影公司,但一般不会考大题,所以大家在整理的时候不需要把每一个公司的来龙去脉全部附上且背诵,这过于浪费时间。其实专业二的得分主要还是集中在论述上,名词解释每年总有那么一两个偏难怪,实在写不出来也不影响总体。
第三,锻炼逻辑输出。不管是从课上学到的表达,还是看到的优秀论文、某本书上绝妙的表达,最后都要融会贯通成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输出的例证。当对电影史论有了宏观的了解,在小视角切入学习的时候,大家自然而然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自己试着输出,然后把一些自己满意的逻辑链整理成简答或者论述放在自己的资料里,比如去年我就针对新时期中国电影理论发展中关于电影与戏剧、电影与文学、电影影像特性、巴赞理论在中国这几个话题进行了梳理,整理了我自己的答题逻辑链条,如果考试中碰到这些经常出现的话题,我就不至于花太多时间当场构思一个有因有果的的答题逻辑——考场上的时间太宝贵,我写字算很快的。专业二也是踩着铃声写完了最后一个字。到了十月以后,就可以进行大题的答题训练了,大家可以收集一些押题卷,把这些卷子上自己没有整理到的大题收集起来,自己思考和回答。在写答案时也不一定要照抄资料,可以对手头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优化,加入自己独特的例子,形成属于自己的高分答案,最后汇总成自己的一本资料,同样,打印、熟读、背诵。
⭕️复试准备
我是从出了复试名单之后才开始正式进入复试准备的,满打满算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其实是很紧张的,尤其应届的同学同时有可能还需要准备自己的本科论文,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早点开始。我的准备内容主要就是整理了一本作品集(并没有硬性要求),其中包括一份简历,一份研究计划,两篇译文(一英一德),然后将其装订成册,因为国传有五个导师,我就一共打印了五份,结果没有想到的是进了复试教室之后,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坐的全是文学系的老师们。
复试的流程是当天早晨笔试,下午抽签面试,总的来说,我认为国传复试中,老师其实更看重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和个人性格,英语口语和专业问题的回答其实并不能拉开太大的分差,因为最终能够进入复试的同学们在专业课能力上没有太大差距。比如今年的英语部分,老师问了我一个很难的学术概念,我完全无从组织语言,支支吾吾了两三句,就很直截了当地告诉老师我不会说,但我的复试成绩出来后仍然是比较高的。我的经验是如果实在不会,就大方地告诉老师,这比在复试教室里和老师面面相觑尴尬地沉默一分钟要来的好,也不会对自己心态造成太大的影响。其次大家对自己准备的研究计划一定要全方面了解,有时间的话,最好准备一份相关英语的问答,因为今年我的英语问题就是取我研究计划中的一个名词,由此可见面试问题是很灵活的,老师经常会想到什么就提问什么,每个人的复试体验都不尽相同,所以大家首先保证自己提交上去的作品集里的内容自己都完全熟悉,有话可说,其次就是向老师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就没问题,一些网传十分火爆的“复试套话”,亦或是每个问题之前都鞠躬作揖说“感谢您的提问,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见解…”大家其实都不用去花时间看,北电的老师们还是很好交流、很温柔的,并不会因为我的本科不好而歧视我,整个备考据我所知也没有遇到黑幕,实力说话,最终我的复试成绩也是第二名,总分第二名,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看到拟录取的时候,感到很恍惚,收拾考研时候的书本,偶然在一个扉页看到那个大二就有着电影梦的自己写下的话,实在感慨万千,我也真的要走进电影的大门,到今天我终于有资格在这个组里借此机会提笔为我的考试写下一个句号。
我2020-2023的梦终于实现了,但这些都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因为闻道仅有先后而无高下,有个师姐告诉我说,不需要理会任何显摆炫耀自己知识渊博的人,因为知识就放在那里,它是没有门槛的,任何人都可以去学,只有学到早晚的分别而已。所以任何时候想要学习和追梦都不算晚,希望我的这篇文字对大家有所帮助。。。另外感谢让我进组。。我会珍惜房子。。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刘烨也是气急败坏上了。。。 (🌲)
- 我没想到的是w女士当时只有十八岁,还是五年老粉。。。 (🟣🟣 🟣🟣 🟣🟣)
- 有没有人来涛涛金十四钗。。。 (wowo)
- 董子健能别再演男主了吗。。。。 (胖丁宝贝)
- pp是不是看上陈炳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