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中的变成了现实
董四行(好景常在,好花常开)
几乎大多数的科幻小说中的事物都成为了现实,机械手表,铁皮船,机器人,不用火就能做饭的,水管里自己出来水,手机,飞机,飞船,火车等等等等。 40年代时科幻小说中描写计算机、火箭与核武器,10多年后全部变成现实。 1944年底美国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精确地描述了原子弹的功能。小说当即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强烈震动,为此展开了一场调查。 调查结论是,(“曼哈顿计划”)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小说中的描写只是作者幸运地“推测”出来的。几个月后,世界上第一颗真正的原子弹爆炸了。 (一)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 他创作的《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现在已经成为海中的利器—潜艇。 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 有人说15世纪就有人用皮革制成了类似潜水艇的水下工具,但现代潜水艇通常认为是西蒙·莱克发明的。1894年,莱克把他设计的第一艘潜水艇的图纸提供给美国海军,但遭到拒绝。于是他带着发明去了国外。他在苏联工作几年以后又回到美国,建立了莱克鱼雷艇公司。 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 可以说是提前了25年左右。 (二)达芬奇的幻想 反向螺钉和差动螺钉 这些研究记录了达.芬奇对螺钉这一基本机构的详细分析,他本人经常开发出螺钉的功能。在反向螺钉中,螺纹从螺钉中部延伸出来,分叉至螺钉的对端。 而差别螺钉拥有2种螺距不同的螺纹,可以用于施加非常大的压力,特别使用于压榨机。 螺旋齿轮 这个模型展示了达.芬奇在用于传输运动的有齿或有棘爪的螺钉、卷轴和轮子的各种组合的分析和归类。 两轮式提升机 提升机的主动杆能够来回运动,推动水平方梁。提升机采用了复杂的机构来确保每个轮子依次保持着将小齿轮推向同一方向的运动,从而提升起固定在轴杆上的重物。 千斤顶 通过树脂玻璃面板可以看到这个千斤顶减摩擦机构,为了减少摩擦,达.芬奇在冠状齿轮与支撑平台之间设计了多个球型体部件。 带自动吊钩的提升机 为了提升很重的负荷,达.芬奇设计了一个无需操作人员干涉就能在负荷物达到目的地后松开的吊钩。 曲轴 这项研究记录了达.芬奇对传导运动所需机构进行分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些机构包括了曲轴(或拉杆)机构,这类机构能够将连续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往复直线运动。 飞行器 在达.芬奇对机械飞行的研究中,他努力寻找多种基本机械装置的最优秀组合方式。这点可以从这个1:1比例制造的模型中找到证据。这些翼翅是由倒踏脚板来驱动的。而它带来的推进效果通过手摇曲柄得到了放大。 (三)生活篇 Google Goggle,对任何东西拍照,它就能自动识别出这是什么,并进行搜索。未来他们更计划让用户通过设备的摄像头得到当前的实时画面,用手指点击触摸屏画面中的任何部分进行搜索。 Photoshop CS5。现在的Photoshop也能改图,但那需要一定的技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CS5则是完全傻瓜化了,任何人只要随便点点鼠标就能移花接木,移山填海,让破损的建筑恢复如新,让图中人作出各种动作。 自动三维建模,拿个东西在摄像头前旋转一下,此物体的三维模型就能自动生成,还会自动把拿东西的手去掉。普通摄像头3D扫描工具,在普通webcam摄像头旋转一个物体,然后这个物体的3D模型就输入了计算机。 微软的Natal,无需任何形式的手柄/方向盘/控制器,靠语音识别、面部识别、动作捕捉等进行游戏,略相当于WII的威力加强版。 隐形LED液晶屏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微小的、半透明的LED,可植入到隐形眼镜,并使图像直接投射到人类视网膜上。目前他们已经可以在LED液晶屏上实现红色和蓝色像素,只要再能显示绿色,也就意味着这块小屏幕可以实现丰富多彩的颜色显色了。这种LED液晶屏上除了安装有微型专用处理电路之外,还安装有非常细微的天线,用于接收无线电波来产生能量,为屏幕提供电力,或者用于接收数据。而当LED效果关闭时,它就是一副普通的隐形眼镜。 用于开锁的RFID芯片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FID微芯片植入确实有很多实际用途:比如代替钥匙,这样我们不用钥匙,只要挥一挥手就可以打开家里的房门或车门;或被用来跟踪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海绵,以确保它们不会留在病人的身体内。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使用可植入芯片,它只有约米粒大小,2004年已在人类身上使用。 可控制假肢的脑部植入物 读取脑电波的实验设备可以使瘫痪的人使用电脑,甚至可能帮助他们重新获得行走能力。2004年,医生把96个电子传感器植入了25岁的马特·纳格尔的大脑,让他只用思维控制机械臂移动鼠标光标。