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以长大后,ta们会告诉自己,这世界上没有人会真正爱自己,ta们也不需要爱情,以此来将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
回避型依恋的人习惯了压抑和忽视自己的情感需求,也就更加无法满足你的情感需要。
然后,回避型依恋的人,内心的界限感很强。很少有人能让他们敞开心扉。他们总是在挣扎,既希望被爱,又常常避免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害怕别人在看清真实的自己后会疏远自己,让自己受伤。
所以即使是在亲密关系中,你也总是觉得ta对你很冷淡,跟你有一定的距离,但其实,ta对你的这种冷淡,并非是不喜欢你,而是ta有一种长久下来形成的防御机制,也就是在关系中,太过于亲密ta就会难受,感觉自己的世界闯入了外来者,安全感迅速下降,从而产生排斥,不一定是针对你这个人,很可能是ta喜欢你,但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这种状态。
最后,回避型依恋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什么?回避型依恋的人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解决人。要么消灭自己的需求,要么解决你。
比如他想要的东西很难得到,这个时候,回避型依恋的想法是,既然得不到,那我就不要了,在他看来比起满足需求,消灭需求更容易。
在亲密关系里也一样,就是如果你让他不舒服了,他就会选择躲着你,甚至离开你,而不是跟你沟通,一起解决问题,这个时候你强行跟他沟通,他就觉得你在逼他,从而远离你,甚至是离开你。
所以,很多和回避型依恋谈恋爱的人,会觉得和回避型依恋在一起很心累,和他们谈恋爱很痛苦。
如果你已经遇上了一个回避型依恋的伴侣,也不要过于紧张,如果你真的想和他在一起,长远的走下去,给ta一点空间和耐心,慢慢的去融入ta的世界,那时间久了,他会自然而然的习惯你,依赖你,向你卸下自己的防护,对你敞开心扉,你也就自然能收到ta回馈给你的爱意与温柔。
回避的爱就像是熬一锅大骨头汤,前期需要费时,费力,费精力,但是到了后期,却是真香,
回避型依恋为什么回避亲密关系?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一座孤岛,不需要别人的情感支持,也不需要亲密关系的维护,只要在自己的安全界限里,就一切万事大吉。
他们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回避和远离的行为,往往不喜欢过分接近他人或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独处,保持自己的空间和独立性。他们就是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为什么会回避亲密关系呢?
在长期咨询的过程当中,我总结出来了以下几种回避型依恋对于亲密关系回避的原因。
第一种原因,因为原生家庭和成长阴影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
回避型依恋的人在成长过程中,通常都没有感受到足够多的爱意,父母对自己的情感需求长期忽视,让他们从小就没有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从而在长大之后,回避型依恋的人就会开始回避亲密关系,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没有人会真正的爱自己,自己想要获得的爱都是需要条件的,所以他们对于亲密关系既渴望又害怕。
第二个原因,内心极度自卑,对自己极度的不认可,所以对亲密关系非常的不自信,不敢进入到一段亲密关系当中。
在我多年的咨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问题:有个人很喜欢我,我对他也有好感,但是我觉得我自己很差劲,不值得他爱,我应该怎么办?
这就是典型的因为自我认可度低,所以不敢踏入一段亲密关系的情况。
回避型依恋的人就是这样,表面上坚强独立,强大自信,但是内心却是极度的自卑,害怕有人看见自己最真实的样子,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不配拥有爱情。
第三个原因,因为在过往的感情当中受过伤,所以产生了应激反应。你可能会觉得夸张,怎么谈个恋爱还能谈出来应激反应呢? 但实际上,在咨询过程当中,我遇到过相当多的这种案例。 这种受过的伤害,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争执和冲突,而是更加严重的伤害:比如出轨,家暴,或者另一半有严重的不良嗜好... 经历过这种感情的人,往往都会对后续建立亲密关系有着极强的恐惧感:因为那种创伤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哪怕遇到了不一样的人,他们还是会紧张和恐慌。 就像有一句说的,一个受过伤害的人,再次遇见喜欢的人,第一反应不是欢喜而是害怕,害怕那个人是不是带着刀。
第四个原因,对感情过分完美主义,不愿意接受瑕疵和缺点,在每一个回避型依恋的心中,都存在着一个完美的伴侣,但是他们心中的那个完美伴侣,在现实世界当中几乎是遇不到的。
所以,在一个潜在对象刚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十分开心和激动。但是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会开始担忧和恐惧:万一在一起之后发现这些都变了怎么办?我们现在相处的不是很好么,为什么要更近一步呢?
