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目前在商业片/剧领域,节奏(包括剧情密度)决定成败,毫不夸张地说←_←
但是爱看剧的人是真的不挑,去年有几部剧号称爆款,剧情节奏还不如颜心记呢。当然,它们是真爆款还是假爆款,是自然热度还是赔钱赚吆喝,这我就不知道了
皓的剧本我也看了写的真的和长月都张力很足 不过那两部合作的是hf 可惜龙换人了不知道这次制片人能不能鞭策好新编剧保持往日高水准呢
楼里友友都好能聊 大家都好爱这个剧啊。 可惜还有大半年到一年才能上线 过久焦虑也会慢慢消耗爱意的本身 。 想想现在这个圈都很急躁真正干实事的人不多外面的草台班子浆糊剧本比比皆是 ,能出爆款的班底是多少多少人看着眼热羡慕,目前选择先相信他们三搭的努力, 长月很好, 龙也不会差的。
现在是剧情➕营销,为王的时代了
这个我倒不清楚。但看过节奏好的,要求就会更高。
看完楼主说的了,其实说出了我一点心声, 我本人对比过三部剧但和lsf姐姐闹了点不愉快,我就不怎么敢说了,还是楼主会说话啊。水龙吟其实是和长月比,而颜心记其实完全够不上那两个level,颜心记现在这个编剧发癫和导演节奏把控还有平台发癫…没有罗老师只会更糟糕,除非他找到个资源咖全平台营销。可以客观分析的业内都知道咋回事,故我也不感觉是可以嘲笑罗老师的点。水龙吟剧情我不担心, 长月珠玉在前最大成功成本就是剧本真的很好,虽然最后可能只有罗老师一个人完全演出来了。剧好可破一切,獭獭文应该懂这个道理。不过目前我还是觉得水龙吟宣发的调整一下,毕竟对于观众来说不是庆余年12这种续集区别 主要还是一个新故事 宣发还是得告诉大家这可能是个什么故事而不是在天天发花絮(剧没播发什么花絮) 聊聊剧情热点,让有些老老老喜欢看剧观众晓得有这么个剧。
还有这个不一定,因为我看剧也不挑,可能有个点吸引我就一边吐槽一边想看那个点看完了哈哈哈,毕竟好剧难得,只要有吸引我的我就都可以看,所以营销是有用的。
我身边爱看剧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刷到了感兴趣就去看,开倍速当背景板,看一眼不看一眼的,很快看完然后下一部。反而是不爱看剧的人,偶尔看一部会比较认真。很多营销多的剧都是这个思路,只要让大家刷到视频,总有不挑的人打开当背景板
剧没开播 发花絮 容易难带入剧情 体验感差易出戏 颜心记也这个毛病
可是,以长月这个剧情密度,我个人是不觉得制作方考虑了把剧当背景板看一眼不看一眼的人。他们这些人是附加值。只要吸引到了核心客户群,这些跟风的爱看剧的多少也会瞅一眼。
营销肯定有用,没用的话,平台不会花千万给大剧营销。 但营销也是学问,也许平台做得不好,但除了马后炮,我也没看出粉丝有多聪明的先见之明。当然了,我对粉圈不熟,也许确实有建议一针见血的粉丝,只是我没看到←_←
我对粉圈了解也仅限于豆瓣遇到的lsf,微博都没遇到过。暂时我感觉较为有用的是芒果的预告 而且会有很多个平台播出,总不会都摆子,故我就骂骂中视同成宣发(基于抖音那几个糟糕的视频) 。粉丝其实会因为太爱而焦虑啊想法多啊什么的,有可能会乱阵脚,反正最近组里面是蛮乱的,见解吗,我赞同一个楼主说的粉丝做好粉丝事情不要越界过多就好 。
像长月这种是爆款破圈剧集,核心客户看剧更认真,但也更缺少看剧习惯,需要搭配更强势也更聪明的营销,才能把这部分观众从综艺/小说/短剧/电影/外国剧吸引过来。 长月的营销就不够聪明,剧集的许多亮点都没有喊出去,再加上舆情危机,对破圈还是影响挺大的。 至于营销强度,参考某新剧推流,最近我每次点开抖音第一个视频都是它,每次都点不感兴趣把原因选到满,下次第一个视频还是它。水龙吟的宣传强度只要能达到人家的五分之一,我就很满意了。
楼主,连你的楼也被顶上来了🤫
这操作算是首次吗
好久没来了,组里咋感觉焦点彻底偏离《水龙吟》了(:з」∠)...
