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心——生活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来自:angelina
生活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你有过老师关心你,你学习就会越努力学习或者父母鼓励你,你就会越听话的经历吗?当你参加比赛,上台后一时紧张不知说什么并对自己失望时,他人不经意间投来的眼神,顿时信心倍增,从容不迫?当你发现你注重的那个人对别人好,却言语间表达出对你的不重视时,你是否丧失自信,甚至受挫呢?……——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传说在古希腊,有一位塞浦路斯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性格孤僻,但非常喜欢雕塑。孤寂的一天,他刚刚完成雕塑,回头仔细打量自己的作品。那回头的一瞬间,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日益继日,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和祈求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而今这个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被人津津乐道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称之为期望效应。启示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正如当你怀揣着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世界也就真的很美好的道理一致【1】。 心理学对个人的心理发展历程的研究揭示了人的行为基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需要一动机一行为一目标,然后再产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2】。因为生理的需要(温饱问题等)、认同的需要(我能行!)和成就需要或自我实现不断促使我们应对环境的变化做出行为反应。在需要与行为之间多次连接失败后,就显得动机的必要。就如通过老师的期望,学生感到自己是被需要、被认可,进而努力学习以不辜负老师的关心。这无不同时反映了需要管理激励,即人的行为是由目标决定的,目标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2】。相对应而言,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期望使学生产生积极导向的成就动机,激活改变机能,致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和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学习等必要的活动上,做出努力的行为,对学生的成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随机抽选出的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期末的测试中,这些随意被抽取出来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积极期望的影响。所谓的教师期望即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与一般课堂行为的推测和预测【3】。凭借推测,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等教育措施寄予他更大的期望以及积极教育影响,在上课时就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觉得自己的努力被肯定,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变得自尊、自信、自强,直接影响学习努力的程度,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也不正验证了态度决定高度的人生格言吗?且也有研究发现并证明,在课堂里,教师的期望会转变为向学生传递这些期望的实际行为,而学生也会按期望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3】。 相继,布罗菲等人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教学成功的个人期望与学生学业成绩是相辅相成的。克雷纳等人也同样采用相关分析对千名儿童进行了4年的纵向研究,在证实了教师的期望明显地引起了学生成绩的变化的同时,也发现其程度比学生成绩影响教师态度的程度大得多【3】。 现实生活中,“雕像”变成“美少女”、顽童当州长、浪子回头等例子数不胜数。出身贫民窟的罗杰•罗尔斯因校长的积极期望,51年如一日地执着,终于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管仲在做齐国的宰相以前对曾经负责押送犯人的信任,犯人们感到尊重,最终悠闲地完成押送任务。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而古人说所说的“用人不疑”,也就是这个道理。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尽管你从未与其接触过。这种人与人之间“无言”交流结果也在职场上,使管理者知人善用,与员工进行双向沟通,将积极期望内化到信念,建立归属感,为企业创造佳绩。 学校教育中,老师往往过度关注表现优秀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努力。久而久之,同等智力甚至更高的同学因为得不到老师的关注甚至是教师的歧视、冷漠、嫌弃、体罚,导致学生丧失自信,就自发地认同自己很差,没其他同学优秀,就放弃努力,选择平庸。给予学生更多的责骂、批评、简单粗糙的鼓励,感受不到爱和期盼,所造成的恶性循环,就是教师期待效应的负面效果,即皮格马利翁消极效应,但更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证明了教师积极期待的重要性。 家庭生活中,期待效应的积极作用也屡见不鲜。父母亲人总对孩子有着成龙成凤的期许。因此,会尽量积极鼓励孩子积极上进。孩子因为父母亲人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和表扬,产生一种激励,进而表现更加优秀。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 水滴石穿不仅仅彰显异于常人的执着与耐力,更蕴含着一份期望,一份相信。物有两极,期望也不例外。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停止不前,甚至向坏的方向发展。也因此,人们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但我们应该审视地看待,在接受他人对你传递的积极的期望的同时,也要面对外界的批评与指责。我们不要总是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也能给予自己积极的期望和暗示。这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应仅仅指他人说你好与不好,更重要的是自己期望自己好与不好,并切实付出行动与努力。因为自己的积极期望,所有我们积极乐观,勇往直前。我们就是那块石头,只要你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是那一寸闪闪发光的金子。 文献: http://wiki.mbalib.com/wiki/%E7%9A%AE%E6%A0%BC%E9%A9%AC%E5%88%A9%E7%BF%81%E6%95%88%E5%BA%94 高献忠,蔡德章.论"皮格马利翁效应"下的大学生成长激励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1):18--19 李英霞.积极的期望--由皮格马利翁效应看后进生的转化. 衡水师专学报. 2002,4(4):79—80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