传感器仅比一根人体头发厚一点,可以插入大脑,使神经冲动传达到他们的假肢。英特尔公司认为,到2020年我们可以通过脑部植入物,只用大脑操作电脑。 电动外骨骼 电动外骨骼电动外骨骼是最科幻的假肢,至少在外观方面。像穿上衣服一样,这些外骨骼可以协助和保护士兵、建筑工人和做其它危险工作的人。外骨骼的电源来自于肢体运动。日本科学家发明的“混合助力肢”使瘫痪病人行走自如。 可植入皮肤的发光二级管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网格状新型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可以植入皮肤下,用于监测伤口愈合、诊断疾病或活化光敏药物。 仿生眼 实际上,视网膜植入系统可以帮助盲人重见光明,科学家认为,该装置可能在一年左右实现临床使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特殊的眼镜上安装一个小型摄像机,能够把可视化数据传送到安装在眼球外表面的芯片上。视网膜下的电极会刺激视神经,使视障人士重见光明。最近发现了一个人造的、可与生物相容的钻石能够很好地刺激电极,可帮助提高这项技术。 仿生肢体 最近在假肢领域已取得非凡的进步,使它们有更多的功能。新的仿生肢体可以由截肢者身体内的神经组织控制,恢复已经失去的手、臂、脚和腿的运动功能。事实上,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一种光纤,可以把仿生肢体和神经很好地连接起来,以恢复知觉。 跟踪肿瘤生长的植入物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的一种微小的植入物可以放置在肿瘤内部,监控治疗效果,为医生提供一种创伤小、更准确的方法跟踪肿瘤的生长。目前,肿瘤由活组织切片检查监测。植入物可以提供肿瘤的确切状态的详细信息,包括是否已开始蔓延到身体的其它部位。 能量收集植入物 其实我们走路、呼吸和心跳等日常的身体动作,可用于为手机和心脏起搏器等设备充电。科学家正致力于研发轻薄、可植入式橡胶薄膜,它可以从这些动作中收集能量。目前还不清楚如何把能量传输到设备上,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把iPhone插到我们手臂上的USB插口,应该会令人感觉不舒服。 人造器官 如果某人身体内的心、肺等重要器官受损,无法正常工作了,他还能继续存活吗?当然能,他可以植入人造器官代替原来的器官。如今这方面的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提高,新的人造器官,包括心脏、肺、肾、胃、肝,甚至肌肉。 飞行汽车 特拉弗吉亚公司最近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特别许可,其制造的飞行汽车可以起降,这辆汽车可能是第一辆真正可行的飞行汽车。飞行汽车造价昂贵,但完全符合公路法,它的行驶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15英里(185公里),将车翼折合后便可存入普通车库。这辆飞行汽车唯一的缺点是不能盘旋。 喷气背包 其实这种装置早在二战后期就已存在,当时德国军队的科学家们发明了Himmelstürmer,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动力跳跃装置,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让士兵越过雷区。二战后,这种装置被缴获后交给贝尔飞行系统公司,该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研发出了贝尔火箭带飞行背包,过氧化氢为燃料,这一装置才实现了真正的飞行,不过当时它每次只能飞越20秒,而且喷出的气很热,飞行员需要穿隔热服。最近,新西兰的格伦·马丁开发出一种马丁喷气背包,使用导管风扇而不是喷气,可飞行长达半小时。不幸的是重量在500磅(226公斤)以上。 飞毯 这件物品也同样让人心醉,但现实的情况却非常糟糕。飞毯是未来自由派一代的象征,它的确存在。它能盘旋,它甚至是达意高的粉色,看起来像马帝·麦佛莱的玩意。虽然外形很完美,但是它几乎没什么用。它能支持自身的体重,但仅此而已,你不能站在它上面。更糟糕的是,它依靠安装在一个平台上的电磁石,因此,它只能旋转在平台上方。 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能让你即刻与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人进行交谈,这似乎没什么?但只要静心想一下,你就会发现移动电话是近20年来最不可思议的发明,可能互联网除外。但是,我们不是每次看到人们手持诺基亚公开打电话时心存敬畏而目瞪口呆,而是抱怨电话月租费太贵和人们在维珍列车安静的车厢里打电话。亚瑟·克拉克说过,任何足够高级的技术都近乎魔术,但是,现在我们很快就开始把魔术认为理所当然。 手势控制技术 现在的科技技术似乎开始走复古路线,从原先的无线动作感应遥控器、触控鼠标、多功能控制桿、多点触摸等等配备,正慢慢走向没有电池、缆线,或者用户者手册都不用的手势控制法,科幻电影中汤哥用手势控制电脑移动文件的景象正在成为事实。 手势识别系统很方便,但却对图像分析和处理有很高的要求,而由此额外增加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普及,更何况,现阶段电脑AI系统还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识别更多的手势,也难以判定捕捉的图像是否是使用者真正的意图。