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2:注意瞬脱的文献综述

刘胜君

来自:刘胜君
2012-05-06 22:58:35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u know

    u know 2012-05-08 17:07:53

    我是想说,其实你的介绍很不简单哪……内容那么多,尤其是在我一连看了那么多文章之后就显得更多啦。还比较详细呢。

    我看了又看,不知道是自己眼睛花了还是本来就没有,我没有看到你的关于“注意瞬脱”的定义呢!!

    实验介绍的很详细嘛,嗯,不错哟!

    只是,你自己有没有总结他们那些大师关于注意瞬脱研究存在的失误呢,有没有,有木有。还是没有?

  • uknowwade

    uknowwade 2012-05-08 20:53:26

    我真的很想写点什么,不过你这文献写得也太多了吧。不知道是不是看多了眼花的原因。写得很详细。就楼上说的这点,真的是,没有注意瞬脱的概念。。其实俺心理学学得真是不大好,真不知道注意瞬脱什么意思。要不你帮我科普一下……例举得很完善,机制,应用,意义都写得挺好,自己总结得 也不错。。肯定还有不足,但是我现在出现疲劳效应了,找不出来,等着他们来吧。。有一点:参考文献能不能给个编号,比如说1,2 ,3,4之类的……!

  • 刘胜君

    刘胜君 楼主 2012-05-09 12:43:51

    我是想说,其实你的介绍很不简单哪……内容那么多,尤其是在我一连看了那么多文章之后就显得更多 我是想说,其实你的介绍很不简单哪……内容那么多,尤其是在我一连看了那么多文章之后就显得更多啦。还比较详细呢。 我看了又看,不知道是自己眼睛花了还是本来就没有,我没有看到你的关于“注意瞬脱”的定义呢!! 实验介绍的很详细嘛,嗯,不错哟! 只是,你自己有没有总结他们那些大师关于注意瞬脱研究存在的失误呢,有没有,有木有。还是没有? ... u know

    呵呵,文中有关于注意瞬脱的定义啊,文中注意瞬脱现象第二段的“他们为这个目标后刺激处理缺失现象(PosttargetProcessing Deficit)杜撰了一个新词一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简称AB)”,不好意思哈,估计是没有很明显所以你们才没有注意到滴。关于对前人研究我确实想找出他们存在不足的地方,但是本人现在的水平还没有达到那种高度哈,只能浅表自己的观点……

  • 刘胜君

    刘胜君 楼主 2012-05-09 12:45:16

    我真的很想写点什么,不过你这文献写得也太多了吧。不知道是不是看多了眼花的原因。写得很详细。 我真的很想写点什么,不过你这文献写得也太多了吧。不知道是不是看多了眼花的原因。写得很详细。就楼上说的这点,真的是,没有注意瞬脱的概念。。其实俺心理学学得真是不大好,真不知道注意瞬脱什么意思。要不你帮我科普一下……例举得很完善,机制,应用,意义都写得挺好,自己总结得 也不错。。肯定还有不足,但是我现在出现疲劳效应了,找不出来,等着他们来吧。。有一点:参考文献能不能给个编号,比如说1,2 ,3,4之类的……! ... uknowwade

    呵呵,文中有关于注意瞬脱的定义啊,文中注意瞬脱现象第二段的“他们为这个目标后刺激处理缺失现象(PosttargetProcessing Deficit)杜撰了一个新词一注意瞬脱(Attentional Blink,简称AB)”,不好意思哈,估计是没有很明显所以你们才没有注意到滴。关于文献的标注本人没有注意到,以后会注意的,谢谢提醒哦……

  • ヤ籹亽ぃ

    ヤ籹亽ぃ (莪们像糖,甜到哀伤~) 主持人 2012-05-09 15:36:54

    内容真的是很多吖!参考文献也不少诶。。。。佩服一个先!看了楼上的评论,我想说经过指点后看到了关于注意瞬脱的概念,不过还是有一点点没有能够完全的理解到。想说注意瞬脱的定义是:目标后刺激处理缺失现象么? 楼主的全文思路都很清晰,也都将很多理论模型和很多前人的研究都罗列出来了,让我在读完本文之后对之前的已有研究都有着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写的很详细很细致。看得出楼主是花费了很多心思和时间的。。。。不错不错。鼓掌!!!!!

