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电台140期:马语者,马头琴
来自:青猫
相关日志 女巫电台90:土地的声音-蒙古呼麦 女巫电台165:蒙古长调 收藏本期 <P align=center> 这属于童年。 夕阳下独自跳着方格子的那个我。 梦想拥有花花绿绿的糖纸的那个我。 认为草原大的永远也走不出去的我。 喜欢从父亲手里接过5分钱买一小张果丹皮的我。 从草原搬家到首府 一家人最舍不得是爸爸的骑马 告别的日子我们对视垂泪 看着他美丽的大眼睛 看着他大滴大滴的眼泪 生离却做死别 心里是多么悲痛 离开主人的马没过2年就郁郁而死 青猫,11.20 <P align=center> [img]http://photo4.yupoo.com/20061119/151909_497524193.jpg[/img] <BR><BR>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 <BR>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BR>马语中常有悲声,马头琴也如马语 <BR>马头琴,浸染了马的灵性,其音色空灵中有奇绝之境,感人肺腑 <BR>马头琴,模仿马的嘶鸣,潇潇然,几可乱真,闻者震撼 <BR><BR> [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3048601.bmp[/img] <BR> <BR><BR>马头琴,蒙语又称“绰尔”,公元13世纪已开始在蒙古族中广泛使用 <BR>据记载,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初至元上都,</P><BR><BR> <P align=center>返回欧洲时将该乐器带回 <BR>此时比欧洲小提琴的出现要早三百年 <BR>马头琴,细腻如小提琴,醇厚如中提琴,深情如大提琴 <BR>这仅有两根弦索的乐器,竟然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令其他乐器望其项背 <BR>最早的马头琴,琴干由马骨制成,马皮做琴身 <BR>弦与弓则取自马尾,内弦120根,外弦180根 <BR><BR>[img]http://www.morinhor.com/art/morinhuurpic/morinhuurpic000.jpg[/img][img]http://www.morinhor.com/art/morinhuurpic/morinhuurpic06.jpg[/img] <BR><BR><BR>马头琴,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BR>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 <BR>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 <BR>20世纪50年代以来 <BR>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P><BR><BR> <P align=center>改革制成中马头琴、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等多种乐器 <BR>在音色上仍保持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 <BR>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 <BR>流行于内蒙古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P><BR><BR> <P align=center>云南和新疆等蒙古族聚居区 <BR><BR>[img]http://news.huain.com/newsimg/2004.11.30/110178014822018411277.jpg[/img] <BR><BR>马头琴的历史悠久,早在十三世纪初就在蒙古族人民当中广泛流传了 <BR>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 <BR>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东部地区则叫做“潮尔” <BR>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 <BR><BR>[img]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510/18/F200510180944143072619499.jpg[/img] <BR><BR>据《马可波罗游记》载 <BR>十二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 <BR>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BR>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地区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时 <BR>马头琴的前身就已在蒙古民族中广泛流传了,不过当时称为胡琴(胡尔) <BR>元代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我国期间 <BR>曾于1275年5月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深得元世祖忽必烈宠信 <BR>他于至元十七年回国时,还把胡琴带到了欧洲 <BR><BR>[img]http://www.morinhor.com/art/morinhuurpic/morinhuurpic18.jpg[/img][img]http://www.morinhor.com/art/morinhuurpic/morinhuurpic04.jpg[/img] <BR><BR><BR>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在胡琴原型的基础上 <BR>出现了长琴杆插入倒梯形琴箱、双面蒙皮、马尾弦和马尾弓的蒙古族拉弦乐器朝尔 <BR>又经过一百余年的流传和实践,到了20世纪初的民国初年 <BR>蒙古族人民才把朝尔的头饰改为马头、琴箱变为上窄下宽的正梯形 <BR>至此,朝尔完成了发展的使命,马头琴则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BR>当代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 <BR>1979年2月23日在《内蒙古日报》(蒙文版)发表的《马头琴的起源与发展》一文中写道: <BR>“把龙头改制成马头,大致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即蒙古人民共和国革命胜利前后 <BR>喜欢骏马的我们蒙古民族抛弃了龙头换上马头雕装 <BR>充分体现和完全符合我们蒙古族人民的思想感情 <BR>由此,现在国内外都统一称之马头琴。” <BR><BR>[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2218883.bmp[/img] <BR><BR>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 <BR>共鸣箱呈正梯形或倒梯形,也有极个别的做成六方形或八方形 <BR>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制成 <BR>上下两框板的中央开有装入琴杆的通孔,左右侧板上分别开有出音孔 <BR>琴箱正背两面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绘民族图案为饰 <BR>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木板的 <BR>琴头、琴杆多用一整块色木、花梨木、红木或松木制作 <BR>大者全长124、小者全长70厘米 <BR>琴头呈方柱形,顶端向前弯曲,造型为雕刻精细的马头 <BR><BR>[img]http://www.morinhor.com/art/morinhuurpic/morinhuurpic12.jpg[/img] <BR><BR>既有奔马的马头,也有立马的马头,有的是在琴杆上端直接雕出,有的是雕好以后粘上去的 <BR>弦槽后开,多有槽盖,两侧横置两个弦轴(左右各一) <BR>弦轴又称把子,采用黄杨木或琴杆木料制作 <BR>轴杆为圆锥体,轴柄呈圆锥形、八方形、瓜棱形或扁耳形 <BR>圆锥形轴柄外表刻有直条瓣纹,便于拧转,有的轴顶为圆球形 <BR>琴杆为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 <BR>正面为按弦指板,上端设有山口,下端装入琴箱上下框板的通孔中 <BR>皮面中央置木制桥形琴马 <BR>马头琴的琴弦很特别,它是用几十根长马尾合成的,两端用丝弦结住,系在琴上 <BR>两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左右长马尾合成 <BR>上端缠于弦轴,下端系于琴底的尾柱上 <BR>琴弓用藤条或木料制作弓杆,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 <BR>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甘美、浑厚、特别动听 <BR>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BR>正反四度或五度定弦 <BR><BR>[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23270.bmp[/img] <BR><BR>早期的马头琴,是由马头琴乐手自制自用的 <BR>由于音量比较小,因此只适合于在蒙古包和室内演奏 <BR>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乐器制作者们对传统马头琴进行了改造 <BR>音域得到扩大,用尼龙弦代替马尾弦,使音量增大,并将定弦提高了四度 <BR>既保持了传统马头琴原油的柔和、深厚的音色,</P><BR><BR> <P align=center>又增加了清晰、明亮的特点 <BR>改良后的马头琴已经完全适用于舞台上和室外演奏 <BR>它不仅能够拉奏,而且还可以拨弦弹奏,成为蒙古族最主要的独奏乐器之一 <BR><BR>[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2328617.bmp[/img] <BR><BR>另外,乐器制作者还研制出了中型马头琴和大型马头琴 <BR>这两种马头琴的演奏方法相当于西洋拉弦乐器当中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BR>这样一来,马头琴“家族”就形成了一个高、中、低音俱全的完整乐器组 <BR>经过改造和创制的新型马头琴在外表装饰上仍然保持了蒙古民族的特点 <BR>在琴身上绘有民族特征的图案,风格古色古香,雅致大方 <BR>不失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BR><BR>[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2348429.bmp[/img] <BR><BR>六十年代以来改革制成数种马头琴 <BR>一种全长100厘米 <BR>蟒皮蒙面或木板面,张尼龙弦 <BR>反四度定弦d1、a,音域a—a3 <BR>另一种全长128厘米,音箱膜板结合 <BR>面板中央挖椭圆形洞框,蒙以蟒皮 <BR>增置弧面指板,张三条金属弦 <BR>定弦A、d、a。音域A—c2 <BR><BR><BR>演奏时坐姿,音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 <BR>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 <BR>按弦法颇为独特 <BR>食指和中指伸入弦下用指甲顶弦,无名指用指尖按弦,小指用指尖顶弦 <BR>有颤指、滑音、双音、拨弦、揉弦、泛音等技巧 <BR>右手有顿弓、击弓、碎弓、抖弓、跳弓等技巧 <BR>传统乐曲有《朱色烈》、《阿斯尔》、《走马》、《四季》等 <BR><BR>[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251758.bmp[/img] <BR><BR>传统的马头琴,多为马头琴手就地取材、自制自用,故用料和规格尺寸很不一致 <BR>通常分为大、小两种,分别适用于室外或室内演奏 <BR>大者,琴体全长100厘米~120厘米,琴箱长26厘米~30厘米、下宽22厘米~28厘米 <BR>宜室外演奏使用 <BR>小者,琴体全长70厘米左右,琴箱长20厘米、下宽 18厘米左右 <BR>宜室内演奏使用 <BR>马头琴是属于指板类型的拉弦乐器,不设千斤 <BR>从山口到琴马的一段琴弦为有效弦长 <BR>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琴箱的面、背两面都蒙皮膜 <BR>这和一般拉弦乐器只正面(筒前口)蒙皮、背面(筒后口)设音窗或呈开口式是不同的 <BR>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甘美、浑厚、悠扬、动听 <BR>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BR><BR>[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2523633.bmp[/img] <BR><BR>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中 <BR>珍藏有马头琴多件 <BR>其中有一支来自东蒙民间的马头琴 <BR>系用当地所产的松木制作 <BR>琴箱正梯形,箱长29厘米、上宽23厘米、下宽26厘米、厚9厘米 <BR>正、背两面蒙以马皮,背面皮面中央开有一个金钱眼状出音孔,孔径7.8厘米 <BR>琴头琴杆用一根柴木制成,全长108厘米 <BR>琴头长方柱形体,顶端雕以马头为饰,弦槽后开,槽长10厘米、宽1.5厘米 <BR>两侧各置一个弦轴 <BR>弦轴色木制,呈八方形锥状体,轴长12.8厘米,轴顶圆球形 <BR><BR>[img]http://www.morinhor.com/art/morinhuurpic/morinhuurpic09.jpg[/img] <BR><BR>琴杆呈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正面为按弦指板 <BR>上端雕有龙面装饰,下端插入琴箱通孔中 <BR>皮面中央置木制桥形琴马 <BR>张两束黑色马尾弦,两弦由龙面鼻孔中穿出,系于琴底尾柱上 <BR>琴弓的弓杆木制,两端拴以一束黑色马尾为弓毛,弓长76厘米 <BR>琴箱四框外表雕刻出民族图案花纹 <BR>通体髹以深棕色漆,马头、轴顶涂黑色漆 <BR>琴头和琴箱正背两面油漆彩绘云头、花卉和富有民族风格的图案纹饰,古色古香,雅致大方 <BR>此琴原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藏品 <BR><BR>[img]http://www.morinhor.com/art/morinhuurpic/morinhuurpic03.jpg[/img] <BR><BR>已被载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图鉴》中 <BR>在这个博物馆里,还珍藏有两件蒙古国制作的马头琴 <BR>其中一支共鸣箱呈正梯形,箱框用四块硬木板拼粘而成 <BR>两侧板上开有音窗,琴箱长33厘米、上宽22厘米、下宽31厘米、厚10厘米 <BR>正面蒙以马皮,背面蒙以薄木板 <BR>琴头、琴杆用一块松木制作,全长108厘米 <BR>上端雕刻向前弯曲的马头,弦槽后开,两侧各置一轴 <BR>弦轴云杉制,轴长18厘米,轴柄扁而长,形如马耳 <BR><BR>[img]http://www.morinhor.com/art/morinhuurpic/morinhuurpic02.jpg[/img] <BR><BR>琴杆为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正面为按弦指板 <BR>上端设有弦孔通向弦槽,下端装入琴箱中 <BR>皮面中央置木制桥形琴马,马长6厘米、高3.2厘米、底宽1厘米 <BR>张两束黑色马尾弦,两弦由弦孔中穿出,下系于琴底尾柱上 <BR>琴弓为木制弓杆,两端系一束黑色马尾而成 <BR>琴头、琴面髹以淡绿色漆,琴杆、弦轴为橙黄色漆 <BR>通体彩绘富有蒙古民族风格的云头、花卉和图案纹饰 <BR>此琴为50年代初蒙古人民共和国音乐代表团访华时送给我国人民的礼物 <BR>它是中蒙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BR>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BR><BR>[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2544523.bmp[/img] <BR> <BR>演奏马头琴时,通常采取坐姿 <BR>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 <BR>左手虎口稍张开,拇指微扶琴杆 <BR>在低把位上,用食指、中指的指甲顶弦、无名指按弦、小指指尖顶弦 <BR>小指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常从外弦下面伸进去顶里弦 <BR>在高把位上,由于音位距离很小,各指都以指尖按弦 <BR>右手执弓时,以虎口夹住弓柄 <BR>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 <BR>运弓中,弓毛和琴弦要保持直角状态 <BR>马头琴的定弦有多种,因较细的琴弦张在里弦,较粗的弦张在外弦 <BR>所以常以反四度关系定弦为a、e <BR>有时也以正四度关系定弦为A、d,正五度关系定弦为d、a <BR>用于伴奏时音域仅一个八度 <BR><BR>[img]http://www.hoodong.com/uploads/19/s_11612594834722000000128815.jpg[/img] <BR><BR>拉奏方法也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 <BR>琴弓的弓毛不夹在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奏 <BR>所以它具有独特的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 <BR>拉奏起来,特别洪阔、低沉而豪放,富有草原风味 <BR>右手弓法有长弓、半弓、短弓、跳弓、连弓、连跳弓、顿弓、打弓、击弓、碎弓和抖弓等 <BR>左手指法有弹音、挑音、颤音、打音、滑音、双音、拨弦、揉弦和泛音等技巧 <BR>许多装饰音都是由小指奏出的 <BR>马头琴的演奏特点是以指甲从弦侧触弦发音 <BR>所以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丰富的泛音 <BR>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BR> <BR>[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2610320.bmp[/img] <BR><BR>在辽阔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族聚居的省、区,人们喜爱马头琴 <BR>除作为独奏乐器外 <BR>常用于说唱(蒙语说书)、民歌和舞蹈伴奏或与四胡等乐器合奏 <BR>传统的马头琴音量较小,只适于在蒙古包和室内演奏 <BR>经过改革以后,马头琴的艺术造型更加完美,音量和音域得到显著扩大 <BR>已完全适于在舞台或室外演奏 <BR>它不仅能够拉奏,还可拨弦弹奏,已成为出色的独奏乐器 <BR>还经常参加民族乐队演奏,并成为内蒙古乌兰牧骑(文艺宣传队)的主要乐器 <BR>最擅长演奏柔和细腻的抒情曲调,特别适宜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和为长调民歌伴奏 <BR> <BR>[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2632164.bmp[/img] <BR><BR>蒙古族有许多杰出的马头琴演奏家 <BR>他们在继承、发展马头琴艺术上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BR>较著名的就有色拉西、巴拉干和桑都仍等 <BR>色拉西是深受蒙古族人民热爱的艺术大师 <BR>是科尔沁草原马头琴流派的杰出代表 <BR>他祖父和父亲都是演奏马头琴的好手,母亲又是歌唱能手 <BR>从小接受音乐洗礼和熏陶,九岁学琴,十岁就能独立演奏一般民歌 <BR>十九岁拜有名的马头琴手仁钦为师,勤学苦练,技艺精进,形成自己的独特演奏风格 <BR>色拉西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钻研琴艺上,直到六十一岁才结婚 <BR><BR>[img]http://www.morinhor.com/art/morinhuurpic/morinhuurpic01.jpg[/img] <BR><BR>一代宗师马头琴演奏家色拉西他所弹奏的是不等边六角形马头琴 <BR><BR>旧社会,他背着马头琴在草原上流浪,历尽千辛万苦,奏出人民的心声 <BR>新社会,他演奏的是绚丽多彩的颂歌,有些乐曲还录了音、灌制成唱片 <BR>桑都仍是色拉西的得意门生 <BR>他严格地继承了老师的技艺,吸取传统演奏法的优点,创立了一套新型的演奏技法 <BR>左手中指的运用为快速演奏提供了方便条件,不仅能演奏传统乐曲,更擅于演奏现代乐曲 <BR>他还在马头琴的改革上做出卓越贡献 <BR><BR>[img]http://www.morinhor.com/art/morinhuurpic/morinhuurpic07.jpg[/img] <BR>桑都仍(1926—1967) <BR><BR><BR>当代马头琴演奏家有齐·宝力高、达日玛和巴依尔等 <BR>桑都仍的学生齐·宝力高,演奏风格热情奔放,雄浑沉实 <BR>是内蒙古新一代马头琴学派的杰出代表 <BR>1988年组建了马头琴乐团,培养出许多青年马头琴演奏人才 <BR><BR>[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2652648.bmp[/img] <BR><BR>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 <BR>曲调委婉,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对马的歌唱 <BR>如《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蒙古小调》 <BR>《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马的步伐》 <BR>《朱色烈》是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 <BR>“朱色烈”是山峰的名字,乐曲用它来比喻男女爱情的坚贞 <BR>《凉爽的杭盖》是描写水草丰美的山林和牧场的夏日风光 <BR>《四季》是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曲调悠扬流畅 <BR>描绘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年四季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牧民对家乡的热爱 <BR>赞颂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创编乐曲 <BR>有达日玛的《草原新歌》、《新春》 <BR><BR>[img]http://www.567.com.cn/2005-09-14/23025150002.jpg[/img] <BR>齐·宝力高 <BR><BR>齐·宝力高的《草原赞歌》、《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 <BR>《叙事曲》、《在鄂尔多斯草原》、《蒙古胡琴赞》和辛沪光的马头琴协奏曲原音诗 <BR>《草原新歌》取材于锡盟、呼盟民歌,是一曲草原和牧民的赞歌 <BR>《草原连着北京》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身在草原的炽热豪情 <BR>《万马奔腾》描绘了内蒙古千里草原的壮阔图景 <BR><BR>[img]http://photo.lifepop.com/photo/98274/20061120152140586.bmp[/img]</P> .../mother.mp3 .../matouqin3.mp3 .../嘎达梅林-班布尔-蒙古长篇叙事诗 .mp3 .../诺力格尔玛 班布尔 蒙古说书好来宝.mp3 .../乌审召新歌马头琴独奏H.wma .../matouqin.mp3 .../hxg09.wma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女巫电台227: 新民谣之烛 Neutral/Nebelung (青猫)
- 女巫电台167:隐居森林的说书人-A.J.Alex(中国) (青猫)
- 深夜电台主持人的声音怎么学,电台主播的声音怎么练的 (不要挡在我)
- 我的DJ兆赫:女巫电台 (青猫)
- 女巫电台220: 冻土吹禅 人间的食粮 (青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