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单位|我发现了提升行动力的终极心法
来自:孔迎
省流版:对自己的内在觉察。接下来展开讲讲。
很多人脑子里都有励志想法:想早起、想学英语、想运动、想读书、想写作。
……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于是我们开始列计划,期待自己按照计划执行,但执行一阵子之后,就开始躺平。
在我列出的无数个励志计划都破产之后,lz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个想得多做得少的人,于是开始琢磨怎么让自己的行动力更强一点,开始阅读行动力相关书籍、看相关视频。
这时我发现有个5秒法则:在做一件事之前,倒数5秒然后立刻去做,如此就能极大提高行动力。
好,说得有道理,正关掉视频打算试试,忽然觉得有点熟悉。
这个5秒法则……诶,我初中好像就用过了。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初中的时候,lz就琢磨着早起这件事。
那时我下铺是个成绩很好的女生,笑眼弯弯,从不赖床,基本每天都能风雨无阻去食堂吃早餐,而我早起痛苦,只能跳过这一餐,直接上学。
我好奇问这位神人,为什么能每天如此顺畅起床,她很轻快地回答:“想起就起了呀。”语气轻松得像她在做数学题。见贤思齐,我雄心勃勃,起床欲大爆发,开始实践5秒法则,企图早起。
于是在某个将起未起的清晨,我睡眼难睁,却在心里默念:5、4、3、2、1。
5秒之后,什么也没发生。
我还是睡得死沉,一根手指都没动弹。
哦,唯一的变化是,我扯来被子挡住刺眼的光。
试了几次之后,我放弃挣扎,顺其自然不再早起,彻底意识到5秒法则——这个所谓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对我没用。
回想起这段往事,我思考:5秒法则为什么没用?行动力是什么?
搜索后我发现5秒法则的本质是缩短行动与思考之间的距离。
按照5秒法则,行动力就是知行浑然一体,而非分开、间隔得很远的状态,这就跟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有点类似。
如果我无法通过5秒法则立刻早起,那就说明我的“思考”,其实还是“不想早起”。
那“思考”、“认知”又是什么呢?
在这里想提两个很好用的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到,人有两套操作系统,一套是系统1,一套是系统2,前者是自动化的,以我们意识不到的方式运行,后者是我们能意识到的,用于计划、决策等高级功能。
往往我们自动运行的就是系统1,所以会出现开车开着开着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到家的状态,而系统2只在系统1解决不了问题时出场,它是有意识的,更理性的。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系统1是我们的无意识,系统2是我们的意识。
而我们之所以行动力不足,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思考”只在意识层面。
列出的计划都是意识层面,意识告诉我们要早起、要学英语、要搞钱,但无意识却暗暗拖拽我们维持现状,所以行动远远跟不上“思考”。就像是一辆只有左半边轮子启动、右半边轮子原地不动的汽车,当然很难出发。
三者关系如图:

知道这点之后再回头来看,我们该如何提升行动力?
答案是自我觉察。
我们的意识都明白利弊,但架不住无意识状态下,我们浑浑噩噩,刚想看书两分钟,手机就仿佛有了生命,自己跳上了我们的手,自己打开视频让我们不停地看,直到夜半,我们才恍然发觉,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而自我觉察就是揭破无意识面纱的手段,也是提升我们拉胯的行动力的终极心法。
自我觉察什么呢?两个方面。
一, 我们到底想做什么?
二,我们现在在做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着想早起,想学英语,其实我们无意识里根本不想,第一个问题是让我们调和好意识和无意识的矛盾。
而第二个问题则是让我们及时察觉自己开启的自动模式和偏航,及时把自己导回正轨。
关于第一个问题,如何察觉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我写过类似的帖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8796686/?_i=040151673df3a24
而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这样一个小实验:
设个定时闹钟,让它跳出来问问我们自己在干什么,再把那一刻自己在干的事记下来。
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这一天有多少次陷入无意识状态,不知不觉偏航。
多记几次,多练几次,我们就能提升对自己的内在觉察。
有很多提升行动力的技巧,比如我上面提到的5秒法则,但我却觉得,它们似乎都对我没用,并且我了解这些技巧越多,反而让我离真正拥有行动力越远。
根本上,想要提升行动力,我们就得调和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矛盾,意识到无意识状态,以及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之间的差距。
换言之,内在觉察是提升行动力的终极心法。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行动,大概真的是不想吧。
行动、改变与成长系列的帖子: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自然规律|东北五一还要穿呢大衣啊~~ (爱丽丝的三叶草)
- 社会规律|我发现年轻人的能量好像在降低 (HHHH)
- 讨论/管理|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找搭子 (12341)
- 自然规律|当外界的输入和身体的反馈发生冲突,一定要以自我... (蜂蜜四叶草🍓)
- 人类都有精神病 (谛听)