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自救日记

2031篇内容 · 320.5万次浏览
查看话题 >

实用小贴士|《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摘抄+个人感受

momo

来自:momo
2023-12-03 22:47:20 已编辑 广东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粥

    2023-12-04 04:54:09 加拿大

    读完了这本书,体验感是不错的通俗易懂。但觉得这四句反问像一种咒语,阅读以及刚读完的那段时间比较有效果。但它毕竟没有一个很学术的理论做支持,满满的咒语就失效了。lz如果有不开心的情结需要解,推荐武志红的《深度关系》,相对来讲较为学术但不枯燥。《被讨厌的勇气》相信你也看过了,感觉也是跟《一念之转》一样的咒语式书籍,但是套用了阿德勒(还是弗洛伊德?),比《一念之转》有哲理一些。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4 11:34:20 广东

    读完了这本书,体验感是不错的通俗易懂。但觉得这四句反问像一种咒语,阅读以及刚读完的那段时间 读完了这本书,体验感是不错的通俗易懂。但觉得这四句反问像一种咒语,阅读以及刚读完的那段时间比较有效果。但它毕竟没有一个很学术的理论做支持,满满的咒语就失效了。lz如果有不开心的情结需要解,推荐武志红的《深度关系》,相对来讲较为学术但不枯燥。《被讨厌的勇气》相信你也看过了,感觉也是跟《一念之转》一样的咒语式书籍,但是套用了阿德勒(还是弗洛伊德?),比《一念之转》有哲理一些。 ...

    是的,我就是在《被讨厌的勇气》的基础上看的这本书,把阿德勒的理论套进去使用的,就是目的论和课题分离,其实他们真的挺像的,其实也很像那个情绪ABC理论,和《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心思想都挺像的,虽然《当下的力量》更像灵修,冥想这一类的,我是不适合冥想这一类的,虽然很玄学,就是像你说的很像咒语。就是提取了中心点,分清楚他人的事,比如别人应该怎样怎样就是别人的事,还有焦虑死亡,地震之类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就是天的事,我们的大部分的烦恼都是在管别人的事和天的事,但是我们能掌控的只有我们自己的事,也就是对发生在我们身上事情的看法。就像很多环境相同的人,因为心态上的不同,好像人生道路真的是千差万别,除了运气之外,更多的是心态。好像这本书用反问写日记挺好的,特别是第4句话,就是用相反的观点去反驳自己的想法,打破自己原本的价值观。谢谢友友推荐的《深度关系》,我会好好享用的,我确实一直处于解开以前不开心的情结中,不过看到很多瓣里友友们的分享,其实我真的好得差不多了,偶尔还会想,但是通过写自己内心深处真实具体化的想法,而不是写欺骗自己别人的日记的想法获得了暂时的解脱。也会上瓣和其他友友交流,感觉情绪真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都不敢回复瓣里面的评论,现在也会慢慢去交流了,变化蛮大的。

  • 粥

    2023-12-04 12:35:15 加拿大

    是的,我就是在《被讨厌的勇气》的基础上看的这本书,把阿德勒的理论套进去使用的,就是目的论和 是的,我就是在《被讨厌的勇气》的基础上看的这本书,把阿德勒的理论套进去使用的,就是目的论和课题分离,其实他们真的挺像的,其实也很像那个情绪ABC理论,和《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心思想都挺像的,虽然《当下的力量》更像灵修,冥想这一类的,我是不适合冥想这一类的,虽然很玄学,就是像你说的很像咒语。就是提取了中心点,分清楚他人的事,比如别人应该怎样怎样就是别人的事,还有焦虑死亡,地震之类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就是天的事,我们的大部分的烦恼都是在管别人的事和天的事,但是我们能掌控的只有我们自己的事,也就是对发生在我们身上事情的看法。就像很多环境相同的人,因为心态上的不同,好像人生道路真的是千差万别,除了运气之外,更多的是心态。好像这本书用反问写日记挺好的,特别是第4句话,就是用相反的观点去反驳自己的想法,打破自己原本的价值观。谢谢友友推荐的《深度关系》,我会好好享用的,我确实一直处于解开以前不开心的情结中,不过看到很多瓣里友友们的分享,其实我真的好得差不多了,偶尔还会想,但是通过写自己内心深处真实具体化的想法,而不是写欺骗自己别人的日记的想法获得了暂时的解脱。也会上瓣和其他友友交流,感觉情绪真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都不敢回复瓣里面的评论,现在也会慢慢去交流了,变化蛮大的。 ... momo

    这几本书就是让人觉得看了之后能量满满但细细想来又有点站不住脚,不像理科知识那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有很多前沿的科学家都相信神的存在,说宇宙的尽头就是玄学,所以可能我说这些书玄乎乎的也许是作为凡人很难真正参透。anyway!能让我们向上生长的就是好书,能给你启发就好!我对这种调整心态类的书比较感兴趣,以后可以多交流~ 祝你生活愉快。

  • 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 2023-12-04 17:42:35 广东

    这些话就像棒棒糖一样,可以短暂生效。我自己看了一些心理书,看的时候和比较短的一段时间都觉得有效。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4 18:06:38 广东

    这些话就像棒棒糖一样,可以短暂生效。我自己看了一些心理书,看的时候和比较短的一段时间都觉得 这些话就像棒棒糖一样,可以短暂生效。我自己看了一些心理书,看的时候和比较短的一段时间都觉得有效。 ... 好好活着

    我也一样,只不过找一个出口和理由自洽,不要让思绪控制自己,只要把你拉出来一段时间就好了,就像我一样,能让我睡得着不去想,睡眠好了,心就亮了,心灵鸡汤能活着,就是因为可以短暂安慰那一刻心痕累累的自己。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4 18:13:48 广东

    这几本书就是让人觉得看了之后能量满满但细细想来又有点站不住脚,不像理科知识那样一就是一二就 这几本书就是让人觉得看了之后能量满满但细细想来又有点站不住脚,不像理科知识那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有很多前沿的科学家都相信神的存在,说宇宙的尽头就是玄学,所以可能我说这些书玄乎乎的也许是作为凡人很难真正参透。anyway!能让我们向上生长的就是好书,能给你启发就好!我对这种调整心态类的书比较感兴趣,以后可以多交流~ 祝你生活愉快。 ...

