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言封语|从剧情和人物角度,谈谈为啥第一部正片,应该保留姬发与崇应彪的生死搏斗戏(三刷之后再次补充更新)
来自:绵眠(你不懂我)
首先感谢大家对这个帖子的关注和厚爱,前两天正好我又去看了电影,也就是三刷,因此针对这个帖子,已经讨论的内容,再补充一些细节。 第一是关于崇应彪和姬发的摩擦冲突,在目前第一部电影里,其实应该是三次打斗。第一次是发生在冀州战胜的火塘边,崇应彪主动挑衅,讥讽姬发是西岐农夫时,姬发在言语上,已经回敬了崇应彪,同样嘲笑他是猎户。
此时姬发态度,明显是不屑的,因此崇应彪按耐不住火气,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教训收拾姬发的机会,因此他率先主动出手,直接用碗砸了姬发脑袋。 这时候电影镜头,很快切到了帐篷内景,主要内容是,狐妖妲己在对大王表忠心,并且第一次了解他的称王野心。
此处如果仔细听的话,帐篷外的喧嚣吵闹,其实并没有停止。也就是说崇应彪和姬发争论,引起的矛盾冲突,可能一直还在继续,最终是怎么结束的,目前我们也不得而知。 第二个补充是,之前我看到的情景,是姬发在军营打斗时,明显不敌崇应彪,此时姬发相对是偏弱的。但三刷时我再仔细看了,为什么姬发不敌崇应彪? 其实从第一拳开始,姬发已经不占优势。之前崇应彪故意按压姬发伤口,导致其左臂渗血。这时崇应彪是双手出拳,左右手同时搏斗,而姬发明显只出了单拳,只用了右臂回击。因为受伤导致姬发弱势,我之前是猜想推理为主,后面确实在一个镜头画面中,得到了明确印证。 另外关于崇应彪,更多的性格分析,以及关于姜文焕的性格分析,姬发表情所反映的心路历程,还有其他一些三刷细节,后续我会补充更新,在这个细节帖中,欢迎大家关注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3006101/ 第三个是对姬发与崇应彪,这场格斗戏,一些前因后果的细节补充。当时姬发落入水中后,有一个镜头,他是一边挣扎,一边赶紧脱外层盔甲,以减轻自身重量。
这说明此时姬发,还是有求生本能的,并不是灰心丧气,随波逐流。但也因此姬发可能会失去,后面他与崇应彪搏斗时的自我保护。因为少了防具,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少了一份防御的优势。 另外就是姬发跳江之前,还在马上的镜头,他仍然是头戴黄巾的。而姬发回到西岐,见到父亲时,除了满身是血之外,他头上的黄巾已经没有了。因此要么是在江中,因为颠簸遗落了。要么就是姬发经历了打斗,因此专门取下来。 姬发回到西岐的状态,可以用丢盔卸甲来形容,并且走路的腿,也是一瘸一拐的。最后姬发回家,准备上马的镜头,也是先在江边奄奄一息。因此这场格斗显然是重头戏,绝对是生死搏斗的那种惨烈,否则崇应彪但凡有一口气,都绝不会轻易饶过姬发。 最后说下应该适当删减,没有必要赘述的剧情。第一个是我在留言评论里,已经说过的,姜子牙为救封神榜,掉入水中的那场戏。说实话意义真不大,并且特效也很费钱。可能是拍摄不容易,所以舍不得删去。
但是很长的静止停顿镜头,就为了展现姜子牙的视死如归,用生命护榜,以及哪吒用红绫,从水中救起他的那一下神迹,属实作用不大。
第二个是我新发现的,申公豹回岛禀报的那一段。这段巨浪滔天的水中特效,真是属实没必要,一是画面比较劣质,这和昆仑那段的特效,堪称电影中的败笔。
之前很多人嘲的就是假大空感,典型五毛钱特效,会拉低电影品质,这就是让观众看到,因为特效预算不足,明显露怯的地方。
二是从剧情内容上,其实一句话就带过了。虽然夏雨在这段中演得很好,情绪也很饱满。但其实并不需要,专门花几分钟去逐一交待,申公豹回到了金鳌岛,专门向师父禀报封神榜此事,以及专门领了一个什么符。 这里直接在申公豹,回到朝歌作法时,用他一句话,自言自语带过,或者画面高速闪回,就能交待清楚:我专门回到了金鳌岛,向师父禀报此事,师父赐我移魂符,现在看我施展大法。 并且少了这几分钟镜头,除了少点劣质特效外,还能给人一种想象空间:听到金鳌岛的事了,也有其他坏人,也就是恶势力出现了,但具体是什么样,观众目前不得而知,因此就会在后面两部,有预算的情况下,再去更好地制作,升华那些场面。
========之前第一次写的内容=========
昨天我把花絮片段又刷了下,主要就是伯邑考,用一把弓在军营,救下姬发的那段。其实很明显可以看出,当时姬发的身体力量,和打斗技巧,是不如崇应彪的,一开始明显处于劣势下风,甚至是被欺负的样子。