所以,这种完美主义,会让他们对一段亲密关系望而却步。
第五个原因,对亲密关系的消极态度,回避型依恋认为,对方迟早是会离开的。 他们害怕自己真正爱上对方后,对方却提前离开,因此回避型依恋的人经常会因为害怕受伤,而回避一段感情。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回避型依恋之所以回避亲密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能力维系一段亲密关系,甚至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爱,你觉得是这样吗?
回避型依恋为什么喜欢搞暧昧?
你遇到过这样一种人吗? 他们渴望爱情,但是当一份爱情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又踌躇不前,正常人的爱情是相遇、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相守。 他们的爱情是,相遇、相识、暧昧,然后很难进入到一段亲密关系当中,即使进入到亲密关系当中也很快断崖式分手。 这样的人就是回避型依恋!
这段说的太对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自卑敏感又独立慕强,不想麻烦别人也不想低头表达情感诉求,很挣扎。明明渴望被爱又不想示弱
抱抱~当你能认识到自己问题的时候,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慢慢的调整自己,不要害怕,好好爱自己。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的一句话来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还是很难低头,不放心把自己的脆弱暴露在别人面前
那么多年养成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很难一下子就转变过来,给自己一点时间,相信自己肯定会越来越好,活得越来越松弛自在。
回避型依恋的“暧昧”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很多回避型依恋认为,我从来没有和对方承诺,我喜欢他,是他自己要对我好的。这不能算“暧昧”,亦或,面对对方表示出来的好感与喜欢,都要拒绝承认。——在他们的心里认为自己不优秀,不会有人喜欢自己的,既然都不能相信别人会喜欢自己,怎么可能去承认这个好感的存在。他们会为自己辩解说,别人只是欣赏我,不是喜欢,不是爱。 其实,回避型之所以喜欢有人暧昧,往往是源于以下三个心理动机。
第一个动机,精神需求。 回避型依恋喜欢搞暧昧是因为对人际关系的需求。他们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关注,而搞暧昧可以让他们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吸引他人的兴趣和好奇心,回避型依恋者可以获取更多的关注和赞赏。搞暧昧通过打开情感的门户,为回避型依恋者提供了一个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机会。
第二个心理动机,养鱼。 回避型由于自身的情感能量较弱,情感上是依赖他人来提供能量的,但回避型既想要爱,又害怕受到伤害,所以在感情中会采取广撒网,多养鱼的方式,与人保持暧昧关系,既可以提供可能性,又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虽然很容易迷失,但可进可退,有选择的安全感会让回避型感觉很安全。 另外,回避型慕强喜欢高价值的伴侣,暧昧可以让回避型有更多的时间去权衡利弊,让自己想清楚到底需要什么。
第三个心理动机,回避亲密。 回避型依恋者喜欢搞暧昧是因为害怕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常常担心,一旦与对方真实表达情感,会导致关系变得紧张或不和谐。因此,回避型依恋者选择保持距离,并通过搞暧昧来维持关系的和谐。 他们常常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对于感情的发展是否会受到伤害或失落充满恐惧。搞暧昧可以让他们在不确定的状态中保持自我控制,以尽可能减少受伤的风险。 回避型大都内心高度敏感,过于亲密的关系会让回避型感到压力倍增,暧昧关系不远不近,心理上也可以留有空间,所以回避型往往在关系即将升温的时候会后撤,或者在分手之后继续与恋人保持暧昧关系的状态。
对于回避来说,模糊不清,暧昧不明的状态最有利于规避责任 暧昧,模糊本来就意味着有多种解释,指向不明,这样具备多种解释的状态能让回避觉得有安全感,有掌控感,当伴侣因为回避的行为没有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的时候,回避可以第一时间跳脚跑开,告诉伴侣我们只是朋友关系,是你“越界”了,我没有安慰你情绪的责任。 以上就是回避型依恋喜欢暧昧的原因,不知道你遇到过哪种情况呢?
