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诸位明白为什么李嶷不想当太子了吧
来自:辜平(繫迷尚可,得駁馬。)
我发现李嶷为什么童年那么惨却这么豁达。
他有非常强烈的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非常仁德,非常明明德,非常亲亲善。博大广袤。别人是以仁义为名,他是以仁义为友以道德为师。
他能宽宥世间的所有人,除了女主。
他两次对顾婉娘另眼相看。当时他早明白顾婉娘对他的喜欢,但他不在意。不是一路人,所以他非常坦荡。第一次另眼相看是顾婉娘提出要照顾梁王,那是在潼关。他像是通过她回忆起了幼年西长京的世家子弟说话做事的腔调,看了她很久。
第二次是今天顾婉娘说起自小庶出。李嶷明白顾婉娘想嫁给自己和她喜欢自己无关。明白顾相和顾婉娘想通过婚姻为桥梁输送未来可能的利益。但是他是必然要回到牢兰关,并且要给予树大根深的顾家这个政治联盟的尊重,所以他任由顾婉娘行事。但是当顾婉娘说起她是庶出,他第二次看了顾婉娘很久。他与顾婉娘不是同路人,所以他不在意顾婉娘任何行事。但是因为理解顾婉娘的立场,他终于正视她包容她的做法。
李嶷和崔琳都是非常明白的人,非常懂得世间的规则。关于是否争太子之位分歧产生的原因就是,崔琳的自信心非常足,她是在父亲关爱鼓励和对男性的对抗胜利中长大的,她自信骄矜于一身本事。她比李嶷更爱惜他的才干和仁德的品性,她比李嶷更委屈他对天下的功劳没有酬报。但是她又是更没有安全感的,因为她是女子,从小为了胜过男人付出太多。李嶷却并不觉得自己多么不可替代。聪明仁德对于朝政的稳定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必要的。崔琳生长在军中还是崔家独大的北地。她对政治的见解来自史书,她很有悟性,但是她没有李嶷自小生长在西长京的对政治的身临其境。
这一点从之前争城池攻洛阳就可以看出,唯一一次崔琳输给李嶷。她是在李嶷用世家子弟的性命威胁符元儿的时候,才想明白李嶷的计策。而李嶷在和符元儿会面的时候,就已经布置好这一切。
李嶷今天是生气多过后悔。因为他成功把他大哥圈起来了,他扶太孙上位要做的就是一步步把他的兄弟先圈起来。但是他又很生气自己如果选择崔琳说的那条路,他大嫂就可能不会死。但是因为他大嫂的死,他更不能选择崔琳说的路。
就像老鲍说的那样,这西长京,还不如不来呢。他恨崔琳自负,连老鲍懂的她都不懂。
李嶷不同意崔家军卷入朝局,也不同意镇西军留在西长京。这一点从他初见奶娘时的表现也可以看出。
他的奶娘,就是一个普通人。他因为要回到牢兰关,也因为不便于动用权利扎眼。所以他没有找到奶娘。同时也说明世家树大根深。
可以从剧里面感受到他对他的奶娘绝对没有对大嫂感情深。因为他的奶娘陪伴他照顾他,但是并不懂他。他的奶娘对于李嶷的童年经历习以为常,因为时间太久也并不会切身地感受同情他自幼丧母的遭遇,但是这是李嶷最在意的事,这是他以为的自小经历的开端。虽然最后他明白是因为权利,所以小小年纪跑到边关去。但他把母亲想得非常美好,不仅是感恩,是歉疚,还是因为真的对他好到让他留在西长京幸福生活的人其实并未出现。但在他父亲只愿封他生母为良娣的时候,他的关于西长京的最后一点美好都破灭了。
奶娘是一个仆婢,在后宅也无多大权利,对于李嶷年幼的执念也是哄着,照顾着,操心他的衣食而不注重敏感脆弱的小李嶷的内心。奶娘就是个普通人。当看到奶娘时,李嶷非常开心,也非常复杂。一是非常担心,担心奶娘的安危,在意她会卷入事非,西长京可比乡下艰难多了。二是还有不能诉诸于口的,担心奶娘会通过秦王攫取权利或者至少是别人攫取权利的通道。
他真的非常不愿意镇西军通过他攫取权利,留在富裕的西长京。更不愿意崔家军在他成为太子后正当地发展得更加繁茂。这才是影响朝局稳定的关键。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李嶷好全能,弓马骑射,会手工,还有什么? (电霸)
- 为什么喜欢看乐游原 (zz睡不醒 ᴛ__ᴛ)
- 许凯演技一说(纯属自己的观点) (欧宏)
- 讨论剧情 (曦禾)
- 如果你是崔琳,你愿意后半生定居牢兰关吗? (咕咕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