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研究表明传统的学习习惯都是错误的
Zen
要点摘录: 1. 与呆在固定的地点学习相比,简单的更换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 2. 更换不同的但是彼此相关的学习方式比使用单一方式效果要好,例如听说读写交替比单纯的背单词效果要好 3.间隔式学习法可以提高长期记忆 4. 自我测试能够唤醒回忆的过程,使得以后的信息更加容易提取 ------------------------------------ 每年九月份,无数家长尝试使用心理学的魔法将他们的孩子从电视迷变成书虫,从夏令营后的无精打采中变回秋季的好学生。这些廉价的建议大体上是类似的:清理出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遵守家庭作业日程表,设置目标,规定活动的范围等,不要使用物质奖励(除非特殊情况)。 让我们看看这些方法在孩子进入课堂后的效果把。低年级新生的学习风格是否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或学校的办学理念相一致?也许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学生不适合这所学校。 这些学习的方法论之所以能够得到部分发展是因为概论式的教育理论不能提供清晰的指导。学生的个人特点不仅与教师的教学风格之间相互影响,也与他们在家中要遵守的规矩相互影响。问题在于,没有人能够预测他们是如何相互起作用的。 至今有很多关于学习的方法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至少这些方法对学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认知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些简单的方法对于学生能够真正从学习中收获多少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些方法适用于任何人,从一个还在学习长除法的四年级学生到一个打算学习一门新语言的退休人员。但是这些方法与大多数人的传统学习观念相冲突,所以并没有流行开来。 例如,与呆在固定的地点学习相比,简单的更换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同样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换不同的但是彼此相关的学习方式也比集中使用一种方式效果要来得好。(比如听说读写交替使用会比单纯被单词效果要好) 我们很早就认识到这些学习的方法了,但是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学校并没有重视它们,或者说人们甚至试一试都不愿意。相反地,人们一直沿袭那些未经检验的但是明明被证明是错误的方法或原则。 让我们再看看那个关于将儿童分为不同风格学习类型的理论。该理论宣称有些儿童是视觉型的,有些则是听觉型的;有些是左脑型的,而有些则是右脑型的。但是在最近一个相关的研究中(已在《心理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依据能够证实这一理论。“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盛行与其缺少实证形成的强烈反差,在我们看来,是显而易见其令人担忧的。”研究者总结道。 在对教学风格的研究中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一些优秀的导师在课堂表现活跃,而另一些则显得很害羞。“但是我们还没有找出那些能够创造出一个具有建设性的课堂氛围的教师的同性”,《学生们为什么不喜欢学校》一书的作者、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Daniel T. Willingham说道。 但是个人学习则是不关学校的事了,心理学家发现一些被奉为”真理“的学习习惯却存在着明显的错误。例如,许多人在学习技能培训课上坚称学习应该找一个特殊的、安静的学习环境或者图书馆的角落来作为学习地点。但是研究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在一个1978年进行的经典实验中,心理学家发现在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背诵40个单词的学习速度比只在同一个地点连续学习两次的学生要快。之后其他的一系列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研究者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大脑将在学习的内容与背景之间建立微妙的联系。强迫大脑将同样的学习内容与多种背景建立联系有助于信息建立更多的神经元的联系。 “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的原理在于,当外围的背景不断发生变化,信息将变得愈加的丰富,而遗忘也将变得更加缓慢。”二次元空间的研究者Bijork博士说道。 在学习同一性质的内容时,相比于只使用单一的方法来学习,变换学习材料类型有助于加深大脑的印象。例如,学习新语言的时候可采取单词、阅读和口语交替的方式。音乐家早已熟知此原理。他们的练习通常混合了音阶练习,乐曲和节奏训练。许多运动员也是如此,在日常训练中混合了力量,速度和技巧练习。 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在某些领域上可以是相当显著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杂志(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最近贴上网的一份研究中,南佛罗里达大学的Doug Rohrer和Kelli Taylor教给一组4年级学生4个方程式,分别用来计算一个棱柱体的几个数据。其中一半的学生同一组例题只学习一个方程式,比如当给出一个底面的是几边形然后计算该棱柱体一共有多少面,然后再继续单独学习另外一个方程式,同样是一组例题的只应用一个方程式。另外一个小组则同时学习4个方程式,一组例题同时包括4种计算的类型习题。