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转载 央视新闻《文博日历》 2023年11月5日 “您好,这是我的名片”
来自:月在梨花
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 农历癸卯兔年九月廿二
文博日历丨“您好,这是我的名片”

在交换名片的社交时代
一个吸睛的名片盒必不可少
这个清朝外销的
银累丝花卉纹名片盒
就是其中的佳品
01
是名片盒也是艺术品 方寸之间造就极致之美

累丝工艺是一种将金或银加工成丝
再经盘曲、掐花、填丝、堆垒等手法
制作成金银首饰的细致工艺

△一面为花卉纹饰(左),一面为蛇纹
这个银累丝花卉纹名片盒
先以极细银丝编制井形底纹
再在上面装饰以联珠状细银丝堆砌的纹饰
一面是花卉,一面是蛇纹
细节生动 精致华丽

透过光看去
花卉卷草纹饰仿佛蕾丝花边
花纹繁复,栩栩如生
不得不感慨工匠精湛的手艺

△名片盒盖与盒身一侧相连,另一侧开合,开合一侧上方有按钮。
“您好,可否和您换张名片?”
说话的同时拿出这个吸睛的名片盒
绝对可以得偿所愿
02
中国传统工艺+西方审美情趣 外销名片盒迅速风靡欧洲
18世纪末至19世纪
名片在欧美社会的社交圈内广泛使用
19世纪,随着西人东来
西方一些生活、社交习惯传入中国
西式名片慢慢在中国发展
最终得到普及和流行

△名片盒盖以细银丝累出底纹,錾“EMD”款
而铭刻着中国传统工艺的印记
又迎合了西方人审美情趣的名片盒
是集铸造、雕刻、镶嵌、绘画等艺术
于一身的工艺品
开始风靡欧洲
这促进了名片盒的工艺发展和贸易繁荣

由于银器在欧洲使用广泛
所以银质名片盒最早开始出现
而银累丝花卉纹名片盒
就是外销名片盒中的佳作

它还配有一个精致的原包装盒
外用织锦裱糊、内衬天蓝色湖绸
盒盖内还附有一张店铺招纸
用英文写着销售商名称、店铺地址等信息
英文款识:
“Gold&Silver Smith,No.2 China Street" “KHECHOUNG”
翻译过来就是经销商为“其昌”(是当时广州知名外销银器销售商,活跃于19世纪30至80年代)。商铺地址为广州市同文街2号。
另外,牙雕、木雕、贝雕等工艺
制造的名片盒也颇受欢迎
工匠们以刀代笔
在原材料上刻画
山水风景、亭台楼阁、花鸟鱼虫、戏曲故事等图案
给名片盒增添了极高的艺术性、观赏性以及趣味性

△ 广东省博物馆藏各种材质的外销名片盒
在欧洲,它们成为
彰显绅士淑女时尚品位和审美意趣的外部象征
成了时刻不离身的标准配饰
03
欧洲刮起“中国风” 外商纷纷来抢购
1757—1842年
广州是唯一能与西洋航海国家通商的口岸
受当时“中国风”的影响
丝绸、陶瓷等商品颇受欢迎

△ 点击查看广彩人物纹大碗详情
盛潘趣酒(Punch)用广彩人物纹大碗

△ 点击查看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详情
英国庄园的主卧室贴着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 点击查看清代外销白缎地彩绣人物伞详情
法国贵妇出游
打着清代外销白缎地彩绣人物伞
无一不感受到欧洲人对中国外销产品的热爱
△ 约1870年黑漆描金柄绒绣彩绘八角团扇、十八世纪内锡外黑漆描金人物故事八角形扁茶叶盖罐、十九世纪黑漆描金人物纹缝纫台。馆藏单位:广东省博物馆
除此之外
扇子、名片盒、茶叶罐等
也成为外商争相购买的产品
今天,第六届进博会在上海开幕
回头客不少 新朋友更多
无数人在这里交换名片
新的合作机会在这里产生
新的朋友在这里出现
而进博会也成为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张“中国名片”

△ 约1870年黑漆描金柄绒绣彩绘八角团扇、十八世纪内锡外黑漆描金人物故事八角形扁茶叶盖罐、十九世纪黑漆描金人物纹缝纫台。馆藏单位:广东省博物馆
除此之外
扇子、名片盒、茶叶罐等
也成为外商争相购买的产品
今天,第六届进博会在上海开幕
回头客不少 新朋友更多
无数人在这里交换名片
新的合作机会在这里产生
新的朋友在这里出现
而进博会也成为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张“中国名片”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蒲江飞仙阁第六十龛 (佳时扬帆)
- 丹棱白塔 (佳时扬帆)
- 乐山麻浩崖墓 (佳时扬帆)
- 文物|转发 央视新闻《文博日历》 2025年4月14日 2000多年... (月在梨花)
- 文物|转发 央视新闻《文博日历》 2025年4月12日 这不是茶... (月在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