  • 刘胜君

    刘胜君 楼主 2012-05-10 11:39:08

    鉴于之前杨冬梅同学的提醒,本人对之前的原文有些许改动……

  • 刘胜君

    刘胜君 楼主 2012-05-10 11:41:24

    内容真的是很多吖!参考文献也不少诶。。。。佩服一个先!看了楼上的评论,我想说经过指点后看到 内容真的是很多吖!参考文献也不少诶。。。。佩服一个先!看了楼上的评论,我想说经过指点后看到了关于注意瞬脱的概念,不过还是有一点点没有能够完全的理解到。想说注意瞬脱的定义是:目标后刺激处理缺失现象么? 楼主的全文思路都很清晰,也都将很多理论模型和很多前人的研究都罗列出来了,让我在读完本文之后对之前的已有研究都有着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写的很详细很细致。看得出楼主是花费了很多心思和时间的。。。。不错不错。鼓掌!!!!! ... ヤ籹亽ぃ

    呵呵,谢谢提问哈,对你的提问我的回答是:注意瞬脱的现象,简单的说就是给予一个刺激流,刺激流有两个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在呈现的刺激流出现了第一个目标刺激时对第二个目标刺激没有做出反应处理的缺失反应现象。

  • yunnuo

    yunnuo 2012-05-10 13:01:17

    楼主对前人关于注意瞬脱的研究的实验范式、实验结果与发现以及注意瞬脱的解释模型作了一个较为详实的概述,非常好,首先赞一个,看得出来,楼主对运动真的是情有独钟呀,嘿嘿,还有就是楼主有提到对注意瞬脱的产生机制的一些研究,有诸如相似论模型、两阶段模型、暂时性失控理论模型等,这些模型有其相似的地方,在相似中再总结一下不一致的地方可能就更完整了,总的来说,文章很完整,理论结构也很清晰。不错哈。

  • 火星美少年

    火星美少年 (我的喜欢,与你无关) 2012-05-10 14:49:25

    嘿嘿,看的我眼花缭乱,文献综述看多了就有点视觉疲劳了,别见怪哈 上面几位所说的没有注意瞬脱的概念,我在想是不是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就是概念解释呢。还有格式上的一点点问题,括弧应该是“[ ]"这个吧? 文章格式井然有序,不错哈,和小冬梅的那个篮球命中率的综述来讲,总觉得队长应该写那篇的,嘿嘿,先入为主咯~ 总之一句话,字数好多吖,看来遵循老唐所说的1500还是有点道理的哟(个人意见啦)

  • 刘胜君

    刘胜君 楼主 2012-05-10 16:34:50

    嘿嘿,看的我眼花缭乱,文献综述看多了就有点视觉疲劳了,别见怪哈 上面几位所说的没有注意瞬脱 嘿嘿,看的我眼花缭乱,文献综述看多了就有点视觉疲劳了,别见怪哈 上面几位所说的没有注意瞬脱的概念,我在想是不是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就是概念解释呢。还有格式上的一点点问题,括弧应该是“[ ]"这个吧? 文章格式井然有序,不错哈,和小冬梅的那个篮球命中率的综述来讲,总觉得队长应该写那篇的,嘿嘿,先入为主咯~ 总之一句话,字数好多吖,看来遵循老唐所说的1500还是有点道理的哟(个人意见啦) ... 火星美少年

    恩,有道理,赶紧改改,呵呵,没错,对注意瞬脱现象的解释就是概念的解释哈……

  • chouettezeng

    chouettezeng 2012-05-14 22:49:15

    嗯,说到注意瞬脱,想到看到的日剧LIA GAME里的一集,是拳击手通过洗牌过程就知道王牌在哪里而赢了比赛。 文章详细介绍了注意瞬脱的实验研究范式、模型和结果,条理清晰,对实验的总结也很不错哟。赞一个!!