    确实如此,科学也有很多解释不了的事情,就像很多有信仰的人,虽然都不一样,但是最终目的都是教人向善。像理科的东西虽然是一是一二是二,但是人真的太复杂了,如果人人都理性,可能就不会有很多困扰,我们一直都在追求很多问题的正确答案,或许有很多不一样的答案,可能很多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才会有虚无主义吧?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学习太多,思考太多才会让我们更困扰呢?像没读多少书的人,感觉他们还比较快乐呢!果然是凡人,太多参不透!也祝你生活愉快!

  • 粥

    2023-12-04 18:41:24 加拿大

    确实如此,科学也有很多解释不了的事情,就像很多有信仰的人,虽然都不一样,但是最终目的都是教 确实如此,科学也有很多解释不了的事情,就像很多有信仰的人,虽然都不一样,但是最终目的都是教人向善。像理科的东西虽然是一是一二是二,但是人真的太复杂了,如果人人都理性,可能就不会有很多困扰,我们一直都在追求很多问题的正确答案,或许有很多不一样的答案,可能很多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才会有虚无主义吧?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学习太多,思考太多才会让我们更困扰呢?像没读多少书的人,感觉他们还比较快乐呢!果然是凡人,太多参不透!也祝你生活愉快! ... momo

    那叫傻人有傻福吧~确实如果从来没接触过学术性的知识的确可以沉溺于低层次享乐(我个人对非知识型系统性信息的偏见化解释),但随着经历的增加,随着更丰富更营养的知识滋养,就很难再体会到低级的快乐了。吃过了自助餐,就不会觉得白米饭是最香的了吧?所以这种傻福只能“羡慕”,我们回不去了~

  • 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 2023-12-04 18:58:24 广东

    我也一样,只不过找一个出口和理由自洽,不要让思绪控制自己,只要把你拉出来一段时间就好了,就 我也一样,只不过找一个出口和理由自洽,不要让思绪控制自己,只要把你拉出来一段时间就好了,就像我一样,能让我睡得着不去想,睡眠好了,心就亮了,心灵鸡汤能活着,就是因为可以短暂安慰那一刻心痕累累的自己。 ... momo

    觉得像棒棒糖,是刚才看到你文章突然想到的。我在想有没有一种方式,不在这样消耗,最近在重看,当下的力量。今天,看到文章中有一句话说到,当下没有任何问题存在,所有问题都是心智的幻相。

    学会从当下获取力量,应该是一种方式,我自己也在试用,加油,愿睡的好,吃的舒服, 有活力的生活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4 19:06:42 广东

    那叫傻人有傻福吧~确实如果从来没接触过学术性的知识的确可以沉溺于低层次享乐(我个人对非知识 那叫傻人有傻福吧~确实如果从来没接触过学术性的知识的确可以沉溺于低层次享乐(我个人对非知识型系统性信息的偏见化解释),但随着经历的增加,随着更丰富更营养的知识滋养,就很难再体会到低级的快乐了。吃过了自助餐,就不会觉得白米饭是最香的了吧?所以这种傻福只能“羡慕”,我们回不去了~ ...

    所以我才觉得人真的复杂,就像我之前看到有博主把两位性格不同,境遇相同的两位诗人放一起对比,他们还是好朋友,但是一个比较悲观,一个比较乐观,悲观的很快就挂了,乐观的是长寿,然后我就想起《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的观点,就是我们心灵创伤可能会导致我们自卑等心理问题,但是它是可以治愈的,过去虽然对现在性格很大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心态,过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不过人的悲观和乐观,就像急性子和慢性子其实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我不清楚是不是要后天慢慢去学习去改变才可以更豁达,快乐一点?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4 19:15:06 广东

    觉得像棒棒糖,是刚才看到你文章突然想到的。我在想有没有一种方式,不在这样消耗,最近在重看, 觉得像棒棒糖,是刚才看到你文章突然想到的。我在想有没有一种方式,不在这样消耗,最近在重看,当下的力量。今天,看到文章中有一句话说到,当下没有任何问题存在,所有问题都是心智的幻相。 学会从当下获取力量,应该是一种方式,我自己也在试用,加油,愿睡的好,吃的舒服, 有活力的生活 ... 好好活着

    我也是从那里学到的,有一句话说的就是,“现在是半夜3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

    我也是看到这个,然后共鸣了,因为我也是一直回忆过去,结合《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有个例子,说本来一直骂孩子,突然有人打电话进来了,然后立刻从生气转换语气,挂了电话后继续骂孩子。

    我就觉得情绪应该是可以暂时被抽离的,而这本书就是抽离不断回忆过往的痛苦,回到当下下一刻,这一刻,没有人让你痛苦,但是你脑海中回忆的事情杀死你这一刻的快乐,甚至让你无法入睡。

