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及感悟|在人际交往里保持松弛感的方法:与人交往不做预设,自然地相处
来自:李斟寻(往来皆过客,挥别笑留名。)
前几天和好朋友聊天时,她再次重复了她与人交往的观点:“一开始你只想和ta说说话,希望得到回应,这就足够了。没想到后面居然可以聊这么多次天,吃这么多次饭,已经是意外收获了!”
深以为然。
换一种表达方式,也就是“不做预设,自然地相处。”
原来的想法是:“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对我同样的好?”
“我付出这么多,难道你就没有看在眼里吗?”
“我不喜欢你这样,你为什么不改?”
与人交往的过程里,不论是和朋友相处,还是和恋人相处,这样的想法常常是让自己感觉别扭,难受的主要原因。因为人和人的交往都会期待对方用同等程度的“爱意”回报自己,一旦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还会转向自我消耗。但是有的人或许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意,或许是本来就觉得我们对他们好是理所应当的,或许是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是惹怒我们的根源,又或许是两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重程度不一样,所以导致这样的想法产生,也导致自己内心的不快乐不开心不痛快。
用上好朋友的想法之后,与人交往的心情一下子开阔很多。
就变成了“我和你玩是因为我想这么做,而不是期待从你那里获得什么。”抱着这样的态度再去与人相处,自己反而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有一种“反正我也没期待从你得到一些什么,做这件事情是让我自己快乐,如果你对我同样的好,那就是意外之喜了”的感觉。如果交往了几次之后,发现对方是这样的人,我又是这样的人,合不来,就可以主动选择默默放手远离,不去纠结“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对我同样的好?”这样的问题。
一开始就是自己想去和你玩,玩得开心就多相处几回,玩得不开心发现不是一路人就远离。一开始的付出是我自己选择的付出,我在自己的付出里也感到了快乐,这就足够了。至于你怎么想,那不是我该关心的事情。
好像是降低期待的意思,这么说也没错。但更想表达的是,我们i人,喜欢自我反思自我消耗,那么也可以把主动权拿回自己手中,自己主动评判一些事情是为了什么去做,为了自己的快乐去做,可以;为了让别人的目光去做,不可以。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实用小贴士|一个心态小转变让我在工作日无痛健身学习好好吃... (黄桃味船)
- 思考及感悟|发现我不喜欢吹头发的真正原因 (桃子123)
- 出谋划策|嫉妒好朋友命好导致自己内耗怎么办? (爱咋咋地)
- 点亮心情|打卡每天满意5件小事(可以一起加入) (三号银河碎片)
- 思考及感悟|要懂得屏蔽与自己无关的一切 (大知闲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