  • 谭莉

    谭莉 2012-05-21 20:53:15

    看了楼主的文献综述,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引言部分,对注意的描述显得有点多,而对注意瞬脱的描述则较少。不过,文章对注意瞬脱的理论模型描述得比较清楚,写得也很详细,还有研究意义总结得不错。但是,想问一下,楼主好像只是写到了注意瞬脱在运动中的应用研究,那注意瞬脱的应用研究还有没有表现在其他方面啊?

  • 醽醁

    醽醁 (幸福的人做幸福的事、、、) 2012-05-22 19:37:25

    参考文献好多哟,不过我想弱弱的说一句,看完引言前两段,再看你的文末,还以为你又犯鹏兄那样的错了呢,吓得我,知道不!!!! 文章很有条理,内容也很充实呀,肯定下了功夫,要是有国内外的对比就更好了!最后呢,我想说,队长你好有勇气,LS说不要一窝蜂写他提的题目,我果断的想都没有敢想那几个选题,所以我得佩服一下你,不错哈,相当的不错!

  • 嘿嘿

    嘿嘿 2012-05-24 17:46:21

    参考文献好多哟,不过我想弱弱的说一句,看完引言前两段,再看你的文末,还以为你又犯鹏兄那样的 参考文献好多哟,不过我想弱弱的说一句,看完引言前两段,再看你的文末,还以为你又犯鹏兄那样的错了呢,吓得我,知道不!!!! 文章很有条理,内容也很充实呀,肯定下了功夫,要是有国内外的对比就更好了!最后呢,我想说,队长你好有勇气,LS说不要一窝蜂写他提的题目,我果断的想都没有敢想那几个选题,所以我得佩服一下你,不错哈,相当的不错! ... 醽醁

    呵呵,不要老是说我犯错哦,不是每个人都像我那么有才能够犯错的哦,更何况那也不算是错哈,刚看了冬梅哥的,然后觉得你可以看看,对你有用哦。 队长花了很多的时间是一定的啦,而且真得有很多的文献,我发现我自己看的文献真的就只有几篇可以用,其他的都是一个样,大家的“抄袭”很严重啊。队长还从不同领域去充分说明注意瞬脱,内容很丰富,条理性很强。 好像是不是有点重复啊?引言的第二段和第一段的后部分完全相同

  • 陈彦澄

    陈彦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012-05-24 18:41:30

    对于君哥做了多久的作业咱还是知道的,文献综述确实好多好多啊,知道君哥化了很多的时间,身为我们男生的典型代表,君哥真是不容易啊! 文章写得是关于注意瞬脱的文献综述,君哥写得还是非常清晰有特色,从多方面阐述了注意瞬脱的的条条面面,可以说是让人大开眼界,有着非常独到的特色,最后再写出注意瞬脱的意义,可见其调理之清晰,内容逻辑之巧妙无痕啊!看了君哥的注意瞬脱的文献综述,让人收获很多,支持,顶个。

  • 飞樱觅

    飞樱觅 2012-05-24 19:04:27

    我也觉得楼主对注意的介绍内容好多啊!综述得很详细尤其是第三部分特别具体,让我大开眼界。但是感觉把自己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和思考写在第三部分显得就不怎么重要了,也不容易看出自己的思考。楼主写这综述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的努力大家都看到了的,就连大家看得都很花功夫。文章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写得不错哈,读了令我收获不少。

  • zjweiyi

    zjweiyi 2012-05-24 19:08:08

    队长我来啦~想说,我老婆建议之后你再改过的文献让我看起来轻松了一些,呼呼.. 看到注意瞬脱这个概念我就想问注意瞬脱与在知觉负载下的选择性注意有什么关系呢(感觉有点类似的地方呢)。然后就是为什么说“注意瞬脱是大脑的一个功能缺陷的反映”,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功能缺陷吗? 最后一个部分研究的意义,队长还真是比较关注运动方面的吖~要是再多一点展望我觉得更好啦..