这对于其用途与识别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尽管手势识别很美很诱人,但想要大规模的普及,厂家还有很多事要做。手势识别“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旦该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步之后,在电脑操作领域引起的革命,将是无比的深远。 手势控制技术将很快应用到几乎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任何电子产品领域,电子书、电视、游戏机、电脑、手机、播放器等等,而产品应用的领域也将非常的广泛。 3D显示:黑白变彩色后的再次革命 裸眼式3D屏幕已经开始普及,Acer Aspire 5738DG所使用的3D液晶屏却让我们看到了显示屏革命的曙光,它能够将普通的二维图片或视频虚拟成为有明显立体效果的三维视频或图像,从而令图像更加逼真和富有动感。毫无疑问,3D显示屏对笔记本娱乐化的推进是很有帮助的,它很有可能是电脑从文字界面到图形界面,从黑白到彩色之后的又一次新的革命。 那么Acer Aspire 5738DG的3D屏是如何工作的呢?实际上,它是依靠电脑先将图片和视频中的单张图片分解为两张具有一定视角差的图片,这个画面经过显示屏前特殊的MICro-Retarder偏光板,向外部传输时会产生一定的夹角,将两张图片分别传入使用者的左右眼内。这时再依靠笔记本所配的带有圆偏光膜的立体眼镜,将进入左眼的右眼信号,或是进入右眼的左眼信号滤除,这样,左右眼就分别看到两幅有一定角度差的图片,这时候,我们的大脑将发挥作用,将这两幅图片在脑海中重建出有立体感的图片,从而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显示效果。 无线充电 据engadget报道,美国宾州的一家公司,目前靠着这个 Powercast 技术,已经和超过百家的主要电子产品公司,签下内容尚未公开的合作案,包括一些耗电量 "相对较低" 的电子产品,诸如手机、MP3 随身听,还有汽车零件、温度感应器、助听器,甚至是医疗仪器等的制造业者。 基本上整个系统包含了两件东西,一个是插在插座上的发信器,另一个电子产品上,跟硬币大小差不多的接收器(技术核心),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目前是在 90 厘米的距离内),电源能够瞬间自发信器传到对应的接受器。 打造运动超人 一位著名的运动员在某次小型比赛中受到了足以断送运动生涯的损伤,可他已经报名参加不久以后的一场大型运动比赛。就在对手暗自得意的时候,他却神采奕奕地出现在运动赛场上。这就是干细胞的作用,它在将来可以打造能尽快恢复损伤的“运动超人”。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膝盖润滑液与从脐带血中提取的一些干细胞的混合液,帮助山羊膝盖中的软骨再生。 如果运动员的肌腱或韧带受损,轻的会使其暂停比赛,严重的可能会终止其运动生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研究人员用成人干细胞产生新的肌腱或韧带组织,可用来修复受损的肌腱或韧带。研究人员从人体骨髓和脂肪组织中提取干细胞,并将这些干细胞移植到实验鼠撕裂的肌腱里。结果发现,这些细胞不仅在移植过程中存活,而且被“召换”到受伤的部位,帮助修复受伤的肌腱组织。 让盲人获得光明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写过一本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讲述了盲人对光明的渴望。或许再过20年,不少盲人就可能在干细胞技术的帮助下获得光明,而且不是“三天的光明”,而是长期的光明。 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罗伯特·兰扎等人,已成功应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恢复了实验盲鼠的视力,将应用干细胞的再生医疗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实验盲鼠在出生21天后植入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它们在40天至70天内就可以逐步恢复视力。视力检测表明,这些实验鼠在接受治疗70天以后,视力可以达到正常实验鼠的70%,而对照组的实验盲鼠的视力没有恢复。此外,人类细胞移植到实验鼠体内后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主要作用是为眼睛的感光细胞提供保护,对视力至关重要。一旦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缺陷,感光细胞也不能正常代谢,视力就会很快衰退甚至失明。目前,临床医疗中用于移植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主要来自捐献者,其数量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也难以对移植细胞进行广泛的安全性、有效性测试。如果用胚胎干细胞来诱导分化移植用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就可以得到保证。 