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版权收益如何分配?

蜗牛

来自:蜗牛
2023-11-06 11:43:39 加拿大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6 11:52:32 加拿大

    国内平台的数据为了哄你玩,单曲循环是计数的,但是结版税他们精得很,单曲循环不计数。

    这个有点好笑。🤣

  • momo

    momo 2023-11-06 15:20:00 广东

    国内平台的数据为了哄你玩,单曲循环是计数的,但是结版税他们精得很,单曲循环不计数。 这个有 国内平台的数据为了哄你玩,单曲循环是计数的,但是结版税他们精得很,单曲循环不计数。 这个有点好笑。🤣 ... 蜗牛

    Q音单曲循环也计数吗?

  • 豆友274625840

    豆友274625840 2023-11-06 16:50:41 上海

    [内容不可见]

  • FAN

    FAN 2023-11-06 21:29:50 广东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6 21:39:04 加拿大

    https://weibo.com/7870229596/4965059183249135 演出按次签 https://weibo.com/7870229596/4965059183249135 演出按次签 FAN

    版权价格不菲,演一次签一次。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6 21:46:18 加拿大

    艺人音乐版权盈利方式(预付、分成、两者取其高)

    音乐版权盈利主要就两种计费方式,一种是平台采买也就是预付,一种是卖数字专辑也就是分成的形式。

    平台采买一般不看流量,会直接给音乐人付一笔费用。但不是所有的明星都会要求这样,都会因为不划算。明星如果落入凡间,跟普通人、跟流量去比拼,他就不划算。

    比如说蔡徐坤如果论歌曲的播放量公式去计算,他是不划算的,他这种就会先跟平台要笔费用。偶像级的一般对于收益都非常特别自信。

    比如说周杰伦一般都会采用卖数字专辑的模式。再或者泰勒斯威夫特,既有流量又有偶像标签的,他是两个都要,他就是一方面要收割粉丝的上供,一方面他也要平台的保底。

    这种偶像级明星一般两边都要。一方面他要流量收购流量的 ToC 的钱,他一方面也要 ToB 的钱。这种情况下,他一般跟平台的合作模式是要一个预付,再到后面预付和分成两者取高。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6 21:49:41 加拿大

    那么卖数字专辑呢?又分首发和全网发行。

    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这张专辑在腾讯独家首发。连Spotify 包括 apple music 都听不到。现在你可以了,你现在可以免费在 apple music 解锁,但已经是两个月过去了, 但其实算拿到了一个平台的先发。因为这种先发腾讯的品牌以及日活还包括拉新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周杰伦非常聪明,虽然是他卖专辑能卖几个亿他其实非常自信,但是他会先要一个保底,再加一个分成两者取其高。

    有些人他的专辑是全网发,网易云、腾讯、Spotify 包括 apple music 都有。

    这种往往就没有预付,所有的收入都见得到的,他一般都不会要

    如赵雷,他以前专辑只在网易云独家发行,现在你发现赵雷这张专辑在腾讯也能买,这样赵雷应该是没有拿到预付的。

    这个模式简称为卖数字专辑也就是要分成,跟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买专辑、买书逻辑是一模一样。

    这种人特别牛逼,所以平台没有给他预付,但是平台就分成比例比较低,因为对平台也需要这样的人在这里存在。

    那么有人会质疑这种全网发行行不行哈,甚至怀疑赵雷这么做行不行。

    赵雷这张专辑网易云卖了 750 万,应该在 QQ 音乐卖的更多。他能拿到多少钱?50% 以上,扣完税之后。你看专辑25 一张,他QQ音乐就卖了 16 万张。二十五乘以 16 卖了 400 万,加上网易云已经有 1150 万了。还有酷狗、酷我、apple music 等等,还没算。跟电影票房差不多。牛逼的人,霸气外露。

    看上去很多明星都去卖数字专辑好像也挺不错哈,但绝大部分的人干不了。

    准确告诉你,大中华地区, 能干这事的10 个歌手不到。

    曾经出过这事。张惠妹,有张专辑其实真的很好听,她好像非得要去卖数专。不花钱就听不了,导致歌的传播度非常差。

    所以除了卖数字专辑和 绝大部分的明星是跟平台有一个流量溢价也就是按流量分钱。现在的平台方挣钱模式是卖红钻绿钻,说白了是卖会员费。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6 21:52:14 加拿大