  • 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 2023-12-04 19:54:44 广东

    我也是从那里学到的,有一句话说的就是,“现在是半夜3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 我也是从那里学到的,有一句话说的就是,“现在是半夜3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 我也是看到这个,然后共鸣了,因为我也是一直回忆过去,结合《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有个例子,说本来一直骂孩子,突然有人打电话进来了,然后立刻从生气转换语气,挂了电话后继续骂孩子。 我就觉得情绪应该是可以暂时被抽离的,而这本书就是抽离不断回忆过往的痛苦,回到当下下一刻,这一刻,没有人让你痛苦,但是你脑海中回忆的事情杀死你这一刻的快乐,甚至让你无法入睡。 ... momo

    你说的,骂孩子的例子我还记得。实际生活还是要多去使用,我现在属于知道我的情况,但是还没办法好好去做真的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事情

  • 粥

    2023-12-04 22:10:33 加拿大

    所以我才觉得人真的复杂,就像我之前看到有博主把两位性格不同,境遇相同的两位诗人放一起对比, 所以我才觉得人真的复杂,就像我之前看到有博主把两位性格不同,境遇相同的两位诗人放一起对比,他们还是好朋友,但是一个比较悲观,一个比较乐观,悲观的很快就挂了,乐观的是长寿,然后我就想起《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的观点,就是我们心灵创伤可能会导致我们自卑等心理问题,但是它是可以治愈的,过去虽然对现在性格很大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心态,过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不过人的悲观和乐观,就像急性子和慢性子其实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我不清楚是不是要后天慢慢去学习去改变才可以更豁达,快乐一点? ... momo

    也许吧!我觉得在我们读了这些书之后至少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种可能性,就像你刚刚说的人的性格很难改变,这个问住我了,其实也是个亘古难题啦。就“本性难移”这个命题,我们自己独自思考的话可能觉得解不出来阿好难啊,或者自己有了自己的解法,不确定是不是对的/还想看看别人的解法,我觉得是求知欲吧,就是这份求知欲我们才去读了各种书。就像一些数学题,有不同的解法,你能说哪个是最好的吗?不好说。“是不是要后天慢慢学习改变”这个问题我觉得在你问出来的那一刻已经超越了问题本身,更重要的你因此有了求知欲,因为这个求知欲你会主动地发自内心的寻求和世界的连接,就很好了。第一次回复让我觉得很有灵感,想来我们有缘分,受教了!😊

  • 粥

    2023-12-04 22:26:45 加拿大

    所以我才觉得人真的复杂,就像我之前看到有博主把两位性格不同,境遇相同的两位诗人放一起对比, 所以我才觉得人真的复杂,就像我之前看到有博主把两位性格不同,境遇相同的两位诗人放一起对比,他们还是好朋友,但是一个比较悲观,一个比较乐观,悲观的很快就挂了,乐观的是长寿,然后我就想起《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的观点,就是我们心灵创伤可能会导致我们自卑等心理问题,但是它是可以治愈的,过去虽然对现在性格很大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心态,过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不过人的悲观和乐观,就像急性子和慢性子其实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我不清楚是不是要后天慢慢去学习去改变才可以更豁达,快乐一点? ... momo

    延伸:提到数学题那个概念让我觉得灵光乍现,我们做数学题的时候,总会去看看标准答案是什么,以此来达到学到知识and/or考高分的目的,但我们去看答案所带着的那份心境和目的对我们而言很重要。 有的人粗略读一遍题,一看,不会做,摆烂了,抄答案去,抄完了觉得自己懂得差不离了。(这种人很像豆瓣那种留下一个问题,不进行自我剖析和觉察的伸手党,当然这个组力几乎没有这种风气啦~) 有的人读了一遍,自己只能解一半,后面实在不会了,那就去看看答案吧,看完之后,哦是这样啊,我这里的知识点还需要多理解,学到了学到了。(这个状态很像“内在觉察”组的发帖标准,起码你来寻求答案要带着自己的思考,让每个人都互相学习,避免白嫖) 有的人自己可以有一套完整思维流程,它这个做法可以让它那满分,思维到了那个高度了,但,仍然要去看答案,此时的心态又不一样了,她是去看看别人的解法是什么! 这三种境界,吸收到的知识浓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当我们问出更复杂的问题,当我们内心的问号越开越多,就说明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有深度了。 因着《深度关系》作者武志红老师在书末的推荐,在读《心流》这本书,它讲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一种混沌态,我现在的知识量还难以表达清楚,感兴趣可以搜索)的过程,对抗的多的人淬炼出更丰富的灵魂,耐得住岁月的淬炼,跟对抗熵增比较弱的人相比,就像一块冰和一杯水的比较,前者比后者更加能抗住烈火的焚烧。当然,选择成为一杯水或者一块冰,都是没有问题的。😊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5 12:32:16 广东

    延伸:提到数学题那个概念让我觉得灵光乍现,我们做数学题的时候,总会去看看标准答案是什么,以 延伸:提到数学题那个概念让我觉得灵光乍现,我们做数学题的时候,总会去看看标准答案是什么,以此来达到学到知识and/or考高分的目的,但我们去看答案所带着的那份心境和目的对我们而言很重要。 有的人粗略读一遍题,一看,不会做,摆烂了,抄答案去,抄完了觉得自己懂得差不离了。(这种人很像豆瓣那种留下一个问题,不进行自我剖析和觉察的伸手党,当然这个组力几乎没有这种风气啦~) 有的人读了一遍,自己只能解一半,后面实在不会了,那就去看看答案吧,看完之后,哦是这样啊,我这里的知识点还需要多理解,学到了学到了。(这个状态很像“内在觉察”组的发帖标准,起码你来寻求答案要带着自己的思考,让每个人都互相学习,避免白嫖) 有的人自己可以有一套完整思维流程,它这个做法可以让它那满分,思维到了那个高度了,但,仍然要去看答案,此时的心态又不一样了,她是去看看别人的解法是什么! 这三种境界,吸收到的知识浓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当我们问出更复杂的问题,当我们内心的问号越开越多,就说明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有深度了。 因着《深度关系》作者武志红老师在书末的推荐,在读《心流》这本书,它讲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一种混沌态,我现在的知识量还难以表达清楚,感兴趣可以搜索)的过程,对抗的多的人淬炼出更丰富的灵魂,耐得住岁月的淬炼,跟对抗熵增比较弱的人相比,就像一块冰和一杯水的比较,前者比后者更加能抗住烈火的焚烧。当然,选择成为一杯水或者一块冰,都是没有问题的。😊 ...