人的眼角膜共分5层,最外面那层厚约50微米的非角化鳞状上皮叫做角膜上皮。角膜上皮因疾病或外伤受到损伤往往会导致失明,虽然可以通过移植手术治疗,但可供移植的角膜一直供不应求。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西田幸二从患者的口腔黏膜细胞中提取干细胞,经过培养后治疗眼睛角膜上皮损伤,获得成功。研究人员先在患者口腔中切一个小口提取黏膜,然后从中分离出干细胞。经过两个星期的培养,干细胞转化成了薄膜,其透明度与角膜上皮十分相似。研究人员将这种薄膜植入患者眼部。手术一年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良好,其中一位患者的视力达到了0.7。 让瘫痪者动起来 让瘫痪者动起来是人类的健康梦想之一。现在,美国科学家为实现这个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最近,美国克尔博士利用干细胞疗法恢复了瘫痪老鼠跑动的能力。在这项实验中,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地利用干细胞恢复了瘫痪动物的肌肉运动功能。科学家把从脊髓中提取的干细胞在脊髓内定向成长为运动神经元,取代已经死亡的神经元,并在脊髓与腿部肌肉之间形成连接神经。 经过6个月治疗,15只瘫痪的老鼠中有11只获得部分康复,它们的肢体重新获得力量,可以四处跑动了。专家们研究发现,植入老鼠体内的干细胞会大量产生两种蛋白质,其中一种蛋白质能提高鼠神经细胞的生存能力,另一种可加强不同神经细胞间的联系。正是这两种蛋白质促进了瘫痪老鼠的康复。科学家们从这项研究得到的一个重要认识是,要想生成新的肌肉细胞,单凭注射干细胞是不够的,只有配合使用一定的化学药剂,才可能促使干细胞转化成肌肉细胞。因此,这个治疗方法又称为“干细胞鸡尾酒疗法”。 这个研究还证明了神经系统受损后可重新连接这个原理。克尔博士表示,治疗人类脊椎骨髓损伤和瘫痪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须等待多年才能成功,但是预计不会超过20年。 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运用到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器官——大脑。即使是大脑中的中枢神经死亡造成的智力功能障碍,也可能通过干细胞移植技术进行治疗。科学家甚至预测,通过干细胞治疗还可以提高普通人的智力。 2006年5月17日,海军总医院的医生为一位婴儿做了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这种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在全世界尚属首例。医生先从流产胎儿大脑中提取出脑组织,然后进行细胞培养和扩增。手术时医生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在患儿头上穿刺,然后在B超的引导下,用探针将健康的神经干细胞“种”进患儿受损的大脑。经过治疗,这名脑瘫患儿的智力发育追上了同龄的孩子。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小儿脑瘫患者40万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出生时窒息所引起的大脑缺血缺氧。而海军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可以治疗3岁以下、出生时缺血缺氧所导致的脑瘫患儿。 智能照明系统自动亮自动熄 家里安装了物联网智能照明管理系统,回家的时候,灯就会亮起,还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亮度。家里无人的地方,灯会自动熄灭,主人睡着了,灯也会自动熄灭。绿色到底,一点电也不浪费! 窗帘可知天气下雨自动关窗 用手机或者语音控制电器、窗帘,其实已经不新鲜了,新鲜的是能识天气的窗帘。这款窗帘通过互联网和气象局相连接,一旦气象局发布下雨预报的信息,窗户就会在接到信息时自动关闭。嗯,出门忘记关窗的事我没少干,以后就拜托给气象台啦。 家居控制,将科幻片变成现实 我们经常在科幻片中看见别人手拿一个遥控器就能够控制所有的电器,开关所有灯具,当我们羡慕这种高科技的时候,中凌电子其实就已经将这种特别的家居控制带到了我们身边,只要安装中凌电子的智能开关,你只需轻按遥控器就可以控制家里所有的照明系统。这还不是最神奇的,只要你能够联网,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后台控制家里的每一盏灯,每一个开关,即便跨越太平洋,你甚至可以在美国的纽约开关上海别墅中的灯,这种神奇的技术已经由中凌电子创造实现了,不得不让人感到叹服。 能变成电脑的台灯 在5号场馆,晶晶还发现了一个比变形金刚更酷的台灯。平时它可以当做普通台灯使用,但是关键时刻,它摇身一变就成了一台“投影电脑”,随意把台灯一放,桌子上一片激光投影就成了电脑屏幕。工作人员说,这个产品可以随意投射在任何平面上作为屏幕,使用只需要触碰“屏幕”,跟iPad没什么区别。 “魔镜”帮你选衣服 在试衣“魔镜”前,晶晶选了很多衣服,通过内置的摄像头,将身材与衣服结合,镜子里就显示出衣服上身后的效果,啧啧,那镜子里真是气质美女一枚哦!工作人员解释称,这款“魔镜”未来将走进百姓家中,用上它,在网上买衣服无法试衣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魔镜”的开发者未来会跟商家合作,各种品牌的衣服不仅可以在“魔镜”里虚拟试穿,也可以直接在“魔镜”里下单购买。