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奥本海默|《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线上共读会
快闪楼
已结束
来自:万有引力(关怀现实,沟通学术与大众)
豆瓣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次的领读人陆钓雪,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校联合培养博士,现在山东大学文学院任教师,研究兴趣为莎士比亚、经典阐释与现代批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政治哲学与思想史、跨学科研究等,很高兴能带领大家一起共读《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希望能为大家解答一些心中的困惑。我的豆瓣ID是陆钓雪de飘飘,欢迎大家关注,一起读好书。
为什么要共读《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假如你是奥本海默,除了说“可我不是奥本海默”之外,还会怎样思考你的作为与选择呢?
即便你不是一位科学家,也可以是一位政治人、历史爱好者、未来关心人士、后人类主义的人类,或仅仅是一个不只关心岁月静好的我自己,来分享感受与想法。
事实上,《原子与灰烬》所讲述的六段核历史与每一个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吃什么,我们去哪里,我们说些啥,我们做什么,这些都远不仅限于个人空间。

那么,假如你是奥本海默,或者假如你是你,你该如何动用你的自由与权利,去承付或设想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呢?需知,正如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理想国》中所言,我们这里所谈的问题,不是无足轻重的,而是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
“奥本海默”之后,我们如何谈论核灾难的历史?
我们不需要具备核反应物理学、爆炸工程学、气象学以及辐射化学的专业知识才能讨论诺兰为我们揭示的“奥本海默”之后的历史与政治,也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能够同时掌握以上所有的学科前沿。
我们共读《原子与灰烬》,为的是知道“太阳从西方升起”是好是坏,为的是理解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沉重的肉身”,为的是回看仍然影响着世界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为的是管窥人类以及我们每个人自身内部的现在与未来。
这本书会让我们理解,我们大可以去关注核灾难的历史,了解真实的世界,破除迷惘与担忧,或许我们就是电影艺术上预期的下一个“奥本海默”,我们就是它的隐含读者与理想读者。

如何参与本次共读会?
共读说明:
共读书目:《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共读时间:12月8日—12月28日
领读人:陆钓雪(山东大学文学院老师,豆瓣ID:陆钓雪de飘飘)
答疑时间:12月19日 & 12月27日 晚上 7:00—8:00
参与方式:
本次共读包含打卡&自由交流、两次答疑
打卡&自由交流:
共读开始后,大家可以每天来评论区进行打卡,同步自己的打卡时间、阅读进度等等;
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读后感、书摘,或者和其他读者一起交流讨论。
提问&两次答疑:
共读期间,除了自由交流之外,大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并在提问时加上【提问】的前缀,方便我们更快看到问题。
活动奖励: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从打卡留言并坚持到最后的读者以及分享精彩读后感的读者中,评选3位朋友送出万有引力近期新书+血色要塞拼图各1份。读者可在以下指定书目中任选:《愚蠢的核弹》《一人公司》《切尔诺贝利(增订版)》《小孩共和国》《宋太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