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多意字“自”
来自:文明拼图
中医认为人体“不通则痛”。在解读《道德经》这本书过程中,就存在不少按照传统释义读起来让人感觉不通畅的痛点,“自”字就是其中之一。
从发现“自”字传统释义有疑问,到解决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后又经历了一个反复确认和敝帚自珍的阶段。最终想分享的结论是“自”字在《道德经》中的释义除了没有疑义的“自己”和表来自何处的“从”以外,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停止或阻止。
下面是原文中有代表性例句译文: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7章)
- 天长地久是因为天和地不停下来与万物共生,因此能长久地存在。
这样就能与原文中下一句“是以圣人后其身和外其身”构成因果关系了。
*百姓皆谓∶我自然。(第17章)
- 百姓都说:“我放手了(原指停止燃烧,不再提供助力或不再干预)”。
*自见者不明(第22章)
- 停下来显现的人并不明白。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第32章)
- 天和地相互配合,降下贵如油的雨水,万物在没有接到任何命令情况下就停止了原来的均一状态。
万物此前都处于同样的蛰伏状态,随后在雨水滋润下进入了千姿百态的生长状态。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第34章)
- 因为其始终不停下来并(在人群中)表现得伟大,因此能最终成就自己的伟大。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市面上各译本的解读,看一下对上述例句的解读是否更为流畅,更符合逻辑一些。
其它有些价值的信息包括:
*多意字“自”字的“自己”、“从”和“停止”三个释义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因为圣人或君子能“停下,”所以才能“从”众人所处的地方脱离出来,不与众人为伍而成为“自己”。
这一过程就是引领众人踏上阳关道之后,就转而走上独木桥 - 体现老子回归无为、不争的思想。
*“自”字的甲骨文字形为鼻子,鼻通闭,表止息。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周易》:天上阴云密布,将我阻止在西郊外。
*“自”字与英文单词stop非常切合,后面既可以接stop doing something停止做某事,也可以指stop to do something停下来去做某事。
附注:
1. 《道德经》是公元前500年前后周朝公务员老子写给统治阶层的一本书,探讨的是领导者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寻求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2. 老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作为万物本源的“道”的概念,将其视为天、地和王者·效法的对象。
3. 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自创文字,至秦统一文字时许多汉字释义已偏离本意。这为阅读先秦文字时留下了“在无疑处存疑”的空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总结曾仕强讲《道德经》“常道”与“非常道” (王小姐)
- 道是什么? (捷径)
- 准备建个道德经体悟交流群,交流体悟的心得,闲聊的不要打扰... (传真)
- 求助《道德经》书友 (静心读书成长)
- 事物发展变化之道~捷径 (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