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讨论|谁。活埋了。谁。(轩zone X 羊仔 / 些微剧透。慎)
花红袭人(our time is limited)
《那个被我活埋的人》(以下简称《活埋》)完结之后,我去从头刷了一遍。近来很少这样二刷一个剧,因为时间实在是不允许。然而《活埋》值得。这个剧不落眼下的俗套,给我不一样的刺激。
剧情不能说太多,那些反转如果提前知道了,欣赏趣味会打折扣。其实提到“反转”,就已经是一种剧透。所以如果你喜欢自己在听剧时发现剧情,请务必关掉这个帖子,就算我有意识地注意不要剧透,但只要讨论这个剧,就多多少少会透露故事。

最最简单的一句话剧情介绍:心理医生和他的病人的故事。
想说说《活埋》这个剧的几个特点。
第一是编剧对文本很有想法,没有跟着文本亦步亦趋。原文虽然暗黑,但本质还是谈恋爱。广播剧成品,则在不耽误谈恋爱的同时,关注了更普世的主题,触及到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这个更广的范畴,更有悲悯之心。剧本中新增添的一众精神病人和心理咨询病人,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福利音频小品,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主角之间的互动也超越了性吸引,对“治愈”这个主题有更深的开拓。因此《活埋》虽然是暗黑系,其实非常治愈,非常wholesome。
编剧对文本的改动相当大,手法很稳健,更难得的是原文读者接受了改编。原因我觉得是剧本对主役的感情戏保留完整,并去芜存菁,更合逻辑。这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做法。因为我并不赞同耽美广播剧必须完美复刻原文的思路。就算原文毫无瑕疵,做成广播剧的时候,由于艺术形式的不同,也必须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改编。有些高明的编剧,能够修缮原文,又使人觉得完全忠实;但更多平庸的编剧不敢越雷池一步,其结果往往是广播剧听起来平淡而拖沓,还不如直接做成有声书。
[发散:几年前的《猫鼠游戏》,则做了更大胆的尝试,拿掉感情线,做了一个很精彩的悬疑剧。但做为广播剧虽然精彩,接受度却不是很好。我觉得是编剧太过前瞻了。如果那个剧能够保留感情线主线,然后专注经营悬疑和推理,修补原文的逻辑漏洞,结果可能会好很多,我们可能也会有第二季和第三季可以听(《猫鼠游戏》坑掉我真是耿耿于怀)。当然,人生没有如果。]
《活埋》的第二个特点,是每一集都有悬疑点和情绪高潮点,听起来似乎广播剧就应该有悬疑点和高潮点,但能够每集都真正做到的剧凤毛麟角,因为这对编剧有很专业的要求。《活埋》的每一集,在ED切入的时候,都给人一种“救命这个卡点你让我接下来一周怎么活”的感觉,同时又觉得很爽,把声音作品特有的对情绪的调动发挥到了极致。比如第七集结尾某个人物的死亡,台词的演绎,声效的逼真和后期的烘托,让我直接头皮发麻,手心出汗。了不起。
第三个特点,是羊仔炸裂发挥。虽然听过他不少剧,一直都挺喜欢,也知道他的实力,但这部剧给了他充分发挥演技的舞台,他也完美接过挑战。主役受君性格多面(不具体描述了),他演得饱满而分明,大段独白稳定动人,爆发戏轰炸耳机,软下来又可以直接推倒。这不但是他最好的表演之一,也是今年最好的表演之一。
除此之外,轩zone、景向、魏超等主役协役的表演也都没有短板。景向与羊仔与轩zone的对手戏非常精彩。魏超说了这么多台词我很感恩。魏大爷你的鬓边呢?嗯?
综上,给编剧、后期和配导桃吉贰妹子磕一个。
主题曲《漩涡》特别特别蛊,每一集都忍不住想要听完,张扬地给这个剧定下挣扎凄美的基调。魏潇逸老师牛逼。
在听剧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那个被活埋的人,到底是谁?是受君吗?是攻君吗?是前男友吗?谁又活埋了谁?似乎每一种答案都有道理,都很有趣。这个问题可能只是我在多想,也可能是创作者的一个巧思。
所以,我连这个剧的标题都非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