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下璟为什么选择在龙骨狱这个时机与小夭坦白定情(有结合原著部分)
517
先说结论:璟选择这个时间和地点不仅仅是情之所起,而是综合考量后的理智选择。(不是说璟“绿茶”或心机,而是说分析他的聪明,更加理解官配为什么是官配)
首先,从最浅显也最表面的原因来看——空间,即龙骨狱在一段时间内只有两个人。这个原因看上去表面但不简单。其一,两个人的无人打扰意味着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环境去允许双方交流心声和打开心扉。结合现实生活也发现不管多么亲密和熟悉的人在聊天与交流过程中都是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并在双方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卸下心防,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经历过那么多事的小夭,所以足够的私聊时间与空间是打开小夭内心的重要条件,龙骨狱有这个条件。在龙骨狱中双方由于双方被关在一起无法逃避地只能共处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不管璟说什么做什么从一定程度上小夭都无法抗拒且只能接受信息。试想,如果在清水镇,哪怕没有相柳、轩或者任何人干扰,璟选在任何一个地点,当小夭听到任何促使二人关系改变的话题她都可能选择逃避(比如推脱有事离开或转移话题或被他人打扰等等),而如果在小夭进入帝宫后,她将更有各种借口和干扰拒绝交心,所以唯有龙骨狱是二人交心的绝佳之地。在这里,璟可以在小夭提出“别说了”之后强硬加上“不,我要说”,这个环境无论小夭是否内心真的抗拒,她都只能接受璟的信息,这种听取是理解和交流的前提,所以地点是相当高明的。事实也是如此。

其二,龙骨狱的环境因素大大促成了定情可能性的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在的。第一,黑暗效应。正如情侣约会总爱去昏暗的环境,这是因为光线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在昏暗环境中,人往往表现得比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下更温和,情感反应没那么强烈,很容易减少戒备感并产生安全感。所以,在此环境下,小夭更愿意去倾听璟的剖白而不是本能防备(大家应该都发现小夭防备心挺重的)。第二,可能是吊桥效应(不确定)。吊桥效应就不解释了,直接结合小夭的情况来看。龙骨狱是狱,不管小夭有多确定自己不会有生命危险,但这个狱依然不会是其舒适安定的环境,同时,小夭自己不确定接下来自己面对的是父亲的抛弃、冷漠还是关爱,这种不确定性在无形中会让小夭心提起来并可能会心跳加快之类的,那么就可能将这种生理不安理解为感情(不是说小夭在此之前对璟无情,而是说此时小夭对璟的感情将更加强烈),并对对方产生依赖,因此,璟的告白在此时更容易突破小夭的心理防线,获得同意。
其次,感情已经获得了稳定推进的基础——璟的帮助出逃与义无反顾。从小夭的角度来看,原文已经有详细显示。如图。