    友友,你知道的很多,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我觉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那么多心理学之类的书是为了更好的去了解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良好的状态。

    你说的这个熵增,我去了解了一下,像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顺熵增的,比如刷短视频,买买买,看电影,玩游戏等,但是逆熵增就很难,把刷短视频变成你拍短视频,看电影变成拍电影,玩游戏变成开发游戏,我是看别人的理解的,理论太难了,网上查别人用大白话拆解的比较容易。相当于一个顺人性,一个逆人性,逆人性就是你说的不断的在对抗熵增的过程。

    套用在我们学习这类心态,改变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上面的话。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就是我们学习这些不同于平时我们悲观的想法,比如像回忆痛苦的过去,恐惧未知的将来,无法好好享受当下等心理情绪。

    其实我个人理解(不知道对不对),我们在学习这些书里面的想法时,就是在逆熵增,逆人性,可能我本来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我发现一个问题或者挫折出现了,我可以不用悲观的想法,我可以用很多种方式对待它的出现。

    比如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观念就是,我对这件事情臣服,不是对这件事情里面的人臣服,就是内心完完全全接受这个问题会发生,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当你不对抗情绪的时候,负面情绪就会慢慢消失。但是当你问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我那么倒霉时候,你会发现你在对抗你的情绪,你就会更痛苦。

    以及也可以用活在当下抽离回忆那时候的情绪,也是一种方法,只要每件你认为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因为事情两面性,不好只是我们的定义,挫折也可以让我们成长),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就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爆发,就是你说对抗熵增强的人,面对更大挫折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强。

    不过心理学发现(心理疾病患者),大部分挫折越多的人,心里越敏感,对抗挫折多了,就会越来越脆弱。就像我们语文课学习那些诗人等各种名人,其实多多少少都有心理疾病的,最有代表性的苏轼,他就是早年也是很emo,突然晚年顿悟了,连作品风格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我才有之前问的那句,会不会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学习积累,即使你没有乐观基因,到某一天某个时刻你就突然顿悟了,变得更快乐,豁达了,即使你看透了生活残酷的真相,但是你依然热爱着生活。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5 12:40:09 广东

    你说的,骂孩子的例子我还记得。实际生活还是要多去使用,我现在属于知道我的情况,但是还没办法 你说的,骂孩子的例子我还记得。实际生活还是要多去使用,我现在属于知道我的情况,但是还没办法好好去做真的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事情 ... 好好活着

    从另外一个友友说的数学题那里得到了灵感,我们就知道,三重境界。其实有两句话可以概括这种状态“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知易行难”。

    我们看懂一本书和看不懂一本书已经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了,然后看懂了并加之实践又是另外一种境界了,实践了坚持下去又是更高一种境界了。

    我就是说说,我自己境界还很低,很多书都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运用在生活中了,只是还是学习阶段,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的见解。

  • 禁代布丁

    禁代布丁 2023-12-05 13:42:40 广东

    一念之转的方法其实跟ACT疗法很像的,只是ACT疗法讲得更本质一点,一念之转因为是作者自己悟出来的所以没法说的特别明白。ACT疗法的核心就是这个想法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它其实就是脑内的字句而已,很多时候我们没法分辨是否真实就无条件地相信,所以它才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所以我们要去“解离”,去看清楚它其实就像是收音机播放的话语而已,至于我们要不要相信,就看它对我们有没有帮助。一念之转的前两句问题就是一个解离的过程,让我们看清楚想法的本质:文字和话语。第三句和ACT疗法中“这个想法是否对我有帮助?”的思考一致,最后一个问题又是一个解离。所以一念之转核心是ACT疗法,建议uu想了解的话看看《幸福的陷阱》,对ACT解释很透彻

