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用一个新角度解释AI一点也不可怕
来自:minimi白
对于AI,我一直以来的看法都是先进但不可怕。因为我从来不觉得AI会取代人类,它只是一个工具,没有鲜活的形象。
但最近有些颠覆我的想象,AI图像完全复刻了人的相貌和身形。符合审美同时写实到位。能够构造出各个场景,搭建各种形象。

这不同于我对AI的机械理解,我和评论区一样,开始分不清何为真实,何为虚构?甚至会对这些虚假的人像产生“心动”的感觉。
同时AI也提供电子聊天,但也不是我印象中的机器人对话,看完聊天,我和评论区再次发出惊叹,聊天那头真的不是真人吗?

记得高中政治上做过选择题,问为什么AI不可替代人类,标准答案好像是AI没有大脑,不可能产生意识。
现在渡过了高中解题的思路,我想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为什么AI越来越逼近真人,我却不担心,也不觉得恐怖?
最主要的是,因为AI不会产生审美、艺术、文学以及哲学。】
这些都属于人文社科,用这个来当作理由,好像无足轻重。
而且AI其实是可以完成写作的,有不少营销号就是靠AI生成文章来获取流量,甚至连论文也可以完成,并且是有专门的AI写作软件供使用的。

目前我没有使用过,但在编辑我的公众号文章时,页面上便显示了AI生成标题,出于好奇,我点击了按钮。立即出现了五个可供使用的标题,不得不说,有超出我的预期。
AI生成的标题看起来十分专业,和市面上常用的标题没什么两样,同时也精准概括了我的文章内容。
但我最终没有使用,因为AI写作痕迹,不像AI人像那么自然,AI是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去写作的。
答案有很多,我的回答是因为AI不会怀疑。
这份怀疑中了代表敏感、洞察、共情、追求真理,还有说不清的混沌模糊和暧昧之感,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灵感。怀疑体现着人文气息和无限可能。
而AI写作的属性决定了它不会如此,它是被计算的,准确的、明晰的、客观的、无法因为怀疑生成个人的品位,所以AI 是和文学、审美、艺术不沾边的。
当然这些都是从我个人的体感出发,如果从别的角度去说明AI写成的文章是一种文学,我不会反驳。
但我会坚持我的另一个观点,AI不可能有哲学。
我不是哲学专业的学生,所以我不能往深往难去分析AI为什么不能产生哲学?
但我知道哲学是什么。
哲学会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才是真理?宇宙如何运转?哲学会去讨论自由,平等、公正和道德。AI是不会的。
这些看似抽象,但具体的问题背后不是靠公式,用科技能触碰的范畴。
【能否真正思考,我们与世界的联系、存在的方式、进行对宇宙和自我的探索,就是人类与AI最大的差别。是比说AI没有感情更有力的证据。】
AI无法把握这些重要议题也无法代替人类思考,所以AI还达不到可怕的程度。只要这些伟大深刻的思索依旧把握在我们手里,我们就永远有一个不被打倒的武器。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评论也欢迎大家友好讨论。我现在在坚持创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主页,里面有我更多的表达)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家庭家族|原生家庭影响消费习惯和消费心态 (六六就能吃了)
- 早点意识到自己就是个bitch (周鹿鸣avian)
- 讨论/管理|我发现高敏感的人敏感只是因为能觉察出来别人微妙... (一公升的眼泪)
- 社会规律|不要看人说什么,只看这人怎么做就可以规避人生大... (千亿富翁黄耀仪)
- 社会规律|我发现东北人在出走东北 (不知道起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