宅男宅女们,这款宝贝是不是很打动你呢? 智能防盗系统“以貌取人” 家里有这么多宝贝,是不是很担心有贼进来?那就装一套智能防盗系统吧。在深圳大学展馆里,有一个很有趣的“人脸识别”防盗系统。电脑摄像头记录了主人的模样,当陌生人走进摄像头的时候,系统自动识别出不是家里的主人,主人的手机立即收到报警信息!这样就不怕陌生人闯进来了! 忘了歌名?哼哼它就告诉你 去KTV唱歌却记不起歌名?“语音”点歌系统帮你忙!如果你连一两句歌词都唱不出,只要哼哼曲调,这款可以安装在电视上的语音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出这首歌的歌名。麦霸们,你们有福了,不过注意不要影响邻居休息哦。 可以搬动的iHouse。 一个包装修、带家电、家居的200平方米双层别墅,猜猜多少钱?在7号馆,就有这么一座有着鲜橙色外墙的“集装箱屋子”,整栋别墅造价只需100万元!几天来,姐在这个房子前流着口水飘过了好几趟。 这个名为“iHouse”的房子是雅致集成房屋和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开发的。晶晶发现,“iHouse”除了外观漂亮之外,还配置了自动识别灯光与通风设备、LED照明系统、屋顶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玻璃窗等等。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房子可以搬动、重组! 搜救设备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过去科幻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已变成了现实。很少有人意识到,手机实质上是个双跳频加密无线电对讲机,它的原理实质上和最新的军用保密电台并无区别。相比起军用电台,由于手机基站的坐标基本固定,所以对于救援方而言手机可以作为一个对求救者的定位器来使用。因为在紧急情况下手机的通话也许并不清晰,遇险者或许没有办法准确地告知自己所在的位置。然而手机定位却能够直接找到大概方位,并且精度相差不超过1000米。 当然在山区500米的距离内找到被困者,仍是一件困难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被困者本身也许需要一些手段引起别人注意,升起狼烟或者篝火,在平时或许是个好办法,然而在雨雾天气下并不容易被搜救人员发现。幸好现在的手持激光器已经非常普及,一个50毫瓦功率的激光器能够在晴朗的夜晚让10公里外的搜救人员发现自己,如果是雨雾天气被发现的距离也许只有2公里。然而经过无线比对之后这样的距离还是可以接受的。 被困雪山也许会更为复杂一点,因为在雪山可能出现陷入积雪或滑进雪窟的情形。而此时遇险者会非常危险。尽管现在已经有了生命探测器这种足以发现掩埋物下人员的技术。然而除非极为靠近否则生命探测器没有能力在较远的距离发现失踪人员。一些滑雪服的制造商却提供了另外一种廉价的解决方案,他们在滑雪服上安装了一个可以弹射出来的无线电发射器。这样遇险者可以随时弹出这个装置,而搜救人员可以通过三角定位的方式找到遇险者。 透视术 就像是动画科幻电影中的超级英雄故事情节英语,当一个妈妈在火灾中寻找失去联系的孩子的时候,一个超级英雄出现了,应用他的X光视线,从火灾中找到并拯救了这个小孩。 世界上的营救特种部队很久以前就希望能够应用X光视线技术,这些在电影中的情节终于变成了现实. 卧龙岗大学计算机学院的Salim Bouzerdoum 教授应用数码成像系统允许人类透过墙来看到里面的东西。在过去的5年内Bouzerdoum教授通过技术转换要求提供了可靠的穿墙透视成像技术,攻克墙壁的反射影响达到这个创新目标。 (四)智能化电子商务:科幻变为现实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IT技术发展的未来,我们会发现移 动电子商务将是下一个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影响最大的技术。而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合了智能芯片和嵌入式技术的智能电子商务,则更是让人感到万分神奇。 科幻还是现实 在一些科幻作品中,我们常见到这类情景:某人在下班的路上按了几下掌上设备,结果家中的电器就开始自动运行起来。走廊内的灯被打开,空调被调到了最合适的温度,电视自动调到了主人下一时段最想看的频道,而微波炉也开始为主人制作一杯可口的咖啡。如果有人试图闯进此人的住宅,房屋的安全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通知主人有人试图闯入。今天,这些情景在IBM公司的努力下,已经全部由想象变成了现实。 英国最大保险公司Norwich Union利用IBM的技术创立了“按量收费”(Pay-As-You-Drive)系统,让车主按使用模式支付汽车保费。IBM在用户的车辆内提供远程信息传送技术及服务,以无线方式把使用资料传送至Norwich Union公司,让其计算相应的保险费用。目前这套系统已运行了近两年,已能让五千多名英国驾驶者根据汽车的实际使用情况缴付所需的保险费。 USA Technologies则为多间大学宿舍提供了九千多部可接驳互联网的智能洗衣机(干衣机),让学生透过计算机或手提电话就可以实现遥控,大大节省了排队等候洗衣的时间。这套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投币式操作洗衣设备,让学生可透过身份证或手提电话就能支付相关费用。