    那么平台的这类收益如何分给音乐人呢?有两个逻辑。

    所有的互联网的每一个点击都有记录。

    就像我们在淘宝买了一个CPS商品推广一样,用户的每一次购买都可以知道渠道来源。

    比如我是因为汪峰的这首歌歌充的会员,我就给他平台有一个结算逻辑的,相当于是汪峰帮平台带了货。你在听完这首歌之后,你充了会员,提成就记到这首歌的上面。这就是带货逻辑。

    还有一个广告逻辑,你看现在的网易云,你们是不是经常看网易云的评论?下面是不是有底部有一个广告?这类点击收益叫广告分成。用户点开,他会按 CPM 跟你按那首歌结算,这也对歌手来说也是个创收。躺赚对不对?就是按照纯流量。

    那么以上金字塔的腰部跟头部的各类收益。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6 22:00:12 加拿大

    普通音乐人如何获取收益

    刚刚咱们讲的都是明星,那如果普通人怎么玩儿呢?

    一般都是五五分成,平台拿一半,五五分。你进入到发布数字专辑的渠道,手续全部自动化了。

    如果你说我全网免费发,他就按流量给你计费、分钱。

    你不用通过任何商品公司,对从作词、作曲、音乐制作、录音、混音、演唱、编曲到最后发行宣发,自己一个人就全搞定。

    只需要一个电脑,一个人,完全自助化。

    对这种歌手在你知道全球一天发多少首歌吗?全球 10 万首,一天 10 万首。

    对你算个账,一首歌三分钟,一天有 30 万分钟的歌在那里发,根本听不完。中国多少首你知道吗?6000 首一天。这是腾讯的财报。

    一个普通歌手在平台的结算收入的来源应该会有四种左右。

    一种是纯流量,分成 2 块钱。1000 次有效播放费分成 2 块钱。标准的说法应该至少 30 秒以上的播放。播放 1000 次分2 块

    第二种就是广告,评论置顶的或者是转盘广告。

    第三就是帮平台销售了会员和充值、黑胶,会员红钻绿钻带货了。

    第四其他增值收入。比如平台把你的歌卖到卡拉OK,卖到了 s p 短彩铃,因为你一般授权给平台,平台是要基本上都要拥有这些权利的。还有包括短视频,还有你的 MV 的播放等等,这都是按照流量计费。但普通歌手一定是原创,不能翻唱,翻唱是没有钱的。

    你上传一首歌到平台,你需要出具三个证据叫版权链。

    第一个词曲、第二个是录音版权,第三是你的歌手的表演者权。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7 21:38:04 加拿大

    音乐版权是怎么盈利的?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29913293?utm_id=0

    第一步,投资者花钱取得某种歌曲100%的音乐版权,当然音乐版权必须包含词曲著作权、录音著作权和表演者权。 第二步,把版权授权给版权公司,委托公司去发行,公司把音乐作品发行至各个平台去,并且获得版税,最后版权公司扣除相关的服务费,剩下的收益分给投资者,你手上持有的版权越多,你的税收益也会越来越多. 下面我举例说明一下音乐投资是如何盈利的 以梦然《少年》为例: 1:梦然-酷狗签约音乐人,31 次进入酷狗 TP500 榜单,《少年》的词曲原创作者,歌曲内容正知正念,勾起人们心中美好的少年回忆。主要通过抖音火遍全国(抖音粉丝 144 万),全网300+音乐人翻唱,全网播放量超 10 亿次;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媒使用这首歌做 BGM

    2:《少年》100 万制作费用,刨除演唱者费用外。作品整体制作难度不大 3:和音乐平台合作,分为个人进驻、公司进驻,独家、非独家几种情况,并且各音乐平台分账单价还会有些差异 ⑴:参照网易云音乐平均 1000 有效点播计费 1.2 元 ,全网播放量 10亿+次,收益120万+(不考虑点击下载阶梯溢价部分) ⑵:其他各个音乐平台总合收益。 ⑶:广告、会员包分成,大约500万。 ⑷:各平台MV等相关视频收益 200 万 ⑸:抖音等短视频app背景音乐版权授权500万 ⑹:参加节目、商演等活动收入预计800万。

    所以音乐版权是可以投资的,越早投资越赚钱 ,中国著作权协会,的保护期为作者去世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为截止日期,所以一次投资终身收益 ,还可以转让和继承.如果歌曲爆红了或者是运作的好,一两年下来产值就能做到上千万甚至上亿元.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7 21:50:22 加拿大

    https://m.jiemian.com/article/8856937.html

    普通人真的能从音乐版权中赚到钱吗?