为何焦虑型依恋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开始作呢?
在感情里,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
会要求你电话短信秒回,每天报备行踪,禁止和其他异性来往,他会时刻需要肯定、回应和陪伴,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行动或者语言,她们就会感到很焦虑、恐慌,默认你不爱他了。 这种人就是焦虑型依恋,人称作精。
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是因为太喜欢。 看似她们在无理取闹,胡搅蛮缠,但其实这种行为的起因只因为太喜欢。 焦虑型依恋的人,在没有谈恋爱的时候阳光快乐,独立自信,一谈恋爱就开始失去平衡,有种整个人都崩坏了的感觉。 他们总想一刻都不停的跟伴侣联系,失联一会儿就胡思乱想,脑洞大开,没有秒回,是不是和其他人在聊天了?聊天情绪很平淡,是不是对我厌倦了?如果我的性格没有他想象那么好,是不是他就会离开我? 他们敏感又脆弱,很渴望亲密接触,恨不得把自己全世界的付出给对方,用生命去爱对方。 因为太喜欢,所以特别害怕失去对方,因为害怕失去,才总想确定对方在自己身边,因为想确认,就希望看到对方回应,看不到时,自然会心情不好,就会开始作。 但也是因为这样,很容易让伴侣被压的喘不过气,被逼着离开。
其次呢,是没有安全感:
心理学家米歇尔.斯凯恩博士在自己的新作《嘿,反常的我》中,揭秘了这种“越爱越作”的心理。 “作”来自缺乏安全感和害怕被抛弃,恋爱中越爱越“作”的行为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当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缺乏安全感的时候,ta的表现是这样的: 患得患失,得到后就开始脑补各种失去的场景,用占有的方式去表达和理解爱; 依赖感强,想要跟恋人时刻保持联系,想知道ta在哪里,在做什么,跟谁在一起; 敏感多疑,总是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一句话没说对就容易歇斯底里; 喜欢试探感情,俗称”作“,严重的甚至习惯于一有冲突就提分手,但目的不是为了分手,而是享受对方挽留自己慌乱的样子; 习惯于牺牲式的付出,可这种付出往往是自我感动,而不能让对方认可。 当一个人陷入到不安全的境地,根本无法腾出时间深思熟虑,无法挑选合适的措施应对争吵,无法有效地回应彼此的情绪。 只能任由本能反应牵引自己,采取一些“作”的行为去反复确定自己还是被爱着的,自己并没有被抛弃。
靠这说的不是我吗?
