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法华
平淡的一杯茶
最近自己在品读法华经,法华经是佛陀晚年的时候所讲授的经典。佛陀讲法华经的那个时代,已经有70多岁了,跟这个时间的互动因缘将尽,将要开权显实。说法49年,前42年根据弟子们的根基讲权宜方便法。最后八年讲法华这一大实相大法。法华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圆教和顿教经典,含藏着八万四千法门,将空有的精髓合在一起,这叫做圆教,很圆满的经典。要说八万四千法藏较容易,但是要听受这部圆经内容的教义,去身体力行这就很困难,能听能回小向大,向着菩萨道路走去,要能了解认识菩提道,这实在是没有很多人能够得到。
法华经其中最重要的关键是开示悟入,【开众生佛的知见】众生的新门是关闭着很黑暗,尽管我们内心充满智慧宝藏,佛陀来到人间就是为了把每个众生的心门打开,这叫作开。【示众生佛的知见】心已经打开了,里面有什么装饰有什么东西,众生还不知道,佛陀就要用耐心一一来指示,把众生的心门打开,通过佛陀的循循善诱的引导,进一步了解内心的智慧宝藏。【悟众生佛的知见】佛陀通过慢慢引导众生,让众生能达到佛的知见,让众生能了解和体会佛的知见。【入众生佛的知见】仅仅了解和体会是不足够的,不能停留在了解知道的层次,要去实践印证,真真正正那个身体与境界接触,才能进一步的觉悟。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其中就含有佛陀的身教。开示悟入也是佛陀的身教,不是只有用言教,所以他来到人间,这就是一大事因缘。要如何教育众生,他要显现跟众生生活都是一样,在什么样的时代,人类是怎么样的思想,心灵如何的复杂,他要配合那个时代,去突破那个时代的矛盾。开示悟入让我们知道人人本具佛性,我们才能去悟,悟世间的道理,我们才能进入佛的心灵境界。因为众生芸芸、苦难,迷而不悟,所以佛陀不断来世间示现发愿成佛,以身教来带动迷而不觉的人。
法华经中以法华七喻最为让人熟知,借用譬喻进一步阐述佛理,形成了与弟子们互动中的四个层次,【正说】如来先用一个譬喻正说主要观念。【领解】弟子们为了表达领解而以譬喻回应。【述成】接着佛陀再进一步用譬喻述成肯定弟子们的领解是正确无误的。【授记】最后就进入授记。七喻分别是火宅喻、穷子喻、药草喻、化城喻、衣珠喻、髻珠喻、医子喻,每一个譬喻如果细细道来又有对现代生活有更深层的启示。法华二十八品,前十四品分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其他品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法师品中“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如来衣——一切众生大慈悲心是,如来室——柔和忍辱衣是,坐如来座——一切法空是。如来衣:待人要柔和,遇到贫困苦难人、受灾受难的人更要放下身段,弯腰鞠躬,拥抱安慰。更要学会忍受世间极恶极臭的环境,面对他人的辱骂更要忍辱。要真正地忍得住,还要对一切众生尊重赞叹,付出内心善良的爱,勇于忍受很多恶劣的态度,时时刻刻穿好忍辱铠,要有毅力,发心之后立志,克服万难。虽然敌人现前,我们也不会被伤害到,更明了我们这个身要如何修。如来室如来座:更要对众生有大慈悲心,大慈无悔,大悲无怨,大喜无忧,大舍无求,我们心境要有这样的程度,这叫作如来室。别人在骂,我们内心依然欢喜,对他人更要恭敬尊重。有这样的心就是在卧无畏床,也不必担心烦恼什么,这时候诸法已空掉,安心坐如来座,法空座,在这之间海阔天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我们可以做好一切战争... (叙事通勤族)
- 白马之盟下博弈 (大雄)
- 秦的制度性伤害 (大雄)
- 大清为何轰然倒塌 (林中空地之阳光)
- 《简单的逻辑学》:逻辑学入门指南 (叙事通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