    去年底,网易云音乐低调上线了一个名为“音乐收藏家”的新功能。

    据网易云音乐官方介绍,音乐收藏家是一个歌曲收益交易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竞拍的方式,获得目标歌曲在网易云音乐的特定期限内的部分或全部版税收益。版权所有者在发起竞拍时可以设定所拍卖的版权期限、范围和比例,以及最低竞拍价格;在缴纳保证金后,用户可查看该歌曲收益数据和该音乐人收益前三名的歌曲近一年的收益数据作为竞价的参考。

    如今过去两个多月,“音乐收藏家”已经产生了不少拍卖。从交易排行来看,目前成交价格在100元到1.5万元间不等,成交价超过5千的有12首,其中过1万元的有5首,类型涵盖嘻哈、流行、民谣、纯音乐等。

    而“音乐收藏家”这样的收益交易平台,则让音乐人在通过歌曲获得一笔收入的同时,还能选择保有歌曲的版权,以及对歌曲的话语权。不会有音乐公司来向音乐人要求创作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时候发布,付钱的只是被动投资者,音乐人则掌握着创作主动权。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音乐人就能获得收益,可以用于歌曲的宣推或是新歌曲的创作。

    除了保留歌曲版权和主动权之外,歌曲收益交易平台还意味着让歌曲面向更大的、不同规模的买家,通过竞拍模式让买家间形成竞争,从而让音乐人得到最佳的市场报价。

    对于独立音乐人而言,这也不仅仅是一笔金钱,更是来自于陌生人的肯定。马彦昭也在留言中提到,“被肯定的感觉,比一万五还重要”。

    网易云能帮音乐人提前变现吗? 让普通人通过歌曲收益交易平台参与音乐版权投资,这在国外已经有成功先例。

    比如Royalty Exchange,该平台支持音乐人或版权拥有者通过发起竞拍、出价转让歌曲或曲库的部分或全部版税。在购买前,平台会向投资者提供歌曲在过去一年的收益情况等信息,帮助投资者做决定。

    交易达成时,平台收取交易额1%(至少500美元)的一次性手续费,所以平台也会尽力促成更多数量且大额的交易。据其官网信息,平台上交易额现超过1.29亿美元,交易完成数量超过1600起,2020年上半年的年化资产平均投资回报率超过10%。目前,Royalty Exchange最新一轮风投轮获得340万美元的融资,融资总额达到1370万美元。

    对比Royalty Exchange等同类型的在线版税交易平台,目前网易云音乐“音乐收藏家”落地的功能相对简化。

    一是将版权收益限制在了网易云音乐产品内。

    拍卖权益只包括上架歌曲在网易云音乐产品内基于播放、售卖产生的版税收益,而不包括其在Beat交易平台产生的收益,以及网易公司转授权或其他商业化运营活动产生的收益。

    也就是说,平台所指的版权收益基本等同于歌曲在网易云音乐平台内的播放量收益和下载购买收益。这样可以大大简化版权收益的分配结算,也避免了其他场景下版权收入拆分等问题,降低了管理和解释成本,降低了规则参与的繁琐程度,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版权收益的想象空间大大减小。

    据B站Up主“王大文——音乐制作人”在2023年1月发布的视频中介绍,达到10万播放量的可提现税前收益在网易云音乐为35.97元。也就是说,每千次播放的收益约为0.3597元。

    那么,仅从播放收入计算,要想在一年内回本的话,一首成交价为100元的歌播放量得超过27.8万次,一首成交价为1000元的歌播放量得超过278万次;成交价为1万的歌曲,则意味着播放量要超过2780万次。

    要知道,现在颇受好评的鲸鱼马戏团从2016年入驻网易云音乐到2020年,发布了189首歌曲,才积累了3000万次播放量。如果没有商业化的运作,单首歌达到百万乃至千万的播放量难度并不小。

    二是没有二级市场,使得歌曲收益无法像NFT那样具有超高的炒作空间。

    2022年上半年,国内的数字藏品市场之疯狂令人印象深刻,部分平台的藏品几乎达到了即发即售罄的现象。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市场热度,除了数字藏品在概念上的新潮、几十到几百的价格范围,使得参与门槛低之外,正是二级市场为数字藏品带来巨大的炒作空间,从几十块卖出几万块的造福神话,让中学生和中年人都为之疯狂。

