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莲花楼》的一点点感受,思绪良多且混乱
来自:狂奔的赛赛
一点记录
第一次给电视剧写长篇小作文,看完已经很久了,已经开始三刷,越到最后越不忍看完,我喜欢这部剧给我的感觉:澎湃汹涌而又平静坦然。我的这篇也一直琢磨了良久,一方面觉得“不面对就不是结束”,另一方面是想说的太多了,提笔总觉得不知从何讲起。整理了几天的万千思绪与惆怅,就胡乱的表达一下。
男主李莲花,年轻时鲜衣怒马少年郎,登上过武林至高,也曾主宰江湖喧嚣,从前他鲜少注意到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一心想着江湖正义,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东海一战遭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创,跌下巅峰,也听到了不曾想到过的众生之苦。于是他便将这一切“苦”的根源归咎于自己,无颜面对旧友,也不忍回顾往事,带着入骨之毒和日以继夜的歉疚折磨了自己十年,我想这也是他选择自渡的方式,这十年里,每一次毒发,他是不是在想“李相夷,这都是你应得的”?
脱胎换骨成为江湖游医,千千万万种职业,他却选择成为了一名隐于市渡人的大夫,十年的修行与自渡,说书先生话本里的大人物,放下了自己的一身桀骜与虚名,放下了对江湖大义的执着,放下了种种旧时的情感羁绊,活在今天,活在当下“没关系,不已经是这样了吗,就把今天过好吧”(写到这句话的时候,眼泪真的控制不住,我好像一直都在等这句话,内心还是期盼着有个人对我说没关系的,你可以不用这么拼,不用这么努力,你现在这样很好,可是我一直却充斥着你为什么不努力,你要做更好一些!我始终在为了执着于外界的认可在内耗,活在别人的期望里。过度的自省和软弱的犹豫让我的精神世界没有喘息的缝隙,童年的缺失我真的也要搭上一辈子吗?)
李莲花十年前、后的人物线,通过演员老师对角色内核的精准理解太容易让人共情了,最后与云彼丘的对白,直击我心门,他曾经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竟然无人问津,突然间想起了自己最恨的人却想不起来为什么要恨他,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巅峰之上的人物了,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十年后的李莲花才变的真正强大。这条人物线讲人在巅峰做了什么,讲人跌下巅峰做什么,至于如何去的那巅峰,如何下的那巅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的日子,以后日子,为自己而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别太累,生啊死啊,都会来的,不强求。“天无绝人之路,绝起来还真没路”也不可怕,都接受。试着放过自己,何为对错呢,这人世间之事哪有什么绝对的评定标准。人活一世,何必争锋较真儿,别太卷,都会过去,活好当下,无愧自己的内心,管他什么江湖与世俗眼光,总要和遗憾人生和解来获得最终的平静,“那高处我去过,没意思”“这个做人呢,不能总活在别人的期望里”“这世上不值得的事情那么多,值得的呢就那么两三件”这几句台词真的把剧平静地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众人追求的金钱、地位在李莲花眼里还不如钓鱼养狗晒太阳来的有意思,也许是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高度内卷、评价标准单一的社会体系中,李莲花和他的莲花楼的出现带来了一朵涟漪,但他也没有激烈的情绪输出要观众接受、认可这种生活方式,他只是在表达在展现“瞧,这样也不错”。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剧的观众群体如此广泛的原因吧,也感谢演员老师的演绎,将角色身上那股超脱和疏离感表达了出来,有评价说这个角色“多一分油腻少一分面瘫”,极精准!
剧中的三次舞剑印象极深,第一次红绸舞剑冠绝天下,第二次是终得知一切真相,思绪万千在竹林醉酒舞剑,给内心情感和挣扎找一个出口,第三次是终于一切回归平静,但命不久矣,在篝火旁,天地之大,只有寂寥的月和飘零的芦苇絮,曾经剑术天下第一,历经风雨后少年的风发意气已荡然无存,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的无奈和伤怀,在月下舞剑时娓娓道来,腾空时的姿态仿佛要冲破这命运桎梏,一脸坦然的落地时,再不舍也放下了,我想这是作为对自己的告别吧。
其实我们每个平凡的众生都被“碧茶之毒”裹挟,人生在世欲望的压力与命运的不尽人意终是我们难以解救的“碧茶”。而不管这毒到底有解还是无解,当那一刻真的来的时候,也要面对,也要体面的告别。
但故事就是故事,换成是我,我做不到,首先那虚名我便放不下,曾经的成就对已经落魄的人,还是会想强撑着最后一点脸面。讲到这里,我又觉得我还没有真正看懂李莲花这个人。
剧里一共讲述了十个案子,“女宅”案是我最喜欢也是最心痛的,看了三遍哭了三次,可能由于我自己目前也正陷于“职场女性”的泥淖之中,看到苦苦挣扎求生的女性同胞抱在一起所做的一切,一方面感概人的不易,另一方面是叹自己早已失去自救的勇气,被时代的洪流拖着麻木的向前。
现在回忆起“女宅”案还是“久久不能平静,“被逼到绝境,拼了性命自救之人才能做到”,随着案子慢慢铺陈,一股强烈的荒凉感和心痛漫上心头“她们是有多绝望啊”,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你我呢,我忙着生忙着死,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能过的舒服一点不是吗?被世俗间的荆棘藤蔓缠的透不过气,甚至还想长进我的血肉里与我共生,但是但凡有一丝阳光照进来的缝隙也要伸手去够,别放弃。
当看到玉楼春死后,中毒的侍卫去侵犯那些可怜的姑娘们的时候,很感谢能把这一小段拍出来,和现实太像了!现实不就是阶级矛盾常常被转化为性别矛盾吗?太多一些窒息的社会新闻,归结大部分的原因“有女的就怪女的,没女的就怪没女的”,众生皆苦难,何苦!