这如科幻一般的一切就这样悄然地在我们身边发生着。面对这些令人惊异的技术,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事实上,正是人们希望获取更多便利的想法,才最终促成了这些技术的产生。 智能化电子商务的功用 对任何先进的技术来说,只有能和企业的业务系统相结合,或是能直接满足人们的某种特定需求,才能形成日益强大的市场,从而最终成为流行的产品。否则,无论这项技术如何先进,都将只能是实验室内的玩物。这一点对智能电子商务也不例外。 实际上,智能电子商务覆盖了智能芯片、无线资产监控、业务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RFID标签(物流业射频识别标签)、远程通信以及基于地点的服务,目前广泛应用在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住宅、智能卡四个领域。其实质就是在实现移 动商务的同时引入相应的智能设备,当这些知能设备与业务系统相结合时,被控制的设备的使用率就将得到极大的提高。目前,国内企业面临的一大考验就是信息化所带来的挑战。随着智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企业的CIO们也将重新定义信息化的手段及其产生的后果。以SCM技术为例,流通企业的CIO们都知道可以通过SCM控制整个物流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在整个过程中,SCM系统只能统计出目前某种商品的大概位置,而RFID则能取代条形码,不管是在仓库还是在货架,都能自动告诉系统自己当前的位置。这样整个产业的上下游企业要想共享销售数据,就有了更为精确的载体。据此,供应商就能更精确地控制库存,在节省供应链整体成本的同时,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事实上,RFID也已经不再是梦想。英国的零售商Mark and spencer已经开始用RFID取代条形码实时追踪350万个可回收塑料托盘。国际连锁零售巨头沃尔玛也会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直在合作开发更为先进的RFID。而当RFID被应用以后,仓库的管理员就能将订单、入库单和发货单等信息直接输入ERP系统,由此节省下来的时间将使得公司对于市场和客户的反应时间缩短。对于CRM系统,智能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使其功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CRM的服务功能来说,没实现智能电子商务以前,企业主管们对于位置服务(LBS)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原因就在于当客户提出服务要求后,他们无从得知客户附近是否有他们的工程师,也不知道熟悉这家公司情况的工程师在什么位置。反过来,实现了智能商务以后,管理系统就将根据服务人员在各个时间点的空间位置和工作状态随时调整工作分配计划,给客户分配距离最近且技术经验最对口的服务人员。这将给客户服务部门节省大量的通讯和交通费用。 事实上,智能电子商务只不过提供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手段,聪明的CIO们会利用这些手段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由此会创造出更多的应用。因此,在此穷举智能电子商务的应用案例是不明智的,因为这会束服人们的思维。一个好的技术提供者应该告诉人们的,应该只是技术的进展,以此为基础再去帮人们分析他们面临的问题。也许这才是我们对待智能电子商务的一种聪明的态度。 智能化电子商务的实现 应该说,智能电子商务的实现要以技术为依托,其次是要看企业是否真的有需求,但除此之外我们还不得不考虑一个因素,那就是通讯。因此,为了说明智能电子商务的前景,我们还需要回顾一下国内电信运营商对无线技术的支持情况。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公司正式提供了300多个城市的GPRS网络服务,联通的CDMA也升级到了2.5G网络。在这样成熟的外部环境支持下,各种基于2.5G的终端设备和应用使得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更为随意与自由。Strategis集团甚至估计到了2006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高速无线网络最大的消费市场。此后,信息产业部发出通知,辟出无线上网专用频段,为我国无线上网扫除了政策上的障碍。 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AP(接入点)产品充斥了接二连三的无线展会,针对中小企业和家庭的AP产品已经降至1000元以下,一场新的无线互联网圈地运动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展开。随着价格的持续走低,无线局域网也已经开始进入国内外大型企业的采购视野。Gartner公司的最新研究数据表明,在全球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在2005年将采用Wi-Fi无线网络,而其中三分之一的公司已经采用了无线局域网产品。