在学习的时候,两组都能顺利地解答例题。 一天之后,研究者给所有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题目为同样类型的新题。结果使用混合例题学习的学生的成绩是另外一组的2倍,平均分数(百分制)为77分和38分。在用成年人和更小的儿童做的实验中研究者获得了同样的结论。 “当学生看到一组题目,全部都是同一个类型时,他们在阅读题目之前就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了,”Rohrer博士说。“这就好像带着辅助轮胎骑自行车一样,(你并没有真正的学会骑自行车)”而用混合的例题,他继续说道,“每一题都和上一道不一样,这意味着孩子们必须学会选择合适的方程式——就和他们在测验中所做的一样。” 这样的发现并不仅限于数学,即使在依靠直觉的美学学习上也是如此。在心理学和衰老杂志(Psychology and Aging)上个月的出版的一份实验研究报告里,研究者让大学生和退休年纪的老人观赏12个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一部分人看到是混合画集(同时包括所有12个艺术家的作品),另外一部分人则是一个个的观看12个艺术家分别的专集。结果观看混合画集的人能更好的区分这12个艺术家的绘画风格。 通常的假设认为集中式的沉浸其中是真正掌握一个专门领域或者某种创造性工作的最佳手段,而上述的研究从基础上动摇了这一点。威廉姆斯学院的心理学家和这项研究的带头人Nate Kornell说,“看起来在这个案例里发生的事情是大脑在观看混合画集的时候采用了更深层次的模式;它挑选出了这些画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而且往往是在无意识状态下。 认知科学家并不否认纯粹的填鸭式教学可以在给定的考试中获得更好的分数。但是急促的塞满脑袋就好象仓促的打包手提箱,如同大多数快速学习的学生一样——新的东西可以装进去一会儿,然后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会掉出来。 当他们升入高年纪的时“对许多学生而言,并不像是他们记不起来这些学习内容”,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Henry L.Roediger III说道“而是好像他们之前从来没见过一样”。 当“神经系统手提箱”是仔细并逐步地打包整理好了的话,它可以长久得多得多的保存里面的内容。今晚学习一小时,周末再来一小时,一个星期之后再来一次:这种所谓的间隔学习法可以提高长期记忆,而不需要学生耗费更多的学习实践或者是更多的注意力,很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没有人确切的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因为大脑在再次复习资料的时候,必须要重新学习一些它已经吸收的东西才能添加新的内容——这个过程是大脑的自我强化记忆。 “可以说遗忘是学习之友,”Kornell博士说。“当你遗忘的时候,遗忘让你重新学习,而这样做更有效率,在你下次再看到同样内容的时候。” 这也是为什么认知科学家认为考试本身——或模拟考试和小考——是一个有力的学习工具的原因之一,而不是仅仅只对学生进行评估。回忆的过程并不是像把一本书从书架里抽出来;而更像是从基础上改变信息以后储存的方式,让回忆的内容在以后更容易取得。 Roediger博士用物理学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作了个类比,该原理指出如果一个微观粒子的物理量越确定(比如说位置),那么你能够知道的该微观粒子的其它的物理量(比如说动量)的准确度就越低:“考试不仅仅是测量知识而是改变了知识,”他说道——而且幸运的是,改变的方向是更确定,而不是相反。 在他自己的一个实验中,Roediger和同样来自华盛顿大学的Jeffrey Karpicke让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一篇科学短文。在背靠背的课程中,学生学习同样的材料2次,然后进行阅读理解测试,在学习后立即进行的测试中学生表现非常好,而之后的测试就开始遗忘内容了。 但是如果学生只学习短文一次,然后在下一次课程进行模拟测试,这样他们在两天之后和一个星期之后的测试表现都非常好。 “考试有着如此槽糕的含义;人们会联想到(呆板的)标准化考试或为考试而教学”Roediger说。“也许我们应该给它取上另外一个名字,但是它确实是我们所拥有的最有力的学习工具之一。” 当然了,一想起考试就会让人们胃部紧张的一个原因是考试往往都很难。矛盾的是,研究者认为正是考试的难度让其成为如此有效的学习工具。记忆起来越难,以后遗忘起来也越难。研究者把这个效果称为“值得经历的困难”,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得很明显。试着回答下列问题:在电影”the Mod Squad”扮演Linc的演员叫什么名字?小说《布鲁克林之树》里面Francie的兄弟是谁?和牛顿同时发现微积分的人叫什么名字? 你以后就会知道,你在寻找这些答案中耗费的精力越大,这个答案停留在你脑海里的时间就越久。 没有人可以保证这些技巧——交替改变学习环境,混合内容的学习,间隔式学习安排,自我测试或者是这些全加起来——能让一个一流的懒虫变成一个一流的学生。积极的态度最重要。无论是你是想要给朋友们留下印象,还是加入冰球队或是壮起胆子给社会学科里最可爱的女生发短信。 “在实验室的研究里,你可以控制除了你研究的主体之外的所有因素,”Willingham说道。“在现实生活中,在课堂上就并非如此了。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在同一时间里互相作用影响。” 但是无论如何,认知科学的方法给了家长和学生,年轻人和老年人,一个很多人以前没有的东西:一个依托在事实证据上的学习计划,而不是校园的“民间智慧”,或是空泛的理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宝安出租 (阿哈)
- 南山荔林 个人转租 两室一厅无中介 可随时看房 (本杰明Way)
- 整租🍀个人转租宝安坪洲两室一厅免网络管理 不在城中村 (本杰明Way)
- 补贴1500!固戍地铁口一室一厅个人转租 (Ava)
- 个人转租 宝安坪洲两室一厅 免网络管理 不在城中村 (本杰明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