  • 粥

    2023-12-05 16:40:11 加拿大

    友友,你知道的很多,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我觉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那么多心理学之类的书是为了更好 友友,你知道的很多,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我觉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那么多心理学之类的书是为了更好的去了解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良好的状态。 你说的这个熵增,我去了解了一下,像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顺熵增的,比如刷短视频,买买买,看电影,玩游戏等,但是逆熵增就很难,把刷短视频变成你拍短视频,看电影变成拍电影,玩游戏变成开发游戏,我是看别人的理解的,理论太难了,网上查别人用大白话拆解的比较容易。相当于一个顺人性,一个逆人性,逆人性就是你说的不断的在对抗熵增的过程。 套用在我们学习这类心态,改变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上面的话。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就是我们学习这些不同于平时我们悲观的想法,比如像回忆痛苦的过去,恐惧未知的将来,无法好好享受当下等心理情绪。 其实我个人理解(不知道对不对),我们在学习这些书里面的想法时,就是在逆熵增,逆人性,可能我本来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我发现一个问题或者挫折出现了,我可以不用悲观的想法,我可以用很多种方式对待它的出现。 比如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观念就是,我对这件事情臣服,不是对这件事情里面的人臣服,就是内心完完全全接受这个问题会发生,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当你不对抗情绪的时候,负面情绪就会慢慢消失。但是当你问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我那么倒霉时候,你会发现你在对抗你的情绪,你就会更痛苦。 以及也可以用活在当下抽离回忆那时候的情绪,也是一种方法,只要每件你认为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因为事情两面性,不好只是我们的定义,挫折也可以让我们成长),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就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爆发,就是你说对抗熵增强的人,面对更大挫折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强。 不过心理学发现(心理疾病患者),大部分挫折越多的人,心里越敏感,对抗挫折多了,就会越来越脆弱。就像我们语文课学习那些诗人等各种名人,其实多多少少都有心理疾病的,最有代表性的苏轼,他就是早年也是很emo,突然晚年顿悟了,连作品风格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我才有之前问的那句,会不会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学习积累,即使你没有乐观基因,到某一天某个时刻你就突然顿悟了,变得更快乐,豁达了,即使你看透了生活残酷的真相,但是你依然热爱着生活。 ... momo

    你说的有些道理,乐观的人感觉多少都有基因+后天环境影响在里面,那我们天生悲观的人想改变自己就只能靠知识影响思维和证道(在生活中锤炼)的双重作用。不过顿悟这件事我不太赞同,我觉得更像是逐步脱离以前的悲观的一个状态一点一点成长起来。古往今来顿悟的人也并不多,王阳明(格物致知?),老子的“无为”等等,现代人很少听到有人说自己顿悟的,豆瓣有一些神贴作者自诩顿悟,确实比我们普通人悟得透,但跟古代学者还差得远,不然他们早就该写出救世济俗的文章了,某些豆瓣神贴包括之前的天涯神贴顶多是把读者“领进门”而已,功夫还是“在个人”,在诗外。 至于你说的挫折越多心里越敏感,我觉得得加个“从未自发想要改变以及环境也没有创造改变条件”的前提。对于古代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想他们的愁要比我们更加沉重,并且那个时候没有成熟的心理教育系统,别看他们诗好,从现代标准来看很多心理成熟。方面都不及格,比如三妻四妾,比如著名大嫖客李白等等等有的是,现代心理学的很多概念也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拿古代人相比位面有些牵强也没什么可比性了。而且咱们古代中国人整体比较含蓄,感觉是整体把emo当成一种常规操作的大环境,他们的解脱之道或许是像朱重八那样做个和尚,或者就是百家思想,比如现代人很认可的《道德经》,都说老子解释了宇宙万物的真相,但理解《道德经》得难度你懂的。

  • 粥

    2023-12-05 16:43:16 加拿大

    从另外一个友友说的数学题那里得到了灵感,我们就知道,三重境界。其实有两句话可以概括这种状态 从另外一个友友说的数学题那里得到了灵感,我们就知道,三重境界。其实有两句话可以概括这种状态“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知易行难”。 我们看懂一本书和看不懂一本书已经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了,然后看懂了并加之实践又是另外一种境界了,实践了坚持下去又是更高一种境界了。 我就是说说,我自己境界还很低,很多书都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运用在生活中了,只是还是学习阶段,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的见解。 ... momo

    说的好!就喜欢这种brainstorm的感觉😄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5 17:17:59 广东

    其实我用顿悟这个词,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苏轼那时候的状态,就是一个很丧的状态突然就变成比较乐观的状态。

    看有心理学那里说,其实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有心理疾病的,只有少部分人是完全心理健康,像现在确诊心理疾病每14个人其中一个就是,但是很多农村人或者不愿意面对现实的人不去看,根本不知道自己心理病了。

    我看那些不是内地剧,好像很多人都持续看心理咨询师的,而我们内地还很避讳这类问题,所以更不用说古代,拿苏轼对比就是想说一个人状态应该是可以突破基因悲观限制,还有环境限制,我们可以不用自我设限,把自己框在那个悲观,那种习得性无助当中。

    即使我们做不到那些所谓大师那么厉害,我不是盲目崇拜名人,也不是带滤镜看他们,就是从认识的人当中取一个点证明一下自己的论点(主要西方学习中认识的人太少了,很少了解名人生平事迹😂)。那边的人对近代人类发展历程推动真的做了好大的推动,都不同境界的。

    毕竟把他们擅长领域的事情,作品等去掉,大家都是普通人罢了,他们也许和我们一样或许更糟糕?他们一样和我们经历迷茫,忧愁,痛苦等,或许他们懂更多,更容易陷入虚无主义,更容易剑走偏锋。姐妹放心,我有对名人祛魅的,不会盲目崇拜的。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5 18:13:58 广东

