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看一集《繁花》(已看完,更新评价)
热红酒百利甜
看完了,整体评价一下。这部剧总体我个人可以给到4-4.5星。
先说缺点。
这部剧最大的败笔是先播出了普通话版,劝退太多人,这部剧的沪语版才是真正的灵魂。希望所有方言剧都有一个认知:既然选择了拍摄时用方言,那么方言就是特点而非阻碍,遮着掩着完全没有必要。
在这里可以提一个近似的例子,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海上花》,请了一众名演员说上海话,除了日本演员是配音外其他均为原声。尽管梁朝伟的上海话蹩脚到成为笑点,但也没有因此改成普通话。
事实上方言对于人物塑造也有极重要的作用,短视频里有对比《繁花》里同一人物的普通话与沪语版本片段,基本可以得出结论:沪语版人物鲜活得多。
此外,剧情厚度不足导致人物不立体也是一个问题。尽管《繁花》在剧情上有几处热点,感情线似乎也讨论得颇为热烈,但剧本本身的可看性一般。
我在追剧过程中也提过,本剧更多是一部爽剧。前期宝总的生意顺利得不可思议,仿佛每一步都被人事先铺好了路,每一个试图得罪他、挑战他的人都迅速被打脸。这一点直到后面宝总受挫的时候也没有改变,试图找其他合作方的范总、试图威胁宝总人身安全的麻老板、试图让宝总一败涂地的强总,都败给了宝总;甚至连开头看不上宝总的麒麟会最后也被拿捏,主动向宝总示好让他得以打了个翻身仗。这个套路是否熟悉?是否某种程度上让人联想到男频爽文呢?
如果说男主的不立体在于一味地让他顺利,那最大篇幅女主汪小姐的不立体就在于让她莫名地成功。汪小姐后期戏份多一度成为争议,我个人并不觉得戏份多有什么问题,但多的这些戏份到底是否有效却确实是一个问题。
如果说汪小姐前期的剧情点是“27号单相思的明艳小辣椒”,一场单刀赴会后的“碰哭精”让整个人物鲜活起来,那么后期汪小姐的剧情点就太多,“贬职工厂不气馁”、“成为自己的码头”、“去黄河路争口气”、“与宝总的剪不断理还乱”、“与魏总的似敌似友”、“与范总的亦师亦友”。剧情点多本身也不是问题,但每个点都轻轻略过,就显得杂乱。其中最明显的一处,是汪小姐赔本找工厂找得天昏地暗,然后一句旁白说因为外汇政策变了于是她赚了——没有前情铺垫,没有人物心理,一句旁白就交代一个人物的重要时刻,要如何不显得空洞呢?“删繁就简”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方式,但“删繁”不是删关键,“就简”不是列大纲。
相比之下,另外两位女主玲子和李李,倒是受益于有限的戏份,显得少而精了。虽然李李线部分剧情交代得也是不清不楚。
再说优点。
王家卫把关,其实优点已相当明显。剧的画面、色调、打光、配乐没得说,可以称得上顶级。夜景多但不昏暗,打光恰如其分地勾勒人物,几个女性角色美得动人:汪小姐的新年装、玲子的东京女郎、李李的灯光下回眸,好几个镜头都堪比油画质感。这部剧里马伊琍真是很漂亮。
配乐也是非常棒的。看了剧回头搜配乐,发现许多音乐都来自王家卫既往的电影:一代宗师、2046等等,甚至有的是电影主题音乐。电影配乐用于电视剧,不说大材小用,也是绰绰有余了。
比较惊喜的是剧里启用了很多上海老演员,比如上海人民喜闻乐见的阿庆爷叔。papi酱的表现也不错。惊讶于一些演员居然会说上海话。无论如何,给了不少人新的机会。
说实话,这样的班底,其实可以交出一份更好的、更令人无可置疑作品。但总体而言这份作品的水平即使不到顶级也算合格以上,可以预见颁奖季的收获。希望电视剧在精品和口碑上多卷卷。
【之前的主楼】
也没几句上海话嘛。
开头好难评,一种魔幻平行世界一般的上海,都不像上海了,车祸拍出了速度与激情的感觉。
看到一个很精准的说法:明明是极速发展中的90年代上海,剧拍出了一种民国纸醉金迷感。
----------
找了沪语版看,虽然违和的地方依然违和,但用沪语对味了50%。
董勇演得真不错。
看到第三集,纯看沪语版,再当作平行世界来看也还行。
雅诗兰黛的植入过于频繁了🙁
————
看到第六集。整体上演得都不错,虽然我觉得除了唐嫣外,马伊琍和辛芷蕾的角色都在她们的舒适区,胡歌算半个舒适区。
唐嫣的角色实在是有点咂巴有点呲。有的地方稍微收着点演会好些。
整体是个爽文剧情,男主想睡觉有人递枕头、算无遗策,这种开头即满级的设定在电视剧倒是看得不多。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安利/追剧|藏海传快乐追剧楼(0518 央8+优酷) (尖椒兔୧⍤⃝🐰)
- 安利/追剧|娱乐净土追剧楼(吐槽向) (㙓堯)
- 娱乐净土闲聊专楼10.0(专注娱乐话题)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㙓堯)
- 文学/原创|为藏海传画剧照之序章(2025.5.21更新) (夏桑菊有没有)
- 开个洛奥周期乒乓球赛事观赛and赛程记录楼 (B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