发现水龙吟官方视频都有好几个新的了(°ロ°) ! 颜心记也只看了前几集...积攒了很多,等我慢慢看...
看完水龙吟官方视频了,可以可以~改天看有空的时候剪个新视频←_←
楼主的确好久没来了。起因是大家维权水龙吟的宣发、戏份,后来发现了中视同成黑长月和罗云熙的证据,还有罗云熙大概离开中视同成了。
咦,又有高糊预告掉落?估计再等等,12月应该至少还有一个预告吧←_← 我想剪的remember终于可以凑齐素材了吗(¬◡¬)✧
但是已经成神,那一刻他知道离输输爱他,也知道自己有女儿,就和离输输成神后知道他为什么逼她参透无情道。
dd
就,没材料也要硬剪的代表 →_→ 完成任务一般把Remember给剪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u6nYZE8u/?vd_source=7e46820631a6a526b854c1f0024527fc
竹看了, 很緊湊, 讓我更期待水龍吟的播出後, 樓主有更多的素材可以有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為水龍吟為唐儷辭宣傳打氣.
刷到长月烬明的讨论了,难道是因为开播周年在即←_←
最近在看某电影时,突然又想到一点关于澹台烬这个人物的塑造,或者说长月故事整体格局为啥让我联想到张艺谋的《英雄》。
澹台烬想和魔宫众人同归于尽,被冥夜的护心鳞救下,两人神识有一段对话 冥夜:“世间悲喜莫过于有情之生灭。澹台烬,你为魔神而生,又为何而死?” 澹台烬:“我知道生之可贵,可如今我一人之死可以阻止更多的死亡,我想守护住这儿,我想守护我身后的一切,亦如当年你想要守护住墨河一样。”
我一直觉得,作为指向全剧主旨的重要情节(并充当接下来剧情的谜语人)并没特别到位,好像差口气,总感觉编剧也没特别理清。
在设置高潮层层推进时,挺忌讳重复相同的梗的,特别是在将近故事尾声时。举个例子,一个一直贪生怕死的人经历种种转变,到最后为他人牺牲(高潮-结尾),这就有戏剧冲突,但如果这个人之前就似乎大彻大悟、愿意牺牲但没死成,几段情节之后又死成了,这会让人物本身由怕死到愿意牺牲这种转变所形成的冲突削弱。
之前我理解剧情这样安排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需要澹台烬除了死之外,做出更大的牺牲。也就是,他不但要为了所爱之人和苍生而死,还要心甘情愿带着众人的误解做出这种牺牲。这在人格上又高了一层,所以剧情最后让他成神,完成“人格”到“神格”的进化。
但我一直觉得他最后的行动似乎也没有回答冥夜“为何而死”的问题,因为他牺牲自己拯救天下这个目的本质上并没有变化。所以我才一直觉得他和冥夜的那段对话缺一点什么、不太给劲,没表达清楚。
现在想起来,是不是那段对话中,编剧想要突出的是“为何而死”这个问题本身,换句话说,这就是主旨,而不是一个来引出主旨的问题?
《英雄》当初被国内某些自由派攻击,我想不单单是因为它所表达出的对“大一统”的认同。另外是它对于“为何而死”本身的思考是中国式(东方式)的,如中国史书里所表述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种接近“宏大叙事”的逻辑跟某些自由派所推崇的西方式思考不太一样。 相较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更执着于个体的人。在这个根基上他们在面对相同情景时对“为何而死”做出的思考和选择就可能和《英雄》里这些主人公很不一样。
因为“死”的重要性,很多故事都是以主人公的“死”来作为结局/高潮,“死”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廉价好用的“梗”来解决故事的“问题”。但即便“死亡”那么具有冲击性,这个梗用多了还是会如同“狼来了”,让观众无聊厌倦。 于是“为何而死”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作为认同《英雄》的我,当然是觉得并不是所有的死都有相同的重量、具有同样的意义。比如,一个死刑犯被处决和一个英雄就义,并不一样。再比如,有些人自我厌恶,死对他们来说就比生容易。
因此,“为何而死”这个问题就显得很重要。