剧里的女性角色太惊喜了,和以往武侠剧中女性角色不同,本剧中的女性角色不附庸任何人,只遵从自己的内心,女性的主体性得到了认同,展现出的独立形象让人不得不心生感慨生命力的旺盛,一反国内大多数剧所传递的:女性就应该是白莲花、圣母,必须无怨无悔的为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付出的形象。女宅案件中她们有勇有谋也有私心,角丽谯从不遮掩自己野心和欲望,苏小慵的感情拿得起也放得下不卑微也不纠缠,何堂主果断理智讲格局,乔婉娩心中自有江湖大义明辨是非,两仪仙子重情重诺无憾此生……,虽然是一部大男主剧情,但是看到如此丰富的女性形象真的不由得对创作者们心生敬佩。
长久以来,女性都是处在被训诫的环境中的,女性的欲望是不可说的,要学会示弱而不是主动争取,女性强势了不好等等耳熟能详规劝,但这部剧告诉我们“女孩子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不要怕,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心,过一段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反而剧中的“父亲”角色大都是不靠谱的,细品就会感觉到反父权、反权威的讽刺意味,剧中李莲花这一佛性躺平的形象再加上冷漠且不屑的语气将悬疑案抽丝剥茧时,看似柔和平静,实则充满浓浓的质疑和挑战。
剧中对“情”的刻画的十分高级,将中式的禅意融入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中,剧中方花、笛花的友谊也好,男女之间的情愫也罢,都曾历经生死适逢其会地开始,却又猝不及防悄无声息地放下,剧中开始的人物关系没有一段有明确的结局,留给观众充足的想象空间,实在是高!“早就推杯换盏交过真心了,何必杯杯干净见底呢”,极妙!这句话对全剧的情感关系做了总结,曾经拥有即最好,莫要强求,结局就顺其自然吧。
我本人离家在外地工作多年,学生时期一些要好的朋友一年也才得见一次,但看到她们相聚的照片和亲昵,心里有时还是会泛起阵阵妒意,总觉得自己缺席了朋友间的情谊便少了几分,但这句“何必杯杯干净见底呢”让我获得了平静,只要我们相见时都是欢喜的,我又在苦恼什么呢?“当年月色就如今日”,年少时惊艳的岁月存于我们每个人心中,足以铭记余生了。
看完这部剧,作为观众我感受到了尊重。剧情逻辑合理,有急有缓节奏拿捏到位,重要的是导演、编剧和演员都注重刻画情感上的细节,越看越有味道,当单孤刀出现二人重逢时,师兄竟短暂地敛起锋芒滑落了一滴眼泪;当碧茶毒发支开小宝用尽力气想要逃跑却没有起来时地那句“真狼狈”;以及探案时毫无顾忌的承认“我怕鬼”,都浓墨重彩的描绘出剧中角色作为“众生”的正常人类情感,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是和你我一样都是正常的人。剧中还有极多前后对照的小细节值得推敲,这部剧想要表达的点很多,而且都完整的呈现了,我跟朋友在聊这部剧时惊喜的发现大家get到的点都不尽相同,真是一部好剧,了解到原著小说的作者也是女性且有警务工作经验,瞬间我又感慨,怪不得把情感和人性讲的如此细腻,真的写得太好了!
2023年10月22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角色分析|剧版方多病:贪多贪足,反而造就了怪异观感 (青苹侃书影)
- 越想越觉得李莲花孤身离开是必然 (豆友Bj_cGtbupU)
- 关于乔婉娩人设的疑惑 (豆友Bj_cGtbupU)
- 🔥🔥🔥莲花楼热度追踪楼 总榜霸榜6个月➕2天 电视剧... (大眼睛甜葡萄)
- 转一篇神文🤣🤣,李相夷不能回来的真正原因 (封神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