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L'Empire des Steppes)》读书札记
来自:雲軾
《草原帝国(L'Empire des Steppes)》由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René Grousset,1885.9.5—1952.9.12)[i]写作于1939年,是一部全面讲述亚欧草原地区游牧民政治史的著作。本书以历史文献记载为主,结合当时发现的部分出土材料,尽可能从游牧民族自身的视角,叙述了自斯基泰人(Scythian)出现直到二战前夕的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政治变迁和权力斗争过程。笔者阅读的是1998年商务印书馆根据英文译本翻译而来的版本,英文版[ii]由沃尔福德(Naomi Walford)根据1952年法文版译成。自1939年本书写作完成,其后历次更新,均未对书中内容做较大改动,直到1952年才增补了作者1939-1951年间作者对草原艺术问题发表的讨论稿的附录(英文版未收录)。英文版还补充了19幅历史地图以供参考。
本书首先概述了草原地区的地形环境、内部构成和社会特征等一般情况,进而分三编进行讨论。成吉思汗蒙古人的出现与式微是三编分节的关键因素,各章的讨论以游牧民族活动的主要中心亚洲草原的时间线为主,兼及南俄罗斯草原、小亚细亚和高加索地区等邻近地区。草原文明和定居文明的互动是全书的主线。
本书所指的草原是亚欧大陆的草原及临近地区,从“中国东北部延伸到克里米亚地区”,[iii]包括欧亚北部草原和伊朗阿富汗等地的亚热带干草原。[iv]在草原地带的中部,从中亚河中地区到中国东北地区,分布有科奇尔库姆沙漠(Kyzylkum Desert)、卡拉库姆沙漠(Karakum Desert)、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大戈壁滩等四处大型沙漠。不同的地形环境特征是本地区独特社会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塔里木盆地周缘的链条式绿洲是沟通东西方定居文明的重要交通线路,而在这条线路以北,草原地区的“蛮族之路”没有固定的线路,为游牧民驰骋于东西文明之间提供了多元选择。草原地区的民族主要分为突厥、蒙古和通古斯三大母族。与定居文明不同,草原文明习惯狩猎采集生活,“当他占有耕地时,他本能地让它处于不生产的休闲状态”。[v]不同地区的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互动有不同形式,如“凶猛掠夺和勒索定期贡赋交替出现,大体上成为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突厥-蒙古人与中国人关系的固定模式”,草原文明的加入也使得农耕文明的对外扩张愿望得以成真。政治上的征服与被征服之外,文化上的相互吸收与同化也成为两者关系的另一主题。限于篇幅本书主要讨论了双方的政治互动。
本书的第一编为13世纪前的亚洲高原,按照西欧历史固有的上古-中古-近古三期论并部分结合本书提出的“成吉思汗蒙古准则”分期论,叙述了这一时期亚欧草原的历史。上古时期,斯基泰和匈奴是东西两支较为重要的游牧族群,处在中间的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北侧的米努辛斯克(Minusinsk,Минусинск)盆地及附近是东西交流的中转站。可能受作者的研究取向影响,本节是全书唯一涉及全面系统的物质文化材料分析的章节,作者在叙述两支族群的政治史之外,还简要叙述了两地的艺术特征及关联,并点明伊朗对中亚地区佛教文化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艺术史的写作中,作者仍然使用了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二分法。斯基泰人主要居住在黑海西北岸地区,大致活动于公元前8世纪至中世纪早期,后被斯拉夫民族同化。匈奴大致出现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汉时被驱赶离开亚洲高原,其中一支成为后来影响西欧世界的匈人阿提拉。继匈奴之后兴起的较大规模的草原文明是突厥,其与隋唐中国的互动是东亚两个世纪互动的主线。值得注意的是,西突厥曾联合拜占庭帝国攻打其共同敌人萨珊波斯,唐与突厥的冲突也导致葛逻禄部突厥联合阿拉伯在中亚的军队和唐在中亚发生直接战争。被唐击溃的突厥并未就此消失,后有多支突厥人曾产生重要影响,如趁唐末乱世入主中原的沙陀突厥人;征服中亚地区,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国家哈拉汗朝突厥(Kara-Khanid Khanate);征服中亚、波斯和小亚细亚东部和塞尔柱突厥人(又称乌古斯人,Oghuz Turks)等。契丹和女真人是突厥西迁后活跃在东亚地区比较强大的两支力量。另一方面,6-13世纪的南俄罗斯草原“仅仅是亚洲草原的延伸部分”,阿瓦尔人(Pannonian Avars)曾威胁到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可萨突厥人(Khazar Khaganate)在11世纪前后进入这一地区,是欧洲诸突厥种文明化程度最高的一支。这些族群均未产生跨大陆的影响。