    你说的有些道理,乐观的人感觉多少都有基因+后天环境影响在里面,那我们天生悲观的人想改变自己 你说的有些道理,乐观的人感觉多少都有基因+后天环境影响在里面,那我们天生悲观的人想改变自己就只能靠知识影响思维和证道(在生活中锤炼)的双重作用。不过顿悟这件事我不太赞同,我觉得更像是逐步脱离以前的悲观的一个状态一点一点成长起来。古往今来顿悟的人也并不多,王阳明(格物致知?),老子的“无为”等等,现代人很少听到有人说自己顿悟的,豆瓣有一些神贴作者自诩顿悟,确实比我们普通人悟得透,但跟古代学者还差得远,不然他们早就该写出救世济俗的文章了,某些豆瓣神贴包括之前的天涯神贴顶多是把读者“领进门”而已,功夫还是“在个人”,在诗外。 至于你说的挫折越多心里越敏感,我觉得得加个“从未自发想要改变以及环境也没有创造改变条件”的前提。对于古代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想他们的愁要比我们更加沉重,并且那个时候没有成熟的心理教育系统,别看他们诗好,从现代标准来看很多心理成熟。方面都不及格,比如三妻四妾,比如著名大嫖客李白等等等有的是,现代心理学的很多概念也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拿古代人相比位面有些牵强也没什么可比性了。而且咱们古代中国人整体比较含蓄,感觉是整体把emo当成一种常规操作的大环境,他们的解脱之道或许是像朱重八那样做个和尚,或者就是百家思想,比如现代人很认可的《道德经》,都说老子解释了宇宙万物的真相,但理解《道德经》得难度你懂的。 ...

    uu,有些东西不能说太直白了,会被审核,也会被和谐掉的,就像被下架的《巨婴国》一样,当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正常吗?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

    更不要说顿悟呢!现在信息轰炸那么厉害,能有多少人认认真真的读一本书,理解一本书,然后把自己理解的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像你说的那种伸手党,只想要一个正确答案罢了(也包括沉不下心来看书的我自己)。所以像你说的比普通人多一点理解的人都可以称作是神贴了。

    反而那种知道越多,学习了越多的人,才知道知识是无止境的,就像现在科技发展一样,超快的,根本就跟不上,以前不发达的时候,读多点书都可以称得上学者,现在所有人都可以叫老师但是又不是真的老师。

    只能说,可以在不同人不同观点上去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然后帮助到我们就很好了,以前有名人滤镜是因为学习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像你说的三妻四妾,嫖客等,当你全面知道后,恐怕你连读他们的作品都觉得恶心,虚伪,装深情罢了。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5 19:45:21 广东

    一念之转的方法其实跟ACT疗法很像的,只是ACT疗法讲得更本质一点,一念之转因为是作者自己悟出来 一念之转的方法其实跟ACT疗法很像的,只是ACT疗法讲得更本质一点,一念之转因为是作者自己悟出来的所以没法说的特别明白。ACT疗法的核心就是这个想法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它其实就是脑内的字句而已,很多时候我们没法分辨是否真实就无条件地相信,所以它才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所以我们要去“解离”,去看清楚它其实就像是收音机播放的话语而已,至于我们要不要相信,就看它对我们有没有帮助。一念之转的前两句问题就是一个解离的过程,让我们看清楚想法的本质:文字和话语。第三句和ACT疗法中“这个想法是否对我有帮助?”的思考一致,最后一个问题又是一个解离。所以一念之转核心是ACT疗法,建议uu想了解的话看看《幸福的陷阱》,对ACT解释很透彻 ... 禁代布丁

    谢谢友友推书,你这样一解释,把我要说的主旨都升华了,好多书,看都看不完的那种感觉。

  • 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 2023-12-05 20:03:36 广东

    从另外一个友友说的数学题那里得到了灵感,我们就知道,三重境界。其实有两句话可以概括这种状态 从另外一个友友说的数学题那里得到了灵感,我们就知道,三重境界。其实有两句话可以概括这种状态“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知易行难”。 我们看懂一本书和看不懂一本书已经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了,然后看懂了并加之实践又是另外一种境界了,实践了坚持下去又是更高一种境界了。 我就是说说,我自己境界还很低,很多书都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运用在生活中了,只是还是学习阶段,互相交流一下大家的见解。 ... momo

    嗯嗯

  • 禁代布丁

    禁代布丁 2023-12-05 21:10:27 广东

    谢谢友友推书,你这样一解释,把我要说的主旨都升华了,好多书,看都看不完的那种感觉。 谢谢友友推书,你这样一解释,把我要说的主旨都升华了,好多书,看都看不完的那种感觉。 momo

    哈哈哈摸摸~ 不要太有压力,书看不完也没关系,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嘛(突然押韵)

  • 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 2023-12-05 23:15:19 江西

    感谢分享,也与君分享:不需要别人的认同,不否定别人的观点,包容不同纬度的认知和价值观,警惕自己的胜负欲,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即获自由。

  • 粥

    2023-12-06 11:21:27 加拿大

    uu,有些东西不能说太直白了,会被审核,也会被和谐掉的,就像被下架的《巨婴国》一样,当我们都 uu,有些东西不能说太直白了,会被审核,也会被和谐掉的,就像被下架的《巨婴国》一样,当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正常吗?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 更不要说顿悟呢!现在信息轰炸那么厉害,能有多少人认认真真的读一本书,理解一本书,然后把自己理解的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像你说的那种伸手党,只想要一个正确答案罢了(也包括沉不下心来看书的我自己)。所以像你说的比普通人多一点理解的人都可以称作是神贴了。 反而那种知道越多,学习了越多的人,才知道知识是无止境的,就像现在科技发展一样,超快的,根本就跟不上,以前不发达的时候,读多点书都可以称得上学者,现在所有人都可以叫老师但是又不是真的老师。 只能说,可以在不同人不同观点上去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然后帮助到我们就很好了,以前有名人滤镜是因为学习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像你说的三妻四妾,嫖客等,当你全面知道后,恐怕你连读他们的作品都觉得恶心,虚伪,装深情罢了。 ... momo