[内容不可见]
有问题可以私信
怎么判断回避型依恋在分手后有没有放下这段感情呢?如果回避型只是假性分手,通常会有这样一些表现和试探,我给大家总结了最典型的五条
1.分手后依然做朋友
如果回避型依恋提出分手后还和你做朋友,又保留联系方式,那只是因为回避型依恋无力正面面对情感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而产生退缩的表现,并不是真正的想和你分手。 这种情况可能是暂时的,同时也是受到你态度的影响,如果你不给他压力,他会慢慢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和你复合。
回避型依恋和你分手后,如果还能回复你的消息,可以聊日常、工作、生活和事情 。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还可以为你做事的话。对方多半是由于压力和冲突无法解决,从而进入了回避情感的状态。
3.情感投射:回避型依恋在与你分手断联后,很容易侧面地向你暴露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比如:发朋友圈动态,分享歌曲影射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者写一些流露情感的文案等等。这个时候说明,回避型并没有放下,只是在emo。
4.关注你的动态、侧面试探 回避型与你分手后,如果更关注你的动态,时不时给你点赞,通过共同朋友打探你的消息,暴露Ta的情感、态度,或总是出现在你看得到的社交平台刷存在感。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回避型依恋并不坚定,既无法承受情感的压力,又无法放弃你的好,所以质疑自己的决定 ,在反复的徘徊。
5.反复说狠话,要求划清界限 如果在感情里,你并没做错什么,但回避型依恋还对你产生怀疑和敌意,要求分手。反复决绝地说狠话,分手后,还要求归还物品、删除拉黑,或不断在语言上划清界限 。这说明这个回避型依恋向你移情了,Ta可能把对亲密关系的恨意和自己内在的恐惧都投射到了你的身上,但其实Ta内心是相反的,渴望爱又无比害怕。
回避型依恋的分手看似绝情,但其实对待感情, Ta们并没有那么酒脱,分手后也会无意识的表现出自己的不舍和感情,面对回避型依恋的假性分手,这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好事,暂时停下来,想一想你们这段感情该如去何从,我想提醒你的是,一定要想清楚再做决定,站在这个岔路口,复合还是放弃,选择权在你。
有问题可以豆
还真有点像😂为了不伤害别人和自己,决定不找了,享受单身的自由
把自己活成一个孤岛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 就是他爱你,但是不会让你知道他爱你,他明明想要和你进一步发展,但是却又一次次退缩不敢上前,他觉得自己配不上你,如果你向他走近的话,他可能还会害怕的转身就跑。 你以为他真的跑了吗? 不 ,他会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停下来,偷偷的看你,观察你,你退他进,你进他退,让你感到莫名其妙。 如果你遇到这种人,那么他很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回避型依恋。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心理咨询师,我发现,回避型依恋的人总是会被同一类型的人吸引,那就是焦虑型依恋,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回避型依恋爱上焦虑型依恋的原因。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原理叫“阴影理论”: 说的是,我们爱的,往往都是我们内心无法接受的“阴影”。
比如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最大的“阴影”就是不能在关系中“自我袒露”,他们会千方百计的掩盖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生怕一旦暴露,就会被人伤害和控制。 而“焦虑型的人”的人呢? 焦虑型依恋的人最大的“阴影”就是“稳定性”,他们很难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他们耐不住寂寞,恐惧没有回应的世界。 所以,当彼此的特点正好映照到彼此的阴影的时候,双方在潜意识层面就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回避型依恋的人,因为内心极度缺爱又特别没有安全感,所以想爱又不敢爱,又因为内心极度自卑,所以想爱又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从而回避爱。 他们就像一只躲在角落里的刺猬,看着别人的悲欢离合,幻想着有一个完美的伴侣出现,带给自己从未有过的爱与光明。 而焦虑型依恋的人呢?他们同样极度缺爱,但是他们的表现却和回避型依恋恰恰相反,他们会拼命的追求爱来满足自己缺失的爱,ta们害怕失去,所以勇敢表达,就像夸父逐日一样,追求爱。 焦虑型依恋表现出来的大胆表达、勇敢争取、活泼热情等恰恰是回避型依恋最缺乏的,所以焦虑型依恋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回避型依恋那昏暗而潮湿的内心,让回避型依恋产生一种他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的错觉。 面对有层层保护墙的回避型依恋,一般人往往碰了几次壁就放弃了,只有为爱奋不顾身的焦虑型依恋,才会越挫越勇,才会不达目的不罢休,最终用自己炙热的爱让回避型依恋放下心墙。
作为人类恋爱天花板的焦虑型依恋,一开始那不带压迫的无条件的关心,恰好可以满足回避型依恋那颗缺爱的心对于爱的所有想象。 在回避型依恋的原生家庭中,回避型依恋的情感需求常常是被忽视的,以至于他们也渐渐习惯了忽视和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当一开始面对焦虑型依恋那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时,回避型依恋那颗缺爱的心会有种被狠狠治愈的感觉,所以会被焦虑型依恋强烈吸引。 回避型依恋因为自己内心的自卑和缺乏安全感,所以有种天然的慕强心理,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伴侣能带领自己实现完美关系的幻想。 在恋爱初期,焦虑型依恋身上所具备的健谈、热情、开朗这些外在特质恰好可以满足回避型依恋对于强者的现象,所以,在这个阶段,焦虑型依恋身上的光环对回避型依恋有致命的吸引。
欢迎提问,在线回答
有问题可以留言
什么样的人能把回避型拿下呢?