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姬发自己把手臂割伤了,所以姬发只能带着,一股子冲劲怒气,去跟崇应彪搏斗。这时伯邑考出现了,从镜头语言来看,他的身形更高大,哥哥也表现得更沉着冷静,可以说是行云流水的几个动作,从武力上也是干净利落地,就化解了危机。
因此伯邑考就像是,一个从天而降,拯救姬发的人。姬发看到他出现,肯定一是惊喜二是感激。这时的姬发,其实更像是一个,需要被保护的人,他还没有那么强烈的心理动机,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之前他对殷郊的救助,更多的也是基于兄弟情谊,而非善恶选择。
后面姬发与伯邑考,在马舍的对话状态,就不用多说了,大家明显能感觉到,哥哥弟弟之间的美好亲情。因此我认为直到此时,姬发的内心,仍然是相对偏弱的。他明白了一些事理,内心产生了一些矛盾纠葛,也知道事态严重大事不妙,但是仍然没有做出真正决断。
此时姬发生命中的拯救者角色,其实是很多的,有大王饶他不死,有哥哥现身救他,他还没有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而从比干掏心,哥哥惨死开始,他才直面善恶,并产生了强烈怀疑,这时的他才开始觉醒,坚定自己的选择,他再也不能同流合污,盲目愚从了。
因此在殷郊行刑时,他已然身不由己,必须果断作出,一个又一个选择。第一个决定就是,伪造头颅要挟大王,这一步就已经是逆君谋反。但当时他还有一丝的姬发之仁,以至于没有及时挽回殷郊性命。
第二个决定就是,彻底揭竿而起,此时他与大王彻底反目,并且进行了生死搏斗。最终成功杀了大王,造成弑君之实,此时他别无选择,只能杀出重围,逃回西岐。这个过程无疑是困难重重,危机四伏,也是故事结尾处,主要呈现的几叠高潮。
首先崇应彪一直在追杀他,导致他从城门跳下来,骑马反身射箭。其次他在城门处,遭遇了姜文焕,对他保护放行,这又是患难兄弟情的一次强化。再次申公豹作法,让两个饕餮石狮,一直在追杀他,夺取封神榜。
因此这一系列的生死逃亡,最终是以跳入江河了结。可以说姬发肯定是,已经带着必死决心,为自己奋力一搏。结果就在好不容易,看似风平浪静之时,崇应彪阴魂不散,竟然又赶到河边出现了!
这时其实是精疲力尽,狼狈不堪的姬发,真正建立心理动机,最重要的时刻。因为他已经经历了,足够多的困难和考验,最后他要面对的,既是一个曾经打败他的敌人,又是他与朝歌兄弟,最后的割袍断义。
对导演来说,可能觉得在一个神话史诗大片中,结尾应该是一个足够壮丽的高潮,也就是姬发跳入江中,饕餮崩塌的部分,然后再接一个姬发疲惫回家的镜头,这样就高级了,足够克制简洁,好像更能回味无穷。
但其实对观众来说,没有达到三重心理满足,一是朝歌厮杀,二是饕餮追捕,三就应该是兄弟相残。这样才是起承转合,完整的心理预期,否则高潮戏就有点戛然而止,意犹未尽,没有再出现新的亮点。
据说整场戏是八分钟,一镜到底的,近身格斗,这难度可想而知,这可能是任何常人,都难以克服的一场硬仗。八分钟里具体发生了什么,目前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轻松。因此这也是姬发从臣变王,由人封神的重要转变。
因为姬发得从一个心理上,被保护和宠爱的人,变成一个为自己,为家族,为天下,去殊死搏斗,最终拯救众生的人。他得面对曾经强大的敌人,在自己最疲惫不堪的时候,拿出最大的精神意志,超越自身去战胜他,才有可能活下来。并且他还得为了心中的正义,果断舍弃共同成长的旧情,亲自手刃过去朝夕相处的兄弟。这对一个身心俱疲的逃亡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终极考验。
封神电影的最明显优点,可能就是对人物的塑造,以及性格的刻画,而这一场戏,也许就是姬发,回到西岐之前的终极涅槃。这样姬发趴在马上的那种状态,才有了最完整丰富的表达,真的是已经完全掏空,精疲力尽,一切还原到最初起点。
因此我认为,无论从画面精彩程度,还是剧情完整性,以及人物动机的合理性,都不应该删除这场戏。希望导演剪辑版早日安排,先力保票房的同时,不让观众留下任何遗憾!!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封言封语|自制版封神2十级学者考试题目 (GW)
- 封言封语|带偏的舆论如何影响了封二的观感 (momo)
- 封言封语|封神二的商业“滑铁卢” (中年Cavalier)
- 封言封语|封神三部曲中各个角色的癖好🤣 (momo)
- 封言封语|剥离天与神的天子 (美堂公的杀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