    三是版税数据的公开程度。 虽然Royalty Exchange和网易云音乐都会为投资者提供之前的详细版税数据供投资者报价作为参考,但Royalty Exchange对这些数据是向所有人公开的,而音乐收藏家则需要在缴纳保证金之后才能看到上架歌曲收益的月度收益。

    四是缺乏更高知名度的艺人参与,歌曲份量有限。

    Royalty Exchange并非只面向腰尾部音乐人,给投资者沙里淘金的机会,也通过名为“Private Syndicate”的功能,也为投资者提供顶级曲库的投资机会,并且该功能下的曲库不是价高者得,而是让多位投资人都能以自己合适的资金参与到其中。

    比如,格莱美得主Cage The Elephant乐队四张专辑的版税,估值规模超过345万美元,又或者是“饶舌之神”阿姆(Eminem)从1999年到2013年所有专辑的版税。而目前,网易云音乐收藏家或许还在试水阶段,尚未有知名音乐人的参与。

    对于投资者而言,音乐版权虽然有较大的想象空间,但也要理性参与。

    平时谨慎消费的网友“袄利袄鸡蛋仔”自称“头脑一热”,带着赌徒心态相信新出的玩法,平台一定会给红利,于是花2000元买下一首歌曲一年内版权收益的70%后,才惊觉歌曲单月预估收益才17.79,直呼“新年就把裤衩都赔惨了”。

    而且,他担心买下歌曲之后,可能还得自己推广,但推广费和本金可能就都收不回来了。现在“袄利袄鸡蛋仔”听日推歌曲都开始有些烦躁了。

    音乐版权投资还有什么空间? 音乐版权投资,可以说是这几年的香饽饽。

    据MBW统计,2021年的60多笔全球音乐行业大型交易中,至少有50亿美元是用于曲库和音乐版权收购,下场的资本不乏KKR、Black Rock这样的投资巨头。2022年,虽然热潮有所减退,但David Bowie、Sting、Neil Diamond的曲库也都卖出了九位数,成为资本们抵抗风险的另类资产。

    随着Web3浪潮的来临,现在,Royalty Exchange还推出了NFT服务,音乐人可以将自己的音乐铸成NFT,面向区块链玩家。而以Royal为代表的音乐NFT平台做的事情也非常相似。

    由于NFT可以碎片的形式存在,也就是多人共享同一NFT的部分所有权,可以进一步降低版权的投资门槛,还能提高市场流动性。但由于NFT市场尚不成熟,目前的表现波动非常大,现在入场可能更像是一种投机的行为。

    总体而言,音乐NFT由于其透明性,被很多人看作是未来的音乐版权交易解决方案。一批音乐NFT平台都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比如Royal在一年中获得包括a16z领投的7100万美元投资,TuneGo最新一轮融资获得770万美元,Opulous也获得一轮150万美元的融资。

    在国内,周杰伦的曲库则是三年独家授权卖出5.7亿的天价。像这样知名度高、流传度广的曲库经过时间的考验,具有长尾效应,可以说一笔稳健的资产。让普通人能够参与音乐版权的投资,理论上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想象空间的事情,更不用说风险投资、版税基金的玩法。

    或许是为了促进平台的良性发展,网易云音乐收藏家目前的功能相对简单,除了押中爆款,炒作升值空间不大。相信在更多优质的中腰部音乐人加入之后,会有更多可圈可点的案例。

    目前来看,这个新功能对于音乐人而言似乎是百利无害,可以自行设定符合心理预期的价格,出让几年的版税分成就快速换到一笔收入,还能保留版权。并且如果拍出了高价,或也能成为歌曲的卖点之一,像马彦昭一样在不同社交平台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加歌曲和音乐人的曝光度。

    对于跃跃欲试的普通乐迷而言,则要谨慎考虑合理的投资价格范围以及自己能承担的风险。没有二级市场,意味着投资者应当具有沙里淘金的鉴别力和对音乐行业的一定知识,才能从良莠不齐的歌曲中找到可能值钱的好歌。

    就如同巴菲特所说,“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普通人真的能从音乐版权中赚到钱吗?不如先问问自己,我到底有多了解音乐版权。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9 10:19:49 加拿大