其实就是三个字:足够稳。
回避的心理防御机制相当于给自己的内心打造了一把锁,把自己锁在里面,但是对外面的世界诸如亲密关系还有渴望,又时不时探出头看看有没有危险。所以伴侣想开回避这把心锁,必然得非常稳定且淡定从容。 像这种墙,肯定不能疯狂地敲,非要给人拆掉,这样只会把里面的回避都吓死了,躲都躲不及。墙呢,肯定是要留给回避的,让他们持续地保持可以随时回去把自己锁起来的安全感。其实就是一直耐心地候在墙外面自娱自乐,回避探出来看的时候,外面的人动作不大,非常平静,有耐心,包容。慢慢地回避觉得墙外面是安全的,就越来越愿意经常探出头来看,经年累月,就把锁打开,邀请外面的人进去了。进去之后,要小心地保护里面的陈设,也就是说你要懂得沟通的分寸,给予认同和肯定。
说得比较抽象,简言之就是回避无论怎么暗戳戳地作,怎么回避,伴侣是不太介意的。所以回避伴侣的根基就是自己有自己的事情做,自己的内心足够的强大,能无压力独处,精神很独立,不过多地要求回避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不焦虑不恐惧,对自己有很强的自信,内心深处笃定地知道回避需要自己。也就是说,自身安全感十足且情绪稳定。
接着就是能坦诚地自我表达。因为回避对外界的人探索欲并不强,就算有也不太喜欢问,不爱表达,他们很多内心戏,想着自己是不是没有被喜欢,想着对方是不是因为自己说了哪句话而生气不高兴什么的。但这些真的就只是内心戏,不想说出来。所以回避的长期伴侣,必然是喜欢打直球的,不藏着掖着,有想法就说,有感受就讲,愿意自我表达自我剖析,主动让回避来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直接阻断他们上演内心戏的这些机会,主动询问主动安抚。
当然,伴侣肯定也会有踩了雷说错话的时候,这种时候回避就会回避。伴侣么,就直接进入自嗨状态,你回避你的,我消化我的,有啥事等你回避期过了心情好了元气恢复了咱们再聊。耐心地聊,平和地聊,不宣泄情绪不指责攻击。
所以回避伴侣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非常好沟通,接收能力和包容力强。我也会引导回避伴侣来访者思考他们自己身上的某些问题,或者是给一些实操性质的建议,他们能让我感觉到自身心态超好,很愿意面对自身不足,去做调节,他们会笑着说“啊对,这样会更好解决问题,更有益于关系的发展”,而不是竖起警戒来杠,潜意识把回避当成敌人,说凭什么他这样还要我改变。
最后就是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伴侣很少会自我怀疑,总是乐呵呵的能量很足。如果回避也悲观伴侣也悲观,多半都走不长。回避需要另一个人带领节奏,用时间和行为证明未来可期,我不离弃。
以上就是长期能和回避相处的伴侣的基本盘。当然,能和回避处得更好的,还有沟通技巧、提供依恋、共情感受、有分寸地适度付出等一系列进阶盘。
最后我想说,看我视频的人也有不是回避伴侣的,但都一样。你与任何人的关系,能不能处好,它的本质是你和你自己的关系好不好。你能认同自己,欣赏自己,理解自己,自我满足而不是向别人乞求爱,足够乐观,信自己而不是去信命,不排斥自己不怜悯自己,不总自我怀疑,生活有清晰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那么你和什么人,都很容易处好。
回避型依恋人格在亲密关系中的23个典型特征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23个典型特征:
1、个人社交边界感極强
从小到大,几乎没有谈过一场走心的恋爱,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很喜欢这个人,但对方也难以突破自身的防御机制。
上一秒两个人还如胶似漆,下一秒就开始臆想着“对方有 朝一日会离开自己”。不相信自己能爱别人,更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同样,回避型人格在社交经历中,几乎也没有什么要好的伙伴。表面看起来可能和谁的关系都不错,但没有一个非 常要好、可以谈心事的朋友。