亚欧草原不同族群间的斗争在成吉思汗蒙古人出现后短暂停止,各地区各族群的矛盾与冲突暂时转化成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内部争斗,这一重要影响是作者据以分节的重要原因。成吉思汗是草原文明前无古人,可能也是后无来者的统治者。作者花费大量篇幅叙述了成吉思汗的人生经历(一方面也是成吉思汗留下来众多史料),并辟专节评价了成吉思汗个人的性格特征、能力与影响,他是“秩序与统治的天才,……融合粗野的蛮族感情,……身上还有一种高贵和崇高的思想”。1203年,成吉思汗与蒙古草原上的领导人克烈人王罕决裂,其后又征服了蒙古乃蛮部,于1206年在斡难河源召集众部落领导者,初步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其后他建立并严格执行了“扎撒”法律制度和等级制度,将蒙古军队训练成完全不同于以往游牧民族的优良军队。1218年征服东突厥,1220年征服中亚和呼罗珊地区,并派遣自己的儿子出征波斯和俄罗斯。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分为四大汗国,此时仍处于一个大汗的统治之下,有较强的凝聚力。其后两次西征将蒙古的版图拓展至西亚和东西欧的分界线附近,对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形成威慑。成吉思汗的继承者蒙哥的忽然离世结束了蒙古的向西扩张,随后即位的忽必烈将蒙古的重心转向宋。成吉思汗子孙对宗教的不同态度导致相互之间发生较多矛盾,特别是旭烈兀家族与钦察汗国之间因伊斯兰教的冲突严重削弱了蒙古本身的实力。入主中原的元朝也因沉湎于农耕世界的生活方式而走向衰弱。位于南俄罗斯草原和中亚的成吉思汗蒙古直到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在清或苏联人的攻打下逐渐消亡,而西亚和中亚西部的蒙古人则未能抵抗阿拉伯人的进攻。最后一编以最后一批蒙古人为题,叙述了罗斯蒙古人、昔班家族和察合台王室等曾经在某个区域产生过较重要影响的族群。
本书是关于草原游牧世界最早的一部较完善的著作,梳理了这一区域主要族群的演变过程,独特的草原视角和草原农耕文明二分法也使得本书超越了原有的(无论东西方)文明-蛮夷史观,较为客观地呈现了草原游牧族群的演变历程及其对全球历史的独特贡献,是草原游牧民族研究和全球史研究的必读佳作。写作此书时,民族国家的观念尚不及后世如此兴盛和复杂,由此呈现的东西互动、南北互动过程可谓精彩。此外,作者还适时补充刚刚发现不久的草原游牧民族艺术品,援引了多处中国出土的早期文书,可见其严谨和功力之深厚。不过,由于本书成书年代较早,未能系统有效地利用考古、出土文献和历史文献资料,史前历史和上古史部分叙述较为单薄。在具体叙述中,作者重叙述轻解释,没有叙述不同族群兴起衰亡的原因及影响,往往“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以政治史为核心也使得本书缺少了不同种类历史结合的广度,两个世界的互动也成了不同政治体的权力斗争。这些问题都留待后来人解决了。
附:译后记(可能由项英杰撰写)
http://www.shuku.net:8082/novels/zatan/cydglngls/cydg16.html
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草原帝国》一书中文本的出版意义重大。在本世纪中,关于欧亚大草原的通史性著作有两本。一本是20世纪初期,东方学者巴克尔的《鞑靼干年史》;另一本就是1939年格鲁塞写的《草原帝国》。
格鲁塞在四十多年中完成了许多著作,如《蒙古帝国史》、《亚洲史》、《远东史》和《东方文明史》等。在20世纪中叶,他把欧亚大陆的历史加以整理,成为《草原帝国》一书。《草原帝国》一书之后,欧亚大陆史才成为一种系统的学问《草原帝国》一书,其范围除大中亚外,还包罗了波兰以东的东欧诸国,即东欧草原、俄罗斯草原、西亚草原、中亚草原和北亚草原。还有草原近邻的许多高原山地。西起多瑙河,东达贝加尔湖,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巴基斯坦的广大地区。现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编的《中亚文明史》(六卷本)包罗的地区,正是格鲁塞《草原帝国》的范围,可以窥见格鲁塞这部著作影响的一个侧面。
本书史事,上起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黎明期,下迄公元18世纪晚期蒙古诸汗国。作者对草原各地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复杂、政治纷乱、朝代更迭和关系错综的历史,加工钻研,清理精到,牵出一条中亚史的线索和脉络,披荆斩棘,独辟蹊径,开创格局,格鲁塞是启蒙者,是开路人。
该书于50年代译成英译本。此中译本是参据1978年沃尔福德的英译本(芝加哥版)翻译的。1983年-1985年,我曾将该著作作为研究生学习外文翻译的习作,由蓝琪、李一新、马骏骐和许序雅四人分译,译文已刊登在内部刊物《中亚史丛刊》第七期上。由于译文比较粗糙,错误颇多,风格相异,屡次修改仍不理想。我于1988年指定由蓝琪重译全书。历时7载,于1995年译完全书。译者在重译过程中曾分别参考过李一新、马骏骐和许序雅的译文。
[i] 曾担任巴黎吉美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和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的策展人和亚洲艺术部分负责人。
[ii] René Grousset, The Empire of the Steppes: a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trans. Naomi Walford, Chicago: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70.
[iii]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蓝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9页。
[iv] 正文部分的地理分区概念均采自本书,如有更新补充在注释中。
[v]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蓝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5页。
- 雲軾 2023.9.11 于西蜀雪浪斋 -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葑村读书会第三期 (JX)
- 2023年冬季学期葑村工作坊 (不是热水)
- 《草原帝国(L'Empire des Steppes)》读书札记 (雲軾)
- 《社会权力的起源:中国史前葬仪中的社会与观念》读书札记 (雲軾)
- 《东南亚大陆早期文化:从最初的人类到吴哥王朝》读书札记 (雲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