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我国,成熟的企业无线应用市场的平淡与无线设备的接入市场的火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子商务的引入也许将会如同把一个火种引入一堆干柴一样,其发展势头将出乎人们的意料。 也许我们需要再一次引用前文中已经出现过的话:我们正处在变革的前夜,并且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变革将一直持续下去。即使你已被太多的变革折磨得失去了耐心,但你依然要面对这个变革。也许,把这句话送给置身于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却又对无线应用的前景和机遇缺乏深入了解的国内企业是再合适不过了。 (五)武器篇 压制言论的枪:日本研究人员研制的这种枪通过使人沮丧焦虑而让他们闭嘴——在约33米距离内,一个置于枪上的定向麦克风能接收目标所说的全部内容。然后,这个盒状的定向麦克风在延迟0.2秒后将这些声音重新播放出来,产生延宕听觉回馈现象,这会打断人们的思路,让人说不出话来。 虽然这种武器的确能用来确保图书馆等场合的安静,但也能用来让抗议者、重要的政治人物和真的有重要事情要说的其他人闭嘴。 呕吐射线:这种武器也能阻止人们表达心声,原理是让人们忙着吐出胃里的午餐而无法说话。早在2007年,美国海军就与一家名为Invocon的公司签订合同,研制一种使用无线电波影响人的听觉和平衡感的武器。任何被这些无线电波击中的人都会呕吐,产生严重的眩晕。 报道称,就在这一年,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科技部门向智能光学系统公司提供80万美元,要求该公司研制发光二极管失能毒剂。这是一种能高频发射各种颜色光线、令人头疼和眩晕的手电筒,可能产生的后果之一是呕吐。 疼痛射线:疼痛射线更正式的名称是主动拒止系统,是美军研发的一种武器,能够通过发射与微波炉发射的微波类似的大功率波导致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五角大楼研发的这种系统由若干车载巨板组成。2010年6月,这种武器投入阿富汗战场,但1个月后就在没有使用过的情况下被撤回。 报道指出,不清楚军方研制一种安装在步枪上的主动拒止系统的计划是否已经成功。然而,一种被称为“沉默卫士”的较小的疼痛射线系统已由防务科技企业雷神公司研制成功,目前已供执法部门使用。 试验对象称,在成为目标几秒钟后,他们觉得就像置身火中,但一旦逃离射线范围,痛感就立即消失。这种武器的目的只是令人感到疼痛,不会真的烧着任何东西。但大约0.1%试验对象的皮肤上出现了二级烧伤导致的水泡。 控制意识的枪:俄罗斯总理普京最近承认,该国政府研制了一种能让人至少短时间内进入类似僵尸状态的枪。这种能控制意识的枪用电磁辐射攻击目标的中枢神经系统,目的是控制人群。虽然俄罗斯政府在细节问题上保持沉默,但此前一些关于电磁辐射对人脑所产生后果的研究表明,可能产生的后果之一是在目标的头脑中灌输想法和暗示。 5.自导引子弹: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研制了一种能在瞬间让任何人变成神枪手的新型子弹。这种子弹与飞镖类似,尾部有一些小小的鳍状物,能够引导子弹径直射向目标。只要向希望击中的目标射出一束激光,这种子弹的弹头上的传感器就能够追随这束激光,即便在大风天气中,即便目标在1.6公里外。这种自导引子弹是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研制的,将为军方和执法机构所使用。 XM-25榴弹枪配备了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 XM-25系统可以发射25毫米榴弹,射手可以对子弹编定程序,让子弹飞向目标并在空中准确位置引爆。该武器的这一特点可以使士兵能够消灭掩体后面隐藏的敌人。 到2012年,美国军队希望给步兵排和特种小队都配备上一套XM-25榴弹枪。在八月份在马里兰州阿伯丁美军试验场,一位幸运的士兵扣动了扳机,发射了一枚HEAB,或者也可以称为空爆弹。 这些弹药冲力极大。据称它们的火力是正常武器的300%,可以打击到远在七百米(2300英尺)开外的目标。 战斗机器人 远程遥控武器随处可见。以色列正在打造一处自动化的警戒区域。一家名为“摩尔工业”的公司向其提供了一种炮塔,它可以瞄准并向目标倾泻火力。多年来,有些机器人已经可以进行拆解炸弹的工作,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机器人用在战场上的事例。按照里克·林奇中将的观点看法,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如果战斗机器人用在战场上,他相信一个机器人可以代替122名士兵。曾有一批武装机器人被派到了伊拉克。但是,这些机器人不会向朝人开枪。因为军队不允许这些它们这样做。即便具有大量安全保障,没人可以保证它们不会发疯并且摧毁军队,或是出现其他故障。 考虑到这些机器人所配备的火力之大,安全保障问题绝对是重中之重。“模块化先进武装机器人系统”能够配备四架榴弹枪和一架机关枪,可以发射400发口径为7.62毫米弹药。 不过该系统的制造商试图反驳其不安全的观点:该机器人系统并不会对人类有致命的威胁,它能够严格遵守机器人第一定律,而只是向人们发射催泪瓦斯、烟雾手榴弹、烟幕弹等武器,或许今后还会出现口径40毫米的泰瑟射弹枪。该机器人系统于去年部署在伊拉克境内。 主动驱逐系统 图中所示的主动驱逐系统可以发出毫米波射线。