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并且总是在自我暗示“孤独才是一生的归宿”别人对自己好十分!自己才能拿出一分的热情。倘若别人对自己冷淡,那么下一刻自己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2、冰点式恋爱状态
在伴侣眼中的回避型,总是一副阴晴不定的状态。在某些高 甜的恋爱瞬间中,回避型会突然感觉到不幸福和不安 全。总 是怀疑自身的价值和定位,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要么有一天自己会辜负伴侣,要么有一天伴侣会辜负自己”。
上一秒你们还说着“永 不分开的誓言”,下一秒回型就能甩开你的手说道“滚远点”排斥亲密行为,例如拥抱、接吻、安抚等,虽然内心渴望。
3、隐忍不善言辞
即使有些回避型是属于外向的性格,但在两性关系中的回 避型,往往是一种沉默寡言的生物。他们不会向伴侣提出自己的诉求,更不敢指出伴侣的过错,对待感情中的矛盾,能忍则忍、能不说就不说就算伴侣犯下过错,他们表面上也会装作风平浪静,之后找一个不经意的时间点默默离开
甚至有很多时候,明明自己是感情的受害者,但回避型总 是会不由自主地责备自己。就比如面对伴侣出G,回避型的第一反应永远不是愤怒,而是自责“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是不是自己根本不配得到爱情。
4、表面冷漠内心挣扎
在分 手的时候,即使自己内心再波涛汹涌,但表面上依旧会装作异常淡定。并且,只有在分手的时候,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离不开前任,但回避型就算再不舍,也不会做一丝的挽茴行为。
回避型人格在两性关系中,习惯性地会把自己所有的情绪 埋在心里,这样给伴侣蕞大的感受就是--这段感情谈与没谈没什么区别。回避型不会对自己的伴侣太好,也不希望伴侣对自己太好 总是觉得平淡才是爱情的常态。与回避型谈恋爱,蕞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感情里几乎不存在热恋期,从一开始就是平淡期几乎没有任何激情和新鲜感可言。
5、患得患失極度缺乏安全感
对于回避型人格来说,从本质上对于亲密关系属于一种“又爱又怕”的状态。不相信有人会完全无理由的喜欢自己,就算有人主动示好,自己反而会莫名地觉得“是对方瞎了眼才看上自己的”。同时,会经常幻想出“伴侣不爱自己时的场景”,并且会继续想到“伴侣出G”等一系列的场景,尽管伴侣什么都没有做,回避型会先入为主地代入“伪事实”。
6、自卑原生家庭
不被爱造成回避型人格的诱因,其绝大多数的原因在于一-在成长过程中,长时间处于不被原生家庭成员“爱和关注”的氛围之中。这也就导致了回避型的心里,其实都住着一个“渴望被爱又非常自卑"的小孩儿
因为没有被爱过,所以他渴望受到异性的关注,但又因为从未体验过被爱的滋味,所以也極度恐惧有人会接近自己。自己从不敢做出恋爱承诺,同时也不会相信伴侣的承诺不会认为有人会对自己付出真心,默默地认同着“孤独终老才是自己一生的归宿”
7、对于过往经历会耿耿于怀
回避型人格需要伴侣绝对忠诚和安全,只要经历过一次被 背叛的经历,那么回避型就会更加认同“自己不值被爱”的事实,一次失败的情感经历,回避型往往需要極其漫长的时间去自愈。 自愈期间的回避型人格,不敢主动接触其他的异性,更不敢再次轻易地爱上一个人。
久而久之,在这种反复的过程当中,回避型会逐渐地变得独立且自我封闭,这样的人会不由自主地保护“自我的小世界”,不敢让人走近、同时也会自我麻痹“一个人的生活要远远好于两个人”。 不接受被爱,久而久之,也就逆向地逼迫为自身的独 立和 刻板。
8、缺乏被认可自尊心極强
回避型人格大多数都是在“打压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 这也就意味着,回避型人格很少被父母、老师甚至是朋友的认可和赞扬,即使自己曾经做的再优 秀,没有得到情感需求上的满足,久而久之,回避型就会逐渐认同“这些是自己该做的,并且自己还没有做好”