澹台烬经历修复护心鳞,见过自己所期盼的世间美好,自发地有了想要守护这种美好的心愿,但当他和冥夜说出“我本就是诞生自魔神的恶念,若我消失可以拯救四洲于万一,也不枉我来人间走这一遭”这句话时,其实还是可以看出他仍有对“魔胎”的厌恶,所以想舍弃“魔胎”(他自己)。从这个角度说的话,那么冥夜问他“为魔神而生,又为何而死”就会比较顺利成章。带有自我厌弃的绝望的牺牲诚然也是伟大的牺牲,但格局并不是最大。或者说他当时所感受的“生之可贵”还不完全。
只有当他意识到他本身(魔胎)的“生”和他所守护的人一样可贵,意识到他也许比被他守护的某些人更值得“生”,但即便如此,他仍愿意自己的牺牲被误解被遗忘,而做出为“天下”牺牲的选择,这才是“神的格局”。
就像张艺谋片子里的“无名”英雄。
这个楼快没人了
马上到长月烬明开播两周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还是喜欢澹台烬
毕竟水龙吟还没开播。
现在的首页看一眼,大部分都是蠢粉和黑,偶尔能有那么几个有点脑子的。 之前说lls的粉丝总给我一种没社会经验的感觉,但似乎年龄群体又不符合。看来,准确地说,应该是没啥街头智慧。啧。 谁家好人上豆瓣解决问题啊,都不是来这地方摆了台子唱戏的么←_← 觉得别无他法只能上豆瓣闹的那也只能说明能力不足。毕竟有能力的谁会从粉丝端解决问题?平白让人看笑话而已。 作为长月剧粉,我看了会觉得蠢,那可想对家粉和黑看了不知有多开心。
眼界和能力决定了你的出发点和最终效果完全有可能是南辕北辙。
长月两周年,来说长月到底是不是一个HE结尾。
首先大家要知道,在内地一部文艺作品能过审,它的主旨里有一条非常朴素的真理是不能破的,就是“好人有好报”。“好人”在中途可以吃亏,甚至最后可以牺牲,但是剧的整体,一定需要能达成“好人有好报”/“正义必胜”。这个“人”不一定是个体的人,可以是“正义方”集团。当然在长月这部大男主作品里,这个“正义方”/“好人”的关键代表明显就是澹台烬了,所以剧方在整体效果中一定要表现出“这个好人澹台烬的牺牲付出都是值得的”,才能过审。
抛开这个基本规则,从编剧角度来说,也看得出来主编剧最后(仙门篇)对澹台烬这个人物是尽量给予了很多温情的,满足了他之前的种种求而不得。
比如,他质子时期天真地期望有机会和男二一样去逍遥宗修行,仙门篇满足了他的愿望。
比如,他小时候看到男二可爱得到父亲疼爱所以就模仿他的笑容,仙门篇让兆悠捡到他,救他,教诲他,给他新名字,并用了兆悠的俗家姓氏。让他对对父子亲情的渴望终得实现。(在仙门篇被剪得七零八落的情况下,制作仍然保留了一小段,让他师兄点出和别的弟子的“藏”姓不同,“沧”是师傅的俗家姓氏,看起来对推动情节并没有直接作用,就说明这同剧的主旨很有关)
再比如,在他第一次做梦时,就能看出他对于母亲因他难产而死是极端遗憾痛苦的,对“死”充满恐惧厌恶等各种情绪。仙门篇同样保留了一段所谓“练心”的情节让他去送失去儿子的老妇人安详离世,让老妇人带着笑意说临终遗言去开解他。虽然我不管看几遍,都觉得这部分情节通过“喊口号”表达主旨的意味大过了用情节传递主旨,对情节也没有直接推动作用,在我看来是不太成功的一段。但是在这个赶制出来的仙门篇里保留这个,同样说明了它对剧的主旨的重要性。(插一句,不过也就是这些无法推动情节保留,加各种删减,导致最后仙门篇的节奏存在挺多问题...)
再比如他一直渴求的和黎过着全家其乐融融的凡人生活,也通过他和黎最后结合有延续实现了一些。为了弥补无法实现的他自己的凡人生活,剧最后也通过神魔人都祥和地共处间接实现了,也证明了他这个好人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澹台烬虽然一生过得很苦,但是从观众的角度想想,其实最终他确实是“好人有好报”。 更不用说,为了把“好报”表现得更直接一些(像这几年某些现代剧情片电影结尾都要加一段文字说明好人怎么有好报了,坏人怎么被惩罚了←_←),编剧甚至让他保留了一丝神魂在护心鳞。以我的口味来说,都有点过于HE了,有点画蛇添足,哈哈哈。
長月燼明是HE了, 澹台燼求仁得仁, 化作山河花樹, 多好的結局.
就以劇情來說, S了就應該S了, 這樣的S才有價值, 如其他仙俠劇, 可以回生, 那就顯得無聊低格了.
回忆一下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