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王明珂:历史事实与叙事(2023年秋)
来自:坚强海的豹君(面对现实,忠于理想)
简介:
此课程之目的在于说明历史事件、历史事实、历史记忆﹑历史叙事等词汇的深层意义,说明如何运用文本叙事分析来诠释各种史料(含口述﹑文字﹑图像与社会行为)﹐并藉此增进我们对过去与现在的了解。
授課教師: 王明珂
学时学分:2学分,32学时﹐讨论课
授课方式﹕讲授(40%)﹐讨论(60%)。
作业及考核要求﹕期中报告(40%)﹑期末报考(60%)。
教材﹕无指定教材﹐每周由参考书目中指定预先阅读材料。
主要参考书目﹕
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Paul Ricoeur. 1981. “Narrative Function.” In his Hermeneu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John B. Thomps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land Barthes. 1972. Mythologies.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Hyden White. 1987. The Content of the Form: 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任课教师简历:
王明珂,历史系客座讲席教授。专业: 历史学与人类学。研究方向: 羌族、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北亚游牧社会的的历史与人类学研究,族群现象、社会记忆与文本分析。主要学术经历﹕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特聘研究员﹑所长。中研院院士。曾于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北大学等校教授历史与人类学课程。主要著作﹕《华夏边缘》(1997)﹑《羌在汉藏之间》(2003)﹑《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2006)﹑《游牧者的抉择》(2009)﹑《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2015)﹑《毒药猫理论》(2021)。
课程内容、指定阅读及讨论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们对历史文本的敏锐阅读能力﹐让他们得以从中认识历史事实﹐并认识历史叙事中流露的书写者所处时代社会及其个人身份﹑处境。同时也让学生们注意自身历史著作发表的叙事与用词。
第1周 课程简介
简介课程内容﹑各周主题﹑授课方法﹑学习表现要求。
阅读资料﹕
George E. Marcus and Michael M. J. Fisher, “A Crisis of Representation”
第2周 后现代史学
介绍及讨论后现代史学的多重面貌﹐要旨及主要方法﹐对传统史学的挑战及因此产生的争议。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李欧塔(Jean-François Lyotard)﹑海登﹒怀特(Hayden White)﹑米歇尔﹒傅科(Michel Foucault)等人的相关着为讨论的主要对象。
阅读资料﹕
Fredric Jameson, “Theories of the postmodern”
第3周 后现代史学
阅读资料﹕
Jean-Francois Lyotard, “language games”; “delegitimation”
第4周 历史事件与事实
说明及讨论什么是历史事件﹐什么是历史事实﹐它们如何被人们认识并以各种媒介表述﹐以及被再认识。
阅读资料﹕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第一章 事实与现实。
Paul Ricoeur, “Narrative Function,” 274-276.
第5周 叙事分析学介绍
保罗﹒理科(Paul Ricoeur)的 Narrative Function﹐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Mythologies﹐海登﹒怀特(Hyden White)的The Content of the Form﹐以及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践行理论相关作品﹐为主要的介绍与讨论对象。
閱讀資料﹕
Hyden White, “Narrativity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第6周 叙事分析学介绍
閱讀資料﹕
Roland Barthes, Mythologies, 221-226.
第7周 叙事分析学介绍
閱讀資料﹕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第六章
第8周 《史记》的历史叙事
以《史记》五帝本纪﹑项羽本纪﹑吴太伯世家﹑刺客列传等内容章节为例﹐探讨该书叙事中历史事实﹑事件﹔作者的叙事手法﹐其所处时代社会情境及其个人处境﹐以及《史记》开创一种叙事文类(正史)并成为经典的意义。
阅读资料﹕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第七章
Paul Ricoeur, “Narrative Function,” 277-280.
第9周 《华阳国志》的历史叙事
以《华阳国志》之蜀志﹑巴志等内容为例﹐分析作者的叙事手法与特点﹐并藉此理解其所处时代社会情境及其个人处境﹐以及讨论为何《华阳国志》成为方志鼻祖之一及其意义。
阅读资料﹕
Paul Ricoeur, “Narrative Function,” 280-287.
王明珂﹐“王崧的方志世界”。
第10周 神话与小说文本叙事
虚构性叙事(如小说﹑戏剧﹑电影)与历史叙事有何不同﹖神话叙事是否为虚构性叙事﹐其特质如何﹖以一些神话﹑小说与电影为例﹐分析其叙事中流露的意义。
阅读资料﹕
王明珂﹐“历史与神话﹕一些认知性探讨”
Paul Ricoeur, “Narrative Function,” 287-291.
第11周 神话与小说文本叙事
阅读资料﹕
Paul Ricoeur, “Narrative Function,” 291-296.
王明珂﹐“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电影与小说观读之后”
第12-16周 学生报告及讨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课程大纲|社会记忆与⽂本分析 (2024秋) (坚强海的豹君)
- 王明珂教授简介 (坚强海的豹君)
- 课程大纲|游牧社会(北大历史学系 2024春) (坚强海的豹君)
- 当我们谈到文明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走向了文明 | 专访王明珂 (坚强海的豹君)
- 课程大纲|王明珂:社会记忆与文本分析(2023年春) (坚强海的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