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似乎过上了理想生活,但很时常很无聊。无聊是人生常态吗?
来自:阿秋阿丘
自由职业大半年了,收入够自己花,时间自由支配。可是空闲的时候,总有一股莫名的焦躁和无聊。 忙碌的时候,总想闲下来。当时以为,不敢闲下来的原因是怕自己没有收入。但这两周,在确实清闲、并且清闲状态下的收入也不必忙碌时候差的情况下,反而哪哪都不舒服。 之前被事情挤满的时间,现在成了大段大段的空白。而除了玩手机,我没有其他方式能填满这种空白。这种浪费了时间,但不论在主观还是客观层面都一无所获的状况,让我无力又焦虑。 去看一本书吧,我说。但我对别人的故事不感兴趣、也不想学习其他知识。去看电影吧,同样不感兴趣。去唱歌、跳舞、找朋友玩吧,不好意思,不感兴趣。 除了有外在驱动力的赚钱,我对其他没有结果反馈的事情,已经失去所有兴趣了。 我开始思考,是什么时候有这种感觉的呢?好像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在高中假期,秉持着有效利用时间的观念,我认为懒懒躺在家里的每一分钟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开始找事情干,比如画画。但画的时候我也并不投入或者开心,只想着画了之后我多少会有点进步,不会让这一下午时间白白浪费。当画了一段时间,没有进步的时候,无论我多么焦虑、多么想努力,都无法再拿起铅笔了。 之后,我经历了高三毕业的黑暗暑假。那时人生中第一次拥有那么长时间的、漫无目的的假期。随之而来的不是轻松和惬意,而是迷茫和空虚。 但印象中,我曾经喜欢过空闲。那是小学、初中的时候,无论和朋友出去撸串、逛公园、甚至漫无目的在街上乱走,还是看mv、看电视剧、逛贴吧、做签图(当时百度贴吧发帖后可以带一张照片,叫自己的签图),都让我很开心。不知道是否因为课业比较满、周末需要休息,当时完全没有自己在“浪费时间”的想法,只觉得玩什么都很开心。那时候的暑假,妈妈会把电视卡藏起来,找不到电视卡我就在家看书,找到了我就看电视。那时候的暑假,我会每天去距离我家走路半小时的奶奶家玩电脑,下午再回来。 让我们来尝试分析一下。当时没有浪费时间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上学已经很辛苦了,需要放松(但这无法解释为何一个暑假都在玩也不会感到无聊)。第二,因为不需要思考自己以后要干嘛,只需要念书,而念书的任务都是别人安排好的,所以休闲时候做的事情不会影响任务进度。第三,当时的快乐刺激物都是短暂的、难以得到的,现在没有了限制,阈值提高,反而很难达到兴奋点。 如果我想要脱离这种状态,按照“认知失调”理论,要么让我的大脑相信“我现在不是在浪费时间”,要么就去做一些“不浪费时间的、有用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不浪费时间的、有用的”事情呢?第一反应就是工作、写文章、见客户、发视频。但我现在的工作强度完全可以匹配工作任务,而且也不存在经济困难,我有什么理由继续工作呢? 那去发展兴趣爱好吧。可怕,除了把我烂泥一坨的状态写出来这件事,没有其他任何能提起我兴趣的事情。 我发现,我是渴望交流的,也希望通过我的表达给自己、别人一点籍慰。我相信,不只我一个人被空虚困扰。如果这是一种现代人常见的精神状态,我们是否可以抱团取暖,用真诚和自嘲驱散黑色的忧郁和白色的空虚呢? 我还是不知道我想干什么、我要干什么,但我好像更能忍受无聊的状态了。因为我就是对除了挣钱和获取别人的关注、赞美,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人。这是我的病,也是社会病。我没有想到治疗它的好办法,只能像带着我的过敏性鼻炎一样,带着它继续生活。 我的人生必须很精彩吗?必须从始至终都很有趣吗?这可能也是一个进路。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朋友们,你人生中不快乐的根源来自于什么? (momo)
- 人际&亲情|我无家可归了 (雅琪)
- 人际&亲情|大龄二胎姐弟家庭之姐姐 (李在想东想西)
- 工作&学习|换工作的抉择 (momo)
- 什么样的人生是完美的? (瞎哔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