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用放大镜看《古相思曲》中的小细节(二)
来自:十月芦洲
自“见微知著|用放大镜看《古相思曲》中的小细节”发布以来,楼主陆续新发掘出剧中更多有趣的细微之处,原帖经过不断的补充更新,不知不觉间已经达到了100张图的上限。但有关本剧的见微知著之旅仍未结束,因此特地新开一个帖子继续补充,也欢迎大家一同分享和探讨。原帖链接详见:见微知著|用放大镜看《古相思曲》中的小细节(一) (douban.com)
一、图文篇
20、片头曲结尾的文字融合了两个版本的《南晟遗事》
喜欢这部剧的朋友一定都不会跳过片头曲,因此片头曲中的碎玉会随着剧情推进而合拢为一块,以及片头曲的结尾都会有一段《南晟遗事》的文字已经不是什么值得新奇的细节了。但仍然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无论片头曲的《南晟遗事》文字是否与真实的历史相悖,都是对各集主要内容的概述。二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和沈不言对历史真相的深入探索,片头文字也从完全与史实相悖逐步转变为符合历史事实,这其实是融合了沈不言重修前后两个版本的《南晟遗事》内容。





第14集-第10集(B站排序)的片头曲结尾文字都是沈不言根据出土的《起居注》几页残片写的《南晟遗事》片段,是与史实不符的。在这5集中,沈不言逐步转变了对陆鸢、陆时和李拥的看法,最终下定决心与陆鸢共同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真正沉浸式地参与到这段历史中。
从第9集(B站排序)开始,片头曲结尾的文字就完全与史实相符了,可以推知,此后的片头曲文字其实用的是重修后的《南晟遗事》内容,对陆鸢的称呼也从妖后陆鸢变为了陆皇后,同时还有几个片段是沈不言在南晟经历过后写出来的事情。

“古代流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也解释了倚华为什么要用陆时身上拔出来的弩箭刺杀李拥。

“其曲中无尽相思,闻者无不堕泪饮泣”也与陆鸢和沈不言奏曲劝谏后元启皇帝落泪的剧情相照应。

“烹饪技术飞速发展”也许有沈不言的一部分功劳吧,包括他带去的朴素烤鱼技术。

原来剧中还有一对隐藏的《诗经》CP:楚沐和苏小恬。

“东门直通海路码头”与李拥擅长水利航海,在元启之变夜晚选择东门出逃的剧情吻合,“大晟皇宫位于江都城西南”和“北门通过彩云郊直到南梦乡琉璃谷”说明镜花楼到皇宫要往西南走,镜花楼到南梦湖要往北走,这与沈不言在陆鸢决定进宫的那个雨夜,改变一开始带陆鸢离开的决定,调转马车方向进宫的剧情吻合。

可以推知,南晟时代的江都城就是沈不言所在现代的江州市,这片南梦湖既是他见到碎玉得以穿越到古代的地方,也是陆鸢第一次遇到他的地方。

沈不言在未亲自传授给陆鸢法制理念之前,是不知道陆皇后贯彻法制这一细节的。

沈不言在没有亲身经历之前,是不知道双鱼玉佩的含义的,所以在看到陆鸢掉出玉佩时一脸茫然。这段文字进一步印证了这是沈不言经历了完整穿越后重修的《南晟遗事》版本。

沈不言在举办《南晟遗事》新书发布会时,回答神秘老太太关于陆鸢是否为妖后的质疑时说自己“只关注字里行间的真相,不谈感受”。但经历了所有的穿越后,经受了神秘老太太“你看到的多是说法,不一定是事实”的点拨后,沈不言才明白即使是史料记载,也包含了主观的成分,墓葬发掘才是靠近历史真相的客观证据。楼主认为,重修版《南晟遗事》再版发表,是在南晟墓葬考古发掘结束之前,因此书中仍写的是“或许南晟墓葬被发掘的那一天,我们能离真相更进一步”。
21、亏损惨重的沈不言

虽然沈不言嘴犟说赔得起违约金,但电脑屏幕上断崖式下跌的股票K线图已经暗示了沈不言亏损惨重。
二、剧情篇
30、楚同裳脖子上的血痕与挺身而出的沈不言


元启之变的那个夜晚,李拥一行人劫持了楚同裳作为人质,逼迫对峙的虎豹营后退,赵启龙此时仍然怂恿李拥杀掉楚同裳,楚同裳的脖子上甚至被刀割出了一道血痕。初看这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没有了楚同裳这个人质,李拥一行人必定性命不保,他们的最佳策略应该是挟持楚同裳离开。赵启龙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此时陆鸢并没有退后,还在和他们对峙,赵启龙不可能不忌惮有勇有谋的陆鸢。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沈不言带面具挺身而出是很愚蠢的行为,非但没有说服李拥,还间接导致了陆鸢中箭。但仔细想想,不会武功的李拥此时将刀架在楚同裳脖子上,已经划出了一道血痕,稍有不慎是很有可能伤及性命的,楚同裳也没有机会实施保护城防图的计划。沈不言的出现,先是将李拥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后面通过一番说辞挑拨了李拥和赵启龙的关系,引发了李拥架弩射箭,给了楚同裳逃脱并顺势倒下护住城防图的机会。
31、一起吃瓜的倚华和陆时