从璟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璟知道在此事小夭对自己的信任度不高(因为自己之前的“跑男”事件),但不管这次逃走策划是不是小夭的试探,璟无疑交出来正确答案,即不问缘由、绝对支持、不计后果与回报。这点在小夭心里肯定上了大分。事实上,璟通过小六的去而复返与为保十七甘心被抓的结果上也大致确定自己在小夭心里的位置了。所以,接下来的告白就会有的放矢,顺理成章也是一种机不可失。毕竟,聪明人都知道告白不是冲锋的号角,而是胜利的凯歌。
最后,天赐良机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璟对于小夭的猜测。其一,承接第二点,璟对于小夭的策划出逃这个正确答案还是热乎的,也就是说龙骨狱这个环境时时刻刻提醒着小夭,璟对她的付出以及小夭对璟的看重。值得注意的是,璟此时的告白不是胁恩图报,但不得不说,小夭很难不再感动于璟的所作所为时接受一些自己在绝对理智时不会接受的条件或要求。事实上,璟也确实很聪明,此时提出十五年之约,但在离开五神山后,只在后来见面时委婉提醒过,维持在一个力求可控且不惹小夭厌烦的度。因为这个约虽是小夭自愿承诺但不得不说取得承诺的过程不完全光彩。其二,龙骨狱是璟在不加任何利益的情况抓住小夭的最后机会。正如小夭后来说成为王姬后会存在政治联姻,而此时在龙骨狱中小夭还只是小六,那么璟的告白在这里就是单纯的爱情,没有蒙上任何利益,一旦见了俊帝,那么后来的感情都将不纯粹,所以这是璟的最后机会。可能有人会说,此时璟根本就不知道小夭王姬身份,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呢?所以,我会觉得璟聪明。我觉得璟虽然可能没分析确定出小夭是大王姬,但是肯定是有相关猜测的。其一,在清水镇时,小夭对轩的态度,多种迹象表明小六和轩的关系不一般。第一,小夭曾经在轩被相柳第一次截杀时以身相挡,这个伤是在璟处医治的,这个璟一定心有疑问。即使璟不知道为什么具体原因也会想小六是因何而伤。抛开这个不谈。第二,小六在取冰晶时明确提出让璟不要伤害轩,那么此时璟就肯定小六与轩关系匪浅,只是可能还不确定是什么关系。

第三,冰晶风铃的两次出现时,小夭的态度变化更加深了璟的猜测。在小六第一次要冰晶风铃后小夭还是会在盛夏酷暑难耐,那么第一次要的冰晶风铃去哪了,假设这个冰晶是易耗品或者说小六弄丢了,但是璟再次主动给冰晶风铃时小六在是否接受时却犹豫了,那么璟一定发现问题了,所以这里也指出璟“神情变幻”。以璟的家族势力和脑子,应该不难联想出轩与冰晶风铃的关系及轩的身份,所以璟确定冰晶用在了就轩辕王孙身上,更加确定小六与轩关系不一般,这种关系足以让小六冒着压力来主动向璟索求。

第三,璟很早就知道过小六不是一般人。因为小六灵力低微但却有涂山氏都无法看破的变幻之术,势必是借助某种高级力量,所以璟确定小六一定有非比寻常的身份或经历。

但前三点只能让璟知道小六不一般,真正确定小六与王姬可能有一定关系的是出逃事件。在面对高辛帝的邀请时,小六明确表达的是不愿意见,而且她知道自己面对没有生命危险(这个璟和小六确认过多次)但逃走将是两国追捕时,依旧选择逃避,那这个情况在第三人看来就很有问题了。同时,璟作为涂山氏的族长肯定知道高辛大王姬的失踪与特殊身份。所以,璟有足够理由怀疑小六可能与高辛王姬关系匪浅,而最胆大的猜想就是小六就是王姬。后来高辛帝也说,璟应该早就猜到,虽然没说是什么时候猜到,但最差也是告白前怀疑见面后确定。所以,璟的龙骨狱告白实际上抢了一个时间差。他实际上是与高等神族玟小六定下的十五年之约,但还给玟小六的是叶十七。其实璟真的牛,他从来没有点出小六的身份问题,但他知道小夭想要的是叶十七而不是涂山璟,因此,他刻意回避了小六在见到高辛帝后的身份可能性,既然知道小六会平安,那么她是谁就在璟心里不重要,不管小六是不是王姬,他都会尽力去与小夭在一起。这种身份的回避不仅抢了时间与机会还更加向小夭表明了自己的感情是源于她这个人,这也是为什么小夭在恢复王姬身份后仍然愿意坚守十五年之约的原因。
写在最后,讨论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带入许多主观猜测,但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可能其中的分析也有问题。不过,我想说的是,璟远没有书中表面那么简单,虽然惋惜相柳的迟到,但我想说爱情绝对不是原地等待就会有结果的。璟也许在我的整篇讨论中好像步步充满算计,但是我想璟在告白的时候也一定有情之所起,只是爱情仅靠盲目与横冲直撞不一定会收获果实,基于爱的克制和步步为营也是璟走到最后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