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资料来源于b站:楼下粉猪君
大部分人在80、90年代都没啥票房成绩,老刘已经可以了。
1980~2010年31年间
成龙18个冠军
入围前10的次数
额外提一嘴,93~94年 刘德华的天幕公司出品的电影票房不佳,歌坛发展倒是很顺利
龙哥全区域基本霸榜
成龙断层次第一
龙哥80年代到现在都很能打 巅峰高续航强
当时台湾才是港片最重要的票房市场
后面和台湾那边闹矛盾了,好莱坞电影及本土电影起来加上后面内地票仓就起来了,台湾地区就不行了
30年前周星驰《济公》,是港片在台湾市场没落的转折点。30年后,古天乐《明日战记》和邱礼涛几部戏,是港片在内地市场没落的转折点。
所以周星驰fens吹香港票房可以说是故意误导
这里是只统计华语前十吧,把范围扩大 统计大台北年度所有电影前十,把好莱坞电影也加进来。大概排一下,时间久了如果有记错的地方请指出:
1.成龙22次进前十,确实一枝独秀。
2.李连杰12次进前十,内地出身明星足够强。
3.周星驰11次进前十。
4.周润发10次进前十。
5.刘德华6次进前十。
李连杰电影数量比其他港星都少几十部,而且80年代电影不能在台湾上映,直到91年《黄飞鸿》才在各种公关努力下“不正常”的第一次上映,93年才被允许去台湾宣传。80年代《少林寺》系列部部亚洲大卖座,唯独台湾不能上映。
李连杰巅峰也可以了,现在在TW卖书,我最近看了许多采访。
还有就是王晶说王应祥花3000万买《济公》台湾版权,这里是3000万台币,不是港币。
强迫症吐槽一下,既然已经说成龙一枝独秀了,其他四人就不能说是紧随其后了吧?
拜托,高产的同时还能做到成绩强才更牛逼好吧?
成龙确实独一档啊,不仅数量多,成绩也最好,命中率高。我只是说李连杰电影少,但命中率也高。没有其他意思,都是讨论数据而已。
王应祥不止一次栽在周星驰手上,《大话西游》他说赔了1000万港币,直言“血本无归”。 周星驰片酬超过1000万港币后,他的电影就不好赚钱了,永盛投资《黑侠》发行到北美很赚钱,但《大内密探零零发》给周星驰1200万港币片酬,已经无法盈利,所以永盛才不在跟周星驰合作,但周星驰fens却说是向华强失去摇钱树所以整周星驰,可谓颠倒黑白。 然后跟美亚拍《算si草》《行运一条龙》,周星驰片酬1500万和1700万港币,也是亏损。
楼上房事龙说周星驰走不出香港的岂不是打脸了?
成龙8、90年代在该市场没进入年度前十的,也就《杀手壕》《威龙猛探》《龙的心》《玻璃樽》这几部,当年能拿下华语年冠的通常也是全省的票房冠军,因为外语片当时在tw有拷贝限制。 成龙光在大台北地区就有好几次年度总冠军,比如《A计划》《龙兄虎弟》《A计划续集》《超级警察》等,两部《A计划》《奇迹》《超级警察》等都是破最高纪录的。 周星驰在台北只有一次《功夫》是华语年冠,还是好莱坞发行,所以没得吹。
83年《迷你特工队》和91年《火烧岛》成龙都是客串,都进入台北年度十大卖座片,当时谁制霸tw市场谁就是港片之王,只吹香港票房毫无疑义
楼主是华迷,就应该计算全球票房嘛,给大伙儿看看,龙杰星发四家都有统计了。
林家栋一直在刘德华的公司吗?
刘德华如果能控制好天幕电影的制作成本,还是不愁盈利的,毕竟当时他韩国市场都可以卖100万美元版权费,问题就是他的一些天幕电影成本太高了,卖埠后难以回收,尤其《战神传说》
后面才来的, 2001年,林家栋离开TVB,加入刘德华的公司
成龙全球票房毫无疑问断层第一。港片虽然想象力丰富、笑点密集、创造性好,但是过于脏黄爆,所以除了香港以外,在其他地区还是受限的,相反成龙的电影更加健康合家欢一些,在hk外也很吃得开。
其实对于港片来说,内地市场起来主要还是CEPA后,因为港片不需要通过进口或是跟内地制片厂合拍或是买断版权才能进入内地市场,而是能以合拍片身份上映,就此让港片苟了近20年。 历史总在循环,30年来周星驰、古天乐、邱礼涛成为港片在台湾和内地市场没落的符号
林家栋的电影路,有刘德华一路提携,现在自己也慢慢闯出来了
东莞仔2000年后咬牙以“新人”身份进影圈打拼,两个人对他很重要,一是刘德华,包括做监制等幕后,也是刘德华给他机会,《打擂台》拿金像奖BP,林家栋以监制身份领奖,刘德华幕后老板不出面把荣誉留给他。另一个就是杜琪峰了,他确实调教出东莞仔的演技。
《无间道》也是刘德华带进组的吧
对,那些年林家栋跟刘德华也是“绑定”
天下无贼其实也是
1986年《龙兄虎弟》台北票房5030万台币,超越那年的外语片年冠《异形2》,成为台北中外电影票房总冠军。
另外《警察故事》其实应该算在1985年的票房里,因为是1985年底公映,那年年度票房第三(前二是《第一滴血2》《回到未来》),华语第一
什么野榜,赌侠2台湾一亿七千万台币。
某些人自己看看 台湾票房排名,许多同时代在80、90年代根本就没啥票房成绩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