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版画的隐秘、亲密、视觉、线条
spRachel雷切尔(不吃瓜的艺评公众号onedaystand)
看了费利克斯·瓦洛东(Félix Vallotton)的黑白版画展分享我的随想和难得可拍照一个室的图,有空整理,求意见。

形式~内容篇
版画的现场看什么?
一些是作品本身,例如日本画,现场笔触和岩颜料比屏幕及印刷品舒适太多[1];一些是策展好,使得作品和场地配合互相加乘值,只有现场才能体会[2]。
如果说浮世绘展现场还能看到凹凸刻印,那瓦洛东的木版画真是平平无奇。
甚至你买图录回来,在一个世纪末风大豪斯(有的话请我去!)边喝咖啡看,和现场差别不大。
很多展我觉得图录跟现场差太多,就不买图录,这次我买了。
但是!或许是质地和细节被排除,黑白构图的装饰性和氛围感更凸显。
果然是展览主题「雕刻出人间戏剧」,这也是我个人认同的瓦洛东木版画最大看点。

重点和省略
那为什么还要去现场看呢?这么简单的、有故事性的版画,一定可以“看得懂”吧。
其实未必。各位可以试试不看我的字只看画。也或许有人就不需要看我的字。
策展提供了内容上的观看线索:主要分为巴黎生活、私密场景和理想现实。
这样看下来,会明白为什么他只选择体现一部分的人与物。
而且以木刻版画的特性,别人是“留白”,他是“留黑”,呈现木版画才有的、他瓦洛东才有的表现氛围。
本次有我很爱的罗德列克[3]作品作为小栏目,可以看出两人都是用版画表现巴黎生活和女性,表现的语言有何不同。

只有黑与白反而
同样的氛围,我可以乱说:快乐中带忧伤的是罗德里克,忧伤中带快乐的就是瓦洛东?
他表现的场景挺“俗”的:巴黎的摩登生活,这个俗像是我不喜欢印象派一样,让我思考:为什么同样题材我觉得瓦洛东好看,但觉得印象派俗呢?
可能正是因为黑白。

很多色色的画面,如果用彩色用油画表现出来,就油腻很多?
黑白和木版却给明明很欲的场景带来一种疏离……甚至是偷窥感。
还有黑白版画独有的诙谐感,节奏感飘出画面。若配上萨蒂般的音乐就更刻奇了。

隐秘、亲密、视觉、线条
描写男女室内情景的《亲密》版画系列一套十张,仅印刷了30版(本文最后能看到“废版”),是瓦洛东版画的代表作。

黑白除了提供隐秘的氛围,还把人的注意力从立体、颜色、个体,转移到平面、线条、关系上。


或是室内亲密调情,或是女性私密生活,动作和身体的线条、空间的虚实,产生了抽象的美感。

也可以纯粹地只欣赏线条本身,无论是人体和自然的线条美,还是战场上铁丝网的凌乱荒凉美。

作品表现是为了氛围?戏剧性?
还在说氛围。
因为我想过研究“氛围”这个词。
一个作品如果它的氛围,或“气场”到位了,就能让人不去计较它本来的细节、是谁画的,甚至画的是什么。
有人追求像和真实,但面对在当代的虚构作品例如电影海报、游戏场景设计,就会不那么讲究。
没去过法国,没经历过世纪末,一样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氛围。
想知道没有去过法国、或对法国很了解的朋友,看到他的作品想到的会有什么不同?

如今正在研究如何板绘的我。
板绘是增强还是减弱了艺术家?
既然版画已是“假手于人或版”,但途中会加入很多预想到和预想不到的效果。
这也是为何从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和日本会出现“创作版画”,这是为了艺术家的创作,而不是为了复制传播。
那么板绘其实也可以延续这个思路。创作出只有板绘才有的,并不输于实体和现场的氛围和表现。

内容~形式篇
日语的波浪号排名第一的用法是“从~到”(看得懂这个用法,但之前没有意识到这个符号念kara(扯远了)
强行安排前面是形式重点,后面是内容重点的脉络,但两者终究不可分
女性化(生活风)与男性化(政治风)
用黑白版画表现亲密室内场景我只见过瓦洛东的作品,更常见是用作表现讽刺和时事。
不知道跟勃魯蓋爾和贺拉斯搞讽刺版画有没有关系。
个人觉得,反映上流生活场景的版画,比较女性化、法国化和优美化,而反映现实生活和讽刺的,比较男性化、德国或俄国化、幽默化。


其实我特别喜欢《罪与罚》的插画。

表现当代生活的艺术?
他的作品特别有时代感。
艺术应该如何去表现此时此刻呢?
有些艺术太主张复古表现和题材了!
现实再糟糕,也有可以表现出美的方式的啊(不是粉饰)
表现现实就一定要还原真实的表面吗?用形式来还原自己的心境又如何?

为何战壕可以如此“浪漫”,犹如战场上的快乐圣诞。

今天看到速水御舟表现地震后废墟的作品。可能他也自知不妥,生前没有发表。但时空转移,这作品真的很美。
现实与想象
为什么有的题材和时代,会产生更有张力的作品?
不一定是现实主义的,诚然现实主义可能会被最广大的群众接受。
但超出现实的艺术化创作,才是绘画作为艺术的魅力。
否则我们有相机就够了。

战争与死
表现战争或许有政治的考虑,而一系列单纯表现“死亡”“抬棺”的作品,和荷兰黄金时代的“空虚静物画”[4]有什么联系吗?

我忍不住盯着这一排纽扣,不知道为什么我外公葬礼那天,我特别留意自己外套上的纽扣。好像是因为是金色的纽扣,而葬礼严禁亮色的衣服。

废版

最后分享一个有趣的作品——这是《亲密》那套版画完成后,为了显示是限量30版,就把原版破坏掉,只留下局部再拼成一版后印出一张作品。
至少在那个时代,版画是真迹也是保值的保证。

文中提到时代与技法的问题以后再展开。
最后说说日本喜欢版画创作,观众也更接受版画。他们有这样的传统——更看重形式而不单是实体的流传,例如伊势神宫的式年迁宫。
一位答主提到日本人不把浮世绘当做艺术,我认为事情的另一面是日本是世界上把艺术与生活边界定得最模糊的地方,在这里生活用品可以是艺术品,反之亦然。
参考
- ^欣赏一幅画的原作,和欣赏一幅画的图片,区别在哪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527277/answer/1051657622
- ^我在Art Deco美术馆尾行白丝袜男孩子(最后也有颜料福利)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6897474
- ^Lautrec | 我不美,但这不妨碍我追求和创作美@巴黎美丽年代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890972
- ^「死去的自然」——静物画的价值和意义夜谈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4085693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读书|有没有人在读《寂静的春天》 (cjhyy)
- 诗经好多字都不认识怎么办 (水井第九)
- 这些古代诗词里的耳光,你觉得怎么样? (停云小憩)
- 一张turandot (橘u橘)
- 美不是用来感受的吗?为什么还有关于美的理论? (薄月淡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