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27-2驷驖注释2
刘小羽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
1.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2.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3.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 o
□□□●,□□□●。□□□□,□□□●。 u
□□□◆,□□□◆。□□□●,□□□●。 o+ng
附注:
上一节分析了,本诗为讽刺诗,讽刺了诸侯(可能是秦国或晋国)僭越天子仪仗,将农户家里圈养的牲口当作猎物,如同匪寇,虽享有天子之威仪,却无天子之德行,哪怕是公侯之德行!类似主体的诗歌,诗经中出现过,例如,诗经第78篇《大叔于田》,见以前分析:诗经78-2大叔于田注释1;诗经78-2大叔于田注释2;
这一节接着讲一些难点和细节:
1、媚子=谄媚的臣子。这里应该指的不是女性,因为国君外出打猎,应都是男性武士作为随从。这里突出一个媚,可见诗人立场是讽刺,也呼应了下文的意境。
一个僭越的公爵,为了打猎不惜破坏农户的家园,随行的臣子都是谄媚的,没有一个人去规正、劝谏。这是君臣狼狈为奸,视民如草芥。
2、孔阜=康阜=健康且肉多,阜为土堆之义,这里引申为膘肥体壮,形容马匹健硕。
孔硕=康硕=健康且硕大。
孔=康,古音cong。为同音通假。以前提到过,例如,诗经第10篇《汝坟》:虽则如毁,父母孔迩。具体分析,见:诗经10-2汝坟注释4;诗经10-4汝坟今韵;
3、左,指的是左转。可见,主人公驾驶的马车行走的道路位于房舍的右边,他们向左转弯,摧毁了农户的房子,类似于正规部队的坦克为了农户家里一头牛,把农户的房子推倒。

4、驖=鐡(铁),指的是铁黑色的马。可视为通假字。
5、本诗直白地说,这位国君以农户耕田用的公牛(马)为猎物。不过,马的确可以用来耕田,所以本诗的牡=公马的可能性也很大。而且选用优良的种马进行配种,正是培养马种的好方法。这样说来,这位大贵族捕猎农户的公马就有动机了。
在历史上,秦国先祖是为周天子养马的。而本诗上一节分析了,讽刺的是秦国或晋国。这样一结合,就推测出:本诗讽刺的对象是秦国。而秦国的国君为了培养新型马匹,就捕猎农户家养的耕田用马。一方面是讽刺秦国残暴无良,一方面讽刺周天子重用秦国。培养好的马匹,终极目的是为了打仗。而在周朝之前,在商朝,周国(封地与周朝秦国的封地重合)也是类似的角色,为商天子的雇佣军或养马人。这样一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了。这样讽刺的范围就扩大了,秦如周,周如商,世世代代没变过,虽然改朝换代了。
6、再谈輶车之輶。上一节谈及,但不知先贤论断的依据。
现在,我试着自己分析:
輶车鸾镳,其中,輶修饰车,鸾修饰镳。可见輶-鸾对立,车-镳对立。鸾指的是凤鸟,用此装饰铃铛,除了鸣叫之义,应还有飘飞之义,因为凤凰的原型为野鸡,野鸡会扑棱扑棱飞,但不太高。现代和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龙凤对立。既然鸾=凤,那么輶=龙。
輶从酋,酋从酉(酒的本字),无论酋ts'iu,还是酒ziu,都可以倒推古音do,而且龙族读音为ziu、ts'iu的就是虬龙之虬。那么,輶=虬,通假字,是极为可能的。同时,虬龙也有腾飞之义,与鸾凤之飞行姿态呼应。
也就是说,輶车鸾镳=虬车鸾镳=龙车凤镳。指的是雕饰为龙凤的马车和马具。
这更呼应了秦国君主的僭越,竟然乘坐天子马车!而前贤将輶车释读为天子使臣所乘坐的轻便马车,由此可见,是错误的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