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册|我发现无法放松、自我批评、讨好人格的根本原因
来自:温斩(too cool for school)
刚刚读完《不原谅也没关系》这本书,边读边哭,诗兴大发(bushi),针对好学生常有的讨好心态和灾难化想法发表一点读书笔记:
我首先会介绍什么是CPTSD, 然后介绍讨好反应和灾难化想法的成因,发表一些自己的感想栗子 ,最后引入自我验证后有效的解决方案。
(会引用很多我觉得描述正扎我心的原文➕放很多和一直陪着我看书总在舔舔我贴贴我的犬子陪大家一起看完..)

1. 啥是CPTSD
“CPTSD是一种更为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最常见、最棘手的五个主要症状:情绪闪回(Emotional Flashbacks)、毒性羞耻感(Toxic Shame)、自我遗弃(Self-abandonment)、恶性内在批判(Vicious Inner Critic,或称内在批判者)和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 ”(该书第一部分第一章)(因为是电子阅读 无法给出具体页码)
一句话我的理解:
过去发生的糟糕的事情,让我们不停卡在糟糕事情造成的情绪bug里,并在随后的类似情景中,反复(自行)遭受(甚至召唤)当时创伤事件引起的情绪的毒打。

2. 啥是讨好反应
幼年人类为了应对权威 勉力生存而生发的反应模式。“自己之所以产生关系依赖,是因为他们连最基本的健康利己权利都会被视作自私,而不断遭到攻击和羞辱。”
为了说清这一次级概念,我先cite它的上位概念,也即四种面对创伤事件人的反应
“遭受创伤的孩子为了生存,通常会过度使用这4种反应中的一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4种反应会分别发展成根深蒂固的防御模式,包括自恋型(战反应)、强迫型(逃反应)、解离型(僵反应)或关系依赖型(讨好反应)防御。这些防御模式能帮助孩子从可怕的童年中幸存下来,却也会导致他们应对生活的方式变得受限而狭窄。更糟的是,尽管他们在成年后已无须严重依赖如此“原始”的防御模式,但他们仍然被卡在这些模式中。”
讨好反应也就是
“讨好类型的人自童年起就被剥夺了所有权利。他们很早就知道,如果能在父母剥削自己时当一个好帮手或顺从的仆人,他们就可以获得些许的安全和依恋。所以,讨好类型的人通过迎合他人的愿望、需要和要求来寻求安全感。他们的行为表明,他们建立任何关系的代价是放弃自身所有的需求、权利、偏好和界限。”

Back to 现实生活
以我为栗,我面对着忙碌的 情绪化 无法保护我的父母,我需要用 听话 懂事 好成绩 好学生种种标签 换取权威对我的“不遗弃”。
如果我没有做到,那么我面对的是至今也无法理解的冷暴力,情绪化的大吵大闹和哭泣,莫名其妙的体罚,以及最恐惧的,抛弃。
被抛弃这种令人胆寒的致命威胁,甚至纠缠我到高中,那时候我放下心来,因为觉得自己即使被抛弃也不至于饿死了。
而之前的几年,我常常面对着,不知怎样就不高兴了转身走了的家长,走在公园里忽然就甩手离开发怒的家长。我内心这种恐惧,永远伴随着一个幼小的,追赶的身影,祈求自己不要被遗弃。
成年后,我经常因为担心自己没有足够地取悦权威,或者没有达成100%的完美,感到极度的恐慌,认为一定有我(暂时想不到)但是一定会发生的恐怖灾难发生。
我甚至倒推到极限,可是极限想象的最糟糕的情况,我也能坦然接受,可我为什么如此惊恐?
现在我觉得,是一种原始 习得性无助的 恐惧,幼小的我恐惧的是,没有讨好就会被抛弃(灾难),现在我固然不怕被抛弃,但这种灾难的情绪印刻在体内,并随着trigger出现开始“情绪闪回”。
这就说到灾难化想法和自我批评