  • 清欢

    清欢 2012-05-24 19:24:57

    楼主综述写得既详细又面,而且有很多个人思考。在注意瞬脱的应用部分,为什么几乎都是在运动部分的呢?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么?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驾驶员行驶中看到前方的路况而不能注意到旁边小道上来到车辆算是注意瞬脱不呢?而且综观大家写的文献,几乎都会谈到所写的领域还在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等等的,而且很多都是只能找到问题,或是找到与问题相关联的东西,很少谈到怎么解决,怎么运用,可能这就是基础心理学的特点吧。很不错的综述,我是写不出来的,呵呵!

  • 静。blue

    静。blue (混迹豆瓣,留下“豆”痕。) 2012-05-24 20:06:43

    队长:注意瞬脱这个挺有趣的哈,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你们做的那个挑战杯参赛作品,好像是研究道德顺脱吧,不知二者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 o ⊙ )?全文条理清晰,内容很充实,将注意瞬脱的发现、相关应用研究以及理论模型都阐述的很清楚,透彻,不错,赞!个人觉得大多介绍国内的研究,没太多国外研究哈!建议将国外相关研究纳入综述中,会使文章更加全面,严谨和专业。

  • 柠檬草的味道

    柠檬草的味道 2012-05-24 20:23:01

    注意瞬脱,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我觉得我应该是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如果刺激呈现太多而且有距离很近的话,经常是注意不到那么多的信息的。经过专门训练的运动员比普通的大学生注意瞬脱的时间明显的要短,这个是训练的结果,不经过训练的人,个体差异是不是也很大啊?比如有的人就能够注意到相继比较多的刺激,而有的人真的是一心不可二用的。

  • 张豪

    张豪 2012-05-24 20:59:04

    君哥这篇文章也是以长著称啊 不过丝毫不累赘啊 据说这篇文章 现在的版本是精工版啊 修改过的果然不一样啊 哈哈 注意瞬脱还是第一次听说 看完以后觉得是收获颇多啊 不过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研究的内容多集中在国内啊 如果能够有一些国外的文章作为参考那就更好了 你也知道中国的国情哈 呵呵

  • 沈祥英

    沈祥英 2012-05-24 21:25:20

    对于注意瞬脱,以前上实验心理学的时候就有所了解,印象最深的就是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有很多说法,文章中也有提到很多。个人觉得每个说法都比较有道理,但是还是比较倾向于:3.2.2注意滞留模型。我们的注意力有限,我们把注意投入到第一个事物去了就不能很好的注意到第二个事物!……………………文章写的比较详细,结构也很清晰!我觉得应用的部分放在最后比较好!最后感叹一下……为什么好多应用在运动方面的研究?看了两篇综述了,都是和运动方面的运用有关的!

  • 娄立威

    娄立威 2012-05-24 22:58:39

    我也比较同意注意滞留模型:我们的注意力有限,我们把注意投入到第一个事物去了就不能很好的注意到第二个事物,符合注意资源有限论,好像一般人一心二用的话都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对于文中”但是我们自身存在有很多限制,人类的生理极限永远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障碍“的观点持不同态度,并不觉得只是一种障碍,因为人类有了一个聪明的大脑,如果身体条件还是同样的十分给力的话,那真的有点不敢想象这世间会怎样了^

  • Neun

    Neun 2012-05-24 23:56:36

    队长的这篇综述感觉不错啊,摘要、关键词、引言,接下来的一切都是有条有理,水到渠成的,在对注意瞬脱的概念、发现、应用等做了详细说明后,提到了大量相关模型与理论,个人对于暂时性失控理论比较感兴趣,这方面内容再多点就好了。

  • 刘胜君

    刘胜君 楼主 2012-05-29 13:45:09

    内容真的是很多吖!参考文献也不少诶。。。。佩服一个先!看了楼上的评论,我想说经过指点后看到 内容真的是很多吖!参考文献也不少诶。。。。佩服一个先!看了楼上的评论,我想说经过指点后看到了关于注意瞬脱的概念,不过还是有一点点没有能够完全的理解到。想说注意瞬脱的定义是:目标后刺激处理缺失现象么? 楼主的全文思路都很清晰,也都将很多理论模型和很多前人的研究都罗列出来了,让我在读完本文之后对之前的已有研究都有着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写的很详细很细致。看得出楼主是花费了很多心思和时间的。。。。不错不错。鼓掌!!!!! ... ヤ籹亽ぃ