它可以让射程内的人们感到有皮肤浑身烧灼,但却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虽然该系统是一种非致命武器,但其发出的射线有有严格的使用条件限制。在雨天,水滴会驱散射线,该系统会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并不会让人害怕。 在炎热的天气裡,要将它的冷却系统打开进行降温。该系统还存在其他问题。雷锡昂公司(Raytheon)的这款产品体积庞大,尽管军队中有要求将其用到战场上,却由于运输问题一直搁置下来。美国军队希望该武器功能上变得更为强大、重量上变得更加轻便。 长程声波系统 如果军队怀疑有人意图接近,他们可以使用“长程声波系统(LongRangeAcousticDevice)向对方发出警告消息。 该设备会在周围300米(大约为1000英尺)范围内发射出清晰而窄的声波。只要一通电,它发出的警报声大到足以让周围的人们无法忍受,只能捂住耳朵仓皇而逃。 即便人们已经用它来驱赶海盗,该设备的制造商并不愿意将它视为一种武器。在去年的匹兹堡举行G20峰会时,J.c曾用该设备用来驱散抗议人群。美军在索马裡捕捉海盗也曾动用过该设备。 无人侦查攻击机 无人机攻击机在反恐战争中曾经是最有争议性的武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塔利班非常敬畏的武器。无人机攻击机曾消灭过基地组织成员及其首领。 当无人机飞过敌人上空时,它发出的噪音持续不断地困扰著人们,并且向对方提醒著威胁。但是它也曾让大量平民白白送命。 “掠食者”的控制室 “掠食者”的控制室。这种无人机远比超音速战斗机经济实用。 “掠食者”可以携带两枚海尔法导弹。而新一代的“收割者”可以携带四枚地狱火导弹和两枚500磅的炸弹。 激光炮 虽然罗纳德·里根策划的使用激光摧毁弹道导弹的“星球大战”防御系统仍然没有实现,但死光武器已经成为现实。最近,五角大楼公开了舰载激光摧毁无人飞机的录像,这些资料显示,美国首次在真实战场使用光束武器。“主动拒止系统” 则是一种通过发射微波分散人群的车载装置。 上帝之杖:从太空中俯射 有传闻说,一名妇女被飞机卫生间掉下的冻结的尿柱砸死;帝国大厦上抛下的硬币能够像子弹一样击穿行人的脑袋;轨道武器平台上坠落的电话线杆大小的钨条以每秒3.6万英尺 (约合每秒11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能量与一颗流星不分上下。这些传闻听起来十分恐怖,但与太空中悬挂的无数“达摩克利斯剑”相比,它们都只能是小儿科。面对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我们在睡觉的时候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这个角度上说,科技进步也让人类置身险地。 所谓的“上帝之杖”系统是指天基动力学超级炸弹,由位于轨道的两颗卫星组成,一颗负责通讯和锁定目标,另一颗则装有“上帝之杖”。一旦进行发射,只需重力和远程导航系统便可将它们降落到目标头上,就像是传说中的宙斯之怒。 “上帝之杖”的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7000英里(约合每小时1.12万公里),是攻击地下掩体和坚固的核弹发射架的完美武器。最为重要的是,研制“上帝之杖”并不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它虽然具有与战术核弹一样的威力,但不会产生辐射尘埃。美国太空司令部表示,计划在2025年之前部署“上帝之杖”。 灵感之源:007系列影片,将《铁金刚勇破钻石党》中的轨道死亡激光和《铁金刚勇战魔鬼党》中可怕的矛枪融为一体。 磁轨炮:发射速度达5倍音速 美国海军近日在弗吉尼亚州境内,成功试射了该国最新研制的磁轨炮,其发射速度达5倍音速,射程则远达200公里。据美军透露,这种新型武器的动力来自电流,其作战原理是让“非爆炸性子弹”沿着弹道超音速冲向敌方目标。 美联社报道,本次开展的最新测试产生的能量(33兆焦耳)是上一次测试的3倍以上。相关资料显示,1兆焦耳相当于1吨重的车以每小时160公里速度冲撞墙壁所产生的能量。装备新型磁轨炮可以让美军舰队在更安全的海域射击敌方目标,且拥有极大的破坏力。磁轨炮主要由两条“轨道”组成,轨道中间放着铝制20磅炮弹。接通电源后,电流在通过两条轨道时生成强大的推力,从而将铝弹以超高速度射向目标,其威力可想而知。美军计划在8年内对磁轨炮进行海上实测,并于2025年前将其正式配备于大型水面舰艇上。 灵感之源:似乎是《雷神之锤》中的轨道枪与《毁灭战士》中的BFG 9000的结合体。 飞碟炸弹:像喷雾器一样覆盖攻击 你们肯定不会相信美国军方已研制出飞碟。是的,军方可能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但他们确实已拥有致命的无人机。现在,Triton Systems公司又在为美国空军研制碟状全自动飞机,并声称它们非常适于城市战环境。 碟状无人机利用类似双向飞碟发射器的装置发射,通过远程或内部导航系统飞入敌方重兵把守的区域。凭借极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它们能够进入公寓顶层,或者在确定的敌军所在区域侧翼出没。在靠近敌军时,碟状无人机便会爆炸。它的MEFP弹头满载穿甲榴弹,能够像喷雾器一样覆盖攻击区域,将敌方步兵撕成碎片,此外,它也可以只锁定一个重要目标,摧毁重型军用车辆或者执行破坏任务。 灵感之源:《半条命2》中的Manhacks,这是一种可恶的小型飞行机器人,身上装有旋转刀片。 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