3. 灾难化想法和自我批评
讨好权威的前提是,我不够好➕外在太危险了我无法独立生活,所以我需要用外在的讨好行为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同时为了精准满足客户需求(权威/父母),我们需要发展出一个超我自我批评,以矫正自己,避免错误同时也保护自己内心受损。
“一直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会迫使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致命缺陷的。他会认为,自己之所以得不到爱,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误,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错误。他在自己身上只能看到错误或缺陷。他所做、所说、所思考、所想象或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有可能将他卷入充满恐惧和毒性羞耻感的抑郁深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超我会逐渐演变为彻底的、尖刻的、导致创伤的内在批判者。”
“从此,孩子会不停地进行自我批判,极力规避任何错误,以免遭到否定。同时,灾难化的想象成为他的一种强迫行为,因为这有助于他预见后果,从而避免受到惩罚和更严重的遗弃。他的脑海中会持续充斥着灾难性的情节和画面。
幸存者仿佛被一个事事都要求完美的狱卒关进了牢笼。在人生的每个岔路口,他又仿佛被一个满眼都是危险的疯狂司机拉着走。”

4. 咋办
首先,我觉得先破除基础前提,也即破除自己觉得外面太危险的潜意识。
提醒自己:“虽然感到害怕,但我身边没有危险。此时此刻我很安全。”记住你现在很安全,已经远离了过去的危险。提醒自己现在已经拥有了成年人的身体,还有童年时不曾拥有的盟友、技能和资源,能够保护自己(感觉渺小和脆弱是闪回的迹象)。
在这个基础上,传统的手段都会发挥作用,比如开始反击想法(我之前试过反击,但因为总是感到危险恐惧,效果并没有现在明确自己不怕后更好)
针对讨好,我总结一下书里提到的 对我有用的方案
A. 认识到已经不必那么恐惧(再次强调)
B. 认识到尊重自己 展现自己 肯定自己需求不是可耻的
C. 认识到需要你讨好才能满意的权威是病态的,而你现在
D.有能力逃脱
“现在幸存者需要改变这种习惯,需要努力地去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而不是一直向外投射注意力去读懂别人。那些仍然习惯于讨好别人的人,必须努力减少讨好行为。多年来,我注意到,来访者努力取悦我的程度就能反映出他父母的危险程度。
若想要康复,我们需要逐渐觉察到那些无意识的迎合行为和镜像模仿行为。”
“我们需要设定界限,以帮助我们忠于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

以下我摘录对不同情况的反击语句:
“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苛刻评判、人身攻击
【思维纠正】我不会认同童年时的霸凌者和内在批判者,我不会让他们得逞。我拒绝攻击自己或虐待他人。应该受到批评和指责的是我那糟糕的父母,我不会把这些批评和指责转嫁给我自己或身边的人。”
“10. 极端化、灾难化、疑病症
【思维纠正】我虽然感到害怕,但身边其实并不存在危险。父母并没有要惩罚我。我不会把事情夸大。我拒绝用生活会每况愈下的设想来吓唬自己。我不会再自己构想恐怖电影场景和灾难片情节。我不会把每一次疼痛都想象成自己快要死了。我一切安好。”
“12. 时间紧迫感
【思维纠正】我没有危险,不需要赶时间。除非是真正紧急的情况,否则我不会着急。我正在学习享受以轻松的节奏进行日常活动。”
(看到有的uu觉得自己无法放松,我认为也是一种在恐惧下的保护手段)
”3. 自我憎恨、自我厌恶和毒性羞耻感
【思维纠正】我会忠于自己,站在自己这一边。我是一个足够好的人。我拒绝谩骂自己。我会把羞耻感转变为责备和厌恶,回击给那些羞辱我正常情感和缺点的人。只要我没有伤害任何人,就要拒绝因正常的情绪反应(如愤怒、悲伤、恐惧和抑郁)而受羞辱。此外,我尤其拒绝因难以完全消除自我憎恨的习惯而攻击自己。
4. 微观管理、担忧、执念、循环、过度忧虑未来
【思维纠正】我不会一遍遍地重复检查细节,不会直接下负面的结论,也不会无休止地怀疑自己。我无法改变过去,所以我原谅自己过去犯下的所有错误。我无法保证未来完全安全,所以我不再担忧未来可能会犯错。我不会试图控制无法控制的事情。我不会对自己或他人进行微观管理。我会以一种“足够好”的方式工作,并接受“努力未必总有成效”这一现实。”
我们或许以前一直关在cptsd的牢笼里做好学生,但现在,可以出狱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受害者|关于一直劝说孩子进体制内的父母 (Fernweh)
- 反杀职场PUA (jgfhg)
- 受害者|期中考试完感觉考不了第一了 (冷酷小绵羊女士)
- 自由人|时刻默念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和猫一起晒太阳)
- 闲聊室|有和我一样对mbti很反感的吗?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