    经过一份关于“2022年中国音乐制作人收入”的问卷调查显示,收到总数为375份的问卷中,约73.6%的人通过音乐制作所获得的年收入不足10000元,约23.7%的人不足20000元,只有约2.6%的人通过音乐制作获得高于50000元的年收入。而这些被调查者,大部分都有兼职工作或已经转行,否则仅仅靠音乐制作的工作完全不足以养活自己。当然,与所有技术类型的行业相似,音乐产业中也存在金字塔现象,各大榜单中的常客制作人,塔尖的金牌制作人们,仍旧能跳出这个窘境,获得非常不错的收入,但这仅仅是凤毛麟角。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9 11:32:52 加拿大

    作者:佟雪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21761/answer/2787469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词曲版权就是音乐著作权人享有的十七项权利,包括四项人身权、十三项财产权。 邻接权是指音乐作品在传播过程中所享有权利,围绕着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而产生的权利,包括录音版权,也包括表演者、图书出版者、广播电台电视台依法享有的权利等。例如:出版者有权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演员对其表演享有许可他人现场直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转播其播放的广播、电视等。版税,又称版权使用费,是音乐作品的原创人或版权持有人对其他使用其作品的人所收取的金钱利益。使用者为了能够取得复制或演出、改编音乐作品的权利,会支付给音乐作品创作者或拥有者款项作为版税。例如:甲作词乙作曲创作一首歌曲,丙演唱,丁唱片公司制作成唱片,戊电台播放。这种情况下,甲和乙就是著作权人,享有17项权利(4项人身权,13项财产权),丙是表演者,享有6项权利(2项人身权,4项财产权),丁是唱片公司,享有录音版权,包括复制、发行、出租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四项财产权,戊是广播电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将其播放的歌曲转播及将其播放的歌曲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的行为。甲乙是著作权的主体,其歌曲是著作权的客体。丙丁戊享有的权利称为邻接权,围绕着受著作权保护的甲乙所创作的作品而产生的权利。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9 11:48:45 加拿大

    https://m.weibo.cn/status/KoqrrrQQA?jumpfrom=weibocom

    版权公司如今在中国大陆,最大的收益,来自版权打包授权。这份收入里,词曲版权带来的收入并不是公司的核心收入。

    先了解一下,音乐平台收到钱,如何分配。

    一首作品,消费者付了10块钱买歌。

    10块钱

    约8%的钱分给词曲作者(词曲一共8%) 约42%的钱分给唱片公司或版权公司 约30%的钱分给手机操作系统 比如苹果、安卓 约20%为平台运营成本包括税金 基本这么一个分配情况。

    可以看出,一首歌只要上线,唱片公司和版权公司收入最高、手机操作系统排第二、平台排第三、词曲作者收入最低。

    只要有人付钱购买音乐作品,版权公司、操作系统、平台、这3方稳赚,唯独词曲作者的收入,是个未知数。

    如果词曲由版权公司代理,公司抽成30%,实际上,词曲作者两个人一共可以分到的版税,最多只占一首歌的5.6%,关键是,就算只有5.6%,作者也不一定拿到。

  • 蜗牛

    蜗牛 楼主 2023-11-09 11:50:37 加拿大

    https://m.weibo.cn/status/KoqrrrQQA?jumpfrom=weibocom 版权公司如今在中国大陆,最大的收益 https://m.weibo.cn/status/KoqrrrQQA?jumpfrom=weibocom 版权公司如今在中国大陆,最大的收益,来自版权打包授权。这份收入里,词曲版权带来的收入并不是公司的核心收入。 先了解一下,音乐平台收到钱,如何分配。 一首作品,消费者付了10块钱买歌。 10块钱 约8%的钱分给词曲作者(词曲一共8%) 约42%的钱分给唱片公司或版权公司 约30%的钱分给手机操作系统 比如苹果、安卓 约20%为平台运营成本包括税金 基本这么一个分配情况。 可以看出,一首歌只要上线,唱片公司和版权公司收入最高、手机操作系统排第二、平台排第三、词曲作者收入最低。 只要有人付钱购买音乐作品,版权公司、操作系统、平台、这3方稳赚,唯独词曲作者的收入,是个未知数。 如果词曲由版权公司代理,公司抽成30%,实际上,词曲作者两个人一共可以分到的版税,最多只占一首歌的5.6%,关键是,就算只有5.6%,作者也不一定拿到。 ... 蜗牛

    音乐人赚钱太不容易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693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