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心2:浅谈社会中的马太效应
萸頭。靈
--------------------------------------------------马太效应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说说马太效应是什么。百度百科上解释马太效应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其中说到“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即是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引申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相有悖于“平衡之道”。 --------------------------------------------------马太效应的现象----------------------------------------------------- 马太效应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有很多。比如: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强,富人的房子多得没人住,穷人的房子少得住不完人;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财富的两极分化,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占有人才越多的地方,对人才越有吸引力;反过来,被认可的人才越稀缺;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两个人同时干出相同的成绩,有声望的人往往会受到表扬、记者采访报道等,没有声望的人则无人问津,甚至会遭受非难;校园中评优评干总是集中在那几个学生干部身上或者一个不出色的同学,一旦获得某种荣誉,其他荣誉就会接踵而来;教育中则表现为差生越来越差,优生越来越优秀;学校培养学生干部总是把工作交给能力相对较好的同学,久而久之能力好的学生干部能力得到了培养,能力差的干部常被忽视,因此能力好的同学能力越来越好,能力差的同学能力越来越差;朋友多的人交际圈会越来越大,朋友少的人社交圈越来越小,最后甚至是自我封闭;各种品牌商家越来越成功,甚至独占市场,使得小的商家无法生存等等。马太效应的产生和维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强化,或者说是循环,包括恶性循环、良性循环,就像滚雪球一样,优秀的越滚越多有点,不好的越滚越多缺点。 周密在2008年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马太效应的实验发现:“在实验前身体素质、体育认知水平、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的两个班的被试,经分组教学,一班采用集体教学,一班将被试分为素质好和素质差的进行分开教学,对素质好的提高要求,素质差的降低要求。结果发现马太效应对身体素质、体育认知水平、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都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马太效应的影响----------------------------------------------------- 马太效应会有些什么样的影响呢?马太效应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就是:①当看到自己所处领域的资深者、有声望的人才获得奖励后,会激发自己的斗志,想要被认可的欲望而努力奋斗;②马太效应使审核的成果质量有了一定的保证,是社会接受到的都是优秀、成熟的成果作品;③也会提高被表扬、奖励的人的自信,使其继续努力;我认为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是大于积极作用的,其消极作用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①富裕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是贫穷地区人才缺少,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来,地域歧视也会更加严重;②增加荣誉积累者的工作、生活压力,如:文章、刘翔曾经一举成名,获得的荣誉接踵而至,但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后压力必定更大;③容易造成荣誉积累者的自负心理;④校园评优、人际交往中的马太效应,更会打击“弱势群体”的自信心,伤害其自尊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自我封闭;⑤尚未出名的人往往被忽视,他们的研究成果总是被贬低或不被认可,即使是真正优秀的作品,想要得到认可也会经历更多的艰辛,就像在普通院校的学生想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却没有被审核的资格一样,导致了很多“潜力股”被埋葬。对于“弱势群体”则有一种恶性循环的倾向。 --------------------------------------------------马太效应的防治----------------------------------------------------- 在生活中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成功反马太效应呢?在学校教育中,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对处于不同教育水平的学校应相对合理,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业道德,对优生、差生公平对待,因材施教,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学生也要有一颗正确积极的心态,保持自信心和上进心;对学生、学生干部的奖励,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不要厚此薄彼,使得一些学生成为了“精神贵族”。在社会生活中,政府、各机构、个人对于研究成果都应正确对待,合理欣赏,要把名人当普通人看;对于贫富差距的加大,国家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发展的资助,出台有利于减少贫富差距的可行性政策,减少地域歧视的产生;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如残疾人不能上学,进而失业等现象,社会应为其提供合理的生活保障,政策,维护弱势群体上学、就业的权力。总之在反马太效应的过程中,社会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资助,公平对待各群体;“弱势群体”要有一定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正确看待自己,千万不要破罐子破摔,“优势群体”要做到不自负、不孤芳自赏、不歧视“弱势群体”而应多给予帮助。大家懂了这个效应过后,以后要多多利用吖! 参考文献: [1]杨丽.论马太效应”对贫困地区的作用及对应措施[J].东岳论丛,2008(5):1-3. [2]马来平. 科学界的马太效应[J].贵州社会科学,2010(11):1-7. [3]李海芸. 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探析[J].成才之路,2011(4):1-2. [4]何媛. 中国社会当前贫富悬殊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7(11):1-53. [5]毛王芳,赵晋飞. 简析“马太效应”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克服[J].管理观察,2010(12):1-2. [6] 周密.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运用“马太效应”的实验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报,2009(2):1-3. [7] http://wenwen.soso.com/z/q193893877.htm.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