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余华小说《河边的错误》电影
来自:风月浅浅
说实话我一直都很喜欢看余华老师的作品,最近看到了这部改编了余华老师小说的电影也是急急忙忙首映当天就以兴奋的状态去看了。总的来说观影结束后那种云里雾里带有戏剧性的整部电影真的让我感叹:“不愧是余华老师,整部电影都有着余华的味道。”
从整部电影的故事性和主题来看,我觉得是一直以来贯彻着余华老师的风格的,荒诞,阴沉,捉摸不透的剧情走向,时间的来回跨越和自由伸缩,以及世界的荒诞真相等等。三次的死亡事件含有丰富的意指,暗示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死亡。三位死者的死亡充满了戏剧性,生命充满了无常与变化,充满了偶然性,死亡如同牢笼在世人头上的一把利刃。电影整体都昭示了死亡的真理: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走向死亡。
在电影的结构上来看,在电影《河边的错误》里,时间的空间化倾向使作品呈现出现实与超现实、意识与事件交织的结果。在电影中时间的多维化则使得电影里的人物、场景和事件在空间结构中处于一种游移不定的状态,他们不是单个地呈现其本身,而是纠结在一起构造出一种整体的环境与场所,进而展现出河边这个场所通过一种空间上的隐喻呈现出意义和风格。
从电影里个人展现的性格来说,每个人的性格都带有一种捉摸不透又暗含人性暗面的一面。我会着重去解读马哲的性格,电影里面马哲以为他的性格是疯子,我却认为远远不止如此。是马哲性格里面的很多东西造就了马哲被案情一点点逼疯的现实。马哲渴望个人荣誉和个人英雄主义,马哲对案件一步步深入分析,从自信到自负,他以为他能掌控很多事情,比如事情案件没那么简单,但实际就是疯子杀了幺四婆婆和王宏,比如妻子说他当初都安排好了结果一件事情都没有按照他的安排来。面对疯子相信逻辑直到把自己逼疯。
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难以触碰的暗面,每个人其实在某一种程度上都是疯子。
22级中文六班 21 孟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