元启元年,元启皇帝听了沈不言和陆鸢的劝谏后,送陆鸢凤牌并想让她入宫,沈不言不敢得罪皇上,只能挤眉弄眼加咳嗽,倚华和陆时在一旁吃瓜。
32、陆小花的称呼

元启五年的陆小花,是倚华充满爱意的打趣和戏谑。

景平三十年的陆小花,是恶霸的不怀好意的羞辱和讽刺。
因此,倚华在景平三十年的时候就知道陆时有陆小花这个称呼的“黑历史”。
33、陆鸢没能保护沈不言的遗憾

元启五年的宫廷中,沈不言在千钧一发之际,夺过倚华的毒箭刺杀李拥,被赵启龙一刀穿腹,这是陆鸢唯一一次没来得及保护沈不言,也许是她此后十年等待中最大的遗憾。

因此在元启十五年的时候,陆鸢明知沈不言即使被弩箭射中也不会死,只是会回到现代,但还是不愿意他受到任何伤害,义无反顾为他挡了这一箭。
34、陆姑娘,晚安
元启五年琉璃谷之战的前夜,沈不言决定带上虎豹假面诱敌,他此时还不清楚自己在古代死去是否会真的死去,抱着可能是最后一面的想法叫住了离去的陆鸢,于是有了篝火前互道晚安的经典一幕,这也是他们之间最后一次心意相通的郑重道别。



这个片段并没有出现在琉璃谷之战前夜的第12集(B站排序),而是被剪辑到了景平三十年沈不言晕倒后的梦境中即第2集(B站排序),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构思。我们都知道,古人是不知道“晚安”是什么意思的,这样剪辑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既避免了观众一开始误认为剧中出现了穿帮的Bug,又避免了平铺直叙从而设置悬念吸引观众,又与景平三十年沈不言陪伴陆鸢的每天都道晚安的剧情相互照应。观众会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陆鸢早就懂了晚安的意思,原来在琉璃谷之战前夜的篝火边,陆鸢心中汹涌的爱意在那一声回应的“晚安”中再也无法隐藏,只是沈不言当时没有发现其中小小的玄机,正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5、怀抱梨汤的等待

景平三十年,沈不言一直咳嗽,陆鸢给沈不言熬了梨汤。

沈不言上完最后一课“断舍离”后离开,陆鸢仍然抱着梨汤在南梦湖边那棵许愿树下等沈不言回来。

陆鸢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以为沈不言又回来了,不自觉露出了笑容。
三、猜想篇
3、李拥对陆鸢的感情
楼主认为,李拥对陆鸢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包含了赏识、敬重、占有欲、控制欲以及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这种复杂的感情不等同于喜欢。

从元启五年到元启十五年,赵启龙在李拥面前多次透露了应该除掉陆鸢的想法,而且李拥也知道陆鸢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一定是最大的威胁,但他为什么并没有下手呢?




楼主认为,李拥之所以无法下手,是因为陆鸢所追求和坚持的正是李拥曾经的初心,每次看到或者想到陆鸢,李拥一定会想起景平三十年那个意气风发、不愿国之蛀虫毁了大晟的李节度使。从当初为错杀一个好人而惋惜,到后来视人命为草芥,暗杀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义子,斩杀无辜的守城士兵,甚至连为自己卖命的细作也不放过,李拥双手沾满了鲜血,却不会有丝毫犹豫。但唯独面对陆鸢,面对曾经的初心,他却难以抬起头来,他也会变得慌乱和手足无措。

直到元启之变的那个夜晚,陆鸢率虎豹营追击围剿的紧要关头,李拥拿起弩箭也没有想过要射向陆鸢,因为人最难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以曾经最厌恶的模样去面对当初的自己。

四、声音篇
1、火车驶过的声音
沈不言的住处应该是在火车轨道边,剧中两次出现了火车驶过的声音,这总让我想起另一部剧《漫长的季节》。

第一次是接了林主编催促写《南晟遗事》三部曲以及威胁回收B站账号的电话后,窗外火车驶过,沈不言急火攻心流出了鼻血。这里火车驶过的声音可能是暗示沈不言其实并不富裕,房子只能租在噪声较大的火车道边。甚至沈不言容易流鼻血,可能也和长期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以及工作过度劳累有关。

第二次是沈不言在宫廷刺杀后穿越回现代,伴随着陆鸢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窗外再次传来火车隆隆驶过的声音,像是历史的列车在一声长鸣中划破时空,车轮滚滚向前,却已是沧海桑田,一眼万年。
2、心跳的声音
剧中也三个场景出现过心跳的声音,恰巧是主角CP和配角CP分别同框的三个场景。

元启十五年,陆鸢为沈不言挡箭的一瞬间,仔细听,是有心跳的声音。此时周围一片安静,空气凝固,只能听到心跳,渲染的是众人意想不到的紧张和错愕。

元启元年,倚华见到骑马赶来的陆时,突然心口隐隐作痛,似乎是感应到了他被万箭穿心的结局,此时的心跳声渲染的是宿命无法逃脱的无力。


景平三十年,陆时在竹林练剑,却因为长相过于清秀而愁眉不展,倚华赶来安慰,两人情浓意切之时也有心跳的声音,此时的心跳渲染的自然是怦然心动的美好。
3、尖锐和恍惚的耳鸣声
剧中多次出现尖锐和恍惚的耳鸣声,让观众更能带入角色一瞬间的心境。



4、窸窸窣窣的声音
窸窸窣窣的声音伴随着沈不言的穿越,在古今时空交错的边界中营造了一种神秘幽暗的意境。


5、风吹动笛子的声音


陆鸢觉察到了风吹动沈不言笛子的声音,故意摔倒引诱默默跟随的沈不言出现。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古相思曲》有毒,情不自禁再刷《特别篇》。 (古曲相思)
- 学习强国上不能看了,还有哪里能看? (momo)
- 嘿嘿可能无人在意,但我就要说啊我们古相思曲剧粉真的吃的很好 (叶桃)
- 剧情|古相思曲结局封神!到底算be呢还是he? (豆友197992303)
- 昨天手痒又刷了一遍,发现了陆鸢一个千年的布局! (古曲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