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知名导演——孙墨龙
来自:ellena

从业30余年,孙墨龙导的戏不算多,但题材上花样不少。[2]
从第一次拿起导筒算起,9年时间,孙墨龙年代戏、都市戏、盗墓戏、主旋律、高概念、古装戏(《琅琊榜3》待播)一个没落,堪称中国切换题材最勤的导演之一。[2]
“离谱”的是,这些戏口碑都还不错。[2]
记者:《我是余欢水》的故事风格比较荒诞,您如何平衡戏剧性和真实感?[3]
孙墨龙:在我们传统的观剧经验中,大多数片子要么是从头到尾现实主义,一点夸张都没有,一点搞笑都没有,要么从头到尾都是喜剧,现实主义往后让。每个片子总要统一到一种风格里去。但是为什么要统一到一种风格里去?我读完小说以后觉着大可不必,因为事物都是在发展中的,技术是发展中的,意识也是发展中的,肯定有各种各样的方案,没必要局限在这儿,所以寻找这个变化是我做这个片子的一个乐趣。[3]
在《我是余欢水》中,我们就尝试着从现实主义开始,走到荒诞里去。开头演员表演是尽全力地接地气,几乎没有舞台风格和戏剧性。往后走,就慢慢不太考虑接地气这件事了。到了最后,我们用了一个舞台式的场景,一条倾斜的搁浅的大船,这样就彻底走到舞台风格里去了。[3]
可以说,《我是余欢水》的风格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这个变化的过程是一点点实现的,分级呈现的,就像光圈有很多级一样,是一步一步过渡的。这块我很感兴趣,因为我是搞技术的,一说到技术问题,一说到细微把控,就感兴趣想试试。[3]
而且从现实主义到荒诞喜剧,也是为了避免大家太陷进去了,因为一旦对角色产生了自我认同,就会很难受,看不下去。所以从第一集开始,我就加入了间离效果(指让观众看戏,但并不融入剧情),暗示这不是你的经历。[3]
但是现实的感觉又是从头到尾贯穿下来的,在精神上是接近于现实的。一个人肯定不能碰到这么多人这么多事,但是一个人也未必什么事都碰不上。在《我是余欢水》里,你至少能够看到周围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产生一种似曾相识,但这又不是“我”的感觉,这是大部分人能看下去的原因,如果他产生了这就是“我”的感觉,他就看不下去了。[3]
在《开端》中,因为要在较长的路段重复拍摄多次,且每次的外景都要保持一致,所以占《开端》3分之1戏份的公交车主场景很难实景拍摄。[2]
但为了让演员表演时有代入感,观众追剧时不出戏,孙墨龙参考美剧《曼达洛人》,在真实的公交车外搭建360度环幕LED显示屏。[2]
有了这块以假乱真的屏幕,演员不用上路,就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还避免了连戏的问题。开播后如果不提,相信观众也很难看出破绽。[2]
新技术在孙墨龙手上,确实发挥了奇效。[2]
之所以要做这些尝试,除了乐于钻研技术的喜好,据他介绍,还是更希望 通过技术的升级,辅助自己讲好故事。[2]
回归到创作本源, 无论题材与否,表达方式如何,孙墨龙都希望找到和现实的连接。这是他能尝试不同题材的方法论。[2]
正如他当年从美术设计转型摄影师时所说的一样:“大家拍得尽兴,故事题材是正能量、接地气的,即使让我做回美术设计我也很高兴。”[2]
初心不改,或许正是孙墨龙和正午阳光,能一直开发新赛道,还一直能保持质量的原因所在。[2]
参考资料:孙墨龙百度百科 [1]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数据追踪|云合累计播放量女演员50人综合版(勿搬,需核实) (Lulula)
- 25年 4/25 云合估值 (猫发财🐱)
- 商业价值|虞书欣杂志汇总4.24 (哈哈哈耶耶耶)
- 四月闲聊楼 (我的小吃货宝贝)
- 第20届华表奖提名名单公布 (Michal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