同时,回避型人格也有着極强的自尊心,无法接受别人瞧 不起自己,但他们不会采取一种过激的态度,反而产生深深地自责,并暗示自己下一次要做到更好。甚至有很多时候,明明不是回避型的错,他们也会主动揽 到自己的身上,总能找到埋怨自己的理由,虽然不会从表面上展露出来,但是内心却早以苦不堪言
9、不懂得如何爱别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学会爱别人的能力,往往都是从父母身上映射而习得来的。而回避型人格从小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所以在日后的亲密关系中,他们会表现出慌张和不知所措,不懂如何去爱,这便导致不懂得如何去表达爱。
写的太好了,体会过
有帮助就好
10拉黑、屏蔽、突然消失变成家常便饭,擅长断崖式分手。
11.表面上像个正常人,实际上接近爱上他以后,就会发现装模作样的外表下,是一片虚无。他不会给你想要的任何,包括关心和陪伴。
12.表现得像个劳模,工作总是很忙,会分掉他几乎所有的精力。
13.冷暴力,喜欢突然消失好几天,不喜欢回信息,而且他们不会觉得消失几天不妥。面对冲突就逃避,能量低,总觉得累。
14.不喜欢见面,不见面的恋爱也谈得下去。
15.慕强,喜欢对方内心强大的样子。一旦伴侣哭或者索要情绪价值,就会很不耐烦,无所适从,也不会安慰。不会有“怜惜、心疼”这些情感。
16.有时候对感情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需要她在的时候她一直在,不需要她在的时候她不要烦她。他们的理想型是那种特别优秀,内心强大、特别坚强、但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女生。
17.对于感情、婚姻持悲观态度。
18.每逢节假日就会消失,不会有节日仪式感,更别提送礼物。
19.看起来没有童年,几乎从来不会提童年。
20.没朋友,生活中除了他自己,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人。生活中不会真正关心任何人,未来畅想里也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与别人的联系是最基本的,有事说事,不会有深度的情感联结。他们对于伴侣的态度是像小孩子对待玩偶一样,开心了就捡过来抱抱,完了就放一边,不关心、不分享彼此的日常,就像没有人会去关心一个玩偶的日常和心情一样。
21.边界感很强,很少会分享生活。哪怕谈恋爱了,也会死守边界。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伴侣身上,如果在一起做的事是完全对自己有利的,那他愿意花点时间,但如果只是单纯的“陪伴”,比如一起吃饭,陪逛街这些事,他觉得那是的事,他绝对不会做,会找各种理由推辞。
22.与人的对话缺乏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没有对话感。
23.很容易感到有压力,压力源很多。这类人的感情不会随时时间的推移逐渐累积,反而会突然因为一点小事而感觉压力很大,开始问自己,真的需要这段关系吗?然后开始提分手冷暴力。
有情感问题可以留言
回避型进入回避期的时候 内心活动是什么样子的?
这期内容来讲一下回避的内心活动。首先要明确的是,很多回避的博主把回避发作(也就是ta冷落你,不回应,断崖式断联)时候的心情描述成了一种,嗯...情非得已?或者说成回避躲你也是很痛苦的,也是有苦衷的,他们不是故意的。这直接造成了一个大问题,回避的伴侣们容易认为,自己只要和ta一起战胜点什么外物,比如原生家庭的阴影啊,心理防御机制呀,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有点残忍的说,这是不可能的,回避在躲你时候最真实的感受,并不是什么痛苦压抑不敢言说,躲你就是因为想躲。ta面对你的情感需求有压力,为啥?因为ta没那么需求你啊,至少在感情上不需求,但是他还得回你。你会想说不需求我的感情,为啥要和我谈恋爱?