    恩,文章有说注意瞬脱是当第一个目标刺激出现之后对第二个目标刺激的处理缺失的现象哈

  • 刘胜君

    刘胜君 楼主 2012-05-29 13:47:25

    对于注意瞬脱,以前上实验心理学的时候就有所了解,印象最深的就是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有很多说 对于注意瞬脱,以前上实验心理学的时候就有所了解,印象最深的就是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有很多说法,文章中也有提到很多。个人觉得每个说法都比较有道理,但是还是比较倾向于:3.2.2注意滞留模型。我们的注意力有限,我们把注意投入到第一个事物去了就不能很好的注意到第二个事物!……………………文章写的比较详细,结构也很清晰!我觉得应用的部分放在最后比较好!最后感叹一下……为什么好多应用在运动方面的研究?看了两篇综述了,都是和运动方面的运用有关的! ... 沈祥英

    恩,据我查阅的文献,对于注意瞬脱的研究大都是运用在体育运动方面,而很少运用在其他的方面,所以这就是研究注意瞬脱的原因,目前对注意瞬脱的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论,还没有完全的弄清楚,研究注意瞬脱的意义就在与在完全了解注意瞬脱现象的本质之后,运用到更广的领域哈

  • 刘胜君

    刘胜君 楼主 2012-05-29 13:49:56

    注意瞬脱,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我觉得我应该是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如果刺激呈现太多而且有距离 注意瞬脱,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我觉得我应该是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如果刺激呈现太多而且有距离很近的话,经常是注意不到那么多的信息的。经过专门训练的运动员比普通的大学生注意瞬脱的时间明显的要短,这个是训练的结果,不经过训练的人,个体差异是不是也很大啊?比如有的人就能够注意到相继比较多的刺激,而有的人真的是一心不可二用的。 ... 柠檬草的味道

    有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不一定会与一般的群体有所差异,往往是高级别优秀的运动员与一般的群体有显著的差异,有些运动员虽然是训练过,但是还是与一般群体无差异,这可能说明了与个人的天赋有关哈……

  • 刘胜君

    刘胜君 楼主 2012-05-29 13:51:10

    呵呵,不要老是说我犯错哦,不是每个人都像我那么有才能够犯错的哦,更何况那也不算是错哈,刚看 呵呵,不要老是说我犯错哦,不是每个人都像我那么有才能够犯错的哦,更何况那也不算是错哈,刚看了冬梅哥的,然后觉得你可以看看,对你有用哦。 队长花了很多的时间是一定的啦,而且真得有很多的文献,我发现我自己看的文献真的就只有几篇可以用,其他的都是一个样,大家的“抄袭”很严重啊。队长还从不同领域去充分说明注意瞬脱,内容很丰富,条理性很强。 好像是不是有点重复啊?引言的第二段和第一段的后部分完全相同 ... 嘿嘿

    改过来了哈,呵呵,当是在引用转换的时候没有注意到……

  • 刘胜君

    刘胜君 楼主 2012-05-29 13:52:46

    队长:注意瞬脱这个挺有趣的哈,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你们做的那个挑战杯参赛作品,好像是研究 队长:注意瞬脱这个挺有趣的哈,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你们做的那个挑战杯参赛作品,好像是研究道德顺脱吧,不知二者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 o ⊙ )?全文条理清晰,内容很充实,将注意瞬脱的发现、相关应用研究以及理论模型都阐述的很清楚,透彻,不错,赞!个人觉得大多介绍国内的研究,没太多国外研究哈!建议将国外相关研究纳入综述中,会使文章更加全面,严谨和专业。 ... 静。blue

    呵呵,没有哈,我们写的是道德推脱现象,这个是注意瞬脱,没有什么联系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13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