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情剧】问心得渡,漫谈编导演的叙事美学和镜头语言
来自:上官湄卿(沉迷治愈。)
先开个夸大的前缀(为了方便搜索)。
连日来因为延迟追剧持续发疯中,终于看完了遂码字自我疗愈(先去豆瓣评分挽分,十几年没干的事,问心你有福了XD)。
上两周去参加了一个中医课程,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生病这个事其实就是在“渡”你。
很多人应该去过医院,陪家人去,自己去,看病为多,短暂停留。对这个环境不会陌生,但也未必很了解熟悉。
我也是医学意义上的病患者,住过院,也曾经穿过剧中病人的蓝白竖条纹病号服,跟医生护士“亲密”接触过一段时间。
我的主治医生更是堪称周筱风的性转版,医学学霸i人极致代表,言行举止简洁干净如同复制,更有缘分的是,我们仨四舍五入等于同龄。
不敢说很了解医院,毕竟和医学生、医生这种在里面007上班、实习的工种还是有所区别。
但从“病人”的角度去看问心,不算独一份,也可能跟很多网友观众的视角不太一致。
当经历过赵主任和林逸在走廊上倾诉的那段话的所有心路历程,当也时不时被头顶上悬着的一把剑而恐惧焦虑的时候,我对林逸这个人物的成长弧光,可谓不感同不深受。
人类的悲喜从来都是不相通的。
所以后来也释怀了,如果我是医生,看医疗剧可能也会很容易出戏。
影视产业发展到今天,大家似乎都走上了殊途同归的道路。问心从故事叙事框架和人物对立上都并不新鲜。本来摩拳擦掌在看完之后先把林逸单独拎出来写一下,对于这类争议性较大而我又特别偏爱的角色,一直都很想搞懂到底是什么戳中了我,而让其他人膈应了呢?在我看来周筱风和林逸的角色魅力虽不能说一模一样,但都很有层次,都是好角色。
这部剧每个主要人物我都很喜欢,包括方竹清、陈玥。
后来想想众多佳作里都出现过类似的天才角色带来的审美疲劳,不知道是不是也拖累了一丁点林逸的魅力呢?毕竟新鲜感对于观众是个很重要的多巴胺。
昨晚终于想通了,也罢,写出来又是辩论赛,对喜欢01的人来说,一切都是理由,对不认同01的人来说,同样一切都是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不喜欢做这种浪费时间的事,我就默默又调回去第一集复盘2刷。
陈玥说,她的温度是38度,周筱风的温度是35度。
那我跟编导演的温度好像是调频的,虽有小瑕疵,但基本保持同频,确认过眼神, 是从始至终在属于我的36.5度上平静滑行。
在平行世界的东立医院,我喜欢的介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折中点,给人物足够的留白,让观众去做心理注释,问心都有。作为“穷尽了”的医疗剧,围绕的无非都是那几个内核主题。但真正能悟到并做到的人,其实并不多。
既然剧情和人设大家都翻烂了,褒的贬的没有任何意见,那我就挖个地洞,想把每集的一些稀碎的我喜欢的叙事美学和镜头语言记录下来,留作纪念(还没开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物料可以填坑)。
最后很重要的,金世佳粉丝如若路过,跪求可怜可怜我,扔个作品集合CUT片源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女律师有点讨厌? (南加)
- 评分涨到8.5了 值得 (马库斯(磕药中)
- 问心2开拍了吗?希望女律师那个角色别再出现了。 (文子的文字)
- 为什么同事都叫周筱风“筱风主任”而不是“周主任”? (三三de玖)
- 最近(2025年5月)的事情让我总想起方教授的话 (贫血的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