这就是正常人不理解的点,回避,ta要的不是跟你互相依赖,情感浓厚,爱的甜蜜纠缠,ta要的只是关系这个皮壳,ta不要里面的馅儿。馅儿是感情是爱,皮只是关系存在(你如果抓着回避要爱他们就把关系断掉)。很多其他文章说回避其实很自私,原理就是这个,他们容易架空两性关系里的感情部分,只想要合作伙伴那部分,并且很多时候他们也意识不到这层。
你只需要把你自己带入到上班的角色里你就懂了,你不热爱上班啊,但是上班是个正经事,有个班上,能有点收入还能有一份社会价值。你把你“有个班上就行了”的心情直接带入回避“谈着对象就行了”的心情。你不会多喜欢回领导同事的消息的,你上班过程里的团建大多都是情绪劳动,回避对你就跟这个感受类似(类比)。
所以,一旦你对回避展露太多需求感,他们就觉得自己在情绪劳动,就开躲。你如果更焦虑了,回避内心就会烦。一切躲你的本质都是你的需求感(不管是哄着还是骂都算),而回避把本该互相满足情感需求的关系,变成了提供情绪劳动。
第二点,他们在躲你的时候就是真不想理,不存在说自己其实很痛苦了也要憋着不理你,尤其是疏离型回避。
3,他们的认知没有问题,他们自己知道自己的行为,而且他们知道你情绪崩溃很痛苦,知道不理你你会难受。
和回避型“好好相处”是不可能的
不要想着包容和引导回避
说一个很扎心的事实,和回避“好好相处”是不可能的
以我和回避型长期交往和相处经验来看,不存在一种“好好相处”的方式能真的改变回避,如果真的有谁做到了不管回避之前多冷漠,多自闭,都能在他冒出一丝情感需求的时候恰到好处的出现,这个恰到好处还得是不会“吓跑他”的精准拿捏,平时不管被回避怎么冷落都开开心心情绪稳定,那么这个人要么已经毫不在乎,只是出于某种目的还在关系里,要么就是已经被pua傻了,自我催眠自我折磨到麻木的程度。
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真正的回避型依恋,以下三种东西是无法在你们的关系里并存的:你爱他,你们还在一起,你不痛苦。
我愿称之为回避型依恋的不可能三角,哈哈。
只要你是个正常人,你要记住你真心爱一个人就是需要得到回应的,你敏感的捕捉到的那些回避不需要你的瞬间,那些对方在躲你的证据,那些即使不说也能感受到的冷淡,你自己知道是真的,不要跟着回避一起骗你自己了,如果对方真的给足了你安全感和正常的情感抱持,你的情绪是不会一直焦虑的。
关于和回避的关系,太多文章的重点在讲怎么相处下去,这里面需要谨慎的辨别:需要你去压抑你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得到效果的“相处方法”全都只停留在术的层面,这样的方法哪怕一时好用,最后也会情绪反扑。你是否有过硬生生憋下情绪,压抑想追问的欲望,还告诉自己这样做才是对的的时候?
跟回避相处下去不是靠忍功的,不可能三角还有两端可以破:
1,不要再“爱着”回避了,无欲无求。
2,有能够离开回避的勇气,不破不立。
从这两个角度去破除,其实就是看透了他们之后,不再会抱有幻想,那种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无奈,还有点疲惫,你意识到对方的反亲密和防御并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要承担的课题,放下对对方的执念,是因为你已经不想要回避这样的爱了。
总而言之,不要妄想可以通过隐忍和包容,一直持续的付出去和回避好好相处,并且在这样的“相处”下获得长久稳定的关系,这是对你自己的折磨
老师,我是焦虑型他是回避型,分手了我想挽回应该怎么做呢
大师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