    所以就是在对抗熵增呀~在生活中一点一点锤炼自己,让一切情绪经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获取知识,灵魂越来越丰富,把水的混沌态逐渐凝固成冰。至于伸手党,人性的弱点谁都有,做水也未尝不可,只是反映到现实世界中,精英人士可往往都是那块冰,他们耕耘了,马云创业是受了《平凡的世界》所启发,高校和职业学校就业竞争性的差距都是明面上的。因此我会比较偏见地认为对抗熵增是人生的最优解。 至于名人“滤镜”,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诗写的真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多么豪气洒脱啊!换成现代人只会说“老子有钱”。但从现代心理学角度,他们大多确如你所提到的《巨婴国》那样,是巨婴罢了。这个还涉及到人心理的两个维度-自恋维度和关系维度。他们显然都活在自恋维度里,是不健康的。但偏偏吊诡的是人家就是能写出好作品,就是能升官发财。

  • 粥

    2023-12-06 11:26:07 加拿大

    uu,有些东西不能说太直白了,会被审核,也会被和谐掉的,就像被下架的《巨婴国》一样,当我们都 uu,有些东西不能说太直白了,会被审核,也会被和谐掉的,就像被下架的《巨婴国》一样,当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正常吗?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 更不要说顿悟呢!现在信息轰炸那么厉害,能有多少人认认真真的读一本书,理解一本书,然后把自己理解的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像你说的那种伸手党,只想要一个正确答案罢了(也包括沉不下心来看书的我自己)。所以像你说的比普通人多一点理解的人都可以称作是神贴了。 反而那种知道越多,学习了越多的人,才知道知识是无止境的,就像现在科技发展一样,超快的,根本就跟不上,以前不发达的时候,读多点书都可以称得上学者,现在所有人都可以叫老师但是又不是真的老师。 只能说,可以在不同人不同观点上去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然后帮助到我们就很好了,以前有名人滤镜是因为学习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像你说的三妻四妾,嫖客等,当你全面知道后,恐怕你连读他们的作品都觉得恶心,虚伪,装深情罢了。 ... momo

    “在不同人不同观点上去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然后帮助到我们就很好了” 对的!咱们欣赏诗文以及文学作品大多都是欣赏诗本身,觉得诗好,甚至觉得李白浪漫豪迈也没关系,人家就是有优点。但大家应该不是都想和李白互换身份吧?哈哈哈,因为他们身上的缺点我们嗤之以鼻。好的地方拿来品品得了,最终的目的是滋养自己,对抗熵增!包括现在我们的交流,也是一种对抗熵增的方式~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6 13:10:47 广东

    感谢分享,也与君分享:不需要别人的认同,不否定别人的观点,包容不同纬度的认知和价值观,警惕 感谢分享,也与君分享:不需要别人的认同,不否定别人的观点,包容不同纬度的认知和价值观,警惕自己的胜负欲,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即获自由。 ... 人生海海

    感谢你的分享,和阿德勒观点不谋而合,很喜欢这段话,共勉之。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6 13:12:05 广东

    哈哈哈摸摸~ 不要太有压力,书看不完也没关系,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嘛(突然押韵) 哈哈哈摸摸~ 不要太有压力,书看不完也没关系,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嘛(突然押韵) 禁代布丁

    只能慢慢来了,因为能看懂一本书就很艰难了😂

  • momo

    momo 楼主 2023-12-06 13:15:12 广东

    所以就是在对抗熵增呀~在生活中一点一点锤炼自己,让一切情绪经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获取知 所以就是在对抗熵增呀~在生活中一点一点锤炼自己,让一切情绪经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获取知识,灵魂越来越丰富,把水的混沌态逐渐凝固成冰。至于伸手党,人性的弱点谁都有,做水也未尝不可,只是反映到现实世界中,精英人士可往往都是那块冰,他们耕耘了,马云创业是受了《平凡的世界》所启发,高校和职业学校就业竞争性的差距都是明面上的。因此我会比较偏见地认为对抗熵增是人生的最优解。 至于名人“滤镜”,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诗写的真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多么豪气洒脱啊!换成现代人只会说“老子有钱”。但从现代心理学角度,他们大多确如你所提到的《巨婴国》那样,是巨婴罢了。这个还涉及到人心理的两个维度-自恋维度和关系维度。他们显然都活在自恋维度里,是不健康的。但偏偏吊诡的是人家就是能写出好作品,就是能升官发财。 ...

    我也比较倾向于对抗熵增是人生最优解,就像一个世俗上成功的人,不管运气多好,如果那个人没有一点基础的话,泼天的富贵也接不住,就像有人突然间发达了,但是没有接触过理财的经验,就会很快败光了。但是如果另外一个人,ta会开源节流,肯定把这笔巨款价值最大化,不至于败光光。

    很开心遇到你,和你交流那么多,让我也学习了很多,想起以前很搞笑的事,比如读完一本书要写读后感,根本写不出来,像这本书,来来回回4句话,主旨明显的还好,就相对复杂点的书,我觉得别人就写了很好,就像你打比喻说李白那句诗差不多,不过我现在也还是这样子。

    我经常会想,啊,这本书感觉好好啊,全文背诵那种,你叫我提取中心思想,或者我的感受,说不出来,觉得作者就很好了,写出我内心的困扰。

    如果叫我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这个书,感觉也挺难的,有时候连作者写了什么都感觉一知半解,很混沌的状态,就像我之前看《非暴力沟通》好多友友都说这本书很好,可以用不是摔东西,发脾气等这种行为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生气,不满,愤怒,悲伤。

    但是我看了很久,还是很难看懂,就看的时候看到有书友说,如果你和别人说,我感到很生气,因为你做了xxxx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会被无视,只有你发疯了,别人才知道你生气了。但是我转念一想,如果不管不顾发疯了很有用,后面就有无穷无尽的麻烦和尴尬,社会性死亡了,但是你好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别人当你不存在。

    不过我最终的问题还是,看到组里很多人把这个方法应用到很多方面,个人自律,表达情绪,戒手机,学习上,就觉得哇,这是我没想到过的层面,突然就觉得大家都好厉害呀!

    就感觉自己好难达到这个门槛与高度,就是同一个知识点,居然在不同人身上会发生不同的功效,居然有人可以把它运用得那么好,还那么广。而且还可以写出来,分享给别人,自己考高分很容易,但是传授给他人知识点就很难。再加上自己个人独特的见解,把知识点简单化又更难了。

  • 粥

    2023-12-07 11:54:31 加拿大

    我也比较倾向于对抗熵增是人生最优解,就像一个世俗上成功的人,不管运气多好,如果那个人没有一 我也比较倾向于对抗熵增是人生最优解,就像一个世俗上成功的人,不管运气多好,如果那个人没有一点基础的话,泼天的富贵也接不住,就像有人突然间发达了,但是没有接触过理财的经验,就会很快败光了。但是如果另外一个人,ta会开源节流,肯定把这笔巨款价值最大化,不至于败光光。 很开心遇到你,和你交流那么多,让我也学习了很多,想起以前很搞笑的事,比如读完一本书要写读后感,根本写不出来,像这本书,来来回回4句话,主旨明显的还好,就相对复杂点的书,我觉得别人就写了很好,就像你打比喻说李白那句诗差不多,不过我现在也还是这样子。 我经常会想,啊,这本书感觉好好啊,全文背诵那种,你叫我提取中心思想,或者我的感受,说不出来,觉得作者就很好了,写出我内心的困扰。 如果叫我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这个书,感觉也挺难的,有时候连作者写了什么都感觉一知半解,很混沌的状态,就像我之前看《非暴力沟通》好多友友都说这本书很好,可以用不是摔东西,发脾气等这种行为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生气,不满,愤怒,悲伤。 但是我看了很久,还是很难看懂,就看的时候看到有书友说,如果你和别人说,我感到很生气,因为你做了xxxx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会被无视,只有你发疯了,别人才知道你生气了。但是我转念一想,如果不管不顾发疯了很有用,后面就有无穷无尽的麻烦和尴尬,社会性死亡了,但是你好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别人当你不存在。 不过我最终的问题还是,看到组里很多人把这个方法应用到很多方面,个人自律,表达情绪,戒手机,学习上,就觉得哇,这是我没想到过的层面,突然就觉得大家都好厉害呀! 就感觉自己好难达到这个门槛与高度,就是同一个知识点,居然在不同人身上会发生不同的功效,居然有人可以把它运用得那么好,还那么广。而且还可以写出来,分享给别人,自己考高分很容易,但是传授给他人知识点就很难。再加上自己个人独特的见解,把知识点简单化又更难了。 ... momo

    我也会有这种感觉,别人妙语连珠到自己嘴边就成了大白话,接受这个常态吧,我安慰自己的一个办法是,告诉自己,就算人有三六九等,那么九十分的人有属于九十分的难题,六十分的人同样也有六十分要面对的难题。很多外在条件比如家境长相我们是决定不了的,我们是多少分的人就静下心来做我们该做的题呗。世上只有两件事,“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 已注销

    已注销 2023-12-10 08:14:53 安徽

    你说的有些道理,乐观的人感觉多少都有基因+后天环境影响在里面,那我们天生悲观的人想改变自己 你说的有些道理,乐观的人感觉多少都有基因+后天环境影响在里面,那我们天生悲观的人想改变自己就只能靠知识影响思维和证道(在生活中锤炼)的双重作用。不过顿悟这件事我不太赞同,我觉得更像是逐步脱离以前的悲观的一个状态一点一点成长起来。古往今来顿悟的人也并不多,王阳明(格物致知?),老子的“无为”等等,现代人很少听到有人说自己顿悟的,豆瓣有一些神贴作者自诩顿悟,确实比我们普通人悟得透,但跟古代学者还差得远,不然他们早就该写出救世济俗的文章了,某些豆瓣神贴包括之前的天涯神贴顶多是把读者“领进门”而已,功夫还是“在个人”,在诗外。 至于你说的挫折越多心里越敏感,我觉得得加个“从未自发想要改变以及环境也没有创造改变条件”的前提。对于古代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想他们的愁要比我们更加沉重,并且那个时候没有成熟的心理教育系统,别看他们诗好,从现代标准来看很多心理成熟。方面都不及格,比如三妻四妾,比如著名大嫖客李白等等等有的是,现代心理学的很多概念也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拿古代人相比位面有些牵强也没什么可比性了。而且咱们古代中国人整体比较含蓄,感觉是整体把emo当成一种常规操作的大环境,他们的解脱之道或许是像朱重八那样做个和尚,或者就是百家思想,比如现代人很认可的《道德经》,都说老子解释了宇宙万物的真相,但理解《道德经》得难度你懂的。 ...

    谢谢友友!看到你写的帖子和你们的讨论觉得受到了很多激励!

  • 已注销

    已注销 2023-12-10 08:15:19 安徽

    谢谢友友!看到你写的帖子和你们的讨论觉得受到了很多激励! 谢谢友友!看到你写的帖子和你们的讨论觉得受到了很多激励! 已注销

    谢谢友友!看到你写的帖子和你们的讨论觉得受到了很多激励!

  • 7🐾

    7🐾 2024-05-21 17:56:47 北京

    学到了 璟洛

  • 张柏芝

    张柏芝 2024-05-21 19:56:44 广东

    爱比克泰德那段话出自哪本书。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8329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